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系统介绍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器件结构与发光机理,从有机半导体的能带和OLED器件的结构,分析了载流子在有机物中传输,OLED发光过程,以及各有机薄膜层的作用,指出了如何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和提高器件性能的途径。最后概述了OLED器件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随着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和发展,以有机材料为基础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所表现出的各种特性和它在平板显示领域的广泛应用,OLED平板信息显示器件已经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该文在简单地介绍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和发光原理之后,主要介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质特点、彩色柔性的实现方法以及当前产业发展的状况,并就OLED平板显示器的市场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3.
有机发光器件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展的历程,论述了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发光原理和器件结构,讨论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展望了OLED在新世纪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有机发光器件(OLED)以其轻薄、柔性、可折叠、低功耗、面光源和响应快等诸多优越性能已成为下一代全彩柔性或硬底显示、固态白光照明的材料,在商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相对于液晶显示屏与LED照明,OLED的效率较低和稳定性较差,已经成为制约OLED发展的两大技术瓶颈。大量的研究工作表明,OLED的效率的稳定性与器件中的界面结构与界面特性紧密相关,为此开展OLED界面研究,探寻改善器件性能的新途径成为研究热点。首先介绍了OLED界面研究对器件性能调控的重要作用,随后结合本课题组最新的界面研究成果,分别从阳极/有机层界面、有机层/有机层界面、阴极/有机层界面和有机层内部界面等4方面介绍了OLED界面研究的最新进展,最后提出OLED界面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采用简化热阻模型和一维稳态有内热源的热传导方程,对有机电致发光(OLED)器件的热传导特性进行了研究.为了改善OLED器件的性能,设计并实现了一种新型结构的OLED器件.在给定OLED器件的结构、输入功率、对流换热和热物性参数等因素情况下,推导得出OLED器件运行时温度升高与输入功率,基片及各功能层薄膜的热导系数、厚度、面积等之间的关系式,建立了OLED器件内部的温度分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器件内的有机层和基底的传热性能是影响器件温度分布的重要因素,在功率密度为1.167×104W/m2、外界温度为300 K时,OLED器件在发光层AlQ3中可获得最高温度,其温度值比环境温度高29 K.在研发OLED器件过程中,要提高OLED器件的热稳定性,改善焦耳热效应对OLED器件性能的影响,则需要选用热物性较好的OLED有机材料,使有机层与导热性能良好的电极保持良好接触.通过实验研究,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在相同的输入功率情况下,对自制备的若干Al阴极厚度不同的OLED器件进行了比较分析,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对于OLED研发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小分子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具有效率高、亮度高、驱动电压低、响应速度快以及能实现大面积光电显示等优点,因其在平板显示和高效照明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而引起广泛关注。在OLED的制备及优化中,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包括小分子和聚合物的选择至关重要,其中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具有确定的相对分子质量、化学修饰性强、选择范围广、易于提纯、荧光量子产率高以及可以产生红、绿、篮等各种颜色光等优点,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机电致发光小分子发光材料的研究状况,对有机小分子电致发光材料进行分类和评述,并简要介绍了小分子OLED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研制了ITO/TPD/Alq3/Al结构有机发光器件(OLED),发光阈值6.5V,最大亮度达到4500cd/m2.着重分析了焦耳热对器件寿命、有机物稳定性、载流子的传输复合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Poly-Si TFT有源驱动OLED单元像素电路的参数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OLED)的发光特性及多晶硅 薄膜晶体管 (Poly-Si TFT)的工作特性, 对Poly-Si TFT有源驱动OLED的源极跟随型双管 单元像素驱动电路进行了理论计算和模拟仿真, 确定了单元像素中的各种器件参数; 通过AI M-Spice的模拟仿真了整个像素电路工作状态, 对器件参数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9.
研制了两种类型单一白色发光层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即小分子Zn(BTZ)2的掺杂型器件:ITO/PVK:TPD/Zn(BTZ)2:Rubrene/Al和聚合物LPPP的混合型器件:ITO/混合型发光层/Al,获得了较高的器件亮度和发光效率,且色坐标均非常接近于白色等能点,进而对上述器件的发光和电学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在多层有机电致发光(OLED)器件中,除了发光材料外,空穴注入与空穴传输材料(HIL/HTL)、电子注入与电子传输材料(EIL/ETL)以及空穴阻挡材料等辅助材料的使用对提高器件的性能也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近年来,OLED辅助材料研究工作的总结,论述了OLED辅助材料研究的进展情况.主要包括载流子传输材料、载流子注入材料和载流子阻挡材料的研究进展情况.对OLED辅助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谢莉 《科技信息》2009,(36):13-13
有机薄膜电致发光显示器以其自发光、高效率、低功耗和可挠曲的特点引起了平板显示界的研发和生产的热潮,OLED产品不断增多,但要占有市场,器件本身仍要解决诸多问题。本文讨论了OLED的现状、进展以及遇到的难题。  相似文献   

