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炉瓦斯泥微泡浮选柱浮选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新型气升式微泡浮选柱和简单浮选税碳、反浮选脱硅的工艺流程,可从高炉瓦斯泥中分选出碳精矿、铁精矿和另一中间产品,产品均有相应用途,从而使废弃的高炉瓦斯泥得以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采用再磨——浮选工艺对南方某老尾库尾矿(含WO3 0.19%)中的钨进行回收.在高碱浮选介质中,添加浮选药剂,通过一次粗选、二次扫选和三次精选流程,获得钨粗精矿含WO3 3.26%,回收率为70.48%.红外光谱测定结果表明,733对白钨矿的捕收作用以表面化学吸附和键合为主.  相似文献   

3.
针对微细粒黑钨矿中钨难回收、工艺流程长、回收率低的问题,应用高效的微细粒分选设备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强化回收某含钨多金属矿中的微细粒黑钨矿,考察处理量、药剂制度、循环泵工作压力和充气量等对浮选指标的影响,并优化相应的工艺条件和操作参数,在此基础上进行短流程连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浮选柱一粗二精流程代替浮选机一粗三精五扫工艺流程,可以获得WO_3质量分数为42.34%及钨回收率为84.68%的黑钨精矿,比浮选机流程获得的精矿质量分数提高10.43%,回收率提高2.15%,实现了微细粒黑钨矿柱式短流程的高效分选。  相似文献   

4.
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浮选某难选钼矿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针对某地高氧化率、微细粒不均匀嵌布、易泥化的难选钼矿石,提出粗细粒级分级分选新工艺,即原矿经破磨后将其中粒度小于0.020mm的微细粒级部分利用水力旋流器分离出来,采用高效、节能的微细粒分选设备旋流一静态微泡浮选柱进行分选,解决了该钼矿中微细粒级钼金属回收问题。以煤油为捕收剂,松醇油为起泡剂,水玻璃为分散剂和脉石矿物抑制剂,考察给料量、循环泵工作压力、药剂用量等因素对浮选指标的影响。分别采用一粗二精一扫和一粗二精2种工艺流程对平均钼含量为0.181%的原矿进行连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粗细粒级分级分选、细粒浮选柱回收的工艺流程可获得精矿品位为24.64%,回收率为54.33%的钼精矿,并简化了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浮选柱在洗煤废水回收治理中的作用及原理,通过实例对其技术、经济指标以及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6.
蒋志海  王加荣 《甘肃科技》2010,26(24):49-50
研究了甘肃肃北县某铜金浮选尾矿堆浸回收金的工艺流程。结果表明,含金0.3~2.5g/t的尾矿经15d堆浸,金氰化浸出率可达到72.04%,每吨尾矿可回收金0.2~1.3g,经济效益可观,并能有效地解决尾矿库容问题。  相似文献   

7.
蔡敏 《甘肃科技》2020,(14):15-21
某含金尾矿属多金属矿石,有价成分含量较高,金矿物与载体矿物之间分选难度较大。用一种新型的半工业连续浮选机对金尾矿资源回收再处理试验。该浮选机为矿浆加压和空气自动吸入的无机械搅拌新型浮选机,与一般浮选机相比具有选别速度快、处理量大,浮选操作容易控制、保持高回收率而又能达到高的富集比等显著特点。试验结果表明,金精矿品位达98.25g/t,富集比为56.5,回收率为79.06%,金回收率高,成本低,金精矿产品中银品位也达到了84.98g/t,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指标,适用于对金尾矿资源的大量处理。  相似文献   

8.
用倾斜式浮选柱对平均粒度小于15 μm的超细粉煤进行降灰的工艺试验研究,讨论了不同因素对浮选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选择最佳工艺,用最佳工艺经过3次浮选得到灰分小于3%的超净煤.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柱径与柱高对逆流浮选柱浮选过程的影响,提出了气阻、面积负荷的概念.通过研究矿化气泡的受力及运动,建立了表征矿浆运动的理论模型,并对模型的参数做了经验处理.给出了用矿浆流速确定柱径、用柱径和浮选柱容积来确定柱高的设计方法.通过对细粒钼铋矿物的回收实验表明,在同等实验条件下,无论是精矿品位还是回收率,按该方法设计的柱体浮选效果明显好于其他尺寸的柱体.  相似文献   

