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利用共偏移距共反射面元叠加提高叠前地震资料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利用部分共偏移距共反射面元(CO CRS)叠加提高稀疏低信噪比叠前地震资料质量。通过多参数的COCRS旅行时公式计算得到部分叠加的CRS超道集,对数据进行规则化,以利于以后的常规处理如速度分析、叠前偏移等。模型试算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与原始地震数据相比,对经过部分CO CRS叠加处理后的叠前数据进行偏移,不仅提高了偏移剖面的信噪比,同时改善了同相轴的连续性,获得了较好的成像结果。  相似文献   

2.
探讨准噶尔盆地玛湖地区不同信噪比微地震信号处理技术的适应性,为压裂改造提供技术支撑。从玛湖地区微地震信号识别的影响因素分析入手,找出微地震信号成像的技术瓶颈,针对玛湖地区低信噪比微地震信号,提出了采用震源空间成像微地震处理技术。结果表明波形振幅偏移叠加的震源空间成像技术得到的微地震事件结果与实钻井产液剖面具有较高的吻合度,微地震事件计算出的压裂改造体积与钻井的生产情况契合度高,微地震事件密度和水力裂缝长度与弹性模量呈正相关。处理结果不仅实现了研究区低信噪比信号的准确定位,而且实现了对压裂改造效果的有效评估。  相似文献   

3.
在煤田勘探中,地形的起伏以及低速带的厚度和速度的变化造成发射波旅行时的畸变,严重影响了地震资料的处理结果质量。因此,开展新疆地形复杂地区煤田地震资料静校正(以下几种)方法的研究,对于提高地震勘探成功率、降低勘探风险和节约勘探成本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三塘湖、郎喀—梧桐沟煤矿、淖毛湖等勘探区二、三维地震资料处理对比和分析,有效的解决了复杂地区煤田二、三维地震勘探静校正难的问题,提高了分辨率和信噪比。  相似文献   

4.
目前对南方海相地区页岩气的研究多集中在成藏模式、有利区评价等基础地质理论。在应用页岩气地球物理技术进行页岩气高产富集区识别预测和评价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尚未形成一套完整且有别于常规油气勘探技术思路与方法。在野外地质调查和区域地质认识的基础上,渝黔湘秀山页岩气区块部署实施二维地震勘探剖面13条,523.5 km.区内地形复杂,障碍物较多,数据采集难度大;灰岩出露覆盖范围广,浅层地震地质条件较差,地震记录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速度分析困难等问题突出。通过地震资料采集、处理、解释、储层与流体识别等技术一体化攻关,获得了高信噪比地震资料,结合勘查区页岩气地质条件,综合录井、测井等勘查手段,形成一套完整的、针对盆缘山区海相页岩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流程。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结合:优选最佳基准面静校正方法,解决静校正;叠前去噪,提高信噪比;叠加及偏移成像,改善成像质量。探索应用地震储层反演与气层检测技术,预测页岩气"甜点"分布区,为部署井位提供基础。二维勘探精细标定出了2套目的层顶面构造形态和埋深,区内断层以北东向和近南北向为主;优选了2套目的层有利目标区,部署了2口参数井井位。  相似文献   

