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1 毫秒
1.
 脂质代谢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的三大代谢之一,脂肪代谢紊乱会引起肥胖等病证,导致身心疾病。肥胖事实上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重要的健康问题,以脂肪组织增生和脂肪组织肥大为特点。脂肪组织分为白色脂肪组织(WAT)和棕色脂肪组织(BAT),WAT 负责储存能量,而BAT 负责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2.
正人体内的白色脂肪储存过多热量,与肥胖密切相关;而棕色脂肪燃烧卡路里以产生热量,已成为消除肥胖的潜在手段。美国布朗大学科学家发现一种叫做SNRK的酶能够抑制白色脂肪中的炎症,同时提高棕色脂肪代谢,SNRK成为抑制肥胖的研究对象。研究人员认为,如果能找到一种方法来提高脂肪组织SNRK的含量,那么可能会有双重好处——减少白色脂肪中的炎症可以缓解相关的并发症,如胰岛素抵抗,而增加棕色脂肪代谢可有助于减轻体重,但还须进一步人体研究来证实这些可能性。研究论文发表在《糖尿病》杂志上。  相似文献   

3.
为阐明体重和能量代谢的生理调节对动物适应食物短缺的作用和意义,将成年KM小鼠按自由取食量的75%和50%随机限食四周,再重喂食四周.分别测定了摄食量、基础代谢率(BMR)和脂肪含量.限食75%和50%使BMR和消化道重量显著增加,体重、胴体重、脂肪含量显著降低;重喂食后,BMR和体重恢复到对照组水平,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动物通过能量代谢和体重调节以适应不同程度的食物资源短缺的应激环境,通过增加身体能量贮存以增强应对食物短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雌性棕色田鼠在急性低氧处理下血象的变化,确定急性低氧对地下鼠的生理学作用,进而揭示地下鼠的血液系统对急性低氧的应答对策,在4 h急性低氧处理条件下,测定雌性棕色田鼠和昆明小鼠的血象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棕色田鼠和昆明小鼠的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体积在急性低氧处理下表现不同,但红细胞数均不受急性低氧处理的影响;棕色田鼠和昆明小鼠间血红蛋白含量相近且不受急性低氧处理的影响,两种鼠间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差异极显著,与红细胞体积变小有关;棕色田鼠的血小板数量显著低于昆明小鼠.研究结果表明,两种鼠均通过减小红细胞体积,增加血小板数量的方式应对急性低氧,并且棕色田鼠对低氧的耐受能力强于昆明小鼠.  相似文献   

5.
L-肉碱对肥胖小鼠脂肪酸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L-肉碱对肥胖小鼠体内脂肪酸代谢的影响,以高脂饲料诱导雄性小鼠肥胖模型,然后将肥胖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与3个L-肉碱剂量组(100、200、400mg/kg),小鼠每天游泳1h,持续5周。观察小鼠体脂肪变化;气相色谱与质谱连用测定肝脏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变化;显微镜下观察肝脏冰冻切片。结果表明:200、400mg/kg剂量组的体重及腹部脂肪、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LDL一胆固醇均低于对照组(P〈0.05),HDL-胆固醇高于对照组(P〈0.05);冰冻切片中脂肪滴减少;棕榈酸和二十碳三稀酸代谢显著增强(P〈0.01)。得出结论:L-肉碱具有增强肥胖小鼠脂肪酸代谢,特别是中长链脂肪酸代谢,降低血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线粒体不仅是细胞内的能量代谢中心,而且不断进行着生物发生、融合、分裂等以适应细胞内环境的变化.NRF1是核内重要的转录因子,对线粒体的生物发生过程有重要的调控作用.线粒体的功能变化与多种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如肥胖、糖尿病等.高碳水化合物饮食能够引起过度肥胖及高血糖、糖尿病等症状,持续的高血糖对线粒体的状态也会有影响.在高糖诱导的小鼠肥胖模型中,持续的高血糖对棕色脂肪线粒体的影响尚不清楚.通过高糖饮食构建了肥胖小鼠模型,结果发现高糖饲喂小鼠能够显著引起脂肪的堆积,并且发现对棕色脂肪的影响最为显著.通过对线粒体关键蛋白的检测,发现持续的高血糖能够引起NRF1蛋白的表达下调,同时引起线粒体蛋白水平的显著下降.在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中,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实验表明高糖处理能够通过抑制NRF1抑制线粒体的生物发生,调控棕色脂肪对脂肪酸的代谢功能.  相似文献   

7.
