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杭白菊茎尖为试材,将其接种在培养基上(以NAA,AC,2,4-D,6-BA及水解乳蛋白为5因素进行正交,设计16组培养基)进行愈伤诱导及出芽,探讨不同添加剂对杭白菊组织培养的影响,同时分析不同因素之间影响的显著性.结果表明,不同种类浓度配比对杭白菊组织培养会产生较大影响,最佳愈伤培养基组成为MS+3mg/L6-BA+0.2mg/LNAA+0.8mg/L2,4-D+0.5%AC+0.2%水解乳蛋白+0.8%琼脂+3%蔗糖;出芽培养基最佳组成为MS+1mg/L6-BA+0.5%AC+0.8%琼脂+3%蔗糖.  相似文献   

2.
丰花月季含腋芽的茎段在 MS NAA0.4 6—BA3.0,pH 为5.8的培养基上可迅速萌发.将已萌发的芽切下,转入 MS NAA0.005 6—BA3.0的继代培养基中,可诱导出大量的丛生芽,再将丛生芽分离,转入生根培养基1/2 MS NAA0.5中生根培养,就形成了发育良好的完整小植株,丰花月季种类繁多,相同配比的激素,对不同的品种影响情况不同.  相似文献   

3.
为给驱蚊草进行大规模的商业化生产打下技术基础,本实验以驱蚊草茎段为外植体,在添加不同种类、浓度植物激素处理组合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然后利用生物统计学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确定适合外植体不定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实验结果如下:以驱蚊草幼嫩茎段为外植体时,茎段不定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NAA1.0mg/L+BA1.0mg/L,15天之后开始形成不定芽,诱导率达75.12%.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不同外源激素对沙米种子萌发及胚根伸长生长的影响,以民勤沙区采集沙米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GA3和FL两种外源激素及其混合叠加液对沙米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胚根生长速度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除T6和T2两个处理的发芽率小于CK(对照)外,其他处理均能有效地促进沙米种子的萌发,各处理按发芽率高低排序为T14>T9>T5>T10>T15>T1>T4>T13>T12>T11>T8>T7>T3>CK>T2>T6;FL浓度从0.1 mg?L-1到5mg?L-1之间随着浓度的增加种子发芽率也在增加,浓度为10mg?L-1时种子发芽率低于5 mg?L-1;0.5 mg?L-1浓度的FL溶液浸泡处理沙米种子,浸泡时间从3h到24h,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种子的发芽率在增加,但浸泡3h(T2)破除休眠效果差,种子的发芽率低于对照,浸泡6h以上破除休眠效果明显;GA3+FL的混合叠加液处理沙米种子,破除休眠效果最佳,叠加液处理后24h种子的发芽率均大于50%,最高发芽率达83%,36h发芽率均≥70%,48h发芽率已大于80%,T14处理效果最佳,种子的发芽率达100%,发芽势达100%,发芽指数达30.86;不同处理分别在24h、36h和48h三个时间段种子的发芽率存在较大差异,不同浓度外源激素破除沙米种子休眠促进发芽的时间不同;不同浓度外源激素处理沙米种子12h后种子胚根均能快速伸长生长,且胚根的长度与萌发时间呈极强线性相关关系(R2>0.8),胚根长 (mm)和生长时间 (12h)可以用线性关系式 表达。通过研究不同外源激素处理对沙米种子萌发及胚根伸长生长的影响,筛选出适宜浓度的外源激素处理方法,可为沙米的种苗培育、人工驯化栽培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及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5.
对几种不同灭菌方法处理的饲料用于小鼠表观消化率试睑,初步结果表明:经γ射线灭菌的小鼠饲料,其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的表观消化率与正常鼠料(未经灭菌处理)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经高压蒸汽灭菌的鼠料,其粗脂肪、粗纤维的表现消化率,与正常料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粗蛋白及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则显著低于正常料(P<0.01)。三种不同高压蒸汽灭菌方法中,抽真空126℃10分钟灭菌的鼠料,其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最高,不抽真空121℃、30分钟灭菌的鼠料,其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最低,二者有显著性差异(0.01相似文献   

6.
选用不同浓度吲哚丁酸、萘乙酸及赤霉素浸种1,2 h,对长白松种子进行预处理,以清水浸种2 h为对照,试验分析预处理后长白松种子的萌发状况.结果表明:长白松种子经不同外源激素处理后发芽率、发芽势明显提高.其中,以100 mg/L的IBA浸种2 h长白松种子的发芽效果最好,发芽率为53.66%,发芽势为12.33%,发芽指数为38.15.  相似文献   

