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探讨风险护理管理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的效果。随机抽取2014年7月到2015年7月120例在玉门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手术的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随机抽签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手术室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风险护理管理,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手术过程中危险发生率和术后感染率。观察组经过风险护理管理,满意度评估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过程中危险发生率及术后感染率较对照组要低(P0.05)。在手术室护理中进行风险护理管理能够有效降低危险发生率和患者术后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患者的监护经验。方法:对56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的患者在ICU的监护进行回顾性分析,从监护室的准备、呼吸系统的护理、循环系统的护理、引流管的护理、心理护理、压疮预警干预几个方面进行总结。结果:56例患者中除一例因术后并发重度低心排死亡外,其余均康复出院。结论:ICU对患者的监护极为重要,这是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患者的安全保障,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  相似文献   

3.
探讨在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式对护理质量、压疮的影响。将本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接收并行基本护理管理的4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A组,另选择同期接收并应用PDCA循环管理的40例同疾病患者作为B组,比较其护理质量、压疮情况。B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显著高于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压疮发生率是15.0%,显著低于A组的45.0%,差异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在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中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式,不仅可以提升护理质量,而且能够降低患者住院期间压疮的发生率,该护理管理模式可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4.
探讨在预防侧卧位手术患者压疮中应用术中综合护理的效果。取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间甘肃省金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侧卧位手术患者进行研究,按患者护理方式分为传统组(n=60)和综合组(n=60),对传统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对综合组患者应用术中综合护理,统计分析两组患者24h皮肤受压状况及患者身体不适发生状况。综合组患者术后24h皮肤受压及身体不适发生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在预防侧卧位手术患者压疮中应用术中综合护理的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5.
降低手术患者风险,提高围术期护理安全,持续改进手术室护理质量。强化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和责任意识;建立、健全手术室规章制度;完善和制定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措施;加强监管力度,提高执行力。以护理风险为切入点,通过加强护理风险的管理,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有效控制或降低了手术护理风险的发生,提高了手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质量。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风险因素的环节很多,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大意都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为了保证护理工作质量,确保患者安全,通过对各种风险因素分析、讨论,需要持续改进,针对性地制定有效防范措施,是手术室全体护理人员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6.
通过构建压疮护理质量控制体系,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提高压疮治愈效果,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士对压疮风险的评估能力和压疮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建立压疮质控体系,实行二级监控管理,包括由护理部直接建立二级压疮质控小组,科室建立一级压疮质控组。二级压疮质控小组负责制定压疮质控管理制度,制定小组职责及人员分工,制定统一的压疮护理风险评估表,压疮动态观察记录表,压疮预防登记表,压疮小组会诊记录单等,实施监控管理。同时,运用回顾分析方法将建立体系之前的高危患者与建立体系之后的高危患者发生压疮情况进行对照比较。建立质控体系之后,护士对压疮的风险预测及压疮质量管理的能力提高,压疮上报率提高、发生率降低、治愈率提高,减少了对压疮预防护理措施的被动性和盲目性。压疮质控体系的建立和应用,使压疮管理程序化,更加专业化,提高了护士对压疮护理管理的主动性;加大监管力度,确保措施的有效性、创新性。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7.
申彬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3):3198-3200
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骨折卧床患者压疮中的疗效,.451医院骨科316例骨折卧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根据可能产生压疮的具体情况,提出护理问题,收集相关研究证据,将之归纳总结,仔细分析引起压疮的相关因素,制定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护理计划,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如:定时翻身、采用减压装置、保持局部干燥清洁、免除摩擦力和剪切力等。结果试验组的158例被动体位骨折长期卧床患者经过压疮预防的循证护理,压疮的发生率,发生程度及Ⅰ期压疮的痊愈时间都明显低于常规护理。说明临床实践证明,对于骨折长期卧床患者只要应用循证护理找出预防压疮的有效方法,制定周密的护理计划,严格执行得当的治疗护理措施,就能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年老、营养不良、瘫痪、大小便失禁等是压疮发生的主要个体因素,压力、剪切力、摩擦力和潮湿是压疮发生的病因。要根据压疮发生危险因素和病因的护理评估结果,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和临床护理。减少剪切力、摩擦力和局部受压,防止潮湿及排泄物刺激皮肤、饮食护理及健康教育,预防和降低压疮的发生机会。发生压疮后,要为患者做好皮肤护理,根据不同分期采取不同的临床护理措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遵医嘱进行积极治疗,促进病人痊愈。  相似文献   

