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通过实验,分析检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提高沙门氏菌的检验水平。方法选择鼠伤寒沙门氏菌和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分别与检验中常见的5种其它肠杆菌属细菌组合成染菌虾仁模拟样品10组,按照现行的检验标准:GB 4789.4-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1]),进行分离鉴定。结果10组样品均能检出沙门氏菌和干扰菌,检验结果准确.在检验过程中发现BS平板需要经过培养48h才能观察到明显的菌落特征;增菌液培养时间越长,沙门氏菌的生长越好;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有微弱产H_2S现象;粘质沙雷氏菌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硫化氢反应有抑制作用;奇异变形杆菌和柠檬酸杆菌与沙门氏菌属A-F多价O诊断血清发生交叉凝集反应现象。结论本实验总结出的培养过程中发现的检测技术问题,在水产品、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沙门氏菌等肠杆菌属的检验中,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参加中日联合微生物检测技能考核(2021年第1回合)项目金黄色葡萄球菌(定量)检验,提高实验室竞争力,比较分析显色平板与Baird-Parker平板菌落计数结果的差异性.方法:采用GB4789.1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同时采用显色平板进行计数,对可疑菌落采用全自动微生物菌种鉴定系统进行结果验证.结果:样品21-Q669用Baird-Parker平板计数结果为20 000 CFU/mL,显色平板计数结果为19 000 CFU/mL,经Duncan法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不显著(P>0.05),反馈结果为满意.结论:显色平板在能力验证中可以进行平板计数,通过参加技能考核,提升了实验室竞争力,可以为能力验证活动及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改进实验动物沙门氏菌分离培养方法,建立垫料中沙门氏菌检测方法。方法参考国内外沙门氏菌检测方法,用不同分离培养基对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变形杆菌进行培养。选用最佳筛选效果培养基对动物肠道和垫料样品进行检测。结果BPW 预增菌、MKTTn 选择性增菌转种XLT4 培养基分离沙门氏菌的效果优于其他培养基,在1015 份动物样品中检测出3 份沙门氏菌阳性,能够检测出垫料中1CFU/g 的沙门氏菌。结论改进的沙门氏菌分离培养方法检出率高于现有国标方法,结果准确,可用于实验动物沙门氏菌及垫料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建立基于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检测鸡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gallinarum)的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鸡伤寒沙门氏菌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和Taqman探针,采用实时荧光PCR进行特异性、灵敏性及模拟样品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可从34株鸡伤寒沙门氏菌菌株、26株其他血清型沙门氏菌和7株非沙门氏菌菌株中检测出全部的34株鸡伤寒沙门氏菌.以鸡伤寒沙门氏菌梯度稀释菌液DNA为模板进行实时荧光PCR实验,菌株模板浓度与Ct值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系数(R2)为0.999,扩增效率为88.2%,最低检测浓度为5cfu/mL.对已接种鸡伤寒沙门氏菌的模拟样品同时进行实时荧光PCR检测和传统方法鉴定,两者结果一致.该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是快速鉴定鸡伤寒沙门氏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2010年3月26日,卫生部公布了《生乳(》GB19301-2010)等66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随着本次乳品标准的公布,涉及的10个GB 4789系列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标准也进行了修订,并定格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新标准的颁布实施,对于进一步规范食品微生物检验、提高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拟结合工作实践,就食品微生物检验中常规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项目在新旧标准中的异同点和值得注意的条款,提出我们的浅见和作法,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附近蔬果类凉拌菜的微生物污染情况,为人们选择食用凉拌菜提供依据。方法:珠海市三灶镇周边随机采集样品共85份,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GB 4789-2010的方法检测。各指标参照GB7099-2003糕点、面包卫生标准和河北省地方标准DB13/889-2007凉拌菜质量安全要求进行评价。结果:共检测85份凉拌菜,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菌分别有66、67、55份样品超标,超标率分别为77.6%、78.8%、64.7%,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未检出。结论:珠海市三灶镇附近凉拌食品的微生物污染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7.
