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奎因的翻译不确定性到翻译的可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奎因的翻译不确定性理论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关于意义的判定问题。意义的不确定性必将导致翻译的不确定性。但这并不能说明翻译是不可为的,不能成为不可译性的理论基础。这一理论的真正意义在于它为我们从哲学角度研究翻译的本质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奎因的翻译不确定性理论源于其行为主义的立场。从这种立场来看,由于语言结构的各个成分与其所描述的客观世界并不总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这就导致了语义的不确定。这种不确定主要表现在不同语言体系在意义一致的情况下其逻辑结构互不相容,翻译的不确定性便由此而来。而语言的意义与逻辑的统一性问题的解决则有赖于奎因稍晚提出的科学规范体系的概念。规范体系在语言所对应的意义世界与语言内在的逻辑结构之间充当着调和者的角色,而它调和二者的方式就是不断促进科学语言自身的发展,以此构建沟通二者的桥梁。  相似文献   

3.
由于文化差异而产生的翻译不确定性是翻译过程的一个难题,本文从动物习语的翻译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一些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奎因的翻译不确定性理论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关于意义的判定问题。意义的不确定性必将导致翻译的不确定性。但这并不能说明翻译是不可为的,不能成为不可译性的理论基础。这一理论的真正意义在于它为我们从哲学角度研究翻译的本质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黎芳 《长沙大学学报》2010,24(3):113-114
对比利用有声思维和记录文本输入的方法分析翻译过程的效果。结果表明,有声思雏方法中发现的理解纠错的数量与翻译质量之间呈正比,粗译纠错和精译提炼与翻译质量之间没有发现比例关系;而记录文本输入方法发现的粗译纠错数量与翻译质量之间没有比例关系,精译提炼与翻译质量之间呈正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6.
汉民族倾向本体思维,英民族倾向客体思维;汉民族重综合思维,英民族重分析思维.思维上的差异反映在语言中,汉语重人称,英语重物称;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英汉语言与思维方面的辩证关系必然要映射到英汉翻译之中,因此,译者在英汉互译的过程中须处理好翻译标准、翻译过程、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7.
高奇峰 《科技信息》2013,(14):143-144
企业供应链中不确定性问题是无法避免的,企业供应链不确定性问题综合表现为一种随机波动,这种随机波动在企业供应链的各级节点、各个环节中都是存在的,其基本来源在于供应、生产和需求三个方面。面对企业供应链不确定性问题,企业应当进行柔性化设计、提高预测水平、优化库存结构。  相似文献   

8.
灵感是一种有规律的思维活动,在人类的创造性活动中至关重要。翻译过程中的灵感闪现既可以帮助译者突破翻译“瓶颈”,又可以提升译文质量。翻译灵感的产生遵循一定的过程和规律,是译者主观努力和一定客观条件相结合的产物。因此,译者应该积极主动、有意识地创造并完善灵感激发的条件,为翻译中灵感的爆发作好准备,以便达到提升译文质量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9.
心理咨询面临着一系列不确定性因素.探析了不确定性因素的类型及产生原因,并为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翻译的不确定性源自意义的不确定性和指称的不可测知性。诗词的多值性给了读者充裕的想象空间,而翻译的过程却要将这种多值化解为单值。针对这一点提出在翻译意象并置引起的不确定性时,可以采用DT(disjointed translation)模式;在其他情况下,要利用互确定性和诗性思维对原诗词进行分析,用音乐性的节奏或对意象的操控来消减"多值-单值"的损失,同时赋予诗作以新生。  相似文献   

11.
英国剧作家迈克·弗雷恩的《哥本哈根》曾获普利策奖和托尼奖,在欧美掀起过"哥本哈根"热潮。从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不确定性入手,着重从主题的不确定、人物的不确定、情节的不确定和语言的不确定等方面来分析文本,有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哥本哈根》的后现代性及其文本建构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2.
在研读《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过程中,借助伊塞尔的文本"不确定性"概念,可以发现,莎士比亚在剧情安排上留给世人一系列困惑之处,而这些困惑之处与"文本间性"或"不确定性"有异曲同工之妙,留给后世无限的阐释、建构以及解构空间。  相似文献   

13.
对Benhabib 和Farmer的不确定模型做了部分修改,通过动态最优化的方法,得出了一个二维系统,并分析了系统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政府的过度投资将导致经济系统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4.
现代认知语言学认为转喻不是词语的替代关系,而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重要方式。本文通过分析转喻的认知模式,探讨了转喻中转体和目标之间联系的不确定性现象,反驳了传统语言学所认为的转体与目标之间只是明确限定关系,认为不确定性现象是存在的并且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15.
赵静  路东平 《湖州师专学报》2011,(4):97-100,116
在对文学作品的翻译中,译者越来越注意到了翻译主题的多元性,也更加强调了在翻译的过程中,文本的意义只有在主体间交流和对话的基础上才会彰显出来。因此,翻译的过程就是翻译主体在交流对话的过程中形成结构化的翻译语境,并在翻译语境的结构特点的影响下,通过四个主要层面的填充和弥补,完成对"空白"和"未定点"的填充,从而成功完成对文学文本的翻译。  相似文献   

16.
法的确定性是法的一个基本原则。但是,它作为规则的总称,却具有许多不确定性。通过对法的不确定性问题的表现形式、存在原因、如何克服及其相对性等方面的分析初步研究这一问题,并就此问题探讨法的不确定性问题的提出对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分析确定时间的时态关联规则,比较不确定时间下的时态关联规则与确定时间下的时态关联规则的优劣,给出时态关联规则在时间不确定条件下的定义,并用粗糙集表示不确定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