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息肉的宫腔镜手术治疗及术后应用孕激素预防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52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做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差异分为研究组258例与对照组26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子宫内膜息肉的宫腔镜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术后应用孕激素药物干预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无药物干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变化情况.术后6个月、1年随访,统计患者复发情况,子宫内膜厚度及血红蛋白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ER、PR及VEGF表达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具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子宫内膜厚度及血红蛋白指标变化接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1年子宫内膜厚度及血红蛋白指标变化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应用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效果确切,术后给予孕激素治疗可以有效预防术后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效果.方法将54例确诊为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患者,每晚定时口服米非司酮10mg,连服3个月,治疗前后查肝功能,血常规,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孕酮,B超.结果全部患者治疗期间均闭经,停药后随访20例进入绝经期,22例月经稀发,8例月经恢复正常,4例复发后改用其他方法治愈,子宫内膜萎缩,肝功能正常,贫血改善.结论米非司酮用于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效果好,无肝功能损害,复发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良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 应用连续灌流式宫腔镜,对20例良性子宫出血患者进行宫腔镜电切治疗.结果 术后子宫异常出血均治愈、子宫内膜切除6例、4例闭经、2例月经量明显减少、3例内突型壁间肌瘤切除术、8例粘膜下子宫肌瘤及3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者,月经均恢复正常.结论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良性子宫出血,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不影响卵巢功能、保留妇女机体完整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观察整体护理干预用于宫腔镜手术联合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实际效果,探讨该护理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玉门市妇幼保健站收治的98例选择宫腔镜手术联合孕激素治疗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例数相等的观察组(n=49)及对照组(n=49),其中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指标包括两组患者随访月经恢复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随访月经恢复率为93.88%(46/49),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为2.04%(1/49);对照组随访月经恢复率为77.55%(38/49),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为16.33%(41/49),以上指标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护理干预方案用于宫腔镜手术联合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能够有效提升医院护理、健康指导及随访干预的质量,间接提升术后月经恢复率,降低息肉复发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效果。方法将54例确诊为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患者,每晚定时口服米非司酮10mg,连服3个月,治疗前后查肝功能,血常规,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孕酮,B超。结果全部患者治疗期间均闭经,停药后随访20例进入绝经期,22例月经稀发,8例月经恢复正常,4例复发后改用其他方法治愈,子宫内膜萎缩,肝功能正常,贫血改善。结论米非司酮用于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效果好,无肝功能损害,复发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良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应用连续灌流式宫腔镜,对20例良性子宫出血患者进行宫腔镜电切治疗。结果术后子宫异常出血均治愈、子宫内膜切除6例、4例闭经、2例月经量明显减少、3例内突型壁间肌瘤切除术、8例粘膜下子宫肌瘤及3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者,月经均恢复正常。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良性子宫出血,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不影响卵巢功能、保留妇女机体完整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异常出血的疗效。方法:应用连续灌流式宫腔镜,对58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进行宫腔镜电切治疗,其中子宫粘膜下肌瘤38例,子宫内膜息肉11例,功能性子宫出血7例,胚物残留2例。结果:术后子宫异常出血均治愈。其中34例月经恢复正常,19例月经明显减少,5例闭经。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异常出血,具有疗效高、创伤小、恢复快、不影响卵巢功能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分析孕激素后半周期治疗围绝经期的临床疗效。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于甘肃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围绝经期功血患者110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安宫黄体酮治疗,观察组采用达英-35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复发情况。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5%显著高于对照组78.18%(P0.05),观察组患者在子宫内膜厚度,控制出血时间以及完全出血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宫黄体酮与达英-35均可治疗围绝经期功血,两者相比,达英-35的治疗效果更好,减少患者子宫内膜厚度,缩短出血量时间,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分析使用不同药物治疗围绝经期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选取定西市中医院收治围绝经期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110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炔诺酮治疗,观察组使用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55%显著高于对照组78.18%(P0.05);观察组卵泡刺激素(PSH),孕激素(P)及雌二醇(E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1.82%显著低于对照组14.55%(P0.05)。炔诺酮与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中米非司酮治疗效果显著,可以迅速改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使子宫内膜萎缩,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李学梅 《井冈山学院学报》2007,28(10M):91-91,98
目的 探讨官腔镜电切术治疗良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 应用连续灌流式官腔镜,对20例良性子宫出血患者进行宫腔镜电切治疗。结果术后子宫异常出血均治愈、子宫内膜切除6例、4例闭经、2例月经量明显减少、3例内突型壁间肌瘤切除术、8例粘膜下子宫肌瘤及3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者,月经均恢复正常。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良性子宫出血,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不影响卵巢功能、保留妇女机体完整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保留子宫血管供应的子宫切除术对卵巢内分泌功能及围绝经期症状的影响.方法将子宫良性病变需行子宫切除术的100例患者按门诊编号随机分为保留子宫血管的STHMUV组(研究组,n=50)及传统次全子宫切除SROU术组(对照组,n=50),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发热及残端息肉情况,同时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 a,2 a抽血化验检查血清中性激素水平变化,并进行围绝经期症状观察.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发热及残端息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前后血清性激素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绝经期症状几乎不出现;对照组术后FSH,LH明显升高(P0.05),E2降低(P0.05),围绝经期症状出现较多.结论 STHMUV术组在卵巢激素分泌方面的影响不如传统SROU术组明显,该术式对保留卵巢功能、延缓卵巢早衰的出现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观察不同药物治疗围绝经期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选取医院诊治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采用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B组采用去氧乙烯炔雌醇片治疗,C组采用米非司酮治疗,三组患者均接受刮宫手术治疗后给药,观察比较三组患者临床疗效、子宫内膜厚度及阴道平均出血时间。三组患者经治疗后,A组总有效率为97.50%,B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C组的77.50%(P0.05);治疗后,A组、B组子宫内膜厚度和阴道平均流血时间均显著低于C组(P0.05);A组与B组子宫内膜厚度和阴道平均流血时间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屈螺酮炔雌醇片和去氧乙烯炔雌醇片治疗围绝经期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疗效优于米非司酮,均可改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缩短患者阴道平均流血时间。  相似文献   

13.
