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江永先生的新著《中国与日本:变化中的“政冷经热”关系》一书最大的特点是对中日关系准确把脉,回答了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中日关系内容丰富,千头万绪,作者巧妙地抓住“政冷经热”这一重要命题,把中日关系的各种问题简明扼要地提示出来,并做出具体分析:冷到前几年中日两国首脑互访受阻,两国民  相似文献   

2.
时事点评     
涉过险滩,对华 PNTR 议案在美参院过关,中国加入 WTO 前景更加光明,中美两国关系面临新的发展契机。在西方的虎视眈眈中,南联盟举行科索沃战争以来首次大选,现总统米洛舍维奇与反对派候选人科什图尼察第一轮选票均未过半,第二轮选举能否进行、南局势如何发展成为悬念。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美,美印两国年内实现首脑互访,双方关系达到60年代以来新水平。印度与各大国间关系提升状况值得关注。朝韩双方举行首次军事会谈,双方和解势头不减。秘鲁总统藤森宣布举行新的大选,秘鲁政局突变。美、日、欧出人意料联手干预欧元汇率,争取三赢。9月国际金融市场购并热度不减,大案不断。  相似文献   

3.
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趋缓 ,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流。美国为实现其全球战略 ,不仅没有抛弃冷战时期的日美安保体制 ,相反却将其保留并予以强化 :一、扩大了日美军事合作的区域和空间 ;二、拓展了日美军事合作领域和范围 ;三、冲破了《日本国宪法》的束缚和绕过国会的监督。它给 2 1世纪的中日关系以巨大的冲击 :一、阻滞着中日关系的发展 ;二、使中日关系发展跌宕起伏 ;三、为中日关系发展埋设了雷区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中日两国首脑进行了多次首脑外交活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经历小泉政府时期的中日外交困境之后,中日首脑外交最成功的例子有"破冰之旅"、"融冰之旅"、"迎春之旅"和"暖春之旅"等,是中日关系缓和与发展的最直接的标志。本文将回顾21C中日外交关系中的首脑外交的发展历程,进而分析其功能、特点,并探视其对中日关系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研究新形势下的中日美三国关系时之所以用“三边”而不是“三角”,一是因为在后冷战时代的国际环境中,这三者之间已不具备根本的战略上的对抗性;二是因为中日、中美和美日这三对双边关系之间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零和”关系。本文着重探讨两个问题,即当前中日美三边关系的特点,以及中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对中日关系的影响。三边关系的特点首先,在三边关系中,每一方所处的地位和对其他  相似文献   

6.
现在,经常有人说,当前中日关系的特点是“政冷经热”,其实,两国关系的“温差”也表现在其他方面。大致可以说当前中日关系存在着五方面的“温差”。第一个温差:“政冷经热”最突出。所谓“政冷”,是指政治层面的交往“冷淡”,主要表现在首脑互访中断,高层往来减少。至于两国经济关系虽然也存在一些问题甚至摩擦,但是两国经济关系总的来说不可谓不“热”。据中国海关统计,2003年中日贸易总额达到1335.8亿美元,比上年净增316.9亿美元,增长31.1%,日本连续11年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20世纪90年代前半期中日贸易增长最快的几年,曾出现过在一年…  相似文献   

7.
<正>日本和韩国同是中国周边最重要的邻居国家。20多年来,中日关系和中韩关系却出现了完全不同的结果,前者冷得跺脚,后者热得烫手。朴槿惠总统和习近平主席成功实现互访,双方接待规格"史上最高",在中韩关系史上创造了新的记录。与之对应的是习近平与安倍在APEC的勉强会晤,标志着中日关系一时难以恢复常态。日本和韩国都是历史上受中国影响悠久、文化关系密切的邻邦,与中国有着割不断的历史联系,与中国的相互认知  相似文献   

8.
在2007年岁末、新年钟声即将敲响的12月27~30日,上台三个月的福田康夫终于来华访问。选择此时出访,投射出三层含义:第一,中日首脑由此实现了年内的一轮互访;第二,福田欲以首相身份与中国领导人建立新的信赖关系;第三,日本临时国会期限延长使福田终于得以脱身访华。  相似文献   

9.
冷战结束之后,美日同盟随着国际格局的变化适时做出调整,以遏制、围堵中国为核心内容成为美日同盟的战略目标.这势必触及了中国的核心利益,攸关中国的国家安全.然而,由于美日两国的利益冲突、海洋战略碰撞、文化差异、世界格局以及中国的发展变化,导致美日同盟内部存在着诸多矛盾.因此,中国应抓住机遇,妥善处理中美、中日关系.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日本部分解禁集体自卫权并积极推进修改"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安倍经济学"效果欠佳、中日领导人实现会见,安倍决定解散众议院提前大选等重大动向的发生,日本的内政外交局势以及各相关政策、中日关系都在发生很大的变化。为密切跟踪并准确研判形势,就中国对日战略提出应有对策,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于2014年12月12日在京召开了"中日关系与中国对日战略"内部学术研讨会议。会议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李薇所长致辞,来自中国社科院日本所、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  相似文献   

