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祁瑞娟 《甘肃科技纵横》2014,43(10):103-104
目的:探讨阴道分泌物湿涂片结合革兰染色法在女性生殖系统炎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湿涂片直接镜检和湿涂片结合革兰染色油镜镜检的方法,对2014年5-7月份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455例阴道分泌物,运用湿涂片和革兰染色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病原体检测。同时,和我院近年来不染色标本298例进行对比。结果:湿片法和革兰染色结合法,总检测人数455人,霉菌检出79人,检出率17.4%,滴虫检出48人、检出率10.5%,线索细胞检出49人、检出率10.8%,滴虫+线索细胞检出3人、检出率0.7%,线索细胞+霉菌检出6人率检出率,1.3%,清洁度在Ⅲ-Ⅳ度者129人,检出率28.4%.湿片法总检测人数298人最对照,霉菌检出31人,检出率10.4%,滴虫检出32人、检出率10.7%,线索细胞检出14人、检出率4.7%。结论:运用湿涂片和革兰染色法相结合的方法较直接湿涂片霉菌和线索细胞的检出率较高,滴虫的检出率不受影响,湿涂片结合革兰染色方法简便,对生殖系统炎症诊断的价值优于湿涂片法。  相似文献   

2.
探究不同测定方法对阴道内念珠菌感染的检出效果。以阴道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开始时间为2018年6月,结束时间为2019年5月,均在入院后采集阴道分泌物标本,并分别接受凝集法以及培养法2种不同的微生物检验方式,统计阳性检出率,并进行对比分析。凝集法阳性检出率为80.0%(96/120),培养法的阳性检出率为65.0%(78/120);经比较,凝集法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培养法,P0.05。在对阴道内念珠菌感染的微生物测定方法中,相较于培养法,凝集法具有着更高、更快,更便捷的阳性检出率,因此,在对阴道念珠菌感染的微生物检测方法中,凝集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生活饮用水与水源水微生物的检验结果.方法:对240份(每个季度60份)生活饮用水样本与240份(每个季度60份)水源水样本予以微生物检验,对比各季度微生物检验合格率.结果:240份生活饮用水样本中,190份(79.2%)合格,其中第2季度合格率均低于其他3个季度,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240份水源水样本中,耐热大肠菌群合格率为78.3%,高于总大肠菌群合格率70.0%,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生活饮用水丰水期合格率明显低于枯水期,水源水总大肠菌群污染比较严重,所以,一定要对生活饮用水和水源水微生物检验予以高度重视,确保饮水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污染状况,比较不同检验方法对大肠菌群的检出效果。方法:随机采集本市250份食品,采用常规法与PCR法进行大肠菌群鉴定。结果:250例标本结果如下,常规法的检出率为32.8%,PCR的检出率为48.4%,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建立更敏感快捷的食品卫生检测方法已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将从根本上改变微生物的检测方法,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探究生化检验在糖尿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选取2017年2月-2019年3月洒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糖尿病患者104例,将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别采用尿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评价2种检验方式阳性检出率与诊断效能,并观察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生化指标水平的差异。104例疑似糖尿病患者中,病理诊断结果 78例为糖尿病;生化检验阳性检出率72.12%显著高于尿常规检验45.19%(P0.05);生化检验阳性预测值93.75%、阴性预测值87.50%(21/24)显著高于尿常规检验81.03%、32.61%(P0.05);生化检验灵敏度96.15%(75/78)、准确度92.31%(96/104)显著高于尿常规检验60.26%、准确度59.62%(P0.05);糖尿病组FBG、PBG、HbA1c、2h糖耐量、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生化检验诊断糖尿病阳性检出率高,且灵敏度与准确度较高,糖尿病患者血糖与血脂水平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6.
探讨分级检验方法在血脂生化检验中应用的价值。选取2014年5月-2016年6月平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血脂异常患者198例,采集患者静脉血作为血脂生化检验标本,并将所有患者血液标本分为两份,分别采用拉网式检验(对照组)和分级检验(观察组)对血脂生化标本进行检验,对比分析两种检验方法结果。观察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级检验可有效降低检验盲目性,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及检验效率。  相似文献   

7.