5.
地震勘探中,如何解决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地区的激发技术,提高地震勘探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一直以来是地震勘探技术人员不断研究的技术课题。近年来,随着可控震源技术的发展,可控震源技术在地震勘探震源激发技术中得到广泛运用,并取得了较好的地震地质效果。通过实例论述了可控震源技术在甘肃河西地区地震勘探中所取得地震地质效果,同时也为类似的地区开展可控震源技术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多年持续攻关,塔里木盆地山地地震采集技术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仍有许多勘探难题需进一步解决。阐述了针对高大山体区地震资料的低信噪比问题和高陡复杂构造成像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攻关采集方法。该方法以宽线采集技术为基础,在增强压噪能力、提高静校正精度、改善陡倾角地层成像效果等方面采取了针对性技术措施。这些技术措施的的应用大幅度改善了地震剖面的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7.
黄土山地区高密度地震勘探激发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勘探技术的发展及长庆油田油气需求量的增加,鄂尔多斯盆地地震勘探领域不断向复杂的区域(地表岩性复杂多变,地下构造复杂、隐蔽)延伸,油田开发对勘探精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地震采集技术发展现状来看,高密度地震勘探就是解决复杂区域地层成像问题的有效手段。和常规的地震勘探强化单炮激发效果的设计理念相比,高密度采集要求激发和接收点都具有较高的空间采样密度,激发和接收环节都不再追求通过组合方式来压制噪音,提高信噪比;而是在激发环节尽可能模拟点震源激发,在接收环节能够接收到保幅保真无污染的真实信号,最终提高叠加剖面的信噪比。基于这些要求,主要研究高密度地震采集激发参数的设计思路和选取结果;通过具体试验、理论分析和统计学的方法来推导和论证高密度地震采集的激发参数。高密度激发参数在实际生产中应用之后,发现剖面的浅层信噪比明显好于常规剖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8.
刘斌  董旭光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11):4536-4543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黄土塬地区表层结构复杂,地震波吸收衰减严重,纵向目标层系多,构造幅度低,储层微断裂发育、非均质性强、预测精度低,岩溶孔隙及断缝尺度小,难以识别。为此,在该地区系统开展了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目标处理、综合解释一体化技术攻关。基于地质效果优化采集方案设计,采用小组合、适中面元、宽方位、高覆盖的观测系统,应用井震联合宽频激发与全节点接收,在保障地震资料一定信噪比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分辨率。在保真、保幅的前提下,应用高精度融合静校正技术、特色噪声衰减技术及煤层屏蔽下弱信号成像技术,获得了高品质的地震资料。针对断缝体及上古生界成藏主控因素的地震地质特点,建立了高分辨率储层预测、高精度断裂识别与圈闭描述技术,最终形成了一套黄土塬高质高效地震勘探关键技术体系。将该技术应用于鄂尔多斯盆地南部HS工区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获得了高品质的地震资料,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9.
作为复杂地表条件下的城镇区域三维地震勘探(炸药震源)中,最关键的技术难点在于三维地震观测方法不能按常规观测系统实现,因爆炸安全因素的限制,许多地方根本无法布设地震激发炮点,只能大距离炮点偏移或直接丢炮,严重影响采集资料的质量及地质任务完成。非纵观测系统是一种不规则的束状观测系统,适合城镇三维地震的观测系统布设方法,它能有效地改善了反射面元的均匀性、保证了叠加次数、减小了剖面缺口及浅层资料品质的提高,从而为提高叠加效果及成像精度奠定了基础。对炮检点布设困难的复杂地表及大型障碍物地区的三维地震资料采集效果是明显的、有效的,为这类地区应用炸药震源进行三维地震采集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0.
张向鹏 《科技资讯》2014,(4):117-120
本文针对吐哈盆地沙尔湖洼陷内地震地质条件差,煤层埋藏变化大、煤层巨厚等特点,针对巨厚煤层地震勘探在野外采集、资料处理的难点采取有效措施,最终有效地压制了干扰波、提高了信噪比、突出了有效波、成像效果明显,使地震资料的解释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1.
针对准噶尔盆地南缘油气地质条件复杂,地震资料品质非常差,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突出、成像难度大、构造成图精度低等难题,提出了山前复杂构造研究思路、方法和流程,采用了静校正、叠前时间深度偏移成像、构造建模、变速成图等多项关键技术,对南缘重点构造目标(霍尔果斯背斜)进行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技术攻关,落实了一批有钻探价值的构造圈闭并提供了井位建议,对指导准噶尔盆地南缘油气勘探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油气勘探的深入和技术的发展,针对松辽盆地存在的地质问题,要求地震数据处理达到高信噪比、高分辨率、高保真度和准确成像,折射静校正是解决这三高一准目标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成像效果和解释精度。而松辽盆地地表复杂多变,选择合适的折射静校正处理方法和参数,可以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本文从理论入手,介绍了三维折射静校正的实现步骤,并通过在松辽盆地三维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表明该方法计算速度快、实用性强,较好的解决了松辽盆地复杂地表条件下野外近地表风化层引起的静校正问题,对改善地震剖面质量和提高信噪比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鄂北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蕴含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气藏类型以构造-岩性气藏为主,目前主要的勘探手段为地震岩性勘探,要求地震资料必须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但复杂的表层结构使得地震资料品质在不同激发条件下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给后续岩性处理、解释工作带来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以改善激发效果为目的,从增加向下的激发能量入手,将聚能炸药引入杭锦旗地震激发,利用其定向爆轰特性,有效提高了丘陵沙漠区的地震资料品质,改善了杭锦旗地区地震资料的一致性,促进了杭锦旗地区的岩性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14.
延安组低幅构造油藏为延长油田主要油藏类型,在MSW地区钻探了5口探井只有一口井为工业油流井,勘探成功率很低,为精细描述微幅度圈闭部署了延长油田第一块高精度三维地震。MSW高精度三维地震针对地质任务,在采集环节运用观测系统优化设计,采用小面元高覆盖次数提高原始资料信噪比和品质;在资料处理阶段,利用"三高"处理技术确保成果资料保真、保幅,具有较高信噪比和分辨率;在综合解释方面,采用相对构造高解释和叠前反演技术,精细描述低幅构造和储层。实践证明,针对延长油田这类低幅隐蔽油气藏,综合运用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一体化技术,能提高圈闭描述精度,从而提高钻探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静校正问题已成为解决复杂地区地震成像的关键问题,弄清复杂地区近地表速度模型,解决复杂地区的静校正问题已经成为物探工作者的当务之急.在众多静校正方法中,Osypov提出的无射线追踪的折射层析静校方法首先利用初至旅行时进行视速度和延迟时的估计,然后利用Herglotz-Wiechert公式进行速度模型估计,进而实现静校正量的计算,在反演过程中不进行射线追踪,它既具有首波方法的稳定性,又具有回折波方法的实用性.在分析了影响该方法处理效果的主要参数后,将它应用于川西复杂地区地震资料处理中,应用后炮记录的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改进,叠加剖面中层位错断现象得到消除,资料品质得到较大提高.该方法能较好地解决复杂地区的静校正问题.  相似文献   