11.
中美关系的发展今天已是全世界瞩目的大事.1984年在中美关系史上是不寻常的一年.1月10日至16日,赵紫阳总理访问了美国;4月26日至5月1日,里根总统行将访问中国.这是中美建交后两国政府首脑第一次正式互访,具有重要意义.赵总理在访问美国期间,同里根总统及其他美国政府高级官员进行了友好、坦率认真和富有建设性的会谈,广泛地接触了美国朝野各界人士,增进了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赵总理返国前在旧金山说:"我没有想到美国人民对中国人民怀有如此深厚的感情,也没有想到希望中美友好在美国具有如此广泛的群众性."同样,中国人民对美国人民也怀有深厚的感情.现在,中国人民正热情期待着里根总统的莅临,并相信,美国总统的访问必将进一步促进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也有利于  相似文献   

12.
<正>中日关系篇在经历了小泉纯一郎时期中日关系的冰点状态后,2006年10月安倍首次就任首相后仅12天即"闪电访华",开启中日关系"破冰之旅"。但在两国领导人一系列"融冰""迎春""暖春"互访后,一度回暖的中日关系很快再遭冰封。2012年因日本制造"钓鱼岛国有化"事件,中日关系陷入"政冷经冷人冷心冷"谷底。正在此时安倍再度拜相,他上台前后通过参拜靖国神社或供奉祭品、指责中国和朝鲜恶化日本安保环境等言行,为此逆流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13.
日本是世界上具有深远影响的发达国家,又是中国的近邻,中日关系在中国对外关系中非常重要.目前中日关系的障碍主要集中体现在三个问题上.中日两国只有以史为鉴,立足现实,同时面向未来,才能实现中日关系的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时事概览     
戴秉国美、法、日三国之行3月8日至15日,我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作为中国政府特使先后对美、法、日三国进行了访问。访问期间,戴秉国分别转交了胡锦涛主席致布什总统、希拉克总统和小泉首相的信件。在3月8日至9日访美期间,中美双方愿共同推动建设性合作关系取得新的进展。在台湾问题上,美方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坚持布什总统去年12月9日表明的立场。关于朝核问题,双方表示将加强磋商与协调,推动第三轮北京六方会谈的顺利召开。13日,法国总统希拉克会见戴秉国,双方愿继续保持高层互访势头,落实好胡主席访法成果,将中法关系推进到更高水平…  相似文献   

15.
正周边外交需要思考的问题周边外交是中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认为,对今天的中国周边外交,有这样几个问题需要思考。第一,中国的主要对手是谁?或者说,影响中国发展的主要对手到底是谁?谁有能力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搞清楚,才能对周边外交有更加清晰的思路。第二,怎样处理中日关系?我认为,中美日这三角关系是互动的。中日关系越近,中美关系就越近;中日关系越远,中美关系就越远。道理很  相似文献   

16.
在"后配额时代",中美纺织品贸易存在中国产品价格低廉,利润低微;美国市场竞争激烈,中国产品面临众多对手;美国国内市场贸易保护主义日益抬头等问题。为了进一步促进中美纺织品贸易发展,提出调整贸易增长模式,实施外贸多元化战略;积极寻求与美纺织业的合作,提升中国纺织品进出口水平;正确认识中美贸易逆差问题,维护双方正常的贸易关系等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圆桌”摆了一年后,世界大势出现诸多变化。大国协作总体增多,中国与其他大国和主要周边国家关系全面走稳:中美在反急性“台独”问题上增进合作,中日关系稳中有升,中俄关系面临新机遇,中印关系更趋成熟……  相似文献   

18.
竺彩华 《世界知识》2011,(13):28-30
中日经济实力对比关系出现质的变化,中国名副其实地成为全球第二经济大国;中美经济实力对比关系的调整仍处在量变之中,但中美差距正快速缩小;美日经济实力对比关系继续朝着美强日弱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201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40周年,以此为契机,中日做出努力,推动关系改善,让两国关系重新走上正轨,并就两国如何深化合作达成重要共识。在2018年10月26日安倍首相访华期间,两国签署了52份合作协议,就货币合作、金融合作、在第三方合作等达成协议,此举被认为中日关系进入一个合作的"新时代"。除夕夜,东京塔首次点亮"中国红",安倍首相录视频用中文向华人祝福春节,祝愿两国关系取得新发展,这是多年没有过的。  相似文献   

20.
《世界知识》2011,(10):6-7
何中国担忧印度Shashank Joshi中国崛起的光芒掩盖了另一个快速发展的新兴大国:印度。中国"忙于同美国协调关系"的同时不得不面对印度崛起的挑战。随着中美在亚太竞争加剧,中印军力对比已失衡。虽中国军力发展并非针对印度,但印度已加大军事投入,并主要针对中国。印美军事合作特别是核合作已引发中国深层战略担心。印度希望在中美竞争状态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