12.
李欣 《科技信息》2011,(12):I0177-I0177
LED与OLED是当今发光与显示领域最热门的材料与技术,就本质来说,两者都是半导体发光器件,LED采用了无机材料,而OLED采用了有机材料,这造成了他们在发光技术和制造工艺上的差别,因而也造成其面向的显示领域的巨大不同。但相同的是,他们在能效、功耗、数字化、模块化等方面较传统显示(CRT,LCD,等离子)的巨大优势以及在制造工艺与成本方面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印刷显示技术是将电子材料配制成电子墨水,以印刷加工的方式制备电子器件与系统.它以有机发光二级管(OLED)/量子点发光二级管(QLED)显示材料、喷墨打印设备以及相关器件工艺的创新和发展为前提.相较于真空蒸镀技术,喷墨打印技术可在大气环境下制作有机发光器件,避免使用昂贵的高真空设备,材料利用率高于90%,适合柔性大尺寸...  相似文献   

14.
《创新科技》2014,(21):63-63
近日,北京科技大学李立东教授课题组围绕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研制中的关键问题,合成出了聚合物白光材料和有机小分子白光材料等两类有机白光材料,并制备出了单层白光OLED器件,最大发光亮度大于10000cd/m^2,发光效率大于30cd/A,寿命大于1500小时,色温4000K-7000K。该器件可由溶液加工的方法制备,生产工艺简单,有望降低生产成本。另外,可溶液加工的载流子注入/传输层、器件出射光效率的改善、高反射率阴极结构选用等课题研究成果与将来主流的卷对卷生产工艺相兼容,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以铟锡氧化物(ITO)玻璃基片为衬底,8-羟基喹啉锂(Liq)掺杂红荧烯(Rubrene)作为单一发光层,制备结构为ITO/PTV:TPD/Liq:Rubrene/Alq3/Al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对4种不同掺杂浓度器件进行比较,分析了掺杂剂对器件发光亮度的影响,并对上述器件的发光和电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正有机/高分子电致发光(OLED/PLED)是指具有半导体特性的有机/高分子材料在电场的激发作用下发光的现象,具有驱动电压低、发光效率高、响应速度快、超轻超薄、可制作在柔性衬底上等优点,在平板显示和固体照明两个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按照器件工作原理,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活性层材料(红绿蓝三基色发光材料,包括荧光材料和磷光材料)、器件组装的匹配材料(空穴和电子注入与传输材料)、界面材料(阳极和阴极界面修饰材料)、电极材料(ITO电极、  相似文献   

17.
简要本文合成了三种均三嗪衍生物TPTPA、TITPA和TCTPA,并利用其在电学和光学特性,将其作为发光/电子传输层材料制作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s). 其中,TCTPA具有比TPTPA和TITPA更高的荧光量子产率(PL). 从TPTPA到TCTPA其最低未占据轨道能级(LUMO)逐渐减少,这说明了TCTPA由于其共轭结构的增大,具有更高的电子迁移率. 以TCTPA作为发光/电子传输层的无掺杂OLED器件,在20V时亮度达到最大值2 612 cd/m2,其最大亮度效率和最大功率效率分别为1.72 cd/A 和1.35 lm/W. 将Ir(PPy)3、PVK、PBD等化合物,分别掺杂到以TCTPA为发光/电子传输层的OLED器件中,均展示出比无掺杂器件更高的亮度及效率.  相似文献   

18.
日前,由清华大学和北京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担的国家科学技术部“863”计划高清晰度平板显示专项课题“有机发光显示器件研制”顺利通过验收。此次验收的成功,标志着清华大学和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的有机发光显示技术(OLED)又取得了历史性进展。在课题验收现场,北京维信诺公司向验收专家、国家科学技术部和北京市领导展示了在课题研发期多款OLED样品。维信诺公司和清华大学联合研制的用于手机主屏的OLED彩色显示器首次公开展示,这款OLED显示器的色彩为26万色,分辨率为160×3×128,其亮丽的色彩、细腻的画面吸引了众人的目光。目…  相似文献   

19.
<正>OLED,即有机发光二极管,又称为有机电激光显示、有机发光半导体。它与液晶显示是不同类型的发光原理。作为新一代显示技术,OLED被广泛运用于手机、数码摄像机、DVD机、个人数字助理(PDA)、笔记本电脑、汽车音响和电视等电子设备上。因为它不使用背光,所以OLED显示器很薄很轻,基于其有软性有  相似文献   

20.
对不同结构的有机发光器件(OLED)进行了电容-电压(C-V)特性测量,研究了不同空穴注入结构对OLED负电容的影响。结果表明,负电容的产生与OLED内部电场的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负电容开始出现的频率与电压的平方根呈指数关系。与超薄的单层空穴注入层相比,掺杂的空穴注入层不仅能降低器件的驱动电压,而且其载流子传输特性和出现负电容时的初始电压对频率有着更强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