以雌性昆明小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肾上腺切除组(n=6)和肾上腺假切除组(n=8),切除肾上腺34天后,处死动物.结果发现,肾上腺切除不影响昆明小鼠的体重,也不影响身体成分,包括胴体湿重、皮下脂肪及其含量、腹膜后脂肪及其含量、肠系膜脂肪及其含量、总脂肪重及其含量.肾上腺切除显著增加了胸腺鲜重但不影响脾脏鲜重,对其他器官如脑、下丘脑、肺脏、肾脏、心脏、脾脏、小肠重量及长度、盲肠重量及长度、结肠重量及长度、消化道总长等也没有显著性影响.另外,注射植物血球凝集素(PHA)后6 h、12 h、24 h、48 h的PHA反应同样不受肾上腺切除的影响.总之,昆明小鼠的体重、身体成分、大部分器官鲜重以及细胞免疫功能不受肾上腺切除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不同生长阶段肝脏的脂肪沉积情况及脂肪代谢酶的活性。【方法】分别采集150,180,210,270,300,360,420,450和480日龄共9个生长时期的实验鱼,测定形态学指标和肝脏的粗脂肪含量及脂肪代谢关键酶的活性。【结果】随着生长时期的延长,体质量、体长逐渐增加;肥满度在450日龄最大;脏体比在150日龄最高,450日龄最低;肝体比整体呈现出缓慢降低的趋势;肝脂肪在150~210日龄积累较为严重,肝脂肪含量在生长中后期呈现出下降升高交替出现的趋势。脂蛋白脂酶活性在生长中期(360~420日龄)达到峰值后逐渐降低;激素敏感性脂肪酶、蛋白激酶A和乙酰CoA羧化酶(ACC)活性在生长初期的变化趋势较一致,均呈现先下降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脂肪酸合成酶(FAS)活性在生长初期先升高后降低,在后期又逐步提升。在养殖中期,肝脂肪含量与ACC活性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负相关关系(p<0.05),与FAS活性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大口黑鲈肝脏的脂肪沉积和脂肪代谢与生长阶段密切相关,在养殖过程中应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及时做好相应的脂肪肝病预防。  相似文献   

9.
岩藻黄素(Fucoxanthin)是海洋褐藻中主要的叶黄素类类胡萝卜素,也是褐藻中主要的降脂活性成分之一。岩藻黄素具有抗肿瘤、抗炎症、抗肥胖等多种生物活性,在代谢调节方面,岩藻黄素能促进脂肪分解和脂肪酸氧化,上调白色脂肪组织中线粒体解偶联蛋白1(UCP1)的表达,具有显著的抗肥胖功效,但其具体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综述近年来岩藻黄素在促进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诱导白色脂肪细胞棕色化、调节胆固醇代谢等方面作用机制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研究岩藻黄素的降脂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Foxo1是瘦素作用的负调控因子,实验室前期工作发现,其突变体Foxo1ΔDBD可导致转基因小鼠体重降低等表现型,本实验旨在研究转基因小鼠此表型与瘦素作用的关系.首先采用ALZET?渗透泵的方法对成年雄性的具有瘦素基因缺陷(ob/ob)小鼠进行10 d的瘦素处理,使其获得生育能力,然后采用动物杂交的方法制备双基因改造鼠,即ob/ob基因遗传背景的Foxo1ΔDBD转基因小鼠(Foxo1ΔDBD/+,ob/ob).经PCR扩增的方法进行基因型鉴定后,对双基因改造鼠的体重、体温等表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①植入含瘦素溶液的ALZET?渗透泵10 d后的4只雄性ob/ob小鼠全部获得了生育能力.②成功制备了46只双基因改造鼠,39只ob/ob小鼠等.③表型分析结果显示,无ob/ob遗传背景的转基因Foxo1ΔDBD小鼠(Foxo1ΔDBD/+)与野生型小鼠相比,体重显著性降低(P0.05),棕色脂肪内的UCP1转录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双基因改造鼠和ob/ob小鼠相比,体重、体温、空腹血糖和采食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UCP1转录水平上的表达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实验成功制备了双基因改造鼠,并进行了表型分析,结果表明Foxo1ΔDBD转基因小鼠的体重降低和棕色脂肪UCP1转录升高等表现依赖瘦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In mammals, white adipose tissue (WAT) store energy, whereas brown adipose tissue (BAT) burns energy. As a thermogenic organ, BAT can help maintain body temperature during cold exposure. Owing to its important roles in energy metabolism and regulating triacylglycerol levels, BAT has received great attention in treating obesity and its related diseases. Recent studies have suggested that BAT may secrete factor(s)—batokines—to regulate whole- body energy metabolism. In this review, we summarize the recent advances in the formation and function of BAT, as well as molecules that regulate the activity of BAT and beige fat.