10.
阮纪文 《科技资讯》2014,(14):64-65
对某含铁选金尾矿中的化学成分及铁矿物物相进行了分析,通过大量的探索性试验制定了铁回收试验的强磁—浮选联合流程,在试验确定的最优工艺技术条件下,得到铁品位为60.83%、产率为29.7%的铁精矿,尾矿含铁15.84%,仍可以作为水泥辅料销售。得出在尾矿中回收铁矿物具有经济效益显著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采用连续离心分离技术回收细铁尾矿中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SLon实验型连续式离心机(简称SLon实验型离心机),以高梯度磁选细粒赤铁矿尾矿得到的磁性产物(52.42%Fe)为试样,在给料体积速率为(24.5±0.4)L/min、给料固体浓度为20%和水束流冲击压力为0.45MPa的条件下,研究转鼓转速和水束流往复速度对连续离心分离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转鼓转速和水束流往复速度分别通过改变颗粒受离心力和流膜流动特性影响分离结果;当转鼓转速为450r/min和水束流往复速度为36mm/s时,铁精矿的铁品位和铁回收率分别为62.32%Fe和65.02%,说明应用SLon离心机分离提纯高梯度磁选细粒赤铁矿尾矿得到的磁性产物,再富集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浮选柱精选细鳞片中碳石墨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鳞片石墨浮选特点,设计石墨浮选柱实验装置。以细鳞片中碳石墨为研究对象,通过正交实验考察循环压力、矿浆浓度、柱体高度、捕收剂用量四个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因素的显著性;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实验因素对浮选效果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在循环压力为0.04MPa、矿浆质量浓度为40g/L、柱体高度为1550mm、捕收剂用量为200g/t条件下,石墨精矿的品位最高,为94.190%;矿浆浓度对精矿品位的影响最为显著,循环压力对精矿产率的影响最为显著;石墨精矿品位随着矿浆浓度、循环压力和捕收剂用量的增加而减小,随着柱体高度的增加而增大。该研究为浮选柱分选石墨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铝土矿浮选柱选矿脱硅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台直径为0.4m,长度为4m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采用一粗一精工艺,对中低铝硅比铝土矿进行脱硅试验,考察捕收剂用量、循环泵压力和处理量等因素对浮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捕收剂用量有利于提高Al2O3回收率,当捕收剂用量为1.3kg/t时,精矿w(Al)/w(Si)为10.08,氧化铝回收率为84.36%;随循环泵压力增加,氧化铝回收率提高,泡沫铝硅比下降;当粗选循环泵压力为0.25MPa时,粗选作业段氧化铝回收率为90.11%,粗选泡沫w(Al)/w(Si)为7.26;当精选循环泵压力0.22MPa时,精矿w(Al)/w(Si)为10.03,精选作业段氧化铝回收率92.31%;随处理量的增加,精矿w(Al)/w(Si)、氧化铝回收率降低;当处理量为4.00t/(m2.h)时,精矿w(Al)/w(Si)为10.27,氧化铝回收率81.55%;72h稳定试验,浮选柱一粗一精两段分选作业,精矿w(Al)/w(Si)为为10.85,尾矿w(Al)/w(Si)为1.43,氧化铝回收率为80.43%,与浮选机相比精矿品位基本持平,回收率提高3.43%。铝土矿柱式浮选流程短,"一粗一精"两段工艺可以代替浮选机"一粗一扫两精一精扫"五段工艺。  相似文献   

