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增压技术的高海拔矿井通风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高海拔矿井生产存在严重的高原降效和人身健康安全问题,从矿井通风系统入手,选择压入式通风方式,采用人工增压和局部增压技术、调整巷道通风阻力、提高矿井内部空气压力以改善生产劳动环境;修正需风量、风机风量、风机风压等矿井通风参数,使矿井通风设备符合高海拔矿井通风系统要求.实例表明,基于人工增压技术的压入式通风系统应用于高海拔矿井是可行的.该研究为高原低气压、缺氧环境矿井的安全生产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绍山高速公路雪峰山隧道施工通风要求提出设计方案,介绍其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3.
邱维军 《科技信息》2010,(18):324-325
文章以太行山隧道1#、2#斜井及其正洞段工程为例,介绍了采用无轨运输和内燃机械作业的长大隧道独头压入式通风技术,设计参考了国内其他隧道通风的实际情况,通过理论通风量的计算及现场实际情况,提出变更加大斜井断面尺寸和采用1.6m的柔性风管,配用两台SDF(C)-N013隧道施工专用轴流通风机,最大配用电机功率为低速:22×2KW,中速:45×2KW,高速:132×2KW,拥有6个档位的通风量,可以随隧道掘进长度的增加逐步加大通风量,以达到节能目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降低隧道施工时产生的粉尘对施工人员身体健康的危害以及对施工机械的磨损,以新建中兰(中卫—兰州)铁路香山隧道DK052+415~DK054+500施工段为依托工程,对施工期间斜井段通风方案进行了优化。利用Fluent仿真模拟分析了施工段射流风机距隧道中线距离、射流风机风速、射流风机距挂布台车距离、射流风机高度对隧道除尘效果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风机距挂布台车距离、风机距隧道中线距离及风机风速对除尘效果的影响程度,并对射流风机的布置方案进行了比选优化。结果表明:隧道中两台车处会出现粉尘浓度升高的现象,隧道中安装射流风机辅助通风可以降低两台车附近粉尘浓度;风管和射流风机布置在同侧时,风机的除尘能力会由于两者之间的摩擦而降低;风机风速对射流风机的除尘能力具有积极影响;风机距台车距离和风机高度均存在最优值,过大或者过小都会降低射流风机的除尘效果;射流风机最佳布置方案为风机距挂布台车35 m,风机距隧道中线2 m,风机高度2 m,风机风速40 m/s;极差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均表明射流风机除尘效果的最大影响因素为风机风速,各因素对两台车附近粉尘浓度影响的重要性顺序由大到小为风机风速、风机距...  相似文献   

5.
掘进工作面压入式通风实际上是有限空间受限贴附射流通风。风流从圆形风筒射入掘进工作面空间形成射流区和回流区,根据流体射流理论,分析了压入式受限贴附射流通风射流产生过程及射流通风风流结构特征。由于受到巷道有限空间的限制,射流流场不能像自由贴附射流那样发展,形成了圆形贴附射流自由段,有限扩张段和收缩段。射流各段的长度与射流受限程度成反比。文中给出了射流各段及射流区和回流区断面平均流速和流量的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6.
于学雷 《科技信息》2012,(7):603-603,596
无压自动透视风门为钢结构风门,能满足反风要求,无须再设置反向风门。同一联络巷内安装两道风门,风门的两端分别安装4个红外传感器,在风门的两端形成检测器,当行人或车辆由巷道的任一方进入时,传感器自动检测并为控制设备提供信号,即可以实现自动开关,在矿井停电情况下可靠人力开闭风门,方便和灵活,提高了风流控制设施的质量和矿井抗灾能力。  相似文献   