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并比较BALB/c与C57BL/6小鼠互为供受体心脏移植急性排斥模型。方法采用BALB/c与C57BL/6小鼠互为供受体建立心脏移植模型,术后评估免疫排斥情况、并发症、观察移植心脏存活时间并做病理检查。结果手术成功率为94.7%。A组(BALB/c→C57BL/6)与B组(C57BL/6→BALB/c)的生存时间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均可见典型急性排斥病理改变,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移植心脏的心功能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近交系BALB/c和C57BL/6基因小鼠遗传稳定,可以建立稳定的急性排斥反应模型。C57BL/6适合作为受体,移植时间明显缩短,造模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脂饮食对法尼醇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敲除小鼠糖脂代谢及肝脏脂肪变性的影响。方法正常饮食(normal diet,ND)组:C57BL/6(wild type,WT)小鼠(n=6)和FXR -/- 小鼠(n=6)给予辐照灭菌维持饲料喂养12周。高脂饮食(high fat diet,HFD)组:C57BL/6小鼠(n=6)和FXR -/- 小鼠(n=6)给予45%高脂饲料喂养12周。小鼠处死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和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指标; RT-PCR检测肝脏炎症因子TNF-α、TLR4和FXR下游基因小分子异源二聚体(small heterodimer partner,SHP)、胆固醇7α-羟化酶(cholesterol 7α-hydroxylase,CYP7A1)的相对表达量; HE染色观察肝脏脂肪变性情况。结果高脂饮食喂养条件下,C57BL/6小鼠和FXR -/- 小鼠体质量变化无差异,但相比C57BL/6小鼠,FXR -/- 小鼠表现出更为严重糖耐量受损(P <0. 01)、脂质代谢紊乱(P <0. 01)、血清胆汁酸增高(P <0. 01)、肝脏炎症(P <0. 01)和肝脏脂肪变性。结论 FXR的缺失引起小鼠糖脂代谢紊乱、胆汁酸代谢异常、肝脏脂肪变性,但这种改变需要高脂饮食的诱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选择C57BL/6(H-2b)→BALB/c(H-2d)、C57BL/6(H-2b)→CB6F1(H-2d/b)分别作为完全异基因移植和半相合基因移植的供、受者;建立小鼠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模型。结果此GVHD模型动物于移植后1周体重进行性下降,前3天平均每天下降2g左右,此后体重下降趋势有所减缓。第8~12d体重略有回升,第12d后体重再度开始下降。并伴有皱毛、弓背、脱毛、腹泻及肛门红肿,皮肤增厚等症象。移植后12d开始有小鼠死亡,至移植后3周小鼠全部死亡,死亡时平均体重下降10g左右。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肝脏汇管区大量分叶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肝血窦内也有淋巴细胞浸润;肝血窦和中央静脉扩张瘀血。肠粘膜下层有大量淋巴细胞及分叶核细胞浸润,肠粘膜上皮坏死脱落。皮肤真皮层毛细血管扩张,有淋巴细胞和分叶核细胞浸润,符合GVHD症象及病理诊断。结论本实验动物模型是可靠的,可用于GVHD防治的实验性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一种在原饲养IVC笼盒中实施小鼠二氧化碳安乐死的方法。方法 将4~5周龄BALB/c小鼠、4~5周龄C57BL/6小鼠和2周龄C57BL/6小鼠各10只,按照5只/笼的标准饲养。以28%容器体积/min气体置换率,将二氧化碳通入小鼠饲养笼实施安乐死。结果 4~5周龄BALB/c小鼠和C57BL/6小鼠均在2~3 min之间失去意识,5~6 min之间死亡,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指南中要求的一致。2周龄C57BL/6小鼠死亡需要的时间长于4~5周龄C57BL/6小鼠,并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成功建立了小鼠在原饲养IVC笼盒中实施二氧化碳安乐死的方法。该方法有效降低了小鼠应激反应,提高了动物福利;且有利于操作人员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6.
