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提出一种静态自动记录吸附装置,实现对固体表面吸附速度测定的自动化记录。克服了常规静态容量法人工目测吸附速度的不足,并可直接记录恒压下吸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获得任意时刻的瞬时吸附量和吸附速率。用本装置测定了氧在五氧化二矾催化剂上的化学吸附速度曲线,所获动力学参数与常规静态容量法的测试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2.
采用顶空法(静态法)测定了吸附剂的吸附量、比表面积,并以此为依据选择了活性白土和硅胶作为劣化食用油处理剂。这不仅为选择劣化食用油处理剂提供了简捷的方法,也可作为测定固体物质表面积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3.
考察了一种气体吸附质同时在多种吸附中心上吸附时的吸附热和吸附量,在固体催化剂由两种吸附中心组成且均为Langmuir理想吸附的情况下,讨论了气体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吸附的微分吸附热表面覆盖度变化的各种可能形状,并模拟了乙烯在Pt/SiO2催化剂上的实验吸附热曲线。  相似文献   

4.
提出一种固体吸附采样-流动注射(FIA)分光光度测定大气中SO2的方法,详细讨论FIA光度法测定及固体吸附对SO2实验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采用NH3-TPD法,利用FINESORB-3010程序升温化学吸附仪测定固体催化剂表面酸性.研究样品量、样品的预处理、炉温和程序升温速率、反应气和载气流速、桥电流设置以及气体选择等对测定固体催化剂酸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页岩储层的流动机制,对国内外页岩气流动机理相关文献进行了广泛调研,详细阐述了解吸附、扩散和渗流的数学描述方法、影响因素、适用条件及存在的问题,为流动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分析表明:气体在页岩储层中的流动主要经历解吸附、扩散和渗流3个过程.Langmuir等温吸附定律很好地描述了页岩气的解吸附规律,但在描述多组分气体解吸附时仍存在一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Fick第二扩散定律能够准确地描述页岩气的扩散过程,如何划分渗流和扩散的流动区间并进行耦合还需进一步研究;气体在天然裂缝网络中的流动遵循滑脱效应的广义达西定律,在压裂诱导裂缝中的流动遵循Forchheimer定律;天然气在页岩储层的流动存在压敏、气水两相流动、温度变化引起的热效应、相变等多种流动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大孔吸附树脂对蜂蜜中毒死蜱的吸附特性。方法采用静态吸附法。结果在298~318K所研究的温度范围内,LS-903型大孔吸附树脂对蜂蜜中毒死蜱吸附平衡数据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和等量吸附焓表明LS-903型树脂对蜂蜜中毒死蜱的吸附是放热过程,吸附焓的绝对值随吸附量的增加而减少;吸附自由能变ΔG0,表明该吸附过程可自发进行;吸附熵变ΔS0,说明当毒死蜱分子被吸附于固体表面后,其运动的自由度减小。结论 LS-903型树脂对蜂蜜中的毒死蜱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树脂吸附法有望成为处理蜂蜜中毒死蜱残留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根据总尺寸不变多孔固体与气体反应机理,综合考虑气体与固体之间的化学反应和物理扩散对吸附的影响,建立了高岭土吸附重金属蒸气的通用模型,重点研究吸附剂对重金属的吸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吸附剂颗粒中尺寸对化学反应速率和转化很大影响,小颗粒吸附剂的化学速率相对要大,且在相等的时间内吸附剂的转化率相对要高。  相似文献   

9.
在气体吸附分离过程中,吸附床内气体流动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变质量流动过程.借助二维模型对吸附床内气体的速度分布进行了研究,在模型中考虑了吸附引起的质量变化和床层的径向空隙率的分布.结果表明:(1)多孔介质本身对流动有着重整作用,使流动趋于均匀分布,但是进口端的吸附剂受入口效应的影响较大,在此区域速度呈W形分布,部分区域达到流化状态;(2)在吸附步骤,速度在传质区有着较大的变化,在其他的三个步骤内,速度沿吸附剂床层近似线性变化;(3)降压步骤中,床中气体速度较高,对颗粒冲击较大,易引起摩擦和粉化,应合理控制降压速率;(4)气体吸附引起的质量变化对压力和速度有着重要影响,不能轻易忽略.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导了一种测定固体比表面积的简易方法.即采用干燥器等简易设备,以乙醇蒸气作为吸附质进行静态的吸附的方法,其测定结果与气相色谱法测定结果比较,相对误差不超过5%.  相似文献   

