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温焙烧法综合处理铬渣和皮革污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低温焙烧法综合处理铬渣和皮革污泥,对皮革污泥的热分解特性和铬渣中六价铬的还原规律进行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大于400 ℃的焙烧温度下,皮革污泥分解产生的CO、烷烃等还原性气体可将铬渣中的六价铬还原;焙烧温度、焙烧时间以及铬渣与皮革污泥的质量比(pm)对铬渣中六价铬的还原有重要影响,温度越高,焙烧时间越长,则铬渣中六价铬还原越彻底,增加皮革污泥的配量有利于铬渣中六价铬的彻底还原;在焙烧温度大于500 ℃,pm≤30的条件下,焙烧处理渣中六价铬的含量小于35 mg/kg,其毒性浸出试验浸出液中六价铬和总铬质量浓度分别小于0.3 mg/L和0.5 mg/L,符合解毒铬渣直接用于生产水泥、砖块等建筑材料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为了比较普通硅酸盐水泥、掺加矿渣的硅酸盐水泥和碱激发水泥3种胶凝材料对铬渣的稳定固定化效果,采用硫酸硝酸法、TCLP毒性浸出法以及半动态浸出法对固定化试件总铬和六价铬的浸出规律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铬渣的掺入对普通硅酸盐水泥水化反应产生负面影响,当铬渣掺量从20%增加到45%时,试件抗压强度由50.4 MPa下降到25.8 MPa;浸出液中总铬和六价铬的浓度随着铬渣掺量的增加而增加.用矿渣代替部分普通硅酸盐水泥,能够提高对铬渣中铬的固定效果,当矿渣掺量为45%时,固定效果最佳.碱矿渣水泥对低掺量的铬渣有较好的固定效果,但当铬渣掺量超过35%时,浸出液中铬的浓度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3.
铬渣是毒性较强的危险废物,通过实验室模拟化学还原处理技术,以亚硫酸钠为还原剂,将铬渣中毒性强的六价铬(Cr(VI))还原转化为低毒的三价铬(Cr(III)),考察不同的反应时间和亚硫酸钠用量对铬渣中六价铬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亚硫酸钠可以有效去除铬渣中的六价铬,当亚硫酸钠与六价铬的计量比为理论计量比的12倍、修复时间为15d以上时,总铬浸出浓度去除率最高(78%);继续延长反应时间或增加亚硫酸钠用量均不能有效提高去除率.随后加入磷酸钠作为稳定剂稳定解毒后的铬渣,当磷酸钠与三价铬的摩尔比为4∶1时,总铬浸出浓度为6.9mg/L,低于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 5085.3—2007中规定的总铬浸出浓度限值15mg/L,并生成稳定的CrPO_4·6H_2O晶体.此外,亚硫酸钠与磷酸钠分步加入(两步法)处理铬渣的效果好于两者同时加入(一步法)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铬盐生产区土壤和农作物中铬含量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分析了铬盐生产区4km^2范围内土壤和农作物中的铬含量,结果表明:铬盐生产区附近土壤中总铬和农作物中铬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点含量。铬污染已明显危害到农业生产环境,使农作物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5.
铬渣堆存现状及干法解毒工程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十一·五”规划已把铬渣治理列入五项急需治理的重点环境工程之一,铬渣堆存量之大、治理难度之大对环境及铬盐企业发展产生了较大压力.作者介绍了国内铬渣堆存和治理现状,重点探讨了目前应用较多的铬渣做烧结矿炼铁、旋风炉附烧、密封焙烧等铬渣干法解毒技术进展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6.
铬渣堆放场中金属铬对周边土壤微生物毒性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野外调查和采样分析,采用传统微生物平板培养方法,研究某铁合金厂区铬渣堆放场及周边土壤铬污染情况及其金属铬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厂区内铬渣堆放场和厂外农业用地土壤总铬平均含量分别超过中国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的396%和173%,分别是对照区的17倍和9倍.厂区铬渣堆放场水溶性六价铬平均含量是对照区的67倍.随着铬污染程度的增加,土壤中3大类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均受到一定程度抑制,其中,对照区微生物总的数量分别是厂外污染区、厂内污染区的16倍和3倍,厂外污染区微牛物总的数量是厂内污染区的5倍.厂区内铬渣堆放场旁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比对照区分别下降94%,82%和79%.厂区内铬渣堆放场旁土壤3大类微生物物种多样性最低.3种微生物相比,对重金属Cr的敏感程度由大至小依次是细菌,真菌和放线菌.  相似文献   

