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当前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战略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瑛 《科技与经济》2009,22(6):77-80
对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进行了重新估算和比较分析;结合经济周期波动,剖析了大量农业劳动力剩余与“民工荒”现象并存的深层原因。结果表明“民工荒”主要是劳动力市场运作的制度障碍所造成的,并非劳动力真正不足。因此,需要清除劳动力转移的制度性障碍、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劳动力市场制度建设、建立教育和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2.
基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层面的"民工荒"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两年来,我国珠江三角、长江三角洲和闽东南等地区相继出现较为严重的农民工短缺现象,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是劳动力资源大国,而今劳动力资源大国遭遇“民工荒”之痛,这为研究我国农民工短缺现象提供了现实的条件和基础。“民工荒”产生的根源很多,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从农民工所处的组织入手,来研究我国“民工荒”现象产生的企业层面的原因,揭示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对于农民工的需求不断扩大,"民工荒"以成为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我国农民工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状况角度分析"民工荒"现状,"民工荒"主要为结构荒,并分析局部地区出现"民工荒"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任煜东  周晓宇 《科技信息》2008,(19):311-312
农村税费改革后,沿海地区出现的农民工短缺现象并不意味着我国劳动力的流动趋势发生了改变。“民工荒”现象是对过去农村地区劳动力的边际产出被过分压低的修正,我国劳动力的流动趋势没有改变。沿海地区必须采取措施,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才能留住劳动密集型的企业。  相似文献   

5.
劳动力转移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动力因素.在我国区域空间分工格局日益形成的背景下,在NEG理论模型中加入符合中国实际的假设,分析了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和劳动力流向地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拥挤效应"的作用下,东部产业向内地转移,在给内地带来就业机会的同时,也减缓了劳动力流向沿海地区的增速,成为出现"民工荒"问题的直接原因.解决"民工荒"问题的政策措施是加强沿海和内地互动,既要发挥沿海地区的产业优势,又充分体现内地成本优势,以期实现沿海和内地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6.
在对"民工荒"现象进行探究后发现,产业结构升级与农民工技能转型不能同步发展是造成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性矛盾的深层次原因。于是,对产业结构升级与农民工技能转型的因果逻辑进行了梳理,并以此为基础对它们不能同步性发展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发现:农民工技能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动因弹性"及"相对成本"在改革开放的40年来经历了从"相对同步"到"背道而驰"的发展历程。基于此,文章围绕如何增强企业与农民工之间的"用工粘性"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建议,希望以此降低农民工技能转型的"动因弹性"和"相对成本",使之尽可能缩小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发展的"非同步性"程度,以减轻劳动力市场供需的结构性矛盾。  相似文献   

7.
“民工荒”作为世纪初几乎蔓延全国的一种新经济社会现象,它的出现反映了中国劳动力供给与用工需求间存在矛盾。那么“民工荒”的成因到底是什么?本文通过分析近四年的相关文献,对民工荒的成因进行综述。研究发现“民工荒”存在与否的争论焦点在于青年民工与中年民工能否替代的问题,并且总量过剩和结构性短缺将是我国农精劳动力在较长一个时期内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2004年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民工短缺,劳动力价格上涨的“民工荒”现象。本文围绕“民工荒”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着重揭示了“民工荒”对我国未来经济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吴智文  蔡志军 《科技信息》2013,(19):296-297
本文首先通过对"招工难"这一热点问题的实况调查,提出"招工难"与"就业难"同时并存的现象;然后从劳动力供需关系变化、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劳动者期望与企业环境之间矛盾和就业工作不充分等四个层面分析了"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民工荒“作为世纪初几乎蔓延全国的一种新经济社会现象,它的出现反映了中国劳动力供给与用工需求间存在矛盾。那么“民工荒“的成因到底是什么?本文通过分析近四年的相关文献,对民工荒的成因进行综述。研究发现“民工荒“存在与否的争论焦点在于青年民工与中年民工能否替代的问题,并且总量过剩和结构性短缺将是我国农村劳动力在较长一个时期内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新特性:①近年来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增速不断下降,农民工3-资上涨,同时农村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比重下降,结构劣化,进一步转移劳动力困难;②转移劳动力出现区域重新配置的迹象,然而这种迹象受东中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同步上升等因素阻碍;③“新生代”农民工的幸福感普遍偏低,可能成为城市的隐患。因此应完善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与公共服务,提高农民工的城市待遇,建立农民工稳定的劳动关系。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力度,通过提高农民工整体的技能水平来抵消由于工资水平上涨带来的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效应。要逐渐将服务业作为吸收劳动力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12.
“民工荒”对中国经济和企业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表现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继续转移的压力和城市“民工荒”同时存在.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分析了“民工荒”的成因;从调整策略、更新观念、强化服务和培训等方面,探讨了应对“民工荒”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东南沿海企业今年出现“民工荒”的根源是农民工的“权利荒”,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给农民工国民待遇,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60年代后,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寻求资源的最佳配置,将其制造业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凭借巨大的市场容量,劳动力成本的低廉和环保管制的放松等优势承接了这一产业转移,制造业借势迅猛发展,一跃成为我国最大的产业部门,并使我国成为全球制造业基地,一度被认为已经成为继英、美、日之后新的"世界工厂".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我国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面临的困难和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这一发展中国家必须处理好的重大战略问题,分析目前在二元城乡结构的制约下,我国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面临着农民工进城后就业难、土地制度不健全、二元户籍制度和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缺乏统一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农业剩余劳动力自身素质低等困难。认为这些问题制约着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可通过加快农村城镇化发展以促进城乡同时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和二元户籍制度,建立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和培训等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6.
《创新科技》2006,(12):5-6
吴敬琏指出,国内民企目前面临诸多新挑战。第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非农产业转移的形势正发生变化。现在,农村可转移劳动力在大部分地区都已经转移出来了。过去,民企享受到了“人口溢利”,吃苦耐劳,低成本,守纪律的进城民工,配合企业家精神,产生出了强大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7.
刘玉丹 《科技信息》2008,(5):233-234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引起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社会问题,相对理工科类专业学生而言,文科类专业学生的就业面要更加狭窄一些。如何打通高职院校文科类专业的学生通往企业的就业之路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当深思的问题。经过大量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发现将原有的“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机制转化为“模块式”培养机制,能够更好地针对企业要求培养学生,为解决文科大学生就业难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文章从大学生、高校、用人单位和社会角度,分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并将大学生看作一种特殊的“产品”,应用社会营销观念。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越来越多的“用工荒”、“大学生就业难”等社会问题将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间的关系推至风口浪尖.本文首先阐释了教育的价值体现,而后找到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本质衔接点——人力资本理论,最后提出了促进二者协调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随着近年我国高等教育“扩招”步子的加快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就更加突出了。据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就业难并非是因为我国大学生的数量超饱和 ,而是大学生在就业时存在很多的问题如 :大学生对自己的定位不准确、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不合理、就业的区域高度集中等。本文从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就业难的原因 ,继而为突破这种就业难的现状提出相应的措施与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