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利用金刚石对顶砧(DAC)高压装置产生高压, 在0~23.4 GPa研究β相氧化镓(β-Ga2O3)晶体高压原位拉曼光谱. 根据高压拉曼光谱的实验数据, 给出了β-Ga2O3晶体拉曼振动频率与压力的关系, 并将外振动谱线144 cm-1归属于平移模, 169 cm-1归属于转动模. 在18 GPa附近, 发现两个新的拉曼峰232 cm-1和483 cm-1, 由这两个峰的强度随压力的升高逐渐增强可知, β-Ga2O3晶体发生了压力导致的结构相变.   相似文献   

2.
通过调节KOH浓度、引入铁离子并改变Bi/Fe摩尔比或加入NaF作为修饰剂,利用水热法制备了不同形貌和结构的Bi2O3;采用XRD和SEM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其对甲基橙的紫外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铁离子的引入使得Bi2O3产物的形貌从微米级大颗粒变化为纳米片自组装花状结构,氟化钠的加入能形成微纳米片状结构Bi2O3;不同Bi2O3样品对甲基橙有不同的光催化活性,花状结构Bi2O3的光催化性能高于片状结构.  相似文献   

3.
A novel electrochemical oxygen sensor has been developed by using Laβ-Al2O3 as solid electrolyte and Cr+Cr2O3 as reference electrode. The sensor not only can be used as normal oxygen sensor but also as an ultra-low oxygen sensor. Especially, it is very sensitive to measure ultra-low oxygen in molten metal. For estimating the accuracy of Laβ-Al2O3 oxygen sensor, two series of oxygen activities in molten iron at different oxygen contents and different temperature were measured by both Laβ-Al2O3 oxygen sensor and ZrO2 oxygen sensor. The theoretical values of oxygen activities in molten iron (3.30%C, in mass fraction) at 1723K and 1745K were also evaluated for comparing the measuring results of two sensors. At last, the error of measurement for Laβ-Al2O3 oxygen sensor was discussed too.  相似文献   

4.
试验研究了利用二元钠盐(NaOH-Na2CO3)对钒渣进行焙烧,并分析了相关动力学参数对焙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二元钠盐焙烧过程中,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及NaOH与Na2CO3质量比对渣中钒、铬的浸出率影响重大;焙烧过程中,Fe3O4被氧化为Fe2O3,V2O5和Cr2O3分别被氧化为β钒酸钠型结构的Na3VO4与正交晶系结构的Na2CrO4;最佳焙烧条件下,NaOH与 Na2CO3质量比为1.5∶1,焙烧温度为600℃,焙烧时间为60min,此时钒与铬的浸出率分别为98.66%与83.57%;浸出尾渣的主要金属元素为Fe.  相似文献   

5.
以硝酸钴、氯化亚锡和2-甲基咪唑为原料,甲醇为溶剂,通过热解双金属有机骨架法制备SnO2/Co3O4复合材料,探究光活化作用下SnO2/Co3O4复合材料的低温丙酮气敏性能。结果表明:SnO2/Co3O4复合材料在近紫外光活化作用下,工作温度为80℃时,对体积分数为0.005%的丙酮具有良好的气敏性能,灵敏度响应值为14.5,是无光活化时的7倍,并且表现出良好稳定性。SnO2/Co3O4复合材料气敏性能的改善是由于光活化下材料内部建立了氧的光活化吸附-解吸循环,使得低温下材料的气体吸附-解吸过程和表面反应性增强。  相似文献   

6.
水体中残留的H2O2进入人体后会转化为含氧自由基,进而对机体造成氧化损伤并引发病变,因此实现水体中的H2O2检测具有重要意义.制备了具有较高类过氧化物酶活性的MoS2-Fe3O4复合物水凝胶,并构建比色传感平台实现了水体中H2O2的灵敏检测.在H2O2-TMB显色体系中,Fe3O4与MoS2纳米片复合协同催化H2O2产生含氧自由基,水凝胶三维结构可有效抑制MoS2-Fe3O4堆叠,促进活性位点的暴露,进一步提高对H2O2的催化能力.动力学常数显示,MoS2-Fe3O4...  相似文献   

