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壤盐碱化是制约农作物增产增收的重要因素 ,用常规农业水土开发技术改良盐碱地 ,脱盐困难 ,周期长 ,需水量大 ,投入资金多 ,而且易造成次生盐渍化等问题。为探索更快更新的方法治理盐碱地 ,2003年我们选用北京飞鹰绿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禾康盐碱清除剂”进行试验 ,为大面积开发和改良我区盐碱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土壤盐碱化问题制约着河套灌区绿色农业发展和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资源的平衡协调,采取行之有效的治理方案改良盐碱荒地,使其能被有效利用,是当前河套灌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工程项目为依托,对河套灌区盐碱地改良行之有效的改良方案进行了总结和探索,为河套灌区相近盐碱化土壤的改良提供有力的改良方案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我国盐碱地对农业土地资源和农业生产发展的危害,采用理论分析与物理及生物治理并开发利用盐碱地的方法,揭示出盐碱地的一般成因以及盐碱土对绿色植物乃至农业生产的危害。通过对盐碱地的治理与利用,可以逐渐地使土壤盐碱得到控制和改良,从而使我国农业土地利用率得到提高。合理地改良和利用盐碱化土壤,因地制宜,采取切实可行的改良措施,就可以将这部分可观的后备资源,转变为宝贵的土地资源,提高耕地面积,扩大农业生产,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黄河三角洲地区因地势低平、海水倒灌、排水不畅等原因,导致土地盐碱化严重,通过土地整理等活动可以改善盐碱地土壤条件.以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土地整理项目为例,通过改善土地灌排设施条件、安置排盐暗管等措施改良盐碱地.土地整理2a后,经过连续2次土壤调查,发现试验区内高含盐量盐土的含盐量降低到3 g/kg以下,但土壤pH变化不大;研究同时表明,土地整理改良过程也会通过灌溉等途径排出土壤中的养分,在后续种植中需要及时补充肥料.  相似文献   

5.
盐碱土生态系统的修复和改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晓洁  马宁远 《科技资讯》2010,(10):119-121
土壤盐碱化是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盐碱土对植物生长危害极大。随着人口不断增长、耕地逐渐减少,改良利用盐碱土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盐碱土基本特性及其危害,回顾了工程措施、农业措施、化学措施和生物措施等盐碱土改良利用的重要技术,特别介绍了转基因技术和生态学方法对盐碱土修复和改良、抑制土壤盐碱化的作用,对提高盐碱土壤综合利用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盐碱地施用禾康土壤盐碱改良剂试验,为改良盐碱地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浅谈盐碱地园林绿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生柏 《科技资讯》2009,(5):166-167
本文阐述了土壤盐碱化的形成原因及危害,提出了通过水利措施、物理措施,化学措施、生物措施改良盐碱地,并论述了盐碱地绿化材料的选择及其栽培技术问题,最后还进行了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8.
盐碱地改良利用技术的发展,对我国尤其是内陆干旱农业灌区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土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等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展望土壤盐碱化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全世界盐渍土面积约10亿公顷;我国盐渍土面积约3460万公顷,耕地盐碱化760万公顷,近1/5耕地发生盐碱化,其中原生盐化型、次生盐化型和各种碱化型分布分别占总面积的52%、40%和8%。新疆盐碱化耕地约133.33万公顷,近1/3耕地盐碱化,其中80%以上为土壤次生盐碱化。新疆除伊犁河谷、阿勒泰地区和塔城部分地区土壤盐碱化较轻之外,其他地区土壤均有不同程度盐碱化,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西部各灌区最为严重,一些耕地由于次生盐碱化加重而被迫成为弃耕地。盐碱危害造成大量中、低产田和农民贫困,使大面积土壤资源难以利用。  相似文献   

