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追风人物     
正"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逝世,享年91岁。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直到今年年初,他还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工作。袁隆平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4年获沃尔夫农业奖和世界粮食奖,2013年获得第四届中国消除贫困奖终身成就奖,2019年获颁"共和国勋章",还有一颗小行星以他名字命名。  相似文献   

2.
当中国工程院院士、水稻研究专家袁隆平教授被授予2004年度世界粮食奖后,人们看到的是这位“杂交水稻之父”把他获得的12.5万美元奖金捐献给“袁隆平农业科技奖励基金会”,用于支持我国农业科技研究。与此同时,在华夏这片土地上,科技与农业的结合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尝到了从未有过的甜头。  相似文献   

3.
《少儿科技》2008,(Z1):11-11
袁隆平爷爷是闻名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他发明的杂交水稻解决了中国和世界吃饭的大事,到2004年时,亩产已达到800千克,被国际水稻界称为"东方魔稻"。  相似文献   

4.
西南农业大学50周年校庆时、袁隆平作为校友在这里向他的“师弟师妹”们进行“成才教育”。50年代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的袁隆平,因为对杂交水稻的特殊贡献,而被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我认为,所谓灵感并不神秘,它是在知识、经验和思索结合后,由外界因素诱发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①当年袁隆平被誉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而今中国又出了一位“杂交水稻之母”。他,就是著名水稻育种专家、福建省农科院院长谢华安。②1941年,谢华安生于革命老区福建龙岩的一个贫困家庭,祖祖辈辈以农耕为生。小华安跟父辈们辛勤种地,可面临的仍是食不果腹的窘境。③谢华安从  相似文献   

6.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很忙,忙得连我们这些当记者的都不愿打扰他。我曾多次采访袁隆平先生,一来二往,我们成了忘年交。今年7月,我有幸再次到长沙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采访袁隆平先生,我们多次交谈,除了谈杂交水稻外,他还详谈了自己的人生观,由此记者也获得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材料。  相似文献   

7.
《安庆科技》2009,(1):F0002-F0002
日前,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召开超级杂交水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2007-2008年超级杂交水稻“种三产四”工作经验,部署了2009年度“种三产四”、超级杂交水稻第三期目标攻关示范和超级杂交晚稻攻关示范等工作。著名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作大会总结报告。在袁隆平院士直接支持下,我市被列为超级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攻关任务的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8.
近日,到武汉参加湖北大学超级稻鉴定工作的著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谈到太空育种时说,“神舟”五号飞船携带1公斤左右的植物种子上太空,标志着中国在太空技术的广泛运用上跨上了新台阶。 航天育种是指将植物种子或枝芽搭载于返回式航天器,利用太空微重力、多种宇宙射线和短期过载等因素,使种子基因发生  相似文献   

9.
 中国有13亿人口,其中9亿农民。民以食为天,为解决吃饭问题,科学家们不知在培育粮食优良品种上花费了多少心血。袁隆平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杂交水稻,经过半个世纪奋斗,2011年9月中国杂交水稻在湖南隆回县超级稻百亩试验田亩产达到926.6公斤,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标志着中国杂交水稻创造了一个新的世界记录。官方曾这样评价袁隆平: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袁隆平是一介农夫,他也是一位科学家,他的杂交水稻已走向世界,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10.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新选育的杂交水稻超高产新组合“准两优527”,首次在贵州省遵义县试种获得成功。据悉,这种超级稻今年将在当地扩大试种500亩。“准两优527”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选育的超高产新组合,也是袁隆平院士主持的总理基金资助项目——中国超级稻育种课题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11.
《安徽科技》2008,(5):28-28
5月6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东分中心揭牌仪式在肥举行。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和省科技厅副厅长任鸣等为华东分中心揭牌。  相似文献   

12.
《合肥科技》2007,(9):17-18
“经过实割测产,亩产841.6公斤。”9月12日下午,当“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代表测产专家组宣布这一数据时,“两优293”创造我省水稻高产新纪录的消息,很快向四处传播。  相似文献   

13.
利用雄性不育和杂交优势培育高产水稻,从五十年代开始,国外就有人从事这项研究,但至今没有在生产上使用。我国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在短时间内育成了强优势的杂交水稻,投入了大面积生产。一九六四年湖南黔阳农校教师袁隆平,在稻田发现了水稻雄性不育株,进行观察研究。一九七○年,华国锋同志指示:“把水稻雄性不育研究交给群众去搞。”实行领导、群众、科技人员“三结合”,许多省市、自治区组成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科研协作组,使这项研究工  相似文献   

14.
汪超  程辉 《安徽科技》2004,(11):54-56
2004年9月8日,中国杂交水稻研究40年纪念大会在湖南长沙召开.应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邀请,安徽省农业科技专家,曾为杂交水稻育种作出重大贡献的芜湖市福祥农业高科技研究所所长吴让祥出席了大会.当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得知吴让祥就是当年培育出性能优良的保持系V20和V41和矮败型协青早不育系的农技专家时,钦佩的目光一起投向了这位一身农民装束的年长者.  相似文献   

15.
《安庆科技》2004,(4):F002-F002
为加强与科技“巨人”联手合作.全面提高我市农业科技水平.11月4日.市政府陶进绪副市长、市科技局方争鸣局长、殷宗学副局长等专程赴湖南长沙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拜会著名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向袁隆平院士汇报我市试验示范“二代超级稻”工作情况.并提出今后加强农业科技新品种试验示范合台作意向。  相似文献   

16.
"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我和我的助手们一块儿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凉。"多么富有诗意的田园风光!这是袁隆平多年以前的一个期待。从湖南偏僻的山村农校教师,到令世人瞩目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历经艰难,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为的就是要让所有的人远离饥  相似文献   

17.
孙波  陶梅 《大自然》2012,(6):6-7
水稻源于亚洲,现已在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种植,稻米成为全球一半以上人口的主食。为了解决人类的吃饭问题,以袁隆平为首的中国科学家从1964年起开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历经十年的艰苦努力,终于通过"三系法"于1973年育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组合。近年来,科研人员又在超级杂交水稻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已育成一批超级杂交水稻组合,大面积产量潜力达12~15吨/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以分子技术与常规育种手段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安徽科技》2005,(9):F0004-F0004
农业科技进步成效显著。农业产品结构逐步优化,每年示范、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30项,在著名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直接支持下,安庆市“两系灿杂”及“超级稻”示范应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两系灿杂”试验示范每公顷单产超1.05万公斤,“超级稻”试验示范工作受到袁隆平院士充分肯定,也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  相似文献   

19.
被称作"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开辟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新领域。随着我国水稻杂交育种技术的不断成熟,优质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层出不穷,其产量也仍在提高,这就为我国13亿人口的粮食后备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优质高产杂交粳稻在新品种选育上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要走的路还很长。本文作者从水稻杂交育种角度,阐述了优质高产杂交粳稻的现状,分析杂交粳稻新品种选育存在的问题,引发作者思考。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亚种间杂交优势利用的战略目标,“杂交水稻之父”哀隆平在总结该领域进展的基础上,于最近对两系亚种间杂交水稻新的强优组合选育提出了几项新策略: (1)矮中求高即在植株高度上不一味追求矮杆,株高以1—1.2米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