7.
高炉渣系各组元活度对高炉冶炼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基于分子-离子共存理论,建立CaO-SiO2-MgO-Al2O3四元渣系Al2O3活度预测模型;结合试验测定值对其进行验证与修正,最终建立了修正的CaO-SiO2-MgO-Al2O3四元渣系Al2O3活度预测模型;同时,依据模型计算结果探究R(w(CaO)/w(SiO2)),w(MgO)/w(Al2O3)和w(Al2O3)对Al2O3活度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修正后的CaO-SiO2-MgO-Al2O3四元渣系Al2O3活度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能够很好地预测熔渣Al2O3活度;当w(MgO)/w(Al2O3)=0.40,w(Al2O3)=20%时,随着R增加,Al2O3活度逐渐减小;当R=1.25,w(Al2O3)=20%时,随着w(MgO)/w(Al2O3)增加,Al2O3活度逐渐减小;当w(MgO)/w(Al2O3)=0.40,R=1.25时,随着w(Al2O3)增加,Al2O3活度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8.
Sch/Fe3O4/ZSM-5复合光催化剂通过化学浸渍法制备,并用于活化H2O2去除甲基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X射线衍射分析(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以及比表面积分析(BET)对Sch/Fe3O4/ZSM-5进行形貌和结构表征.考察了溶液初始pH、H2O2浓度、Sch/Fe3O4/ZSM-5投加量对UV/Sch/Fe3O4/ZSM-5/H2O2体系去除甲基橙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甲基橙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1、初始pH为3、H2O2浓度为3 mmol·L-1、Sch/Fe3O...  相似文献   

9.
为了改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的阻燃性能,采用先机械球磨共混、后熔融注塑的方法制备了Sb2O3/BPS-PBT复合材料.研究了Sb2O3粒径对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复合材料的阻燃机理.结果表明:Sb2O3使PBT初始分解温度提前,热分解速率减慢;添加相同质量分数的Sb2O3,纳米Sb2O3在气相阻燃中的效率和促进残炭形成的催化作用均优于微米Sb2O3;当溴化聚苯乙烯(BPS)和纳米Sb2O3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0%和5%时,复合材料的LOI为28.3%,UL94达到V-0级.  相似文献   

10.
以亮绿染料为目标污染物,在紫外灯照射下,采用H2C2O4—Fe2(SO4)3—H2O2类Fenton体系降解亮绿染料,测定其脱色率,并对试验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亮绿的最大吸收波长为632 nm, 365 nm紫外光下最佳反应时间为15 min;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优水平方案为:A2B2C2D1。即:5.0 g/L Fe2(SO4)3最佳用量为1.0 mL,10.0 g/L草酸最佳用量为0.08 mL,3%(质量分数)H2O2最佳用量为0.06 mL,最佳pH为3.0±0.1。在此条件下,亮绿的平均脱色率可达98.68%,降解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使用动态反应釜制备得到磁性粒子,与静态反应釜相比单次制备量提高20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手段对产物进行表征,证明获得了粒径200 nm左右的单分散Fe3O4粒子,并具有超顺磁性;对其表面进行SiO2包覆,获得具有良好分散性的Fe3O4@SiO2粒子。研究发现Fe3O4@SiO2对DNA提取具有可重复利用性,并且质粒DNA吸附到Fe3O4@SiO2上后可直接加入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体系作为扩增模板。  相似文献   

12.
采用自建的电喷雾装置, 以浓度为10-6mol/L的Fe(NO3)3和HAuCl4混合溶液为前驱液, 在FTO(掺杂F的SiO2玻璃)上沉积网状纳米结构的α-Fe2O3薄膜, 并分别用X射线衍射(XRD)、 Raman光谱、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EDX)、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和气敏测试对所得薄膜的组成、 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所得网状纳米结构由α-Fe2O3纳米粒子堆积而成; 喷雾过程中氯金酸的浓度和沉积时间对网状结构的形貌具有调控作用; 电喷雾法具有原料消耗少、 产物分散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采用自建的电喷雾装置, 以浓度为10-6mol/L的Fe(NO3)3和HAuCl4混合溶液为前驱液, 在FTO(掺杂F的SiO2玻璃)上沉积网状纳米结构的α-Fe2O3薄膜, 并分别用X射线衍射(XRD)、 Raman光谱、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EDX)、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和气敏测试对所得薄膜的组成、 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所得网状纳米结构由α-Fe2O3纳米粒子堆积而成; 喷雾过程中氯金酸的浓度和沉积时间对网状结构的形貌具有调控作用; 电喷雾法具有原料消耗少、 产物分散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以Fe(NO_3)_3·9H_2O为铁源,不同氨基酸作为表面活性剂,通过水热法制备α-Fe_2O_3样品,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及X射线衍射(XRD)表征样品的形貌,测试其气敏性能.结果表明:不同表面活性剂所得α-Fe_2O_3样品的形貌不同,分别为实心粒子和中空微球,且中空微球由粒子堆积而成;基于中空微球的气体传感器对乙醇具有良好的敏感特性.  相似文献   