11.
谢昆  夏文杰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9):7510-7514
激活剂是保证内源微生物驱油效果的重要因素。为了确定內源微生物采油用激活体系在油藏多孔介质中的吸附规律,采用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方法在模拟的油藏条件下研究了激活剂(葡萄糖和硝酸钠)在固体介质石英砂上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在静态吸附中,葡萄糖和硝酸钠的吸附均符合Langumir吸附模型;葡萄糖的饱和吸附量为1.024 mg/g,高于硝酸钠的饱和吸附量0.897 mg/g。在填砂管物理模型的动态吸附中,葡萄糖和硝酸钠滞留量分别是0.113 3 mg/g和0.067 4 mg/g,与同浓度的静态吸附结果相比,葡萄糖与硝酸钠的动态滞留量都要小,且各营养组分在岩心中并没有发生明显的色谱分离现象。  相似文献   

12.
用静态吸附的实验方法对三种聚季铵型阳离子聚合物(COP)在蒙脱土上的吸附现象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COP在蒙脱土上的吸附等温线不符合Langmuir规律,而存在吸附最大值现象,用红外光谱法和岩芯流动试验方法也得到相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煤层气注开采中煤对不同气体的吸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煤对不同气体的吸附作用是注气开发煤层气的关键。利用煤吸附甲烷的现有研究成果,借助于固体表面吸附理论,分析了适用于注气工艺中的煤吸附气体的基本理论,为进一步分析、设计、评价注气工艺奠定了可靠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应用正则系综原理,推导两种气体在固体表面复合吸附过程,进而推广到多元吸附系统.得到Langmuir吸附等温式更普遍的形式为  相似文献   

15.
旋风分离器内部流场及分离效率的数值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旋风分离器内部气体和固体的运动状况与其分离机理,采用FLUENT软件对一旋风分离器内部气相流场和颗粒的运动状况进行三维数值仿真模拟.在仿真过程中,采用RNGk-ε方程来模拟其中的气相湍流流动,采用Lagrange方程模拟颗粒的运动.仿真结果表明,分离器内部的流动空间可分为内、外两个流动区域,在不同的流动区域中,气体压力、速度场的分布有较大的差异;固体颗粒的运动较为复杂,且带有一定的随机性;固体颗粒的分离效率与其进入分离器的具体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为计算页岩气储层纳米级孔隙(d100 nm)基质视渗透率,得到考虑吸附层厚度的气体有效流通孔道直径,利用Knudsen方程推导划分气体流动形式的临界孔道直径,依据质量通量表达式得到多流动形式共存时的视渗透率计算公式。算例分析表明:页岩气储层中温度对流动形式的影响可以忽略;随着储层压力增加,以20 MPa为临界,较低压力时气体视渗透率迅速降低,较高压力时降低趋势平缓;气体流动形式对视渗透率影响很大,储层温度下滑脱渗流与过渡扩散视渗透率计算结果在不同压力下存在7~10倍的差距;储层条件下吸附气体使得视渗透率减小约13%,高压下吸附对气体视渗透率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17.
等离子体与固体、液体、气体一样,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态,也被称之为物质的第四态.首先简要介绍了气体放电等离子体的基本特性、等离子体在空间中的广泛存在状态、等离子体的划分方法、产生方法以及气体放电等离子体研究的发展历程;其次进一步介绍了流动控制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重要性、流动控制技术的分类、主动流动控制的技术优势以及流动控制技术的作用机理等;然后着重介绍了大气压气体放电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并主要介绍了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技术的技术优势及其在流动控制领域中的研究现状;最后文章对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流动控制领域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石英砂体系吸附等温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静态法和动态法测定不同温度下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在三英砂上的吸附等温线。等温线属无饱和吸附量的S形、可以用作者提出的非均匀表面两阶段吸附模型描述。阶跃法 吸附量明显低于静态法的结果,但和脉冲-应答法的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9.
在静态进样的质谱分析中,当惰性气体引入真空系统后,原壁面吸附的CO气体被快速解吸出来.极限真空为10μPa的不锈钢真空系统充入He,Ne或Ar后,CO的解吸速度比未充气时提高8倍,H2和CH4的解吸速度更快.本文从吸附的位势理论出发,对CO气体的快速解吸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这种诱导解吸作用有可能用于研究真空装置内某些吸气体的快速除气,采用预充气法提高充气器件内气体的纯度和采用热封离法提高真空器件内的真空度等措施均基于这个原理.  相似文献   

20.
固体与气体的反应速度和吸附情况有关。本文对五种不同情况下的动力学公式进行了比较详细、严密的推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