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风云四号卫星的闪电产品在强对流天气预报中的应用,提高闪电潜势预报效果,利用全球预报系统(GFS)分析场数据,计算了华中地区2018年6-7月对流层内多种物理量和闪电数据之间单因素方差检验的F值.结果表明,闪电是否发生与低层大气温度、比湿、最大风速层风速U分量、对流层顶风速U分量、地面抬升指数、最优抬升指数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采用2007-2015年河南省ADTD闪电定位资料,分析河南省的闪电时空分布特征,研究闪电与海拔高度、城区、水体沼泽和丘陵旱地等不同下垫面的相关性.河南省闪电主要集中在4-8月发生,日变化呈现"双峰"型;闪电密度与平均海拔高度、城区面积呈正相关;水体沼泽区域雷电强度大,水体沼泽与丘陵旱地间的过渡区域闪电密度增加明显;油田和露天煤矿开采区的闪电密度和雷电强度都偏大.  相似文献   

3.
利用大连地区2004-2006年SAFIR3000闪电定位系统定位资料,分析了该地区闪电的月变化、雷暴日的月变化、闪电强度、闪电密度等特征。结果表明,大连地区云间闪和云地闪的数量月变化呈双峰分布,雷暴日的月变化呈单峰分布;雷电流强度多数分布在+50到-150KA范围内,电流强度绝对值大于100KA的强雷电主要集中在负闪电区域;大连市区、旅顺口区、瓦房店市西部和陆海交界处是闪电频发的重灾害地带,闪电多发区与当地环境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4.
针对云南雷电具有活动频繁且发生强度大的事实,为提高雷电天气的预报准确率,在分析其影响因子的基础上,从环流形式场、不稳定参数等方面选取预报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和权重分析,建立了典型天气环流形势样本库和云南雷暴潜势预报系统.系统实现了从资料接收、资料处理、预报结果处理、产品输出和预报评分的全自动化.对系统2008年5~8月的运行结果进行效果检验,结果表明:雷暴潜势预报系统对云南省的雷电总体预报效果较好,对具有典型天气背景的雷电总体预报效果更好,该系统为开展短时临近雷电预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密度分布图方式表示雷电地域性分布是气象信息网络发布中重要内容之一。文章针对栅格型闪电密度模型栅格剖分过于随意、缺乏连续性和光顺性等弊病,通过推导,引入表征面域法(REA),保证了在较大范围内闪电密度分布的连续和光滑;运用方差最大坐标旋转变换和椭圆面域处理技术反映闪电的方向性带状分布。从实例看,这种模型可以使闪电分布的物理本质和统计学特征得到较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6.
该文利用承德市ADTD型闪电定位仪提供的探测资料,采用Arc Gis和Excel两个软件的统计分析功能对承德地区雷暴日、雷电流幅值、雷击大地密度、正负闪概率和波头陡度等闪电活动特征进行分析,得出雷电的大概分布规律,为研究当地雷电分布规律、雷电预警、雷电防御、雷灾调查及鉴定、建筑物雷电风险评估及建筑物防雷设计等工作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安徽地区闪电活动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6-2007年安徽地区雷电探测网获取的闪电资料,对该区闪电活动的月变化、日变化、闪电的强度以及闪电密度的空间分布进行统计和分析,研究了安徽地区闪电活动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闪电活动的季节性特征非常明显,闪电主要集中于盛夏7、8月份,成单峰型结构,12月到次年1月最弱。闪电的发生有明显的日变化,闪电活动主要发生在午后至傍晚和凌晨时分。安徽地区的闪电电流主要集中于50KA以下,且正闪强雷击电流分布的时间分布要比负闪跨度大。闪电的空间分布与城市热岛效应、地形、水系分布以及土壤状况有关,闪电密度分布有两个高值中心,分别位于南京江宁区经马鞍山到巢湖地区一带,六安市附近。  相似文献   

