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苟红红  邹荣华  马圣花  田立  张晓  张娟 《甘肃科技》2021,37(20):154-156
探讨多科护理联合的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电子病历系统中护理文书合格率方面的应用.通过多科护理联合下品管圈活动,找出电子病历系统护理文书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剖析原因,针对要因制定相应的改进对策,并分段进行实施与检讨,分析比较活动前后护理文书的合格率与护理人员书写能力.多科护理联合品管圈活动前后比较,护理文书合格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科护理联合品管圈活动,能够提高护理人员对疾病的观察能力,能够明显提高护理文书合格率,提高护理人员沟通协作能力,提高各科室之间沟通协作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刘晓妤 《甘肃科技》2022,(13):131-134
探讨肿瘤科品管圈活动的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对所有护士进行培训后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主题后拟定计划,把握现状,查找主要原因,制定对策并实施,最后进行效果评价。品管圈活动后患者满意度、满意率均比活动前显著提高。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地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改善护理人员的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3.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终末质控病例完好率中的应用及效果。科室组织成立品管圈,应用品管圈活动的管理方法,分析终末病例缺陷,不能及时出科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方法。品管圈活动前2018年9-10月,我科室终末病例出科完好率为50%,品管圈活动后2018年11-12月上升至88%,差异显著。利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终末质控病例完好率进行规范化的培训,对全科护理人员护理文书书写规范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加强了护士责任心,降低了终末病例质控的缺陷,提高了出科及时性及病例完整率,减低了医患纠纷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4.
探讨如何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推行品管圈活动,为品管圈的临床开展和应用提供方法指导。通过集中培训与分阶段指导实施的方式,前期进行现况调查,普及品管圈基础知识,后期结合品管活动主题及各阶段任务分阶段指导实施。顺利完成25项QCC主题活动,产生21项标准化成果。有效提升了护理人员主动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促进了护理质量安全。集中培训与分阶段指导实施是临床护理实践中推行品管圈活动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探讨QCC活动在提高肠造口患者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针对胃肠外科肠造口患者护理质量差的问题,于2018年3月成立QCC小组,开展"提高肠造口患者护理质量"的品管圈活动,通过分析根本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将改善前后的状况进行比较。比较发现肠造口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由36.4%下降至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活动的实施,不仅降低了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同时也提高了护士对造口患者的自我护理的指导能力,促进了专科护理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品管圈是指同一个工作场所的人为了要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自动自发组成一个小团体,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方式使员工自动自发地参与管理活动,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目前,品管圈已成为我院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科也积极地参与到医院开展的品管圈活动中,开展了"提高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为课题的品管圈活动,取得一定成果,现将有关活动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标识中的作用。方法于2013年11月创建品管圈活动小组,针对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标识中存在的未标识、错标识等问题,运用PDCA的方法,分析手术标识缺陷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患者手术部位的标识率。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明显将手术标识的返标率由16%降至小于1%,手术部位标识的准确率明显提高,漏标率大大降低,从而提高了患者手术的安全性。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的方法应用于手术室手术标识管理中的实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实施品管圈活动,降低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方法成立品管圈组织,拟定活动计划、把握现况、设定目标、解析要因、拟定对策与实施、确认效果等措施,确保品管圈活动顺利实施。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住院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由实施QCC前的17%降至5%。改善幅度64%。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降低了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保证了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品管圈活动,探讨如何提高手术床配件使用后归位率。由8人组成品管圈,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分析手术床配件使用后归位不良的原因,制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将改进前后状况通过品管手法进行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后(2016.7.7-2016.8.15)与实施前(2016.5.12-2016.6.20)手术床配件使用后归位明显好转,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015,P0.01)。开展品管圈活动明显提高手术床配件使用后归位率,从而节约每台手术摆体位时间,大大缩短患者无效手术时间,减少患者的安全隐患,提高手术台的使用频率,增加了医生的满意度,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积极响应卫生部提出的《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的开展实施。方法:根据我院骨科的情况,有步骤,有特点地在科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改进现有的工作方法。结果:护理质量和内涵提高,使病人对护理服务满意,同时让群众满意,社会满意。结论: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活动,能有效地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和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晋雯  袁晓梅  王芳萍  王彩弟 《甘肃科技》2014,(8):135-136,98
探讨品管圈在病房用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提高护理安全质量。由9人组成品管圈,分析了病房用药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确立并核实了6项改进措施。病房用药中临界差错由品管圈活动前的30.00件/月减少到9.17件/月,使病房用药安全得到了持续的质量改进。品管圈活动有效地提高了病房用药安全,提高了全科人员团队协作精神,发挥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及主动性。  相似文献   

