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现已成为角膜移植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研究角膜移植免疫反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报告了用同一供体皮肤移植引起兔同种穿透性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动物模型,描述了角膜移植术后和皮肤移植术后的经过,排斥反应的临床表现,组织学标本,包括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标本的制作方法,重点报告了排斥反应实验组的角膜和对照组透明角膜的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对照组的透明角膜,除了在供、受体组织交界处形成疤痕外,植片和受主角膜表现与正常角膜相同。而在发生排斥反应的角膜,则有大量新生血管侵入,植片有大量的浸润细胞,这些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还有巨噬细胞、浆细胞、多形核白细胞、成纤维细胞等。植片组织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受主角膜除了有新生血管生长和有少量浸润细胞附着以外,没有受损。本文讨论了有关动物模型、排斥反应的临床特征、病理组织学与免疫机理及功能的联系,新生血管在排斥反应中起的作用等问题。我们认为本组实验动物模型的临床表现和组织学改变均符合典型的特异性免疫反应。这种反应以细胞免疫为主,亦有体液免疫参与。血管在免疫排斥反应的传入、传出弧中均超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应用大体解剖学和组织学方法探讨中国西北、华北地区特有动物--双峰驼眼球及其附属器官的解剖组织学特点,为特有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双峰驼具有2~5行睫毛和双层眼睑.骨性眼眶夹角约为95~105°.眼肌有四条直肌、两条斜肌、一条上提睑肌和漏斗肌.双峰驼泪腺呈不规则三角形,角膜高度角质化,视网膜为典型的十层结构.双峰驼眼的主要结构与其他脊椎动物类似,在形态学特点和组织学结构方面与其生长的荒漠、半荒漠环境相适应.  相似文献   

3.
不同方法处理的角膜脱细胞基质组织学生物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比较不同的角膜脱细胞基质方法,旨在选择最适合的脱细胞基质方法,制备成为组织工程角膜支架材料和角膜替代物的脱细胞基质.方法:分别用胰酶-曲拉通法、SDS-戊二醛法、胰酶-冷冻法等方法对角膜进行脱细胞处理,并对脱细胞彻底的基质进行力学特性、透光率的分析.结果:用胰酶-冷冻法获得的兔角膜全层和分层基质脱细胞最彻底,基质的结构未见明显破坏,脱细胞基质在生物力学特性上与正常角膜接近,透光率低于新鲜角膜.结论:用胰酶-冷冻法获得的脱细胞基质与自然角膜接近,可作为组织工程角膜支架材料和角膜替代物.  相似文献   

4.
为了评价组织工程人角膜内皮(TE-HCE)维持动物角膜透明的效果,利用来自非转染人角膜内皮(HCE)细胞系的核型正常单克隆细胞株为种子细胞、以去上皮层修饰羊膜为载体支架体外重建的TE-HCE,对新西兰兔进行了穿透性角膜内皮移植试验,利用肉眼观察了移植兔眼的水肿和免疫排斥情况,利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测了移植兔角膜的透明情况,并利用荧光显微镜检测了移植兔角膜内皮细胞的CM-DiI标记。对撕除后板层新西兰兔眼进行TE-HCE穿透性角膜内皮移植实验的观察和检测结果显示,移植后的兔眼角膜没有出现明显的水肿和排斥等不良反应,使移植兔角膜维持透明的时间长达100d,且角膜内皮移植区的细胞均为带有CM-DiI标记、来自TE-HCE的种子细胞。由此可见,体外重建TE-HCE移植后能使新西兰兔角膜长期保持透明,有望作为HCE的替代物用于角膜内皮失代偿和角膜内皮盲的临床移植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应用激光共焦显微镜对各期圆锥角膜的组织结构变化进行观察,明确圆锥角膜病变发展的组织学规律.选取正常眼14例(28眼)和17例圆锥角膜眼(24眼),其中早期圆锥角膜组5眼,中期组9眼,晚期组10眼,利用激光共焦显微镜观察角膜结构.结果表明:(1)早期组的后基质层可见纵行或斜行的暗纹结构;中期组后基质层的暗纹广泛粗大,并累及前基质层;晚期组全基质层均见粗大暗纹,部分病例见细胞核拉长呈梭状,Descemet膜周围基质可呈沟壑状或放射状的断裂改变.前基质层暗纹宽度不定,层间散在高反光瘢痕,部分病例可见神经纤维与暗纹交叉处出现皱褶.正常组与各期圆锥角膜组的神经纤维密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神经曲折度增加,分支减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晚期组有3眼可见神经纤维极度迂曲缠绕成团.(2)各圆锥角膜细胞显示高反光.正常组和各期圆锥角膜组的各层角膜细胞密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端粒酶转染对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猫角膜内皮细胞随机分为3组,兔端粒酶基因转染组、正常对照组和表皮生长因子组。培养30代后观察传代细胞形态和细胞周期各时相细胞比例的变化,检测端粒酶逆转录酶蛋白和Ⅳ型胶原的表达。结果兔端粒酶基因转染组细胞数目较正常对照组和表皮生长因子组增多,伸展贴壁能力增强,表型正常,G2~M期和S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端粒酶逆转录酶蛋白和Ⅳ型胶原的表达也较正常对照组增多。结论兔端粒酶转染可以促进猫角膜内皮细胞增殖且表型正常,可以增强其伸展粘附能力和分泌功能,有利于防治角膜内皮失代偿。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用角膜内皮显微镜观察兔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前、术后和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时的角膜内皮改变结果。发现在角膜移植术前,正常角膜的中央区和周边区的内皮细胞密度、细胞面积基本相同,没有显著差异。在角膜移植术后,术眼的植片和受主角膜的内皮细胞均出现密度减低、细胞面积增大,与术前比较有显著差异。在排斥反应期间,植片内皮细胞出现细胞肿胀、边界不清、甚至模糊不能窥见等异常改变,而受主角膜内皮细胞则表现正常。本文认为兔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密度等与人角膜内皮细胞基本相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对角膜内皮有较大损伤,植片内皮细胞在排斥反应中遭受严重损害,提出在角膜移植术时,要注意保护角膜内皮;发现排斥反应时,要及时治疗,防止角膜内皮的过多损伤。  相似文献   