一起伦敦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实验室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一起食物中毒的采集样本进行相关微生物学检验,并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检出的菌株进行溯源检测,确定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同源性).方法依据GB4789方法对采集的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K-B法),应用PFGE检测技术对检出的伦敦沙门氏菌进行分子分型,通过BioNumeric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所检出5株菌株的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一致,PFGE图谱有4株为相同菌株,1株菌株与其他菌株相似率为96%.结论该起食物中毒与伦敦沙门氏菌分离株为相同克隆群,PFGE可有效应用于食物中毒溯源分析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8.
郑萍  张睿 《科技信息》2010,(36):99-100
目的:为了提高实验室的微生物检测水平和能力,本实验室于2010年8月参加了混合菌种鉴定的实验室间比对。方法: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标准GB/T4789.10-2003进行。结论:该质控样品检出鸭沙门氏菌(其抗原式3,10:e,h-1,6)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9.
为了建立能够同时检测病死鸡样品中的沙门氏菌、鸡白痢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的多重PCR 方法.采用煮沸法提取 DNA 做为模板,选择分别针对沙门氏菌属、鸡白痢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的特异性基因(invA、fliC、sdfⅠ)设计引物,优化反应体系和反应参数,建立多重PCR检测方法.应用该方法对国内17家鸡场369份病死鸡样品进行沙门氏菌的检测,检测结果与传统细菌培养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优化过的多重 PCR 可同时对沙门氏菌种、属进行鉴定,灵敏度为4.6×102 CFU/mL;多重 PCR 方法共检测出沙门氏菌34株,其中鸡白痢沙门氏菌21株、肠炎沙门氏菌5株,与传统细菌培养法检测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91.2%、90.5%和80.0%.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鸡白痢沙门氏菌毒力质粒pSPUV上入侵质粒抗原J蛋白和质粒共转移调控因子的编码基因ipaJ和traJ的序列分析,在特异区域设计PCR引物,经沙门氏菌属不同种及常见肠道致病菌的交叉验证,筛选出三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特异检测引物ipaJ-417、traJ-387、traJ-476.并且调试出一种利用两种DNA聚合酶的直接三重PCR检测体系:invA-211/traJ-387/16S-495,可以对鸡白痢沙门氏菌进行快速准确的鉴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纸片法和国标法同时测试食品中菌落总数,根据试验结果来测试纸片法(非标法)在检测食品微生物菌落总数检验中的准确性.方法:用纸片法和国标法(GB 4789.2-2010)在同一人员、相同的试验条件下进行实验,对所得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测试纸片法在菌落总数检验中的准确性.结果:纸片法所得的结果和国标法结果对比显示,对于污染严重的样品,两种方法具有显著性的差异;对于相对洁净的样品,两种方法的结果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同时,纸片法所需的时间短,能有效地监控食品被微生物污染的严重程度,但是在精确度上和国标法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12.
Dot-ELISA法与常规方法检测仔虾中沙门氏菌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一种快速、简捷检测仔虾中沙门氏菌的方法,采用硝酸纤维素膜为固相载体,以沙门氏菌多价血清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制备羊抗兔IgG,建立对仔虾中沙门氏菌的Dot-ELISA检测法,同时应用常规分离培养鉴定技术作对照试验。在42份仔虾中,Dot-ELISA法检出沙门氏菌阳性为23份,阳性率54.76%;常规分离培养鉴定法检出沙门氏菌阳性为21份,阳性率50.00%;两种方法的阳性符合率为86.96%。经统计分析,t=1.053 4,P0.05,两种方法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快速检测食品等从业人员肠道致病菌,并与培养法进行比较,了解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采集96 752份从业人员肛拭子标本分别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和培养法检测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比较两种方法对两种肠道菌的检出率.结果:96 752份标本中,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共检测出91份标本沙门氏菌阳性,其中83份分离阳性,41份志贺氏菌阳性,其中30份分离阳性.而传统培养法检测未检出.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可以很好的应用在从业人员肠道致病菌的筛查,并且可以提高从业人员肠道致病菌的检出率和准确性,节省劳动力,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相似文献   

14.