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试剂盒对呼吸道病毒进行快速检测,包括流感病毒A、B型、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1、2、3型和腺病毒共7种.结果表明,从本地区645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鼻咽分泌物中,共检出呼吸道病毒158例,阳性感染率为24.50%.感染率居前三位的流感病毒A型、呼吸道合胞病毒和流感病毒B型占85.44%.呼吸道病毒感染以秋、冬两季高发,检出率分别为30.37%和28.78%,与春、夏两季相比差异较明显(P0.05).从年龄上来看,0-5岁年龄组呼吸道病毒阳性率最高,为32.61%,与其他年龄组阳性率相比差异明显(P0.05).在男女性别的阳性率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道病毒所致疾病中阳性率最高的是肺炎(35.23%),其次为支气管肺炎(27.27%)和支气管炎(23.78%).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可以为临床提供快速、准确的诊断依据,同时为临床提供病原学资料,指导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阴道加特纳菌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采用酶标葡萄球菌A蛋白(HRP SPA)检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血清中阴道加特纳菌抗体,并与细菌培养相比较.方法 HRP SPA测定法.结果 70例临床标本阴道加特纳菌抗体阳性检出率为65.7%;细菌培养检出阴道加特纳菌阳性检出率为30.0%;两种方法比较P<0.01.结论 本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和不需要特殊仪器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选取临床疑似结核病患者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阳性标本,分别用芯片法和培养法检测其耐药性以探讨这2种方法对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检出率的差异.实验中共选取了228例标本,以异烟肼和利福平为研究对象,利用芯片法和培养法分别统计了样本对这两种药物的耐药性.研究结果表明芯片法和培养法对异烟肼耐药检出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利福平耐药检出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培养法相比,芯片法有效缩短了对利福平耐药检出率的检测时间,具有快速简便等优点,但对异烟肼耐药检出率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大理某高校部分学生手机微生物污染状况,为有效减少微生物污染提供合理建议。方法:随机抽取大理某高校100名学生手机进行采样、细菌培养及检测。结果:学生手机细菌污染严重,细菌总数检出率为96%(96/100),细菌总数超标率为25%(25/100);对触屏手机与按键手机的细菌总数超标率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按键手机的细菌总数超标率高于触屏手机;大肠菌群阳性检出率为24%(24/100);对男女生手机之间存在的大肠菌群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男生手机大肠菌群检出率高于女生。结论:大学生手机微生物污染情况严重,缺乏认识及有效的消毒与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分析细菌性脑膜炎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指导临床用药。回顾性分析158名细菌性脑膜炎患者资料,对脑脊液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共培养出致病菌17种158株,其中格兰阳性菌10种73株(46.21%),革兰阴性菌7种85株(53.79%)。格兰阳性菌检出率最高的3种细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10.76%)、肺炎链球菌(6.96%)、表皮葡萄球菌(5.70%),该组耐药率最低的是万古霉素;格兰阴性菌检出率最高的3种细菌是大肠埃希菌(9.49%)、铜绿假单胞菌(8.86%)、阴沟肠杆菌(8.86%),该组耐药率最低的是美罗培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是引起细菌性脑膜炎的主要的病原菌,了解细菌性脑膜炎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对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铜陵市不同年龄段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霉菌及滴虫检出率,探讨该地区霉菌性及滴虫性阴道炎发病与年龄的关系。方法分析本院妇科门诊4187例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常规湿片法检查结果。根据患者年龄将其分为20~29岁组、30~39岁组、40~49岁组、50~59岁组、≥60岁组,比较不同年龄组阴道分泌物霉菌及滴虫检出率。结果 20~29岁组、30~39岁组、40~49岁组、50~59岁组、≥60岁组霉菌检出率依次为15.2%、13.6%、12.1%、6.5%、3.4%,20~29岁组、30~39岁组、40~49岁组霉菌检出率均显著高于50~59岁组、≥60岁组(P0.01);滴虫检出率依次为2.0%、6.8%、18.2%、5.9%、1.4%,40~49岁组滴虫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各年龄组(P0.01)。结论铜陵市霉菌性阴道炎好发于20~49岁女性,滴虫性阴道炎好发于40~49岁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agA阳性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胃炎等胃及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对Hp阳性(~(13)C-呼气试验为阳性)、胃黏膜快速尿素酶联免疫法阳性的512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及80例对照者(健康体检:~(13)C-呼气试验为阴性、胃黏膜快速尿素酶联免疫法阴性)行血清CagA抗体检测.512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中慢性浅表性胃炎(CSG)18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120例,十二指肠球溃疡(DU)100例,胃溃疡(GU)108例.结果 CagA抗体阳性检出率对照组为30%,慢性浅表性胃炎组阳性率为61.96%,慢性萎缩性胃炎组阳性率为63.33,十二指肠溃疡组阳性率为68.00%,胃溃疡组阳性率为74.07%.