8.
以鳗鲡鱼皮胶原为材料,通过交联的方法构建组织工程角膜载体支架,评价其理化性能、组织结构及生物相容性。结果表明制备的组织工程角膜支架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有望用于组织工程角膜的构建。鱼胶原的应用已涉及生物医学、食品、化妆品等行业,但在组织工程角膜领域的研究较少,Chien等利用罗非鱼下脚料提纯鱼胶原作为载体支架对角膜的再生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支架为兔角膜细胞提供了良好的生长和迁移空间,表明鱼胶原可能成为一种新型的组织工程角膜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9.
为了获得基于异种角膜材料的理想组织工程角膜载体支架,首次建立了脱氧胆酸钠(SD)和原钒酸钠(SO)联合处理的技术方法,利用新鲜猪角膜进行了脱细胞角膜基质(aPCS)的制备及其鉴定研究。用角膜板层刀从新鲜猪角膜中切下厚度450μm的角膜片,分别选用SD联合SO、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和Triton X-100的去细胞处理方法制备出SD-aPCS、SDS-aPCS和Triton-aPCS共3种支架,利用外观照相、分光光度计、石蜡切片苏木紫-伊红(HE)染色、冰冻切片DAPI和阿利新蓝染色检测了其理化性质和组织结构;对SD-aPCS进行扫描和透射电镜鉴定后,进而利用噻唑蓝(MTT)、石蜡切片HE染色、冰冻切片DiI荧光观察以及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评估了其对非转染人角膜基质(ntH CS)细胞的毒性与生物相容性。检测结果发现,3种aPCS的细胞脱除干净且在干重和含水量上没有显著差异;其中,SD-aPCS的透明性与糖胺聚糖(GAG)含量最高、SDS-aPCS次之、Triton-aPCS最低;除Triton-aPCS的组织结构出现了明显的紊乱外,SD-aPCS和SDS-aPCS的组织结构均排列规则。在电镜下,SD-aPCS的前弹力层表面平整、无裂痕,板层结构和胶原纤维超微结构正常;此外,SD-aPCS浸提液对ntH CS细胞没有毒性作用,注射接种到SD-aPCS支架内的ntH CS细胞与支架嵌合紧密,随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伸展和迁移,且细胞仍保持有其固有标志蛋白—波形蛋白,细胞连接蛋白—间隙连接蛋白-43和整联蛋白,以及膜运输蛋白—钠钾泵的阳性表达。由此可见,利用SD联合SO的方法所制备SD-aPCS具有理想的理化性质、组织结构和生物相容性,可作为一种理想的载体支架用于组织工程角膜的体外构建及其相关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0.
兔和牛角膜上皮、基质及内皮细胞体外培养和增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兔和牛角膜上皮、基质及内皮细胞等3种细胞体外培养的生物学特性,探索和改进这3种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为组织工程角膜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消化法分离培养兔和牛角膜上皮、内皮和基质细胞,观察细胞贴壁生长情况,同时对生长良好的原代细胞进行消化传代,进一步观察传代细胞的形态和生长情况。结果:角膜上皮、内皮和基质细胞均在培养48~72h贴壁生长,培养6~9d能形成良好单层,细胞形态典型,进行多次传代后细胞仍维持原有形态和功能,获得的细胞能进行长期培养。结论:为兔和牛角膜上皮、内皮和基质细胞体外培养,提供了简单高效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依据角膜的生物力学特点和结构特性,构造了角膜几何模型,以可视化模拟为原则、以有限元技术为基本方法,对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进行了计算机模拟计算分析.探讨了角膜基质切削深度、切削光区直径以及眼内压值等重要手术参数对手术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眼压较大而角膜较薄的人不宜做LASIK手术,切削光区直径较小的矫正效果较好;采用现代工程分析知识及相关软件对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生物力学特性进行分析,其结果对手术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和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位晓娟  Liu  Wanshun  Han  Baoqin  Li  Na 《高技术通讯(英文版)》2008,14(1):98-103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cytocompatibility and biocompatibility of a new kind of chitosan blend film as a carrier of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rabbit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s cultured in vitro were breeded onto the film. After a cell monolayer formed,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graphy was performed. After inplanted into anterior chamber, slit lamp observation, thickness metering, specular microscopy and HE staining were performed at random time after operation to evaluate the biocompatibility. Inflammation in anterior, thickness of cornea, cell density, hexagonality and cell size of the surgical cornea were taken as the indexes of biocompatibility. The cultured cells exhibited a confluent monolayer 10 days after incubation, which proved the satisfactory cytocompatibility of this film. Biocompatibility assay results suggested the implantation feasibility of the film as a carrier of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s.  相似文献   