食品中沙门氏菌LAMP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食品及其原料中沙门氏菌的快速、现场检测对食品安全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沙门氏菌invA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一组引物,应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分别对7种不同血清型沙门氏菌和4种非沙门氏菌进行扩增,同时建立沙门氏菌人工污染的食品模型,比较了LAMP法与活菌计数检测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该方法仅对沙门氏菌产生特异性扩增,灵敏度高达336,mL-1,食品样品经细菌富集培养后,检测灵敏度高达8.25,g-1.所建立的检测沙门氏菌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与灵敏性,操作简单、快速,可用于沙门氏菌污染食品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大理市下关镇市售新鲜猪肉、鸡肉、牛肉、鱼肉及其肝脏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情况进行检测,以期为该镇动物源食品的监测及消费者食用安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按照GB/T 5009.116—2003规定对采集的样品进行检测。结果:随机采取的样品均未检测出土霉素(OTC)、四环素(TC)、金霉素(CTC)。结论:大理市下关镇随机采集的本批动物性食品中没有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实验小鼠细小病毒(Murine minute virus,MMV)抗体检测能力验证实施计划,了解我国实验动物检测机构的检验能力,促进实验动物质量检测水平的提高。方法按照CNAS批准的能力验证方案,血清经过标定后,经过稳定性和均匀性等检验合格,作为能力验证样本。对血清样本采用随机编号形式发放给能力验证参加单位,并附作业指导书。本次能力验证为定性检测,检测方法采用ELISA方法。要求参加单位在规定时限提交检验报告和原始记录复印件,满意结果为样品的检测结果与预检结果一致,不满意结果为样品检测结果与预检结果不一致或参加单位未反馈结果。结果样本血清均匀性试验和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样本均符合能力验证样本均匀性和稳定性要求。本次能力验证共有19个省市的33个实验动物检测机构报名参加。33个检测机构均提交了满意结果,满意度为100%。结论实施此次能力验证计划能够反映我国实验动物检测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和水平,我国实验动物质量检测机构对实验小鼠细小病毒(MMV)抗体检测的能力较高。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鉴别含麸质的谷类成分,选择大麦Hordein管家基因、小麦Gliadin管家基因、黑麦Sec1管家基因和燕麦Avenin管家基因作为物种鉴定的特异性标记基因,设计适合于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扩增的引物和探针,从而达到鉴别检测食品中含麸质的谷类大麦、小麦、黑麦、燕麦成分的目的.特异性实验结果表明,分别采用大麦、小麦、黑麦、燕麦的引物和探针进行实时PCR扩增时,经检测25种样品,只有相对应的阳性物种样品产生荧光信号,其余非该物种样品均不产生荧光信号,表现出了很高的物种鉴定特异性.以大麦为例的灵敏性实验结果表明,原料样品检测灵敏性可达到0.01%,加工后的食品则可达到0.05%,符合食品成分痕量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8.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频繁发生,食品安全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捍卫粮食卫生安全已成为粮油检验行业不容忽视的重要任务。根据实际检测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提高测定结果准确度为出发点,浅析了现行有效的国家推荐标准"GB/T 2009.12-2010"及"GB/T 2009.15-2003"食品中铅、镉的测定方法.提出了四条补充意见,供大家商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兰州市冻猪肉中沙门氏菌污染状况.方法:从农贸市场采集38份冻猪肉馅用不同增菌方法检测沙门氏菌.结果:采用LB+TBG+SC增菌法检测,沙门氏菌检出率约为18.4%(7/38),明显高于BPW+MM增菌法10.6%(4/38).结论:LB+TBG+SC增菌法可提高样品中沙门氏菌的检出率,有利于在杂菌污染严重及沙门菌污染水平非常低的情况下进行沙门菌的检测.不能低估露天农贸市场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危险,应加强食品卫生管理,防止沙门氏菌污染.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集同一地区三家规模化蛋鸡场的饲料、肛拭子和病死鸡样品共813份,分别采用本实验室改进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普通PCR技术以及美国农业部沙门氏菌分离培养标准(USDA MLG 4.05)进行沙门氏菌检测,并对分离株进行血清型鉴定及ERICPCR分型.结果,三种方法均检出沙门氏菌阳性16份,检出率同为1.97%.其中病死鸡、饲料和肛拭子中检出率分别为11.29%、3.03%和1.02%.16株禽源沙门氏菌中有7种血清型,其中12株沙门氏菌ERIC-PCR分型相似性均小于90%.结果表明,本实验室改进的LAMP方法与PCR方法检出率相同,与USDA MLG 4.05的符合率为100%.16株沙门氏菌血清型多样,分子分型的相似度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