15.
在对红格钒钛磁铁矿基础特性研究基础上,探讨了其球团氧化过程物相的存在形式和转变过程,并通过热分析法研究了红格矿非等温氧化动力学.结果表明:红格钒钛磁铁矿属于高铬型钒钛磁铁矿,Cr_2O_3的质量分数为1.48%,连晶强度为625 N;主要物相组成为磁铁矿、钛磁铁矿、钒磁铁矿、铬铁矿;温度低于300℃时其氧化速率缓慢;球团氧化过程有价组元物相迁移变化历程为:Fe_3O_4→Fe_2O_3;Fe_2VO_4→(Cr_(0.15)V_(0.85))_2O_3;Fe_(2.75)Ti_(0.25)O_4→FeTiO_3→Fe_9TiO_(15);FeCr_2O_4→(Fe_(0.6)Cr_(0.4))_2O_4,Fe_(0.7)Cr_(1.3)O_3,(Cr_(0.15)V_(0.85))_2O_3.红格矿非等温氧化动力学研究表明:当升温速率为10℃/min时,温度在220~380℃,380~500℃和500~800℃时,反应活化能分别为47.02,14.95和30.36 kJ·mol~(-1).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电厂失活催化剂,采用物相分析、化学组分测试、比表面积测量表征手段确定导致V2O5/TiO2失活的原因为As2O3、碱金属中毒,而失活催化剂晶型结构没有发生改变且具有高的比表面积.采用0.01mol/L 的H2C2O4溶液和0.015mol/L的NH3·H2O溶液对催化剂进行洗涤再生处理可将催化剂表面SO3,As2O3,K2O和Na2O质量分数分别降至0.09%,0.05%,0.02%和0.01%,重新负载1.5%质量分数V2O5后催化剂活性得以恢复.负载3%质量分数CuO后催化剂表现出好的低温催化活性,220℃, 250℃, 280℃ 和 310℃下V2O5-CuO/TiO2的NOx转化率分别为62.4%, 82.2%, 90.8%和95.5%.  相似文献   

17.
利用热丝法测试技术,结合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研究了不同w(CaO)/w(Al2O3)条件下钙铝基保护渣的结晶性能.结果表明,较低w(CaO)/w(Al2O3)下,保护渣结晶物相为LiAlO2和CaO·Al2O3.其析出由渣中的Li+离子和Ca2+离子分别对高聚合度铝氧四面体结构的电荷补偿所致.而且,Li+离子优先参与,LiAlO2优先析出.较高w(CaO)/w(Al2O3)下,结晶物相转变为LiAlO2和3CaO·Al2O3.其变化原因为,CaO相对质量分数提高,保护渣聚合度降低,Ca2+离子和低聚合度铝氧四面体结构单元Q2结合而形成3CaO·Al2O3并析出.随着w(CaO)/w(Al2O3)由1.13提高至1.82,钙铝基保护渣析晶能力先减弱然后增强.在w(CaO)/w(Al2O3)为1.50和1.82时分别具有最弱和最强的析晶能力.  相似文献   

18.
利用气/液界面自组装法和溶液浸渍转移法制备了单层和双层氧化铟多孔有序气敏薄膜,并对其进行了气敏特性测试,同时利用多物理场耦合进行气敏特性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气敏薄膜具有规则的孔道结构,孔壁呈现为具有大比表面积的片状结构.基于该气敏材料的气体传感器对丁酮表现出优良的气敏特性,单层In2O3多孔有序气体传感器在最佳工作温度350℃的条件下对质量分数为100×10-6的丁酮的灵敏度为15.37,响应时间仅为4.3s;双层In2O3多孔有序气体传感器在最佳工作温度375℃的条件下对质量分数为100×10-6的丁酮的灵敏度为20.45,响应时间为22.7s.仿真结果与气敏特性测试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20~40nm的Fe3O4颗粒。在Fe3O4悬浮液中分别利用柠檬酸钠单独作为还原剂、四羟甲基氯化磷(THPC)和抗坏血酸共同作为还原剂还原HAuCl4,生成10~90nm的Au纳米颗粒,形成Au/Fe3O4复合颗粒。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对Au/Fe3O4进行表征,研究还原剂种类对Au/Fe3O4粒径、形貌和分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酸钠为还原剂时,生成Au纳米颗粒的反应主要在Fe3O4纳米颗粒表面进行,Au纳米颗粒的负载量随柠檬酸钠用量增加而减少,粒径在28.08~77.71nm之间;THPC和抗坏血酸共同作为还原剂时,先在Fe3O4 纳米颗粒表面生成THPC-Au,加入抗坏血酸后生成Au纳米颗粒,粒径在71.44~153.2nm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