9.
探究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手术室收治的拟行手术患者126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对比2组手术室环境、护理质量、应激反应、并发症及满意度。观察组物体表面沉降菌含量与空气中微生物含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室环境、手术流程、消毒隔离与护理操作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开始15min及术后30min心率、平均动脉压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感染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服务态度、语言沟通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预见性护理有助于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减轻患者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分析骨科术后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手术室护理干预方法,降低感染率。回顾性调查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013年7月~2015年8月间1052例骨科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对危险因素与手术切口感染的关系做统计分析,针对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进一步制定护理干预措施。1052例骨科手术患者,术后伤口感染18例,感染率为1.7%,手术患者年龄、体质指数、基础疾病和否接台手术等因素与手术伤口感染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抗生素给药情况和手术持续时间长短与手术伤口感染之间差异显著(P0.05)。术前皮肤准备、术前预防性抗生素给药时间、手术持续时间长短,是影响手术室预防手术后伤口感染的主要因素,临床上应注意针对性进行干预,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急性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158例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资料,分析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通过针对性改良护理措施,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及感染后死亡率。结果 施行针对性护理策略后,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明显降低,术后ICU监护时间与感染后死亡率均明显减少。结论 急性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患术后肺部感染的原因与吸烟、术前肺部感染,胸腔积液、术中体外循环时间太长、中大量输血,术后呼吸机相关感染有关。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以降低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压疮巧护理     
通过了解压疮发生的原因及诱因、易发人群,总结压疮的防治方法,减少压疮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阅读相关资料,结合临床实践。压疮的发生与患者年龄、营养状况、所患疾病、局部皮肤清洁及创口处理、医疗环境舒适程度、护理质量有极大关系。  相似文献   

13.
针对压疮易发高危患者研究自制护理垫,观察自制护理垫的临床应用效果。用透析液水袋、棉布、魔术贴等材料设计制作护理垫;选取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压疮易发高危患者58例(脑卒中后偏瘫20例、高处坠落截瘫12例、骨盆骨折10例、其他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防压疮护理,观察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多功能护理垫,观察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翻身不当二次损伤发生率、翻身方便性和患者满意度。观察组压疮发生率、翻身不当二次损伤发生率、翻身方便性和患者满意度分别为00.00%、6.90%、89.66%和93.10%,经统计学分析,P0.01,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多功能护理垫能有效防止压疮,满足轴线翻身的需求,省时省力,取材方便,制作简单,可操作性强,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刘娟花 《甘肃科技》2014,(10):127-129
通过调研腹部手术后切口裂开的案例,总结出高龄、糖尿病、营养不良、腹内压增高等潜在的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针对性地采取围手术期的预防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以降低腹部手术切口裂开的发生率,帮助患者术后恢复。通过对近几年有关腹部手术切口裂开的原因分析及其护理的文献进行调研,总结分析了预防腹部手术切口裂开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探究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对护理质量的影响。选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患者313例,按照手术室管理方式分为观察组(精细化管理)与对照组(常规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患者各个护理质量指标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1.79%明显低于对照组8.28%(P0.05)。精细化管理可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差错。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压疮患者的预防和护理方法,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方法:对2010年~2013年西藏民族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1例压疮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分析。结果:定时翻身减压、保持床铺的平整和皮肤的干燥清洁、进行局部皮肤按摩、使用压疮防治气垫床、伤口处涂抹康复新液等方法对压疮患者的病情有明显疗效。结论:压疮的护理应以预防为主,勤观察、勤翻身、了解患者病情并保持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压疮病人减少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微创冠脉搭桥术即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OPCAB),是在不需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情况下进行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因其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缩短及费用减少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特别适用于高龄、危重、不能耐受体外循环的冠心病患者。对微创冠脉搭桥术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提高OPCAB患者的护理水平,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护理人员应重视手术前、后的护理,通过术前指导、心理护理,保护旁路移植材料;术后加强病情监测,密切观察患肢情况,做好呼吸道管理,保持引流管通畅,指导早期活动,促进患者身心舒适等全方位、多层次的护理,可以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延长患者寿命,使其生活质量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8.
观察细节护理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分析。筛选省妇幼保健院2017年1月-2017年8月进行手术的患者共48例,运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研究组消毒麻醉、护理人员配合度、器械准备、仪器设备管理等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加强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中作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和护理质量以及满意度,有利于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9.
探讨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选择酒泉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2018年1月-12月收治的120例行手术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预防对策,将针对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措施在2019年1月-12月实施,并选择120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的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以及感染与未感染患者的性别占比及其年龄≥60岁、合并慢性病以及手术时间≥1h、术前备皮欠佳和术中低体温、预防性抗生素未使发生率。研究组的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与未感染患者的男、女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的患者年龄≥60岁、合并慢性病以及手术时间≥1h、术前备皮欠佳和术中低体温、预防性抗生素未使用的发生率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年龄大于60岁、合并慢性病与手术时间超过1h以及术前备皮欠佳、术中发生低体温、未使用预防性抗生素,给患者实施针对性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预防效果显著,能显著降低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探讨6S管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中的作用。选取高台县人民医院实施6S管理后行择期手术治疗的11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实施6S管理前一阶段行择期手术治疗的11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术后感染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6S管理模式,可大大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及术后感染发生率,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