12.
探讨品管圈在大小便标本管理中的应用效果。2014年2月-2015年4月在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成立10人小组的品管圈,主题选定为"提高创伤骨科住院患者大小便标本送检率",依次进行拟定计划、把握现状、设定目标值、分析要因、拟定对策、实施对策等步骤,统计、比较品管圈应用前后大小便标本送检情况,分析无形成果,确定标准化流程。(1)品管圈应用后大便标本送检率、小便标本送检率均达到设定的目标值;品管圈应用后大便标本送检率为91.71%,高于品管圈应用前的77.04%(P0.05),品管圈应用后小便标本送检率为98.87%,高于品管圈应用前的92.60%(P0.05)。(2)无形成果:品管圈应用后圈队成员均表示在责任感、发挥个人潜力、沟通技巧、QC手法应用、活动参与、团队精神六方面均有明显进步。(3)确定标准化流程。应用品管圈,能显著性提高大小便标本送检率、无形成果。  相似文献   

13.
探讨品管圈在降低住院患者血糖漏测率的作用。以2017年2月~5月于甘肃省妇幼保健院住院的53例需监测空腹以及三餐后血糖漏测率的住院患者为对照组,以2017年6月~9月需监测空腹以及三餐后血糖漏测率的实施品管圈活动的48例住院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血糖漏测率以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观察组患者血糖漏测率为6.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87%(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5.8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36%(P0.05)。品管圈能够降低住院患者血糖漏测率,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正品管圈(QCC)就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又称QCC小组,一般6人左右),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目前,品管圈已成为我院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科也积极地参与此活动,且开展了以"提高脑血管造影术后盐袋加压止血有效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取得一定成果,现将有关活动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应用品管圈提升住院患者就医体验的效果。医院科室自行建立品管圈小组,小组成员集思广益展开头脑风暴,利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确定以“提升住院患者办理入院手续满意度”为品管圈活动主题,通过提升科室住院患者办理入院就诊手续的满意度从而全面提升患者住院就医体验,随机选取从2019年2月—2019年3月共计120例患者,通过科室品管圈质量控制方法进行现状整体把握、目标设定、原因综合分析、对策方案拟定并分步实施,再次随机抽样选取2019年5月—2019年6月共计120例患者进行效果量化评价,并按PDCA循环诊疗特点进行检讨总结与针对性改进,观察品管圈活动前后住院患者办理入院手续满意度。品管圈活动结束后,住院患者办理入院手续满意度由活动前的63.3%,提升到品管圈活动后的98.33%。应用品管圈可以明显提高住院患者办理入院手续方面的就诊满意度,提升患者住院就医护理体验,满足患者护理需求,提高医院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开展品管圈(QCC)活动规范腹腔引流管护理流程,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方法 成立品管圈,选定"降低腹腔引流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主题,对长沙市第三医院消化内科102例留置腹腔引流管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得出患者活动时最易发生非计划性拔管.通过脑力激荡法、绘制特性要因图,找出要因及真因,并制定引流管相关知识宣讲...  相似文献   

17.
分析脑卒中患者中开展家庭延伸康复护理对日常活动能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选取脑卒中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45例对照组患者出院后仅接受电话随访,45例实验组患者则接受家庭延伸康复护理。对患者出院后6个月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日常活动能力进行观察比较。与出院时相比,两组出院后半年的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ESCA评分、Barthel评分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出院后半年相比,实验组的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ESCA评分、Barthel评分明显提高(P0.05)。实验组的再次入院率为2.2%,便秘发生率为6.7%,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1.1%,尿路感染发生率为2.2%,压疮发生率为8.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3%、20.0%、33.3%、35.6%、62.2%(P0.05)。为脑卒中提供家庭延续康复护理,不仅能改善其日常活动能力和自护能力,促进恢复神经功能,而且还能让并发症减少,让再次入院率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采取各种措施,提高护理人员参与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主动性。方法:组织全员培训,加强宣传,学习执行、执行力等相关理论,选派人员外出培训、考察。结果:走出认识误区,统一思想,护理人员明确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及在活动执行过程中应承担的角色,提高了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结论:通过采取多种措施,使"示范工程"活动方案及护理部相关工作计划得到了落实。  相似文献   

19.
通过建立品管圈组织,按照品管圈活动的方法步骤,采用视频影像及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培训技术,对手术室新护士在临床手术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改进,并将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的效果进行了对比。经比较发现,品管圈活动的实施可以提高手术室新护士护理视频教学及临床实践的效果,有助于提高其专业素质和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20.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改善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科室成立品管圈小组,以"提高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存性"为主题,拟定活动计划并进行现况调查,设定目标值,进行要因分析,拟定对策,实施对策后进行效果确认。比较品管圈前后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实施品管圈活动后ICU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通过品管圈活动,医务人员从意识上重视手卫生与院内感染的密切关系,自觉提高了手卫生依从性,增加了医院对于社会的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