7.
<正> 三价铬的毒性虽然小于六价铬,但是在自然界的氧化作用条件下,还会引起第二次污染,因此应当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在环境污染方面,不论是在国内或是在国外直接测定三价铬的方法还没有见报导,都是用间接的方法即总铬量减六价铬量即为三价铬量来测定。这样。当三价铬含量高时或者铁、钒、汞、锡等元素含量高时,直接影响到三价铬的测定。本  相似文献   

8.
铬渣制青砖     
红矾钠生产中排出大量含铬废矿渣,铬盐厂因矿渣未能妥善处理而污染水源,影响人民身体健康。全国各地有关单位对此作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用蒸养法制铬渣砖,用铬渣制轻质碳酸镁及水泥,均为铬矿渣的出路提供了很好的途径。但因某些条件限制,未能广泛应用,因此,铬矿渣的治理仍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铬对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幼鱼血液生理生化的影响。【方法】将100尾实验鱼随机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以曝气自来水为水体,在水温为(27.5±0.5)℃的条件下,通过检测斑点叉尾鮰在含有不同质量浓度六价铬(0,9.196,19.196,29.196,39.196mg·L~(-1))的水体中暴露28d后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血浆总蛋白含量以及血浆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研究铬对斑点叉尾鮰血液成分的致毒效应。【结果】斑点叉尾鮰血液中红细胞数目、血红蛋白含量和血浆总蛋白含量在各实验处理组之间均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碱性磷酸酶活性随六价铬质量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质量浓度为9.196mg·L~(-1)的六价铬处理组中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与对照组和其他质量浓度的六价铬处理组的酶活性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质量浓度为19.196mg·L~(-1)的六价铬处理组中碱性磷酸酶活性最低,与对照组和质量浓度为9.196mg·L~(-1)的六价铬处理组的酶活性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斑点叉尾鮰对一定质量浓度范围的铬污染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补偿能力,它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对铬污染的敏感性不同,其中碱性磷酸酶对铬污染相对更敏感。  相似文献   

10.
铬渣的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铬渣的组成成分及对铬渣无害化处理常用的还原法、络合法、微波法、固化法及微生物法,分析了铬渣在工业上可用于铬铁钢、耐火材料和水泥行业,还可用于制造微晶玻璃、筑路及用作玻璃着色剂等.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导了从铬渣中浸取六价铬的浸取条件及实验结果表明用低浓度的盐酸浸取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2.
针对长沙铬盐厂铬渣污染的现状及铬渣的性质,进行了细菌柱浸解毒铬渣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实验前需将铬渣制成颗粒,解毒工艺的最佳粒径为4~8mm;最佳pH为10.0;最佳温度为3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铬渣浸出液中Cr(Ⅵ)的浓度由250.6mg/L降为0mg/L,达到国家规定的废水排放标准;解毒后渣的浸出毒性为0.4mg/L,低于国家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标准所规定的1.5mg/L。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铬对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 )幼鱼血液生理生化的影响。【方法】将 100 尾实验鱼随机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以曝气自来水为水体,在水温为(27.5±0.5 ) ℃ 的条件下,通过检测斑点叉尾鮰在含有不同质量浓度六价铬(0 , 9.196 , 19.196 , 29.196 , 39.196mg · L-1 )的水体中暴露 28d 后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血浆总蛋白含量以及血浆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研究铬对斑点叉尾鮰血液成分的致毒效应。【结果】斑点叉尾鮰血液中红细胞数目、血红蛋白含量和血浆总蛋白含量在各实验处理组之间均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碱性磷酸酶活性随六价铬质量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质量浓度为 9.196mg · L -1 的六价铬处理组中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与对照组和其他质量浓度的六价铬处理组的酶活性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而质量浓度为 19.196mg · L-1 的六价铬处理组中碱性磷酸酶活性最低,与对照组和质量浓度为 9.196mg · L -1 的六价铬处理组的酶活性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斑点叉尾鮰对一定质量浓度范围的铬污染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补偿能力,它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对铬污染的敏感性不同,其中碱性磷酸酶对铬污染相对更敏感。
  相似文献   