三种小鼠血液生理生化正常值的测定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本文通过对三种小鼠-BALB/c、C57BL/6J近交系小鼠和昆明远交群小鼠的血液学和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其结果:⑴血液学指标:BALB/c近交系小鼠的嗜中性白细胞、淋巴细胞雌雄间差异显著;C57BL/6J近交系小鼠、昆明小鼠雌雄间差异不显著;昆明小鼠的白细胞比BALB/c、C57BL/6J近交系小鼠的低;BALB/c近交系小鼠的单核细胞、嗜酸性白细胞、嗜碱性白细胞记数比C57BL/6J近交系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相对洁净环境下使用独立通风笼盒(IVC)系统和传统屏障饲养环境条件对SPF级BALB/c和C57BL/6两种近交系小鼠繁殖性能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8周龄的SPF级BALB/c和C57BL/6小鼠以雌雄2∶1比例随机饲养在IVC饲养环境和传统屏障饲养环境下7个月,观察比较两种品系小鼠不同胎次产仔数、不同周龄的体质量变化、离乳率和交配间隔时间等繁殖和生长能力指标。结果在IVC饲养环境下两种品系的小鼠不同胎次产仔数、哺乳期及离乳后仔鼠体质量,离乳存活率和交配分娩间隔时间等指标与传统的屏障饲养环境下的相同指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相对洁净环境下使用IVC系统与屏障环境相比,小鼠繁殖能力无显著差异,小规模的实验动物可以在IVC系统中进行生产繁殖。  相似文献   

18.
Abel ED  Peroni O  Kim JK  Kim YB  Boss O  Hadro E  Minnemann T  Shulman GI  Kahn BB 《Nature》2001,409(6821):729-733
The earliest defect in developing type 2 diabetes is insulin resistance, characterized by decreased glucose transport and metabolism in muscle and adipocytes. The glucose transporter GLUT4 mediates insulin-stimulated glucose uptake in adipocytes and muscle by rapidly moving from intracellular storage sites to the plasma membrane. In insulin-resistant states such as obesity and type 2 diabetes, GLUT4 expression is decreased in adipose tissue but preserved in muscle. Because skeletal muscle is the main site of insulin-stimulated glucose uptake, the role of adipose tissue GLUT4 downregulation in the pathogenesis of insulin resistance and diabetes is unclear. To determine the role of adipose GLUT4 in glucose homeostasis, we used Cre/loxP DNA recombination to generate mice with adipose-selective reduction of GLUT4 (G4A-/-). Here we show that these mice have normal growth and adipose mass despite markedly impaired insulin-stimulated glucose uptake in adipocytes. Although GLUT4 expression is preserved in muscle, these mice develop insulin resistance in muscle and liver, manifested by decreased biological responses and impaired activation of phosphoinositide-3-OH kinase. G4A-/- mice develop glucose intolerance and hyperinsulinaemia. Thus, downregulation of GLUT4 and glucose transport selectively in adipose tissue can cause insulin resistance and thereby increase the risk of developing diabetes.  相似文献   

19.
以4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高脂饮食饲喂8周构建的营养性肥胖小鼠为实验对象,将成功构建的肥胖小鼠分为肥胖模型组、运动组、奥利司他组和运动联合奥利司他组(联合组).以同批次小鼠饲喂普通饮食作为空白对照组;运动组及联合组进行中等强度的跑台运动,其他组不做运动;奥利司他组及联合组灌胃奥利司他,其他组灌胃奥利司他药物溶剂.8周后比较各组小鼠体质量、Lee's指数、脂肪湿质量、脂肪细胞形态和大小以及小鼠力竭运动时间,研究运动训练联合奥利司他对营养性肥胖小鼠的减肥作用,以及对小鼠运动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运动和奥利司他均能明显减轻肥胖小鼠体质量、减小Lee's指数、减轻脂肪湿质量和减小脂肪细胞大小;运动能有效延长小鼠力竭运动时间而仅用奥利司他则没有明显效果;运动和奥利司他联合处理具有更好效果,基本可使肥胖小鼠恢复至正常小鼠的状态,尤其是在延长小鼠力竭运动时间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根据最新颁布的国家标准,对黑龙江省的实验小鼠、大鼠的遗传学质量进行调查。方法参照国家标准《实验动物近交系小鼠、大鼠生化标记检测方法》GB/T 14927.1-2008,应用乙酸纤维素板,对来自4个单位的BALB/c和C57BL/6实验小鼠及3个单位的SD和Wistar实验大鼠进行生化标记位点的检测。结果被检的BALB/c小鼠和大鼠中均存在杂合。结论大鼠符合封闭群遗传概貌,但近交系小鼠出现了遗传漂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