13.
 角膜的光学功能与其形态结构紧密相联,角膜形态的异常可导致近视、远视、圆锥角膜等眼部疾病。细致研究角膜的力学特性,建立有临床用途的生物力学模型已成为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本文以首都医科大学眼生物力学研究团队的研究工作为基础,综述在角膜力学特性研究中的实验测试方法和本构参数获取方法等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酶标胎球蛋白作为探针,在光镜水平对花背蟾蜍角膜早期发育中胎球蛋白结合位点(FBS)进行组化定位,结果表明FBS主要分布在角膜上皮层,胚胎发育至20期,FBS开始出现;在22期和23期,基底细胞中FBS减少,在基膜附近大量密集;24期FBS在基底细胞中再度增加而均一分布在上皮层,表层细胞游离面在25期在出现无FBS的区带,纤毛细胞中始终无FBS分布,而只在25期时其游离面出现FBS,认为FBS  相似文献   

15.
以花背蟾蜍(Bufo raddei Srauch)后肢芽期蝌蚪为材料,切断其左眼视神经并进行角膜移植,在角膜诱导的不同时期取眼球固定,用环氧树脂Epon812包埋,制成兰薄切片,用次甲蓝、天青Ⅱ、硼砂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切断视神经后视网膜的退化过程及在视神经再生的情况下视网膜诱导皮肤移植片转化为角膜的作用。结果表明,切断视神经,引起视网膜逐渐退化,移植的皮肤片与正常的皮肤其本相似;在分断的视神经发生再生并恢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的情况下,退化的视网膜逐渐恢复,同时被移植的皮肤片也出现表皮的去分化及表皮变薄等被诱导为角膜的过程,并对视神经的完整性与其诱导皮肤移植片转化为角膜之间的可能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花背蟾蜍角膜的发育和诱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花背蟾蜍的胚胎和变态期蝌蚪为材料,采用光镜、电镜、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放射自显曩、电镜细胞化学、皮肤片移植及类坏死处理等技术,研究:(1)在胚胎发育及变态期间角膜的发育过程;(2)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变化及其对角膜发育和诱导的作用;(3)角膜诱导期间的超微结构变化及类坏死对角膜诱导的影响;(4)在角膜下沉发育和诱导过程中的组织化学和视网膜感光细胞特异视蛋白的出现及二者间的可能关系。还提出角膜诱导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