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1三峡水库重点城镇迁建地区的地质概况三峡水库由三斗坪坝址至江津库尾,库岸长约600km,它位于川东鄂西接壤地带。在大地构造位置上,跨越川鄂湘黔隆起褶皱带中段和川东褶皱带东段,重庆市的奉节县、巫山县至湖北省巴东县近百公里范围内适位于齐岳山褶皱、断裂带的...  相似文献   

2.
张秋生 《科学通报》1979,24(16):751-751
东秦岭北部地区是中国东部南北两大陆块(华北地台和扬子地台)之间自晚元古代以来的一个长期活动的狭长高应变带。在这个长600公里以上,宽40—60公里的“条带”上,分布有前寒武纪变质岩、未变质的沉积岩和火山岩、晚期花岗岩等。前称“秦岭地轴”。它与南、北陆块具有截然不同的地质构造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3.
陈国达 《科学通报》1958,3(9):279-279
华夏型地台活化是世界上最广見的地台活化类型之一,它在东亚的中国地台东部和西伯利亚地台东部及南部都有發育,其主要特征是形成一系列小型的“活化地台凹地”,并有显著的岩浆活动。为了更明确地認識这一类型的地台活化現象,有必要就它的进行过程加以論述。 (一)进行过程的阶段划分:主要是根据中国地台各个活化区的研究結果,华夏型地台活化的进行过程,可以分为下列4个阶段: (1)初动期:地台活化开始,“拱曲作用”破坏了地台原有的平坦地形,并形成了一系列的线状隆起及介子其间的凹地——“活化地台凹地”。这样,侵蝕作用加强了,新的造岩条件出現了,使大量的岩石碎  相似文献   

4.
一、大地构造对矿床的控制作用骆耀南研究本区前震旦纪沉积地层、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成矿特征时指出:“在前震旦纪时康滇地轴是大陆古板块边缘与西边一海泽古板块接触带上的造山带,两个板块分界线的类型,同近代环太平洋具岛弧、海沟和陆缘海等特征的板块构造型式可能大体相仿”。而岛弧海沟体系消亡后,转为晚  相似文献   

5.
从柏林 《科学通报》1987,32(10):763-763
川西南攀枝花(渡口)-西昌地区(简称攀西地区),在地质构造上位于扬子微陆块的西南缘。该区基底岩系出露较好,矿产资源丰富,故深受前寒武系研究者的重视。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攀西古裂谷带地质和地球物理综合研究的进展,对该裂谷带前寒武纪基底的构造演化获得了一些新认识。多数研究者承认,早先所谓的“晋宁期或印支期的石英闪长岩和花岗岩  相似文献   

6.
中国第Ⅳ号地学断面大地热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恕信 《科学通报》1992,37(2):143-143
中国第Ⅳ号地学断面是全球地学断面的一个组成部分,该断面西起青海门源,经陕西商县,东止于福建宁德,全长2220km,以北西走向穿越中国祁连褶皱系、中朝准地台、秦岭褶皱系、扬子准地台、华南褶皱系和东南沿海褶皱系等六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和13个二级构造单元,构造十分复杂(图1)。为揭示该断面大地热流的分布与区域地质构造的关系,进而探讨岩石圈的结构、性质、动力学及演化,我们在断面的西段和中段开展了钻孔测温和岩芯热导率的测试,取得了一批新的大地热流数据。  相似文献   

7.
胶莱盆地中新类型金矿的发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竹如 《科学通报》1994,39(20):1917-1917
作者在华北地台胶莱盆地含炭岩系中发现具一定工业规模的金矿床.含炭岩系属下白垩统莱阳群底部层位(K_1L_1),厚度>270m,不整合于元古界-太古界变质岩上.该岩系为黑色泥岩、砾岩、砂岩、泥灰岩及砂质炭酸  相似文献   

8.
陈国达 《科学通报》1958,3(2):55-55
作者数年来,应用苏联先进理论研究中国大地构造。根据初步研究结果得知,中国的地台活化现象十分显著,尤以在中国地台上所见的活化区分布最为广泛,也见于滇缅地台及其他地方。就目前所知实例来说,作者初步把世界上的活化地台归纳为4个类型,即:(1)顿涅茨型,以活化时形成巨型的凹地为最突出的表现;凹地中的沉积厚可达一万米以上。这  相似文献   

