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路建设是市政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质量的高低不仅是城市形象的代表,更直接制约着城市交通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机动车行驶的速度等,最终影响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沥青路面的铺设已经成为了城市道路建设的主流,但沥青路面的使用仍存在着种种问题。本文就沥青路面在铺设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沥青路面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分析,提出现行城市道路设计中提高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措施;同时对两本不同的规范——《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在沥青路面抗滑技术指标上的对比,确定不同等级城市道路抗滑技术指标值。  相似文献   

3.
袁亦欣 《科技信息》2009,(22):285-285
在交通日益发达的今天,城市道路路面面临严峻的考验,很多城市道路沥青路面在投入使用的一两年间就发生了早期破坏,有的城市道路甚至当年通车即产生了裂缝。如何针对这些病害发生的机理,选择合适的防护对策,恢复道路的正常运营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道路常见病害防治对策的阐述,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城市沥青路面维护、防治的基本要求,对城市路面的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的面积不断扩大,作为市政建设中心环节的城市道路也不断地扩展,城市交通系统的通畅直接制约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我国的北方地区,沥青路面是城市道路建设的主要材料,也是城市道路建设的主力.但是在城市道路建设的发展过程中,沥青路面的使用也呈现出了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城市道路建设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就针对城市中沥青路面存在的不平整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这些问题的综合提高方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发展,沥青路面由于其施工快捷,易于维修,行车噪音低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城市道路及高等级主要交通干线。由于沥青路面的特殊性,施工过程受影响因素很多,因此,在道路工程建设中,我们要对沥青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及质量严格控制。  相似文献   

6.
浅谈改性沥青路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独特的季风性气候和超大超载车辆的激增,使道路早期破坏严重。通过对沥青路面使用性能和普通沥青材料的常用问题进行了分析,得出改性沥青以其良好的高低温性能和弹性恢复性能,必将在等级公路、城市道路、专用道路上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城市道路工程建设十分迅速。沥青路面因为具有施工周期短、表面平整、抗滑性好、行车舒适、噪音小、开放交通早、维修方便等优点而被广泛采用。同时,随着一条条城市道路投入运营,沥青路面病害现象越来越引起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裂缝是沥青路面的常见病害之一,对道路的危害作用极大。本文着重阐述了沥青路面裂缝的几种型式、裂缝形成的原因以及处治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米子文 《甘肃科技》2013,29(10):127-129
随着西部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城市道路也随之四通八达畅通起来。但由于在城市道路修建的过程中存在很多形而上的意识问题,使得西部城市在道路建设中没有根据道路所在城市的车流量、人流量做具体分析,只是过分追求道路宽、大、阔,追求道路表面的畅通无阻,致使在建设过程中忽视了道路系统的功能、忽视了空间尺度及人行安全的实际需求。基于此,从道路选线、路宽设置、绿化带建设等几个方面简略论述了西部城市道路在修建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望能对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一定的引荐作用。  相似文献   

