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PGS)发生的病因、诊断方法、治疗手段和疗效.方法: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患者328例,术后出现PGS17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发生时间、恢复时间和诱发因素.结果:术前流出道梗阻是术后PGS的高危因素.腹腔镜手术较常规手术能降低术后PGS的发生危险.胃镜、X线口服造影和核素标记胃排空测定对PGS的诊断有价值.经非手术治疗,术后PGS在术后6周内一般可以恢复.红霉素对PGS的疗效有明确的个体差异.结论:对于PGS,保守治疗一般可以缓解.应尽量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2.
对绵羊前胃胃电和收缩运动研究状况进行简评,介绍胃电和收缩应变同步测量系统。  相似文献   

3.
针刺对胃运动和胃电的影响及其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胃经穴对胃运动、胃电具有抑制、增强或双向调节作用 .针感传入与针效发挥与神经 体液密切相关 .针刺对神经 内分泌 免疫网络的激活可使其达到对机体全面调整的效果 .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DM)不同阶段胃动力紊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糖尿病 (DM )在不同阶段胃动力紊乱产生的规律 .方法 已确诊糖尿病病人 2 7例 ,糖尿病病人按其有无胃肠症状及其他糖尿病合并症分为两组 ,有胃肠症状同时伴有其他糖尿病合并症组 18例 ,无胃肠症状组 9例 ,同时选 2 0例正常人作对照 .用核素法对糖尿病 (DM )不同阶段胃排空功能的变化进行观察 .结果 有胃肠症状或合并其他脏器并发症的DM病人 12 0min近端胃存留率为 (33.72± 3.6 ) % ,较正常人 (2 3.16± 2 .0 2 ) %(P =0 .0 8)及无胃肠症状DM病人 (17.5 4± 3.0 8) % (P <0 .0 0 5 )增加 ,全胃和近端胃t1/2 分别为 (91.4 6± 9.2 8)min和 (81.87± 8.2 4 )min ,比正常人的 (5 5 .7± 3.6 8)min(P <0 .0 0 5 )和 (5 0 .2 9± 3.5 1)min(P <0 .0 1)明显延长 ;早期无胃肠症状或仅有轻度三多一少症状的DM病人的近端胃排空速率为 (1.10± 0 .12 ) % ,与正常人 (0 .0 8±0 .0 4 ) %相比明显增加 (P <0 .0 5 ) ,12 0min近端胃存留率为 (17.5 4± 3.0 8) % ,与正常人的 (2 3.16± 2 .0 2 ) %比较明显减少 (P =0 .0 6 ) .结论 不同阶段糖尿病患者胃排空功能状态不同 ,DM胃排空异常可能从近端胃开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输出袢逆向胃内套叠的原因.方法对1例成人肠套叠患者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空肠胃内套叠的原因可能是布朗氏吻合口过大;残胃与空肠顺应性蠕动在术后短期内难以完全协调;胃肠吻合口处无括约肌调节;肠管粘连.结论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存在输出袢空肠逆向套入残胃的可能性,在出现反复上腹痛症状时,应警惕输出、入袢套叠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红腹锦鸡胃的血供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用血管铸型法和大体解剖方法对红腹锦鸡胃动脉的起源和分布情况及胃静脉的回流情况进行了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红腹锦鸡胃的营养均由腹腔动脉供应;腺胃由腺胃背侧动脉和腺胃腹侧动脉营养,腺胃背侧动脉直接起自腹腔动脉的左侧,腺胃腹侧动脉起自腹腔动脉左支;腺胃血液的静脉由腺胃前静少腺后静脉组成,分别汇入左前腔静脉和左肝门静脉回流;肌胃由肌胃左动脉、肌胃右动脉和肌胃背动脉营养,肌胃左动脉起自腹腔动脉左支,肌胃右动  相似文献   

7.
8.
胃动力障碍是多种慢性胃肠道疾病常见的病理反应之一,亦可是某些疾病的并发症,或化疗、放疗的副作用。其特征是胃肠蠕动功能减缓、胃排空延迟而使消化功能降低。临床上如:慢性胃炎、胃溃疡、胃食管返流、空肠息室、慢性小肠假性梗阻等胃肠道疾病,以及糖尿病胃轻瘫综合...  相似文献   

9.
用ABS血管铸型法对5只石鸡胃动脉的起源与分布及胃静脉的分布与回流情况进行了解剖观察.结果表明:石鸡胃的动脉均由腹腔动脉的分支供应.腺胃由腺胃腹侧动脉和腺胃背侧动脉供应营养;肌胃由胃左动脉、胃右动脉和胃背侧动脉供应营养.回流腺胃的静脉包括腺胃前静脉和腺胃后静脉,腺胃前静脉收集腺胃前部大部分胃壁的静脉血经后腔静脉回流;腺胃后静脉收集腺胃后部及胃凹的静脉血经左肝门静脉回流.回流肌胃的静脉包括胃左静脉和胃右静脉,分别收集胃左侧面和胃右侧面的静脉血,经左肝门静脉和右肝门静脉回流.  相似文献   