9.
西藏羌塘地区的地质特征兼论古特提斯海的构造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羌塘地区系指改则、班戈县以北,可可西里山以南的一块无人地区。该区的地层明显地可以分成三套岩系:基底变质岩系,晚古生代到中生代的盖层沉积和晚白垩世到第三纪的断陷盆地沉积。基底变质岩系命名为阿木岗群,它主要的岩性为前泥盆系的绿片岩。晚古生代和中生代的地层主要是厚度不大、未变质的浅水碳酸盐和碎屑岩沉积,它代表着相对比较稳定的构造环境下的产物。本文还对该区的岩浆活动以及区域构造特征进行了论述。上述的地质特征和不同时代的地槽褶皱系环绕着羌塘地区周围,表明羌塘地块确属存在。结合邻区资料,笔者认为在石炭~二迭纪时羌塘地块位于冈瓦纳和北方大陆之间的过渡地带。它和其它的类似的地块一起,使古特提斯呈现出一种岛(微大陆)海的构造格局。由于没有广阔的大洋,那么处于所谓的冷、暖水生物群之间的混生和过渡现象也就容易解释了。  相似文献   

10.
張文佑 《科学通报》1959,4(2):44-44
在讨论中国大地構造單位划分之前,应談一下国大地構造的特点。 (1)中国地台北一般地台(如俄罗斯地台、北美地台等)活动,而地槽比一般地槽(如烏拉尔地槽、阿帕拉齐地槽等)稳定。大家都知道,中国地台基底断裂多,沉积盖层厚,在凹陷区常出现梳状和箱状褶皺,在隆起区则出現断裂和岩漿活动,这是一般地台所沒有的。至于地槽如天山、祁连山、秦岭、大兴安岭等則基性和超基性岩较少,断陷較淺,低角度冲断层不多;由于該处地壳粘—塑性較小,不易一下子沉陷,也不易一下子回返完全,故在構造运动和岩浆活动兩方面都具有显著的多轮迴性(采用黄汲清的术語)。  相似文献   

11.
陈国达教授等首创的地洼说(地台活化说),使大地构造说别开生面,打破了非槽即台,非台即槽的传统观念。《略论板块构造与地台的活化》一文,系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来解释地洼说的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12.
黄本宏 《科学通报》1980,25(15):703-703
天山兴安褶皱带石炭二迭纪时是我国又一个重要植物地理区,对其植物群的研究不仅对确定地层时代和对比是必要的,而且在古植物学上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华南扬子克拉通东南缘赣东北蛇绿岩的Sm-Nd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周国庆 《科学通报》1991,36(2):129-129
发育于扬子克拉通(或地台)东南缘的蛇绿岩带,通常被认为是四堡-雪峰造山旋迥的产物,代表一个元古代缝合线或俯冲带。相反,许靖华等人最近提出这个蛇绿岩带是套构造混杂岩,于中生代仰冲到一个前陆区  相似文献   