9.
吴建东  白海涛 《科技信息》2012,(35):I0384-I0384
沥青混凝土路面以其行车舒适、适应性强、养护维修方便等特点,而被广泛采用。但我国目前城市道路建设经验不足、道路整体建设质量有待提高,各地水文、气候条件等因素差异及道路特有的交通状况,影响了行车的舒适性甚至危及行车安全。本文对公路沥青路面病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交通量的不断增加,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也越来越严重,为解决路面的抗车辙能力和排水功能,这里简单介绍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在这些方面的优势,通过设计LSPM-30配合比,逐步认识其特点及优点,并将在未来的城市道路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1.
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以文 《广东科技》2010,(2):167-169
本文结合笔者在近几年城市道路设计工作中的经验,提出了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分析道路功能入手,对不同类别的道路上各类交通的优先级,及横断面各组成要素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建议值,可为今后道路横断面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对道路的交通安全、交通功能、通行能力、服务水平、土地资源利用、城市景观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城市道路的特点,着重对城市道路旧路改造中铣刨沥青道路面层的消耗量测算进行了论述,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法,为企业定额的编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李钺 《科技资讯》2013,(29):58-59
天津市通过民心工程、迎奥运火炬路线工程和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等一系列市政工程,在城市环境和道路综合整治上取得了可喜成绩。尤其在城市道路整修过程中,坚持走创精品道路精神路线,采用科学手段,运用新技术、新材料,在城市道路整修上,摸索出了一些新经验、新方法。但美中不足的是在车流量较大的路口和大型公交车站的沥青路面出现的车辙现象,一直没有好的方法解决,造成车辙反复频率高的现象。本文将从车辙形成的原因和处理方法以及新材料抗车辙剂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力求找到彻底解决车辙现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左家明 《科技信息》2013,(14):366-366
城市沥青道路使行车安全、舒适、快速、低噪音,但道路多见其病害呈现,裂缝是沥青路面最为常见的一种病害,裂缝可大可小,其危害程度可轻可重,本文就此针对裂缝,从裂缝的种类、成因及危害,针对性地提出了城市道路沥青路面裂缝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张恩领  纪东霞 《科技信息》2013,(25):354-354
<正>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对道路路面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城市道路工程建设十分迅速,随着一条条城市道路投入运营,沥青路面病害现象越来越引起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在此,笔者结合施工和管养等方面因素,略抒浅见,以便市政同行们共同商榷。1)沥青路面的裂缝沥青路面裂缝有纵缝、横缝,网裂和碎裂四种。纵横裂缝往往同基层结构有关,尤其是半钢性基层,受温度和湿  相似文献   

16.
蒲研 《甘肃科技》2005,21(3):133-134,152
城市道路的优劣是体现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建设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各地区气候环境、交通量及经济条件存在显著差异,对沥青路面性能要求不同,因此,不同地区具有不同沥青路面设计实践。进行切实的材料和结构设计。本文介绍了兰州市近几年在推广应用性能良好的改性沥青路面和SMA路面结构新材料。有效地提搞了道路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使路面病害降低使用寿命延长。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城市道路污染物对路面抗滑性能的影响,模拟真实的道路情况,采用城市道路吸尘车从实际城市道路中收集污染物;利用振动摇筛机和激光粒度仪分析污染物的种类和粒径分布;在干、湿两种情况下,利用连续摩擦因数测定仪(T2 GO系统)测定含有不同污染物的AC-13型沥青路面的摩擦因数.研究结果表明,砂尘类污染物是城市道路的主要污染物类型;在干燥条件下,随着砂尘类污染物的增加,路面摩擦因数逐渐降低;并且,在潮湿情况下,污染物对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影响会随着污染物类型变化而发生改变;与干燥条件相比,污染物在潮湿状态下对路面抗滑性能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8.
对城市道路与公路设计区别的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谈永强 《科技资讯》2010,(15):33-33
城市道路和公路在功能上有着明显的区别,其设计和施工上也是各有特点。本文作者通过参加多项城市道路或公路的设计及咨询工作,浅析了城市道路与公路功能和构造的不同,进而总结了两者设计方法的异同。  相似文献   

19.
基于道路骨架性的城市道路等级划分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在总结现有城市道路分级理论存在的不足基础上,从道路在路网中承担的结构功能角度指出,道路骨架性是城市道路分级方法的重要依据.然后提出了道路骨架性的定义,采用介数中心度作为定量描述道路骨架性的计算指标,并建立了依据道路骨架性定量划分道路等级的计算分级法;最后采用多个城市的现状与规划道路网数据,比较了计算分级法和传统道路分级方法所得到的道路分级结果的相似程度,验证了所提出的计算分级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明色沥青(clear-binder)明色沥青(clear—binder)非沥青,它是由芳香烃油和石油树脂组成,经过调配具有路用石油沥青特性的化合物。这种利用现代石油和高分子化学技术研制出的彩色路面胶结料,可以添加各种颜料形成不同颜色的胶结料,颜色鲜艳持久;施工过程类似道路石油沥青,应用非常方便。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均采用高端明色结合料作为彩色沥青路面的结合料。彩色沥青路面发展概况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道路的要求已不仅仅局限于它的通车功能,而且要求城市道路与城市的优美环境相适应,因而由此产生了彩色沥青路面。在许多发达国家,彩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