10.
胆囊炎胆石症的患者多伴有胃十二指肠疾病,为此,我们调查了胆囊炎胆石症患者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发病情况,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1对象和方法1.1临床资料 我们在1996共收治了胆囊炎病人46例,男19例,伴胆石症7例,平均年龄42岁,女27例,伴胆石症10例,平均年龄39岁。健康志愿者30人,无胆囊炎胆石症的症状和体征,B超胆囊形态大小完全正常,未见结石影像。1.2方法1.2.1对46例患者和30例志愿者仔细询问上腹部疼痛、嗳气、返酸、进食后上腹部饱胀不适,经常呕吐少量黄色苦味液体,厌油食及大便异常(…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60岁,上腹部胀痛不适半年,伴有恶心,消瘦、食欲减退,于2009年3月20入院.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正常,腹部平软,肝脾未触及,剑突下压痛,左下腹壁内可触及5.0 cm×4.0 cm肿块,边界较清楚,活动度可,质软,无明显压痛.肿瘤标志物CEA、AFP、CA19-9均正常.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用缝合电极和插入气囊法,观察几种神经递质和阻断剂对蟾蜍离体胃电和胃内压活动的影响,结果如下:Ach使胃内压升高,此效应为阿托品所阻断;Ach使胃电慢波振幅降低,频率加快,此效应不能被阿托品阻断。NE和Ad均使胃内压降低,胃电振幅降低,频率减慢,心得安不能阻断这一效应,心得宁对胃内压的阻断作用大于regitina,而对胃电的作用小于regitina。单独使用阿托品、心得安、心得宁和regitina均影响胃电和胃内压活功,说明胃壁内神经丛参与胃运动的调节。  相似文献   

13.
胃裸区的解剖观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查明胃裸区的形态学特征,为上腹部影像学诊断和外科治疗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正常成人尸体36具(男30、女6),解剖显露胃裸区周界腹膜返折形成的韧带并测量其边长,以此确定胃裸区的位置、形态并计算其面积;按断层标准制作的横、矢、冠状标本各2套,对胃裸区出现的平面及在该平面的长度、宽度和胃裸区与左侧膈肌之间的结构进行观察。结果:①胃裸区位于内、外侧胃膈韧带和胃胰韧带之间,近似于梯形,面积为(9.47±7.08)cm^2;②胃裸区后腹膜外间隙与左肾周间隙和胰周间隙相交通,其内有血管、淋巴结、左肾上腺、左肾上极和胰上缘等结构。结论:胃裸区的出现率为100%,胃裸区以及胃裸区后腹膜外间隙内所含的结构在急性胰腺炎病例可能被累及;认识胃裸区的形态学特征具有一定的影像诊断学价值和外科手术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家兔胃动脉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血管铸型和透明方法观察研究了家兔胃的血供情况.家兔的胃由胃左动脉、胃右动脉、胃网膜左动脉和胃网膜右动脉营养,它们均起自腹腔动脉.另外,在动脉间存在吻合现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胃畸胎瘤的诊断、治疗与预后。方法对我院病例进行总结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例新生儿胃畸胎瘤成功手术治疗,病理回报:胃后壁未成熟性畸胎瘤。术后2个月复查AFP定量明显下降。结论胃畸胎瘤非常罕见,生后一天及时诊断未见报道,体检有助诊断,而影像检查(腹部B超、CT)有一定价值,新生儿期大多为良性畸胎瘤,一经诊断,及时手术。彻底切除肿瘤,可不化疗,术后随访,定期复查AFP。  相似文献   

16.
扬子鳄胚胎胃PAS反应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23例扬子鳄胚胎,对其胃进行PAS反应观察.胃表面上皮:第30天时,上皮细胞表面出现薄层的PAS反应阳性物质;第34~60天,阳性反应逐渐增强,并出现粘液保护层.胃腺:胃底腺,第40天腺芽上皮出现PAS反应阴性细胞,第46~60天胃底腺腺管基部上皮细胞呈阴性反应;幽门腺及贲门腺,第40天时出现腺芽,腺芽细胞呈阳性反应;第46~60天幽门腺及贲门腺腺管基部出现阴性反应细胞.  相似文献   

17.
胃底贲门癌误诊病例分析邓秉钧,于珺(甘肃省人民医院730000)胃底贲门癌因其特殊的解剖部位和病理因素,相当一部分病人无明显消化道症状,或消化道症状出现比较晚,或者临床上出现消化道以外的症状,所以目前仍处在就诊晚、确诊率低、手术切除率低及5年生存率低...  相似文献   

18.
狄宝山  魏孔萍 《甘肃科技》2011,27(2):133-135
评价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的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BM,CNKI、VIP等数据库,收集机器人辅助的腹腔镜胃底折叠术与传统的腹腔镜胃底折叠术对比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Cochrane Handbook5.0.2的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利用RevMan5.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最终纳入5个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机器人辅助的腹腔镜胃底折叠术与传统的腹腔镜胃底折叠术在进行胃底折叠术时间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术后抗分泌物药物、术中转到开放性手术、术后吞咽困难、气胸、术中并发症、裂孔切开的时间、从切开到完全缝合的时间、总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总费用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前研究结果显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的胃底折叠术并不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最佳治疗方案,它不能减少术后抗分泌物药物、术中转到开放性手术、术后吞咽困难、气胸和总的术中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不能缩短裂孔切开的时间、从切开到完全缝合的时间、总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总费用,但确延长了胃底折叠术的时间。  相似文献   

19.
患者周某,女性,63岁,住院号:37338。因突然晕厥约一分钟,出现胸闷、心悸,随后恶心呕吐,吐出暗红色血混同胃内容物约500ml,解柏油样大便约450ml。于1991年7月11日入我院内科。入院后2h 又呕吐新鲜血约350ml。体查:BP12/8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