16.
根据松辽盆地南部地震地质条件和原始地震资料特点,如地表起伏多变引起的严重静校正问题、地震波接收能量弱、地震记录上干扰波发育以及信噪比低等处理问题,在查阅大量文献和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地震数据处理方法中的相关算法,依靠地震数据资料处理软件Focus为处理平台,采用其中的优势处理模块和新的处理方法技术相结合,针对松辽盆地南部地区的地震资料进行折射波静校正、叠前去噪、有效信号增强、反褶积、剩余静校正和偏移等处理技术的方法研究和对比,致力于总结出一系列适用于该区地震勘探资料处理卓有成效的合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地下复杂地质构造的地震成像目前仍然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技术。野外采集阶段是获得高品质地震成像的一个关键阶段,而主要的采集参数设计得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地震资料采集观测系统质量的好坏。其中,三维地震资料观测系统设计中的关键参数主要包括:横向分辨率、纵向分辨率、采样间隔、道间距、最大炮检距、面元尺寸、覆盖次数、炸药量、偏移孔径等。四川盆地龙门山中段地区是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但该地区由于地下地质构造复杂,地形起伏剧烈,部分构造受损,激发、接收条件较差,勘探难度很大,前期勘探的地震资料信噪比较差。因此,对于该地区的高分辨率地震资料采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基于四川盆地龙门山中段某探区的地质、地球物理及测井资料,构建了与实际目标储层近似的地质-地球物理模型,获得了自激自收的地震波场记录,模拟结果与前期勘探获得的地震资料较好地吻合,从而验证了所构建的地球物理模型的合理性及适用性。以高分辨率、高信噪比地震资料采集为目标,针对目标探区的地质情况,对三维地震资料采集中的关键参数进行分析和论证。研究结果表明,较小的道间距、较小的面元、较高的覆盖次数、近似勘探目标埋深的最大炮检距是得到高品质地震资料的关键。因此,三维地震资料采集观测系统设计中的关键参数的论证及优选,能从根本上改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从而为后续勘探中的复杂地质体高精度成像奠定良好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8.
黄土塬复杂地表非纵地震静校正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更好地解决黄土塬地区非纵地震测线存在的严重静校正问题,提高地震资料品质。方法基于非纵勘探资料的特点,通过对多种静校正方法的对比试验分析,确定利用3D无射线追踪层析技术计算黄土塬地震静校正的方法。结果该方法消除了用常规方法处理黄土塬非纵地震资料时存在的长波长静校正问题,避免了其他方法引起的低幅度构造假象。结论该方法在黄土塬地区取得良好的静校正效果,获得了高质量的非纵地震叠加剖面,并在实际井位部署中发挥了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杜宏 《科技信息》2011,(35):192-193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高性能PC机群的出现,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作为常规偏移成像处理手段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改善构造复杂地区地震资料成像效果的一种有效处理手段。我院在2005年引进了具有64个CPU的PC-CLUSTER计算机系统,使用CGG叠前时间偏移技术(KIRCHHOFF积分法)。其优点是速度分析快捷,运算效率高,适应能力强。通过最近几年对煤田实际资料处理,表明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可明显提高地震资料的成像精度,显示出其在构造复杂区优越性,较好地解决了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0.
针对低信噪比情况下地震信号同相轴不易识别的问题,提出用C-WNNM方法来压制地震勘探资料中的随机噪声.给出了基于WNNM的低秩逼近理论,利用地震信号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一特点来构建近似低秩矩阵,并且由CEEMD分解得到的IMF1分量来近似估计局部噪声方差,从而获得更加精确的权值.经过迭代逼近得到最终去噪后的信号.对由雷克子波生成的模拟地震勘探资料进行C-WNNM滤波处理.结果表明,在地震数据存在强噪声的情况下,该方法能够有效压制随机噪声并且能够更好地保留有效信号,信噪比相比于原始WNNM算法提高了3 d B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