14.
氰化尾渣是氰化提金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同时也是高价值的二次资源,含有大量的铜、铅、锌等有价元素。由于氰化过程长时间的充气搅拌,氰化尾渣的矿物界面发生严重的改性,但是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针对某高铜铅氰化尾渣浮选过程中存在铜铅难分离及铜回收率低等问题开展黄铜矿界面性质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粒度分析仪、XRD分析、SEM–EDS微界面分析、FTIR分析、界面洗脱及浮选实验等。实验结果表明部分黄铜矿表面致密包裹一层细粒的方铅矿,导致黄铜矿表现为类似于方铅矿的浮选特性,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黄铜矿表面被非极性油污染。不能被浮选回收的黄铜矿表面包裹一层铁矾类似物,导致黄铜矿表面被钝化而不利于药剂的吸附。通过研究可知氰化尾渣中黄铜矿界面容易被杂质污染及氧化层包裹,导致其难于被浮选回收。  相似文献   

15.
金精矿氰化尾渣铅和铜的回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优先浮选铅、再活化浮选铜的工艺流程对某金精矿氰化尾渣铅、铜回收进行研究. 闭路实验表明:石灰作抑制剂,乙硫氮(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和丁基黄药(丁基黄原酸钠)作捕收剂,通过"一粗两扫两精"流程,得到回收率为90.48%、品位为45.24%的合格铅精矿;以NP(铜、锌无机盐组合药剂)作铜活化剂,有机抑制剂FM抑制黄铁矿,Z-200(O-异丙基-N-乙基硫逐氨基甲酸酯)和丁铵黑药(二丁基二硫代磷酸铵)作捕收剂,采用"一粗两扫两精"流程,得到回收率为82.17%、品位为19.28%的合格铜精矿;金、银同时富集于铅精矿和铜精矿.  相似文献   

16.
充填式浮选柱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处理能力高、能耗低,尤其是对细粒物料的分选效果明显。通过充填式浮选柱与常规浮选机的对比,阐述了充填式浮选柱的优越性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充填式浮选柱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处理能力高、能耗低,尤其是对细粒物料的分选效果明显.通过充填式浮选柱与常规浮选机的对比,阐述了充填式浮选柱的优越性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Thin-layer heap bioleaching of copper flotation tailings containing high levels of fine grains was carried out by mixed cultures on a small scale over a period of 210 d. Lump ores as a framework were loaded at the bottom of the ore heap. The overall copper leaching rates of tailings and lump ores were 57.10wt% and 65.52wt%, respectively. The dynamic shifts of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s about attached microorganisms were determined using the Illumina MiSeq sequencing platform based on 16S rRNA amplification strateg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hemolithotrophic genera Acidithiobacillus and Leptospirillum were always detected and dominated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in the initial and middle stages of the heap bioleaching process; both genera might be responsible for improving the copper extraction. However, Thermogymnomonas and Ferroplasma increased gradually in the final stage. Moreover, the effects of various physicochemical parameters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shifts on the leaching efficiency were further investigated and these associations provided some important clues for facilitating the effective application of bioleaching.  相似文献   

19.
中低品位胶磷矿柱式反浮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南某中低品位胶磷矿矿石性质进行分析,提出利用高效的微细粒分选设备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进行分选研究;利用现场生产用药剂,考察处理量、药剂制度、循环泵工作压力、充气量等因素对浮选指标的影响,并优化工艺和操作参数条件,在此基础上进行连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一粗一精单反浮选的工艺流程可以获得精矿P2O5品位为30.01%,精矿回收率89.10%.该技术的研究为我国中低品位胶磷矿的分选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针对细粒煤泥浮选效率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溶气浮选装置。以七台河煤样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溶气压力、矿浆浓度和药比为主要影响因素的溶气浮选正交实验,确定总用药量为1.8 kg/t、溶气压力为0.4 MPa、矿浆浓度为20 g/L、药比为3∶1的最优操作条件;进行溶气浮选与传统浮选的对比实验,分析两种不同浮选产品的粒度组成。结果表明:相同的浮选实验条件下,溶气浮选与传统浮选相比,精煤灰分降低了0.42%,浮选精煤产率、浮选完善指标、可燃体回收率分别提高了4.70%、5.18%、6.12%。细粒煤泥的溶气浮选效果优于传统浮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