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传统节日承载着一个民族历史进程中积淀下来的性格、信仰、观念、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民族文化内涵,是民族精神在特定的社会土壤上长期孕育的结果和重要载体。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作为民族文化载体的传统节日,处在相互融合与相互碰撞中。中国七夕节和西方情人节则是中西传统节日文化相互碰撞与冲击的典型例子。对跨文化视野下的中国七夕节和西方情人节进行对比,有利于筛检其在固有的价值观念、情感心理和文化符号方面所负载的积极因素和精神蕴含,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历史内涵,增强其文化传播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春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春节视觉符号是春节文化的重要表现载体,承载着人们辞旧迎新、求吉纳福的美好愿望,是民族凝聚力、意志力、号召力的象征符号。挖掘春节文化背后的深刻内涵,对春节视觉符号的设计原则、设计方法的研究,旨在探索春节视觉符号新时代的表现形式,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最终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3.
马佳 《科技信息》2011,(7):I0169-I0169
语言是一个表达意义的系统,语言不能脱离社会文化而存在,应该把语言研究置于社会文化的网络之中。因此,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它们之间相辅相承,密不可分。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各个民族都形成了本民族所崇拜的动物形象,并对各种飞禽走兽产生原始的好恶和褒贬,不少动物甚至充当思想、情感等的载体和符号。提到狮子,俄汉两民族会联想到威严;提到喜鹊,俄罗斯人常联想到搬弄是非的饶舌者,而中  相似文献   

4.
芦立军 《科技信息》2010,(6):153-153
语言是一个民族成员用于社会交际的符号体系。同时,语言也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部分。作为该民族的寒暄语更是集中反映了该民族的思维方式、心理构造。本文通过对日语中表达谢意的寒暄语「ありがとう」和「すみません」入手,分析日本人的"和"意识,从而更准确地把握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名字是社会交往的开端,同时又是了解一个社会的文化及其形成价值观念的窗口。名字不仅是人们藉以相互区别的标志,还是一个高度的信息符号,隐含着不同民族的历史、语言、地理、宗教、心理、阶级、伦理等方面的信息.姓和名是汉英民族共有的文化。但是由于英汉两民族的历史文化、民族心理、传统习俗等的不同,使得两者在人名的命名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本文主要从汉英民族人名命名的文化差异以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对汉英命名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6.
设计符号是现代艺术设计传播的媒介,是设计文化有效展现的载体。中国传统符号,如藻井天花、门扇门钉等,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多姿多彩的艺术宝库。在室内设计中,借鉴传统符号,并加以创新,可以提高室内设计的质量与品位。  相似文献   

7.
设计符号是现代艺术设计传播的媒介,是设计文化有效展现的载体.中国传统符号,如藻井天花、门扇门钉等,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多姿多彩的艺术宝库.在室内设计中,借鉴传统符号,并加以创新,可以提高室内设计的质量与品位.  相似文献   

8.
一、充分认识文化与科技的相互促进关系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符号。文化的独立与强大是一个民族真正独立并走向强大的重要前提,对文化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应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认识。文化与科技是人类对于世界本体认识的不同侧面,两者同源于一个世界,又以不同的形式揭示和表达着这个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相似文献   

9.
聂燕 《科技咨询导报》2011,(31):246-246
民族文化为礼品包装提供了丰富的设计元素和强大的生命力,同时,礼品包装也作为一种载体向世界人民传递着悠久的中国民族文化。本文主要从文字、色彩、图案、材料四个方面来阐述两者的相溶性。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认为,生育习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外显性形式和载体,更是由一个民族的多元文化“因子”所构建、组合而成的附着“密码”。通过透析、审视该民族文化的生育习俗这一外显性文化征象,可解读、挖掘其所隐含着的诸多内在文化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1.
在英语中与狗有关的词汇、习语多带褒义,或以“狗”直接指代“人”,而与之相反,在汉语中有关“狗”的词语多带贬义。这是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同文化一样具有民族性,每种语言中都有相当数量的词语蕴涵着本民族的文化心理。因此我们不能只了解词语的概念意义,更要了解词语深层所蕴涵的民族文化心理,注意某些词汇在语义和感情色彩上的变化,否则会造成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相似文献   

12.
中西方文化在文化生长土壤、民族心理、宗教、风俗习惯、历史文化等方面存在着很多差异,这些差异反映在汉英语言中必然会造成用词、语用和语义等方面的诸多不同.  相似文献   

13.
语言作为化的栽体和表达形式,在反映民族历史和化背景的同时也蕴涵着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维特征。从语言的角度解析“龙”在汉英民族中的不同内涵,可以看出汉英民族不同的“龙”化,从而可以更好地促进两个民族的理解和交流。  相似文献   

14.
王萱  李琼 《奇闻怪事》2007,(6):48-50
颜色词是一个民族语言和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独特的语言功能和深广的文化象征意义。绿色是大自然的颜色,是生命的本色。本文将追溯中国文化中“绿”的含义,探究其演变过程,揭示古今“绿”文化之异同,以确保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中华文化对朝鲜半岛文化影响深远,作为文化载体的中华典籍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明朝时期朝鲜王朝利用明廷赋予的"最惠国"待遇,以各种途径获得大量中华典籍,让朝鲜社会对中华文化有全面认知更趋认同,"慕华"之风更盛,同时也扩大了中华典籍海外译介与传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赵丽 《科技信息》2009,(2):134-135
Fro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e and language,we know language is a carrier of culture;each nation has its own distinctive culture.Through comparing cultural connotation between Chinese characters and English words,we know it is more important for us to master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words than just knowing their spelling and pronouncing.Only under this condition,we can use English properly and freely.  相似文献   

17.
孔子颜回李白杜甫这四位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巨匠,其实是拥有崇高人生理想并为之锲而不舍地追求人生价值的平凡之人。孔颜之素业,李杜之斯文是我们为之自豪和骄傲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文化自觉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是深刻的文化思考、广阔的文化境界、执着的文化追求,是具有高度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的文化理念,是一切国人持久并引以为豪的一种无形的思想品质和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18.
词汇是语言的载体,任何一种语言的词汇都反映出使用这一特定语言的民族所特有的语言文化背景.语言受文化的制约,学习者往往容易将本民族的习惯和文化模式套用到所学语言中去,从而产生理解或语用上的失误.从英汉词汇层所反映的文化差异来探讨这种文化内涵现象,旨在加强对学习者文化素质的培养,使语言学习和文化意识结合起来,以减少交际障碍,提高对词文化的敏感性和使用英语的得体性,最终获得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9.
谢斌 《韶关学院学报》2012,33(11):11-16
发挥好禅文化载体的作用在韶关市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禅文化是佛教的心法,传到中国后在六祖慧能的弘扬下与中国文化高度结合,生发出禅宗"一花五叶""五家七宗",对中国思想文化产生深远影响。六祖慧能在韶关弘法37年,演绎出佛教的圣典《六祖坛经》。韶关还有众多的佛教重要寺庙、遗址和文物,是当之无愧的历史文化名城。对此,韶关应加大认可、宣传力度,发挥好原有载体、潜在载体和新建载体的作用,把韶关市建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  相似文献   

20.
李莹 《韶关学院学报》2006,27(11):130-132
中日两国在语言和文化方面存在很多异同点。透过中日两国文化的一些表面现象来研究、揭示其潜在的深层含义,对促进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语言是文化的栽体,惯用表现是漫长历史留下来的语言表达形式,它包含着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中日两国语言的惯用表现中有关“眼”的用法非常多。表面上看,这些用法只是“眼”的惯用表现,但实质上在其背后却潜藏着中日两国人民在“自他意识”上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