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等量吸附热是表征固体表面吸附非均匀性的重要参数.采用高低温吸附仿真实验装置,对九里山无烟煤、新元贫煤、潘北气肥煤进行瓦斯吸附测试,通过计算等量吸附热与吸附量的关系,探讨从常温(30、20℃)降至低温(-10、-20、-30℃)对煤表面不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变质程度煤的瓦斯吸附量都随温度降低而增大;在常温时(30、20℃)煤的等量吸附热随吸附量的增大而减小,表明煤表面能量是不均匀的.降温至-10、-20、-30℃时煤的等量吸附热几乎和吸附量无关,表明煤表面是均匀的.煤吸附瓦斯理论Langmuir 方程在低温环境(0℃以下)更加适用.  相似文献   

2.
在稀薄气体条件下,采用化学吸附的双自由度振动模型可以得到气体分子的振动能量分布形式为,从而避免了人为假设固体表面位点的能量分布形式的困难。在有解吸位阱存在时,稀薄气体体系达不到热力学平衡态。  相似文献   

3.
二元链状分子吸附的Monte Carlo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格子模型中,采用计算机模拟方法了二元链状分子系统在固体表面的吸附行为。从微观角度获得了系统在达到平衡之前的动态吸附过程,得到了链长不等的两种键状 固体表面附近的总链节浓度与吸附构型浓度的平衡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开始时,短链分子优先被吸附,此后逐渐被长链分子所取代;长链分子的吸附更有利于系统的稳定。  相似文献   

4.
根据流固吸附特性和分子间能量的变化规律来确定表面流、固体相互作用的程度,对表面吸附性能和吸附层进行描述,得出以能量表示的吸附层厚度表达式;从而确定描述表面粘度变化计算的表达式中的重要参数-吸附层厚度,粘度描述是润滑工程领域研究的基础.本文的研究适用于以流体膜为基础进行工作的研究,是纳米级润滑理论研究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5.
用重量法真空吸附装置,在310~420K 和3000~20000Pa 条件下,研究了羰基硫在 TGH 催化剂上的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非线性回归和模型优选表明,吸附等温线符合 Freundlich 方程;吸附动力学符合管孝男速率方程。研究表明,催化剂上的能量呈不均匀的指数分布,秽基硫在表面进行解离型的不可逆化学吸附,吸附热效应为负值。  相似文献   

6.
考察了一种气体吸附质同时在多种吸附中心上吸附时的吸附热和吸附量,在固体催化剂由两种吸附中心组成且均为Langmuir理想吸附的情况下,讨论了气体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吸附的微分吸附热表面覆盖度变化的各种可能形状,并模拟了乙烯在Pt/SiO2催化剂上的实验吸附热曲线。  相似文献   

7.
利用红外光谱、化学吸附和激光表面反应技术研究了丁醇在SiO_2、γ-Al_2O_3和Fe_2O_3上的激光表面反应规律。结果表明:固体表面材料的红外特性及化学吸附能力、激光频率等是影响激光能量利用率的主要因素;丁醇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态及受激吸附态分子内键与键间的能量传递是影响反应产物选择性的主要因素。根据实验结果,探讨了激光促进丁醇裂解反应过程的能量传递规律,提出了激光促进丁醇裂解表面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8.
一般教科书中都提到,理想螺线管(指内部磁场均匀,无漏磁)的条件是无限长(相对而言),绕线蜂蜜。但对绕线是否应该均匀则未做详细论述。本文试图指出,在无介质情况下理想螺线管的绕线都是均匀的,但在部分充满介质的情况下,均匀的绕线反而会破坏“理想”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水在石墨面上吸附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方法对水在石墨(0001)面上不同吸附位的吸附进行了研究。在计算中,分别用原子簇C13H9、C16H10、C12H12模拟石墨表面,在6-31G水平上计算了水在表面顶位、桥位及洞位上的吸附能量。研究表明:水在石墨面上的吸附很弱,且在不同吸附位的吸附能量近似相等,说明了对吸附位无选择性,属于物理吸附;在中性或带负电荷的石墨表面,当水分子中的氢端靠近表面时,体系存在一能量最低点,而在  相似文献   

10.
气-固吸附热是与气-固相互作用的强度和性质相联系的重要参数,它从能量角度反映固体表面的均匀性、酸碱性等,可为吸附模型、吸附机理和吸附动力学提供信息,并可为催化剂的选择、改进和开发提供依据.吸附热的测定方法主要有吸附等温线法、热脱附法和量热法,其中,量热法是利用气-固吸附量热装置直接测定吸附过程的热效应,具有方便、可靠、准确等特点. 本文利用RD-1型量热计的主体,建立了一套气-固吸附量热装置.采用自制的标定管和样品管进行标定和测试.热效应经量热主体检测后,通过RD-496微伏放大器和CR3A微机直接放大处理.吸附量采用容量法测定,吸附前后平衡压力由硅油压力计测得,通过膨胀系数法计算吸附量.标定结果与文献值比较,证明所建立的气-固吸附量热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L-酪氨酸和L-苯丙氨酸在732树脂上的单组分和双组分吸附平衡.对单组分吸附,分别采用Fre-undlich和Langmuir模型拟合吸附平衡数据.对双组分吸附平衡,扩展的Freundlich模型的预测精度明显优于IAS和LCA模型,而后2者的精度相当.双组分吸附行为表明,L-苯丙氨酸在该双组分吸附系统中是强吸附质.所得到的模型为双组分竞争吸附动力学过程的数学建模与数值模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Geometry-dominated fluid adsorption on sculpted solid substrat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ascón C  Parry AO 《Nature》2000,407(6807):986-989
The shape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solid surfaces can be controlled at a mesoscopic scale. Exposing such structured substrates to a gas that is close to coexistence with its liquid phase can produce quite distinct ad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compared to those of planar systems, which may be important for technologies such as super-repellent surfaces or micro-fluidics. Recent studies have concentrated on the adsorption of liquids on rough and heterogeneous substrates, and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nanoscopic liquid films. But the fundamental effect of geometry on the adsorption of a fluid from the gas phase has hardly been addressed. Here we present a simple theoretical model which shows that varying the shape of the substrate can exert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adsorption isotherms of liquids. The model smoothly connects wetting and capillary condensation through a number of examples of fluid interfacial phenomena, and opens the possibility of tailoring the adsorption properties of solid substrates by sculpting their surface shape.  相似文献   