7.
晓南煤矿通风系统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晓南矿通风系统过于复杂,难以管理的问题,利用矿井通风仿真系统(MVSS)软件,构建了晓南煤矿通风仿真系统,针对晓南矿通风系统的复杂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对不合理的巷道布置提出了改进方案,并通过计算机进行了仿真模拟,根据仿真结果的比较,确定了优化方案,并成功地进行了通风系统改造。模拟结果表明,仿真效果良好,全面提升了矿井的通风管理水平及决策能力,对矿井通风管理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压入式受限贴附射流流场特征及参数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掘进工作面压入式通风实际上是有限空间受限贴附射流通风。风流从圆形风筒射入掘进工作面空间形成射流区和回流区。根据流体射流理论,分析了压入式受限贴附射流通风射流产生过程及射流通风风流结构特征.由于受到巷道有限空间的限制,射流流场不能像自由贴附射流那样发展,形成了圆形贴附射流自由段、有限扩张段和收缩段。射流各段的长度与射流受限程度成反比。文中给出了射流各段长度及射流区和回流区断面平均流速和流量的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9.
 独头巷道掘进过程中压入式通风流场是受空间限制的受限贴附射流,其特征对巷道通风有着重要影响。以凡口铅锌矿为例,建立了独头巷道受限贴附射流流场的标准k-ε数学模型,确定了模型的边界条件,在采用GAMBIT划分网格的基础上,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FLUENT对受限贴附射流流场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独头巷道压入式通风流场具有3个主体区域,即贴附射流区、冲击射流贴附区和回流区;受限贴附射流起始段长度小于运用射流理论计算得到的理论值,受限射流完全贴附后,射流壁面轴心速度大于管道中心入口速度。研究揭示的流场特征可为改善独头巷道掘进通风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李江 《山西科技》2014,(2):127-128
对焦家寨煤矿矿井通风系统的探讨得出结论:该矿井通风系统改造后,矿井总进风量为13916m3/min,其中主立井进风量为3 513 m3/min,副立井进风量为9 581 m3/min,进风平硐进风量为822 m3/min;矿井总回风量为14 893 m3/min,其中2号回风斜井回风量为6 720 m3/min,回风斜井回风量为8 173 m3/min;2号回风斜井及回风斜井通风容易时期及通风困难时期,均属于容易通风。  相似文献   

11.
台阶法具有适应性强、应用较广泛等的优势,但鉴于台阶法施工隧道有限空间结构的特殊性,对台阶法施工铁路隧道压入式通风流场进行研究分析,并对隧道通风施工参数进行优化.依托兴泉铁路某隧道,采用流体力学分析软件FLUENT,针对台阶法施工隧道压入式通风风管位置、风管出风口距工作面距离、台阶长度及台阶高度等因素对流场的影响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不同工况下的流场特征并进行相应参数优化.结果表明:隧道通风在台阶法施工隧道中是有限空间的受限贴附射流,并且风管侧部布置更有利于空气流通,同时发现台阶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洞内空气的流通,风管出风口距工作面的距离、台阶长度和台阶高度之间存在优化组合.  相似文献   

12.
合理的通风系统对于预防煤矿重特大事故的发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总结提出了构建合理通风系统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指出了正常生产时期都应该注重通风系统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平库仓储模式的理论研究,对龙岩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F区成品平库储位布局进行规划设计,包括仓储模式选择、货架系统设计、储存策略、存取策略、出入库业务智能化管理等方面,以实现库容及仓储管理水平的提高、节省移库成本和提升出入库效率,同时满足中转型、拣选型的仓储需求。  相似文献   

14.
文章阐述了矿井通风方法,进出风井的布置方式,矿井通风网络及矿井通风设施,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通风系统的要求,在应用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针对区域式通风系统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从该系统特点入手,分析了区域式通风系统中由于集中运输而形成的对矿井通风系统稳定性影响较大的角联网络,提出区域式通风系统角联分支的风流方向的判别方法以及角联通风网络稳定运行的措施。同时分析了区域式通风系统中公共风阻、独立工作管网风阻和通风机能力发生改变时主要通风机联合运转的相互影响,给出应对措施。实例表明,该研究已应用于七台河某矿的系统改造中,效果良好。该研究方法对区域式通风系统的日常通风管理和通风系统改造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述了我国煤矿通风系统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了一些关于煤矿通风系统的优化、改善与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内蒙苏海图煤矿现有通风系统的弊端,根据该矿井通风系统的特点,对改造现有通风系统的两套方案进行了比较,确定了最佳通风系统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煤矿井下通风信息特征及生产现状的基础上,用UML(统一建模语言)设计煤矿通风GIS系统模型。该模型采用面向对象软件工程的思想设计。系统能充分体现煤矿生产通风的具体需求,最终实现对煤矿井下通风复杂信息高效管理和利用,并为煤矿通风参数提供集成数据环境和可视化分析平台。  相似文献   

19.
根据甘庄煤矿通风系统现状,选定通风路线和测点,利用基点气压法进行了井下通风阻力测定,并计算了矿井总风阻、自然风压;同时根据计算的等积孔判断了该矿通风的难易程度,并对目前通风系统进、回风阻力分布及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改变通风网络,提出了降低矿井通风阻力的方案.  相似文献   

20.
根据甘庄煤矿通风系统现状,选定通风路线和测点,利用基点气压法进行了井下通风阻力测定,并计算了矿井总风阻、自然风压;同时根据计算的等积孔判断了该矿通风的难易程度,并对目前通风系统进、回风阻力分布及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改变通风网络,提出了降低矿井通风阻力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