8.
袁英贤  马威 《河南科学》2005,23(4):609-611
用污染潜势指数和污染浓度指数等方法结合平顶山市天气气候特点及污染源分布状况,建立了适宜24小时的空气污染浓度指数预报.为平顶山市空气污染预报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地震灾害频发,在雷电活动高发季节,雷击易导致灾区群体性灾害事件发生.以2014年8月3日昭通6.5级地震灾区为例,结合近30年全省雷暴日统计资料、2009—2013年闪电定位监测和2006—2015年全国雷电灾害汇编资料,分析区域雷电活动时空分布特征,建立雷电灾害易损性指标,对各指标量化分级赋值,获取雷灾易损综合评价指数R并进行雷灾风险等级划分,形成地震灾区雷电灾害易损性区划图.结果表明,灾区雷电活动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闪电发生频繁且强度密度大,雷电活动从午后呈逐渐增强趋势,巧家县为雷电灾害高易损区,鲁甸县为雷电灾害中易损区.建立地震灾区雷电灾害易损性区划,能够为确定灾区雷电防护重点,科学指导灾区重建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不同雷灾风险易损程度等级的区域应当采取相应的雷电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TRMM卫星LIS闪电资料在数值模式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热带降雨测量卫星(TRMM)上闪电成像仪(LIS)和测雨雷达(PR)资料,得到了LIS闪电发生率与PR对流降水之间的统计关系。将由LIS闪电数据反演的对流降水等资料,连续同化加入到改进的区域预报模式(ARPS)的初始场中,对江淮流域暴雨进行模拟,结果显示暴雨的中心位置和强度预报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蔡昱珣 《科技资讯》2011,(7):130-131
本文在统计厦门地区2001年至2010年的探空资料和地面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尝试利用逐步消空法选取对雷暴天气影响较大的对流参数作为预报因子,建立雷暴识别指标集合,并给出预报流程,进而提高雷电潜势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利用云南省2008年雷电定位网监测的地闪资料和全省16个州(市)的雷电灾害资料,对云南省2008年雷电活动及雷电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云南雷电活动频繁且持续时间较长,滇西南雷电日最多且开始较早结束较晚;2008年全省平均地闪密度值较高,负地闪占绝对优势,正地闪比例随季节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特征;负地闪电流的空间分布与密度分布具有负相关特征,正地闪电流表现为北部电流高于南部;雷电灾害的特征是滇西南、滇中为雷电灾害事故和雷灾造成人员伤亡人数最多区域,滇西北最少;雷电灾害事故主要发生在6~9月;5:00~12:00是雷电活动和雷电灾害相对较少时段;16:00~22:00是雷电活动和雷灾频发时段;2008年我省雷电灾害的频繁程度并不完全取决于雷电活动分布、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状况,而可能与更多的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基于ADTD(高精度)闪电定位系统沈阳市各区、县地闪时空分布研究应该包括以下内容:沈阳市ADTD(高精度)闪电定位系统数据库建立;项目所在地地闪时空分布特征项目确定;雷击大地密度(Ng)的计算方法的确定;沈阳市各区、县地闪时空分布特征数据库的建立并应用于中心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业务当中。  相似文献   

14.
利用新疆雷电(闪电)监测数据资料,统计分析了新疆2013~2018年4~9月雷电特征、雷电时间和空间分布、强度和陡度特征和雷电灾害特征。结果表明:新疆雷电(闪电)活动主要集中4~9月,7月最多;雷电(闪电)主要发生时段在14时至19时;正闪强度在20kA至50kA之间出现频率最高,负闪强度在10kA至30kA之间出现频率最高,雷电陡度分布主要在4kA/μs至8kA/μs之间;新疆城市雷电灾害主要是造成电子设备损坏,农村雷电灾害则造成人畜伤亡。该统计分析为新疆雷电的预警、评估及开展防雷减灾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甘肃省气象部门1981-2010年雷暴地面观测资料和2010-2017年5站闪电定位资料,对兰州地区雷电流强度和闪电频次时空活动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地区年平均雷暴日约25.2d,整体属于闪电密度中等地区,榆中县大部分区域闪电密度较大,闪电活动季节性明显,日活动呈双峰性,平均闪电电流幅值为32.34k A。该结论可以有效指导兰州地区建构筑物防雷装置的设计、施工,从而减少雷电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闪电定位系统监测数据在省界处存在监测盲区,闪电的次数和强度相较于真实值较小,不可作为雷电易发程度的全部依据。通过边界闪电数据融合的方法,来校正边界闪电定位数据存在偏差,优化雷电易发区划分方法,获得更科学的雷电易发区划分的区域。结果表明,通过边界数据融合,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闪电定位系统的原边界盲区缺陷,又消除雷电易发区划分时出现的原极值问题,较好地满足了雷电易发区划分的区域精度,大大提高江西省雷电易发区域划分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介绍雷电的危害,然后介绍避雷针的原理、功刚及保护范围。一、雷电的形成及其危害本文不涉及复杂的大气电的起源问题。对于雷云,可以指出:在云中既有正电荷,又有负电荷,它们分布于不同的云层中。虽然有较复杂的电荷分布出现,但一般说来,负电荷往往分布于距地球表而较近的一面,正电荷分布于距地球表面较远的一面。雷雨时,云中的电荷急剧增加,当空中的电场强度达到足够大时,空气便被击穿,发生火花放电,这便是闪电。闪电在带有不同电荷的两朵云之问、或云与地之间,或云与云之间和云与地之间同时发生。闪电发生时可看到火焰似地闪光,听到隆隆的雷声。闪电长度有时可达10公里;雷电流强度通常在一万安培至几十万安培之间;在闪电发生前空气中的电压有时可达10~8~10~9伏特,  相似文献   

18.
雷电放电空间的电磁场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计算雷电放电空间电磁场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根据此方法计算雷电放电空间的电磁场分布,其计算结果与有关文献的结果和模拟试验的结果一致,可供计算机等电子设备的抗干扰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闪电过程各参数与早稻生长期天数相关性,找出对早稻影响较多的雷电参数;同时把闪电过程中闪电次数与早稻生长期进行比较,找出雷电对早稻生长期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为更准确地应用闪电定位资料,实现资料的共享、互补,更好地为防雷减灾服务,利用贵州省2017年ADTD、VLF/LF两种闪电定位资料,运用数理统计等方法结合SPSS、MATLAB和ArcMap对闪电频次、雷电流强度等的时间分布和雷电流强度变化等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贵州省云闪中正闪发生的概率较高,正闪比例的峰值区域集中在冬季且雷电流强度最高; ADTD的雷电流强度整体大于VLF/LF,均较符合高斯分布;从探测到的闪电次数分析VLF/LF的探测效率较ADTD高。可见两套系统探测结果存在异同,因受探测站点安装时间的制约,需要积累长时间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