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基础科学》2014,(1):28-37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以下简称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是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对我国未来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和带动性的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重点支持农业科学等9个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领域的基础研究,同时,围绕纳米研究等6个方向实施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科技部于2014年2月20日发布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5年度重要支持方向。  相似文献   

2.
《中国基础科学》2013,(1):13-21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以下简称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是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对我国未来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和带动性的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重点支持农业科学等9个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领域的基础研究,同时,围绕纳米研究等6个方向实施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科技部于2013年2月1日发布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4年度重要支持方向。  相似文献   

3.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是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对我国未来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和带动性的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主要支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重点领域。围绕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科技部2011年继续部署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并于2011年1月30日发布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1年重要支持方向。  相似文献   

4.
《中国基础科学》2007,9(1):31-38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是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对我国未来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和带动性的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主要支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领域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围绕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相似文献   

5.
科技要闻     
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发布科技部会同国家发改委研究制订的《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日前正式发布。该规划的核心要务是全面部署和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各项重点任务。该规划提出了“一条主线、五项突破、六个统筹”的总体思路,即以自主创新为主线;力争在约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制约我国科技持续创新能力的薄弱环节、限制自主创新的体制和机制性障碍、阻碍自主创新的政策束缚、不利于自主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制约等五方面实现突破;同时坚持统筹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统筹科…  相似文献   

6.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十一五”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全国科技大会明确要求要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确定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指导方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把握“支持基础研究、坚持自由探索、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创新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初,中国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把自主创新确立为新的国家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确立了到2020年使中国进入世界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宏伟目标。这一规划不仅确立了未来中国科技创新蓝图,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营造激励创新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8.
原定于2005年5月召开的“未来与发展战略学术会议”,因故改为2005年11月26-27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会议主题为“科学技术与人类未来”。分议题包括;当代科学技术各个领域对人类未来诸方面的影响,全球各界关于科学技术对人类未来影响的主要思潮比较,人类哲学、价值观、文化与思维方式等面对科学技术冲击所应有的调整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成果》2007,(5):12-13
第三次全国科技大会提出要用15年时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并确定了国家科技发展的五个战咯重点和16个重大专项。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及时提出实施科技兴环保战略,增强环境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并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0.
时至今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已被放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成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战略.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创新是发展进步的灵魂和不竭动力,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创新就是寻找生机和出路的必备条件.即使推动企业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自主创新才是企业发展最为核心的动力,也是杭州兴发弹簧有限公司不可或缺的推进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