9.
甘肃土壤盐渍化的特点及其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面分析了甘肃省盐渍化土壤的分布特点、形成原因及其危害的基础上,阐述了甘肃省盐渍化土壤改良方面的主要经验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甘肃省盐碱化土壤改良的思路与建议,提出了盐碱壤治理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西部地区盐碱地面积较大,分布广泛,普遍存在土地退化的现象,潜在的盐碱化问题严重,因此,盐碱地改良技术研究也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介绍了吉林省西部地区的自然条件概况,针对土地盐碱化现状提出了多种改良盐碱地的治理措施,同时为吉林省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土壤施入“盐碱丰”改良盐碱化严重的耕地,改良土壤的结构和理化性状,改善土壤的分散力,增加钙、镁离子的溶解度,置换出钠离子,经灌溉溶解作物周围盐分,达到改良土壤促进作物生长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西部地区盐碱地面积较大,分布广泛,普遍存在土地退化的现象,潜在的盐碱化问题严重,因此,盐碱地改良技术研究也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介绍了吉林省西部地区的自然条件概况,针对土地盐碱化现状提出了多种改良盐碱地的治理措施,同时为吉林省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河北省沧州南大港盐碱湿地3种农作物种植区(苜蓿、棉花、玉米)和自然生长的芦苇区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并分析了土壤理化因子和土壤酶活性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规律,比较了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它们的影响及其对盐碱土壤的改良作用。结果表明,南大港湿地土壤盐碱化较为严重,较之苜蓿和天然芦苇,农业耕作下棉花和玉米采样点的土壤pH值较低,有机质、全氮、硝态氮、铵态氮和全磷含量相对较高;与土壤肥力相关的碱性磷酸酶、脱氢酶和FDA水解酶等活性也相应提高。研究表明农作物种植能够降低南大港滨海土壤酸碱度并提高营养物质含量,对改良土壤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土壤施入“盐碱丰”改良盐碱化严重的耕地,改良土壤的结构和理化性状,改善土壤的分散力,增加钙、镁离子的溶解度,置换出钠离子,经灌溉溶解作物周围盐分,达到改良土壤促进作物生长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盐碱土因其瘦、板、生、冷、咸等作物生长障碍性特征而不宜耕种,但“端牢中国饭碗”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则要求必须加大力度“向盐碱地要粮”。实践证明,施用天然或工业副产品石膏可有效改善盐碱土性状,从而提高盐碱地生产力。本研究梳理100多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总结了现有石膏改良盐碱土的研究成果,拟为石膏改良盐碱土技术体系的完善和全面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分析认为,1895年以来开展的大量研究揭示了石膏改良盐碱土以交换过程和固持过程为主的作用机理;建立了多类石膏改良盐碱土适宜施用量计算公式,表明土壤容重、改土层厚度、土壤碱化度和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等是影响石膏适宜施用量的代表性因素;制定了基于土壤盐碱化程度的石膏施用方法,明确了石膏施用对土壤理化生等方面的有益效果。目前,施用石膏改良盐碱土需配套灌溉措施,定额一般为每666.67 m2施用150~200 m3水,最适方式为喷灌或滴灌等持续性灌溉,不同盐碱度土壤及作物特性需要不同的施用量和施用方法及配套灌溉方法。现有的研究和实践成果为盐碱地高效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撑,但仍需进一步融合统一适宜施用量计算公式,建立跨区域...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盐碱化程度高,引进耐盐植物改良该地区盐碱地是一种"治标又治本"的办法.但耐盐植物种类繁多,耐盐机制复杂,盲目引种只能加重生态破坏,因此,加强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地现状调查研究,改良培育适宜的耐盐植物是目前研究的重点.本文综述了黄河三角洲地区现状、耐盐植物种类特点、耐盐机制以及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为黄河三角洲地区耐盐植物的研发及盐碱地植物改良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刘全諹 《甘肃科技》2010,26(19):62-63,58
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的研究是目前土壤物理学、农田灌溉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防治盐碱化、改良盐渍土的核心问题。在分析和总结国内外有关一维入渗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盐碱土水盐运动的基本特征,通过室内一维土壤水盐运移过程的试验研究,分析了土壤盐分浓度运移规律,为盐碱地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康文 《甘肃科技》2003,19(12):131-132
通过分析和研究景电灌区土壤盐碱化产生的原因,阐述了防治改良盐碱化的水利和农业措施。  相似文献   

19.
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绿洲盐碱化威胁着生态环境.随着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遥感已被广泛应用于土壤盐碱化监测与制图.当前基于遥感技术的盐碱化信息提取方法主要归为基于图像光谱的直接提取方法和基于辅助数据的间接提取方法两大类.间接提取方法精度相对较高,但在缺乏辅助信息时并不可行,此时提高基于图像光谱特征的直接提取精度就尤为重要.本研究提出了一种优化波段组合的盐碱地提取方法,并引入了热红外波段,提高了直接提取方法的精度.以敦煌绿洲为研究区域,基于Landsat TM遥感图像中盐碱地的光谱特征,采用最佳指数因子确定盐碱化信息提取的最佳波段,结合图像变换及数据融合等图像处理方法,利用最大似然分类器进行了图像分类,提取出了敦煌绿洲盐碱地的分布区域.将不同波段组合、不同图像处理方法的分类精度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得知,陆地卫星TM3,5,6和7波段组合的总体分类精度和盐碱地提取精度最高,增加热红外波段可使总体分类精度提高9%,盐碱地提取用户精度改善最高可达18%.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太原市龙潭公园土壤盐碱成因分析,结合太原市局部气候环境特点.试验总结出盐碱地的改良途径和植物种养管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