7.
激素对楸子插穗内源激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从分子水平上探究外源激素对楸子(Malus prunifolia)插穗中可溶性蛋白组成和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影响,利用SDS PAGE电泳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研究了楸子插穗切口处的可溶性蛋白质变化和激素变化与生根的关系。结果表明:分子质量为83、72、65、52、43、39、31、28、26、22 ku的可溶性蛋白质等与生根有关。其中,分子质量为65、39、26、22 ku的蛋白是调控蛋白,当根原基分化时存在,不定根形成后即消失;分子质量为52、43、31、28 ku的蛋白是伴随不定根产生而新形成的蛋白,52 ku的蛋白是一种阻碍细胞分化的蛋白,对生根不利,其余蛋白可促进楸子插穗的生根。内源激素ZR在不定根产生过程中始终维持较高水平,而空白对照中这种趋势不明显。IAA不起主要作用,只起协同作用。GA在根原基分化时期起重要作用并与28 ku蛋白质合成有关。经过处理的插穗中ABA的含量均低于空白对照。说明不同外源激素的处理影响楸子插穗内部激素含量的变化,进而通过调控蛋白质的合成影响蛋白质的种类、数量以及出现时间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采用不同种类激素对黑龙江省保护地栽植的中早熟品种无核白鸡心、红光无核、京秀、京玉等四个品种进行了实验处理.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激素影响葡萄的果实大小、单重、果实可溶性固形物.  相似文献   

9.
针对重楼育苗常遇到的出苗时间长、出苗率低和种子播种后腐烂严重的问题,对最佳育苗方式、育苗基质及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的重楼种苗等方面进行研究,旨在为重楼栽培和育苗方面提供一些技术参考。研究了不同厚度稻草覆盖、土壤与草炭不同配比、不同浓度KNO3与赤霉素(GA3)溶液浸种重楼种子对重楼种子出苗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重楼种子播种前的土壤表面覆盖厚度为4 cm的稻草后播种重楼,再在重楼种子表面覆盖厚度为4 cm的稻草,重楼种子的出苗率最高,达90.8%,与其他覆盖厚度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出苗时间为播种后的第20月;土壤与草炭质量比为1∶3时,重楼种子的出苗率为73.0%,与其他质量比的出苗率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出苗时间为播种后的第20月;用c(KNO3)为19 mmol/L、c(GA3)为600 mg/L的溶液浸种重楼种子,种子下胚轴长出率最高达56.67%,与排第2位溶液组合(c(KNO3)为16 mmol/L、GA3的质量浓度为600 mg/L)下胚轴长出率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出苗时间为浸种处理后的第8月。3种育苗方式比较表明:稻草覆盖厚度为4 cm、土壤与草炭质量比为1∶3的育苗基质利于提高重楼种子的出苗率,c(KNO3)为19 mmol/L、GA3的质量浓度为600 mg/L的溶液浸种重楼种子,可大大缩短重楼种子的育苗时间,幼苗获得率约50%。  相似文献   

10.
不同激素及浓度对半夏植株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半夏[Pinellia ternate(Thunb) Briet]叶片、叶柄为外植体,接种于含有不同激素浓度的培养基中,进行诱导培养.结果表明:较低浓度的2,4-D、IAA和NAA有利于半夏外植体小块茎的诱导,随着生长索浓度的升高,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有所增加,2.0 mg/L 2,4-D、IAA诱导产生大量被绒毛的粗根,NAA诱导产生致密的长根,从而抑制了小块茎的分化.较低浓度的6-BA有利于小块茎的诱导,随着浓度的升高,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有所增加.不同浓度的KT、zT对小块茎的诱导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文心兰原球茎诱导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文心兰茎尖为外植体进行了原球茎诱导技术的研究。实验表明,外植体大小以0.5mm的茎尖表现最好;激素浓度以BA01.1、NAA0.2效果最好;最佳接种时间为6月-8月,此期间是文心兰茎尖培养生长旺盛期。  相似文献   

12.
激素对小麦幼穗组织培养效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激素对两个基因型小麦幼穗组织培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诱导率在每个组合中均可达100%,诱导培养基中加入2,4-D对植株再生和绿点分化频率的效果要显著优于Picloram,在所采用的有效2,4D浓度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升高,绿苗的再生频率呈现上升的趋势,2,4-D的量为4.5mg/L时,植株的再生频率平均可以达到45%左右。  相似文献   

13.
文心兰的快速繁殖和试管苗移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文心兰试管苗的增殖、生根以及试管苗的移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试管苗增殖和生根的最敏感的因素是培养物的生理状态,其次为激素的比例。其培养方案为:(1)增殖培养:选择原球茎为培养物.培养基为:MS 6-BA3.0mg/L NAA0.2mg/L 0.1%活性炭;(2)生根培养:选择具有3片叶子,高约6-7cm的小苗作为培养物,培养基为:MS 6-BA3.0mg/L NAA0.3mg/L 0.1%活性炭.并将发育形成的试管苗经“炼苗处理”后,移栽成活。  相似文献   