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CagA阳性总检出率为66.0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十二指肠疾病Hp阳性感染者中CagA抗体阳性总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CagA抗体阳性感染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密切相关;两组胃炎患者CagA抗体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CagA抗体阳性感染与胃炎密切相关;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CagA抗体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CagA抗体阳性感染与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评估荧光定量PCR联合噬菌体生物扩增技术对检验结核性脑膜炎病原菌的临床价值。选取2013年7月至2017年7月,兰州市西固区人民医院感染科收治的102例的化脓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研究组52例。经过腰穿之后取样本脑脊液,对照组患者样本应用传统的抗酸染色镜下观察法。研究组患者标本则应用荧光定量PCR联合噬菌体生物扩增技术进行分析。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病原菌阳性检出情况。对照组患者的结核分支杆菌检出阳性率为22.00%。研究组的结核分支杆菌检出阳性率为53.85%。研究组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χ2=10.9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证明应用荧光定量PCR联合噬菌体生物扩增技术对检验结核性脑膜炎病原菌的检出率更高。应用荧光定量PCR联合噬菌体生物扩增技术检验结核性脑膜炎病原菌更佳敏感,操作简单易行,且噬菌斑培养周期极短。可在第一时间内给出较为准确的诊断,效果肯定,值得临床检验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PCR检验技术,对吉林地区部分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NGU)高危人群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标本进行分离鉴定,以探讨MG感染在STD的作用和地位.方法吉林地区NGU高危人群受检者141例,宫颈或尿道口内拭子分泌物标本用PCR技术进行DNA扩增,并与对照组65例进行比较,结果141例标本MG-DNA扩增出26例,阳性率为18.4%,正常对照组65例MG-DNA扩增出3例,阳性率为4.62%(3/65),差异显著(x2=5.933,P=0.014 9<0.05).结论1)吉林地区STD高危人群有较高的MG感染率,是NGU的病因之一2)PCR技术具有敏感、快速、特异性强特点,可以用来研究MG感染现状,流行情况及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16.
对布氏菌病患者采用细菌学检验和血清学检验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选取甘肃省白龙江林业管理局中心医院2016年5月-2017年4月接收的布氏菌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单盲、平行原则将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A采用细菌学检验方式,研究组B,比较两组检验结果。在阳性检出率方面,对照组是53.33%,研究组是56.67%,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在诊断布氏菌病时,血清学检验和细菌学检验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结果.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收集的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800份,将时段不同分为两个不同的小组,每组各400份.结果:2014年1月~2015年1月的尿液伤口分泌物样本标本数为150例,阳性数为67例,阳性率为44.66%,血液培养标本数为110例,阳性数为27例,阳性率为24.54%.2015年2月~2016年2月的尿液伤口分泌物标本数为150例,阳性数为53例,阳性率为35.33%,血液培养标本数为110例,阳性数为13例,阳性率为11.81%.由此可见,两组在临床微生物标本阳性率的对比差异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通过两组在大便标本上的检验可知,两组大便检验标本数均为60例,并且检出的阳性数为1例,阳性率为1.66%,两个时间段粪便标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同时间段的临床微生物标本进行阳性率检验,能够有效的辨别阳性率发生情况,为临床医生提供有效、精准的冰病学信息,对患者临床疗效和预后观察具有一定的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观察分析血常规检验中采集末梢血、静脉血两种不同血液样本的应用效果。研究对象从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在高台县人民医院接受健康体检人员中随机选取48例,采集48例健康体检者末梢血、静脉血,统一进行血常规检验,对比2组血常规检验结果,分析不同时间静脉血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2组红细胞(RBC)、白细胞(WB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检验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BC、WBC、HGB三项指标不同时间检验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LT此项指标0h、1h、3h不同时间检验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h检验结果明显降低(P0.05)。血常规检验采集静脉血作为血液样本,其测定结果更加优异,同时具有更为满意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血清中支原体污染的检测及其方法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清作为疫苗生产中的主要原辅材料,很容易被支原体污染.为了更好、更准确地检测血清中支原体的污染情况,本试验对血清中支原体污染的检测及方法进行了分析.分别用直接培养法、DNA荧光染色法和PCR法对17批新生牛血清样品进行了支原体检测.直接培养法检测结果有15批支原体阴性,2批阳性,阳性率为11.8%;DNA荧光染色法和PCR法检测结果均为14批支原体阴性,3批阳性,阳性率为17.6%.以上结果表明培养法与DNA荧光染色法或PCR法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对血清支原体进行检测时,应用直接培养法和DNA荧光染色法或PCR法同时联合应用,以提高对血清中支原体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传统的念珠菌检测方法存在耗时长、阳性率低的缺点,本研究将PCR技术应用于妇科念珠菌检测中,寻找出一种能够快速、准确、有效检测妇科念珠菌的方法.方法:收集临床妇科阴道分泌物样本100例,科玛嘉显色培养基进行培养,同时应用PCR方法对100例临床样本进行检测鉴定.结果:在100例样本中,传统培养方法的阳性率为41%,PCR方法检测的阳性率为72%.传统的念珠菌检测方法耗时长,尤其是培养法,至少需时48 h;应用PR方法对念珠菌进行检测,只需要5 h,且阳性检出率和准确性较高.结论:相对于念珠菌传统培养方法,PCR方法是一种更加简便理想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