14.
早寒武世重晶石与毒重石的锶同位素比值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王忠诚 《科学通报》1993,38(16):1490-1490
1 地质背景晚震旦世以来全球海平面开始上升,在中国南方扬子地台及邻区晚震旦世到早寒武世沉积了一套富含有机碳、黄铁矿并由黑色页岩、硅岩和碳酸盐岩组成的黑色岩系。特别是早寒武世的黑色岩系,不但空间分布广而且富含磷、钒、钡、铁、铀、镍和钼等元素。一些大、中型的层状重晶石矿床分布在扬子地台的南缘和北缘,即江南与南秦岭地区,毒重石矿床仅局限于大巴山一带。矿层主要赋存在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锡林郭勒杂岩Sm-Nd,Rb-Sr同位素年代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徐备  陈斌  邵济安 《科学通报》1996,41(2):153-155
内蒙古锡林浩特市东北约100km的巴音高勒地区分布着一套变质岩,前人曾命名为锡林郭勒杂岩.这套岩系具复杂变形和角闪岩相变质,长期以来时代归属不明且缺乏详细工作.邵济安认为其属古生代褶皱带内的古地体,唐克东等则将其划归古生代花岗-变质岩带的一部分.在《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地质志》中,这套岩系被归入早元古代,但同时报道其U-Pb年龄为1060Ma.由于锡林郭勒杂岩是华北板块北缘古生代褶皱带内出露面积最大的变形变质地层单位,故查明其形成年龄、变质年龄对于解释华北板块北缘前古生代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东南沿海及台湾中生代古构造体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曹荣龙 《科学通报》1990,35(2):130-130
中国东南沿海及台湾中生代古构造格局主要表现为形成燕山期大陆边缘岩浆弧体系,其蒋沟及俯冲带的位置推测在台湾中央山脉东侧,所称海西印支期古岛弧褶皱系实际上可能并不存在,这是作者近年从事中国东南海陆岩石圈研究的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17.
自1920年以来,在中国黄土高原及邻近地区的黄土及河湖相地层分布区发现了大量的古人类活动遗迹地点,其中包括著名的泥河湾、水洞沟、萨拉乌苏、丁村、大荔、匼河-西侯度、庄浪、庆阳、三门峡、东秦岭地区以及蓝田地区等.在陕西蓝田的最新研究进展是运用第四纪地质学与古人类学和旧石器考古学交叉学科的综合研究方法,以黄土-古土壤序列和高分辨率磁性地层年代框架为依据,发现了公王岭遗址黄土地层的强烈侵蚀和多组地层缺失,确定了直立人头盖骨与伴生的古动物化石所埋藏的地层不是前人原确定的粉砂质黄土L15中部(年代为1.15 Ma),而是位于一个大侵蚀面之下的S22~S23古土壤混合层(年代为1.63 Ma).同时,在蓝田上陈一带发现了新的出露良好的连续黄土-古土壤剖面(L5~L28),并在早更新世S15~L28层段的17层黄土或古土壤层位中发现了原地埋藏的数量不等的旧石器,其年代为1.26~2.12 Ma.研究结果使蓝田地区成为迄今所知非洲以外最古老的人类活动地区之一,这不仅在人类起源和演化方面提出了新的科学思考,并拓展了"黄土石器工业"和"黄土地质考古带"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中国黄土高原高分辨率黄土-古土壤序列与多时期古人类活动序列关联研究的新设想.  相似文献   

18.
赵建新 《科学通报》1987,32(15):1168-1168
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我国早寒武世最早期——梅树村期小壳化石研究取得了颇为可观的进展。发现了多处小壳化石点,这为我国震旦系-寒武系界线的确定起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该时期含小壳化石的含磷碳酸盐岩系主要发育于扬子地台,特别是扬子地台的中、西部,因而对梅树村期小壳化石的研究亦主要限于这一地区(包括滇东,川西,陕南,川北,鄂西等地)(图1)。在扬子地台东部,即下扬子地区(包括赣北、皖南、苏南、浙西等  相似文献   

19.
南海北缘琼南缝合带的存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南海地区的综合地球物理探测资料,包括多道反射地震、海底地震、重力、磁力资料、古地磁以及钻孔等资料,详细进行了沉积地层学、地震地层学、岩浆岩、变质岩、地球化学、重力学、磁力学、古地磁学及大地构造的综合分析,发现了南海北部边缘存在一条前新生代的古缝合带——“琼南缝合带”.它西起海南岛南部九所一陵水断裂带,向东经南海北部陆坡,与台湾寿丰断层相连.琼南缝合带的缝合时代大致为印支期,为古特提斯主洋盆在南海地区的延伸段——“琼南海盆”的遗迹.该缝合带的形成标志着琼南地块向琼中地块的拼贴.琼南缝合带往西过红河-万纳走滑断裂带南段可与碧土-昌宁-孟连-劳勿-文冬古特提斯主缝合带南延段相连,往东在台湾的东北侧过马尼拉海沟断裂带的北延段则与西南日本隐岐-飞弹(Oki—Hida)前侏罗纪地体群南缘侵位缝合带相连.琼南缝合带的发现,对研究南海海区前新生代大地构造格局和前新生代海相残余-叠加型盆地的油气地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胡东生 《自然杂志》1995,17(5):257-261
可可西里地体是随着青藏高原古地壳的运动而发展的,经历了由海成陆(C—J),由陆成湖(K—P)的变迁,现代湖泊则是第四纪初在高原面上形成的新生湖。可可西里地区湖泊也是伴随着青藏高原的整体隆起而演化的,经历了大湖期(Q_1),退萎期(Q_2),分离期(Q_3),干化期(Q_4);本区第四纪环境事件的演变在其内部地带与边缘地带具有不同的作用过程,湖泊效应与高原隆起事件以及冰川作用密切相关,与之相伴而生的古人类活动也是其环境演变的敏感指示器。综合研究其环境变迁还须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彻底揭开青藏高原地学之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