14.
刘燕  李娟  祁翔  向立容  王济红 《贵州科学》2012,30(5):68-70,96
为掌握贵阳地区自然气候条件下文心兰、蝴蝶兰试管苗出瓶移栽技术,通过对文心兰、蝴蝶兰试管苗炼苗时间和移栽基质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文心兰试管苗较蝴蝶兰试管苗容易移栽;文心兰炼苗20d,移栽成活率可达97.0%;蝴蝶兰炼苗40d,移栽成活率仅为73.0%;苔藓和腐殖土+蛭石2种基质均适合文心兰、蝴蝶兰试管苗移栽。  相似文献   

15.
Ethylene was found to alter the shoot gravitropic response a century ago. However, its actual effects remained controversial over the century.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ethylene on the gravitropic response of Arabidopsis inflorescence and discovered that although the intact Arabidopsis inflorescence bent upward at the rate of 43°±3°/h in the first 1.5 h under the given control growth conditions, it bent upward at a rate of 20°±3° and 64°±14°/h in the presence of exogenous ethylene if the plants were pretreated for 0.5 and 12 h, respectively, before the initiation of gravistimulation. The increase in gravicurvature rate is proportional to the length of ethylene pretreatment. The minimum ethylene pretreatment time required for achieving the maximum curvature rate is 10—11 h with removal of exogenous ethylene. The stimulatory effect of ethylene on the inflorescence gravicurvature requires a latent period of time (1 h) to become measurable. In contrast,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ethylene becomes measurable shortly after application of ethylene. The stimulatory effect remained nearly unchanged when the applied ethylene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from 0.1 to 10 ml/L. However, the inhibitory effect increased substantially as ethylene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to 10 mL/L.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ethylene simultaneously exerts both stimulatory and inhibitory effects on the gravitropic response of the inflorescence, and the stimulatory effect dominates over the inhibitory effect during the interplay between the two in the inflorescence. A “Yin and Yang” action model is hereby proposed to address the interplay between the two effects of ethylene. They may act through distinct signaling pathways.  相似文献   

16.
小桐子(Jatropha curcas)是大戟科多年生木本油料植物,其种子含油率较高(30%~40%),是一种潜在的可再生能源植物.然而小桐子雌花较少,种子产量较低,严重限制其推广应用.茉莉酸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在花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解茉莉酸在小桐子花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应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方法,对1.0 mmol/L茉莉酸处理24 h后的小桐子早期花序芽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观测茉莉酸对花发育及相关基因转录的影响.结果显示,外源茉莉酸处理导致早期花序芽中1259个基因上调表达,695个基因下调表达;其中,10个与成花转变相关,8个与花器官发育相关以及18个与茉莉酸合成和信号转导途径相关的拟南芥同源基因表达发生了显著变化,但是花器官表型并未有显著的改变.差异表达基因的GO注释显示,"响应茉莉酸"功能分类基因在上调表达基因群中富集,表明在小桐子中存在可以响应外源茉莉酸处理的信号途径.茉莉酸处理后,与拟南芥花器官发育相关基因同源JcFUL、JcSRS、JcSEP1、JcAGL61、JcWOX1、JcTPR4和JcSEU下调表达,然而小桐子花器官表型没有明显改变,说明在小桐子中这些基因的变化表达不足以改变小桐子花器官表型.实验结果对解析茉莉酸在小桐子花发育调控过程中的作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蒲公英试管培养中芽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组织培养技术,探讨不同外植体、生长调节剂及pH对蒲公英芽诱导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茎尖作为外植体芽诱导率最高,可达95%,35d时,每个外植体所产生的芽数达5个以上,叶片次之,茎段较低;MS培养基中添加0.05—5mg/L6-BA或KT,对芽形成具有促进作用,其中6-BA2mg/L的用量效果最优,浓度大于5mg/L则抑制芽形成;6-BA和KT分别与NAA或IAA结合使用时比单独使用6-BA和KT效果更为显著,其最佳的浓度比例为2:1;最优组合为2mg/L6-BA 1mg/L IAA;pH以5.8为宜。  相似文献   

18.
生长调节剂对唐菖蒲茎段培养中器官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对唐菖蒲器官分化的影响,结果:在MS培养基中单一的加入细胞分裂素以6BA1.0mgL^-1对唐菖蒲愈伤组织诱导和芽的增殖效果较好;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配合使用的效果优于只加入细胞分裂素。6BA0.5mgL^-1 NAA0.1mgL^-1可使愈伤组织诱导率达到70%,在继代培养中6BA1.0mgL^-1 NAA0.2mgL^-1可使每个转植芽增殖7.6个芽,根系诱导率以IBA0.5mgL^-1效果最好。说明生长调节剂对器官分化的促进效果与其种类和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9.
亮毛杜鹃组织培养技术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亮毛杜鹃组织培养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首要问题是不易成活。因此,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激素配比及浓度对亮毛杜鹃的成活率及生长势的影响,通过在两种激素配比下生长索种类及浓度梯度、细胞分裂素种类及浓度梯度,在三种激素配比下BA浓度梯度的实验,得出的结果是1/10MS+ZT0.5+IAA0.05培养基比较适合亮毛杜鹃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