探讨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观察。选取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第一人民医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59例。对照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月经恢复时间、排卵恢复时间、发生不良反应情况及半年内疾病复发情况。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月经恢复时间、排卵恢复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子宫内膜异位症采用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效果显著,快速恢复患者的月经及排卵时间,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腔镜临床应用安全价值.方法:2003-12~2011-06利用宫腔镜电切镜共完成手术1280例,包括子宫内膜息肉946例、子宫粘膜下肌瘤322例、子宫中膈12例.结果:1280例手术2例出现子宫穿孔,无远期并发症.宫腔镜手术多数在局麻下进行,较大的粘膜下肌瘤及子宫中膈行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并行B超监测或宫腹腔镜联合完成.结论:宫腔镜下电切术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妊娠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宫腔镜与B超联合定位活组织检查(简称联合定位活检)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105例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54例应用联合定位活检、51例进行诊刮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结果萎缩性子宫内膜炎是引起绝经后子宫出血的主要原因,子宫粘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样病变、子宫内膜癌亦是绝经后子宫出血的常见原因,联合定位活检与术后病理检查的总符合率(88.89%),高于单纯诊刮与理检查的符合率(62.75%)(P〈0.05)。结论宫腔镜与B超联合定位活检安全、可靠、准确,是绝经后子宫出血的最佳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6.
比较妈富隆及米非司酮用于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治疗的实际疗效,探讨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选择2016年5月至2016年10月于甘肃省临夏州人民医院行诊刮术的78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例数相等的观察组(n=39)及对照组(n=39),其中观察组术后给予妈富隆,对照组术后给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4%(38/39);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9.5%(31/39),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妈富隆用于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宫腔镜电切术与宫颈环形电切术在治疗宫颈病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宫颈病变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宫腔镜电切术(TCRC)治疗30例,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30例.结果 TCRC组治疗出血量明显少于LEEP组,TCRC术后出血及阴道排液时间少于LEEP组,两者手术时间及术后治愈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宫腔镜电切术在治疗宫颈病变方面能够直视创面,定位准确,止血彻底,不损伤宫颈管黏膜,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尤其在宫颈深部病变和炎性增生组织的治疗优于宫颈环形电切,值得在临床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辅助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生育功能的影响,并分析复发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子宫肌瘤患者162例,接受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辅助子宫肌瘤剔除术者70例为观察组,接受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者92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术后妊娠及复发情况进行比较,并对复发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术后妊娠率为83.7%(77/92),复发率为17.4%(16/92);观察组术后妊娠率为84.3%(59/70),复发率为15.7%(11/70).两组患者术后妊娠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0 3,0.080 5,P=0.919 3,0.776 6).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术前产次、肌瘤数目、肌瘤大小以及肌瘤分型是影响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而年龄、BMI、肌瘤数目以及术前产次是影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辅助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妊娠率无明显影响,但不能显著改善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病变引起绝经后阴道流血的声像图改变.方法对76例绝经后阴道流血患者的记录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因子宫内膜病变引起的绝经后阴道流血主要包括子宫内膜息肉48例,占63.16%;子宫内膜增生17例,占22.36%;子宫内膜癌11例,占14.47%,并且出现阴道流血时年龄大、距绝经年限长者,恶性肿瘤发生率高.结论绝经后阴道流血应引起重视,超声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用宫腔镜治疗子宫切口妊娠的临床疗效,从而探索子宫切口妊娠创伤更小、更安全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我院子宫切口妊娠患者40例,均采用宫腔镜下病灶清除或局部切除治疗,对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及预后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治疗有效,术后随访HCG均恢复到正常,且B超随访证实肿块完全消除,无1例死亡或严重并发症发生。其中有2例肿块较大无法清除需行电切手术,其余无1例需要2次手术。本组患者均在术后31~40d内HCG恢复到正常水平,术中无1例大出血,平均出血量20~100ml,平均(85±6)ml。通过B超随访,肿块完全消除时间为8月。结论宫腔镜下局部清除术加必要时病灶电切术能有效治疗子宫切口妊娠,并且创伤小,愈合块,不容易复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