13.
建立的固定床吸附模型以固体表面扩散为基础 ,同时考虑吸附剂颗粒内外扩散阻力、床层轴向弥散、非线性吸附平衡和吸附剂形状的影响 .应用非矩阵法构造了权函数分别为W (x) =1和W(x) =1-x ,最大配置点数为 2 0 ,适用于非对称性问题的正交配置表 .应用正交配置法求解吸附数学模型 ,并利用文献数值解和文献实验数据检验数值模拟结果 .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二元共吸附平衡关系,并考虑固体相传质阻力,建立了固定床共吸附等温理论模型。借助于纯组分等温线数据,经数值法求解上述模型,获得了氮、氧二元混合物在5A沸石分子筛柱和炭分子筛柱内的共吸附穿透曲线。该计算曲线与本文相同条件下的实测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15.
考察了4种稠油胶质的分子结构特性及其对塔河、辽河沥青质的吸附行为,探讨了胶质吸附行为与沥青质分散稳定性间的内在联系。 结果表明: 4种胶质对沥青质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曲线形状是胶质多层吸附及渗透进入沥青质微孔结构的综合反映。4种胶质吸附等温曲线形状与其分子结构特性对照表明,塔河、渤海和辽河胶质对沥青质的吸附在低平衡浓度部分产生紧密单分子层吸附, 吸附曲线平滑;在高平衡浓度部分, 因其较强极性导致正庚烷对其亲和作用力不及沥青质从而发生相态分离, 在沥青质表面产生积极吸附造成曲线斜率急剧增大; 较弱极性的华北胶质未产生明显相态分离现象, 而是随浓度增加成比例渗透进沥青质聚集体中产生吸附。4种胶质的吸附行为与其分散稳定沥青质的有效性之间关系显示了胶质对沥青质的分散稳定能力既与其吸附量有关,也与其分子结构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合理处理处置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固体废弃物,已成为农业和环境领域共同关注的焦点。选取了两种常见的农业固体废弃物甘蔗渣、玉米芯,用批量平衡吸附实验研究其对水中亚甲基蓝染料的吸附作用。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甘蔗渣和玉米芯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平衡时间小于4 h,吸附动力学过程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精准拟合(R2>0.9),表明化学吸附主导了整个吸附过程;等温吸附曲线为典型的非线性吸附,可用Langmuir 等温吸附模型拟合。结果表明,甘蔗渣和玉米芯对水中亚甲基蓝有较好的吸附去除能力,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2.03 和19.72 mg/g。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界面张力的测定,研究了十二烷基磺酸钠在油(空气)—水界面上的吸附。并采用 Gibbs 方程进行了处理,发现其吸附等温线符合 Langmuir型。考察了不同油相(苯、环己烷、正己烷正辛烷、正癸烷、正十二烷)对临界胶束浓度(cmc)、饱和吸附量(Γ_∞)以及分子占据面积(A_∞)等的影响。计算了胶束的标准生成自由能及因油在胶束中的增溶而引起的标准生成自由能的变化值。  相似文献   

18.
以鱿鱼墨黑色素为吸附剂,分别研究鱿鱼墨黑色素添加量、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和溶液pH对Pb2+、Cr6+清除率的影响,并测定静态吸附等温线方程。结果表明:在水溶液中添加鱿鱼墨黑色素能有效吸附Pb2+和Cr6+,吸附15 min时,鱿鱼墨黑色素对Pb2+和Cr6+的清除率均大于85.00%。鱿鱼墨黑色素对Pb2+清除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但是对Cr6+的吸附作用在35℃最强。当溶液pH 5.0时,Pb2+的清除率低,溶液pH 4.0~6.0时,鱿鱼墨黑色素能有效地吸附Cr6+。鱿鱼墨黑色素对Cr6+吸附作用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线方程,而对Pb2+的吸附仅与Langmuir等温线方程相关性高。  相似文献   

19.
敌百虫和敌敌畏在黄河水体沉积物上的吸附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黄河水体沉积物对有机磷农药敌百虫和敌敌畏的吸附特性及机理.结果表明,沉积物对黄河水中敌百虫和敌敌畏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式和Langmuir等温式,是表面吸附和分配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对表面吸附和分配作用在沉积物吸附敌百虫和敌敌畏的相对贡献率进行了定量描述,它们均为浓度的函数,敌百虫的吸附作用以表面吸附为主,而敌敌畏的吸附作用以分配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20.
从堆肥样中提取腐殖酸,并对其进行表征;以重金属铅为研究对象.考查堆肥腐殖酸对铅离子的吸附情况.研究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不同固液比条件下,堆肥腐殖酸对铅离子的吸附都服从Langmiur吸附规律,本实验条件下,1/500为最佳固液比;傅里叶红外检测表明,铅离子主要与腐殖酸中的羧基和酚羟基发生配位键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