14.
由中科院万吨级铬盐清洁生产集成技术及其产业化示范日前通过验收,该项目的主体工艺和关键设备均为原创性工作的首次实施,解决了亚熔盐介质高效反应、相分离、铬渣零排放、产品工程等一系列国内外没解决的工艺与工程设备难题。铬盐清洁生产技术将对重污染铬盐行业  相似文献   

15.
铬渣在灰钙土淋溶中铬(VI)吸附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模拟铬渣在灰钙土饱合流状态的淋溶,探讨不同水平铬渣在土壤淋溶中对土壤铬吸附量影响因素及其关系。结果表明,铬(VI)易在土壤中吸附固定,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与土壤毛管孔隙度呈负相关,其中淋溶土体中吸附的铬含量占铬渣总铬量的49.7%以上。  相似文献   

16.
铬渣是一种危险废物,其无序堆放对环境造成威胁.本研究中,一种新型的还原剂无定形FeS_2被合成出来用于处理铬渣.通过分析两种pH值条件下(pH9代表陈化的铬渣,pH12代表新鲜的铬渣)铬的浸出毒性、生物可给性和铬形态的变化来评价无定形FeS_2对铬渣中六价铬的稳定作用.结果表明,pH12比pH9更有利于浸出毒性的降低.pH12条件下,加入2倍化学计量比的无定形FeS_2的铬渣在第1天达到国标(GB 5085.3—2007),第30天达到美国国家环保局标准(40 CFR 261.24).然而在pH9条件下,达到相同的表现需要加入4倍化学计量比的无定形FeS_2.此外,pH值、氧化还原电位和硫的形态分析结果也表明,无定形FeS_2对铬渣中六价铬有较好的还原和稳定能力,且pH12比pH9更有利于还原条件的维持.与之相反的是,pH9比pH12更有利于生物可给性的降低.  相似文献   

17.
六价铬是一种较常见的水污染物,在工业电镀、制革以及制铬酐等的工业废水中均含有六价铬.与三价铬比较,六价铬对人的毒害性更强,其致癌危害是三价铬的100倍以上.因此,六价铬一直被作为水环境监测中的重要的指标,本文对当前六价铬测定的几种常见方法进行了比较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水浸提取法,采用分光光度法对铬渣中Cr6 进行了含量的测定,为铬渣的综合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国西部科技》2007,(8):64-64
由中科院万吨级铬盐清洁生产集成技术及其产业化示范日前通过验收,该项目的主体工艺和关键设备均为原创性工作的首次实施,解决了亚熔盐介质高效反应、相分离、铬渣零排放、产品工程等一系列国内外没解决的工艺与工程设备难题。铬盐清洁生产技术将对重污染铬盐行业绿色化升级换代、节能减排、实现清洁化无害化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以淡水经济软体动物之一,三角帆蚌为材料,测定了在不同水温时铬的TLm值,并观察蚌的平均存活时间。结果表明,三角帆蚌对六价铬较鱼类敏感得多,六价铬对三角帆蚌的毒性较对鱼类的毒性大,水温能显著影响铬对三角帆蚌的毒性,增高水温可增大其毒性。三价铬对三角帆蚌的毒性不及六价铬的毒性大。为控制铬的污染,保护河蚌育珠水体,本文就其安全浓度的评定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