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讨瑶药五指毛桃对受辐射小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方法:6Gy 60Coγ射线单次全肺照射建立肺损伤模型,30只SPF级雄性小鼠随机分阴性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及五指毛桃水提液低、中、高剂量给药组,灌胃给药连续15天.对各组小鼠的肺外观、肺组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照射给药组小鼠较单纯照射组肺表面光滑、弹性好、充血水肿表现轻,组织炎性渗出少.结论:瑶药五指毛桃能够改善小鼠肺组织的炎性渗出,减少肺细胞损伤,对放射性肺损伤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阐明昆明小鼠放射性肺炎发生发展过程的病理变化。方法 采用6MV的X射线20Gy单次全胸照射造模,分别于照射后第7、14、28天取材进行HE染色、病理观察,并应用Image-Pro Plus图像分析系统对肺泡壁厚度、肺泡腔面密度、肺间质面密度进行定量测定分析。结果 辐照后随时间延长,肺泡萎缩、肺间隔增宽、炎细胞浸润程度加重,28 d后可见肺泡塌陷实变,轻度纤维化改变。肺泡壁厚度、肺泡腔面密度、肺间质面密度测量结果差异极显著。结论 采用上述方法复制的昆明小鼠放射性肺炎模型,病理变化过程符合放射性肺炎病程发展。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术后行胸壁照射能有效控制肿瘤的局部复发,理论上也就降低了其远处转移率,这一理论已得到放疗界认可。然而,胸壁照射不可避免会照射一定体积的心肺组织,从而引发心肺损伤。各种胸壁照射技术在放射性心肺损伤上有其各自特点且程度也有所不同。本文从剂量学特点及,临床结果角度就放射诱发心肺损伤对各种胸壁照射技术进行比较,并简要介绍了放疗新技术在胸壁照射中的应用对进一步降低心肺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用不同剂量的X射线照射C57BL/6小鼠,以建立急性放射性肠炎小鼠模型,为进一步探索急性放射性肠炎的发生和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取SPF级雄性6-8周龄C57BL/6小鼠23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3)和6、12、15和18Gy(n=5)不同剂量照射实验组,观察小鼠15d存活率和体重变化情况。另取6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6Gy、12Gy、15Gy(n=15)不同剂量照射实验组,分别在第1、3、7d颈椎脱臼处死各5只小鼠,取末端回肠组织做病理切片,进行HE染色、Masson染色,采用RT-qPCR方法检测肠组织中促炎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和促纤维化生长因子TGF-β1的mRNA相对表达量变化。结果 辐照后第3d,照射组6Gy、12Gy、15Gy较对照组促炎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和促纤维化生长因子TGF-β1有显著性变化,15Gy较对照组照射组小鼠回肠绒毛高度降低,隐窝数目减少、深度变浅,隐窝腔变大,肠纤维化更明显,而6Gy及12Gy相应表型不明显。结论 X射线一次性腹部照射,大体观察和病理切片表明15Gy和18Gy照射组具有临床急性放射性肠炎...  相似文献   

5.
基于武器部件化爆后核材料气溶胶的源项经验数据,运用流体动力学研究方法,建立了事故区域建筑物的有限元计算网格模型,分析了放射性气溶胶迁移、扩散以及分布规律,评估了核素沉降分布以及放射性沉降区人员的照射剂量水平。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分析更加复杂和更加实际的受限混合流体的扩散规律,以及事故条件下核材料放射性气溶胶的应急处置与人员防护,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研究γ-射线诱发的人AHH-1淋巴细胞凋亡规律和发生机制,用MGG、TUNEL染色,MTT、免疫组化和电镜观察,经0、3、6、9、12、15、20Gyγ-射线照射后,AHH-1淋巴细胞凋亡、活存率以及Bax、Bcl-2、Bcl-xl等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1)3-12Gy照射范围内,凋亡是AHH-1细胞死亡的主要方式,且6-12Gy范围内呈现较好的量效关系;(2)15-20Gy照射后,凋亡率下降,推测此时除凋亡外,坏死也是AHH-1细胞死亡的主要途径;(3)不同剂量照射后,AHH-1细胞凋亡率在24h达到高峰;3-12Gy照射范围内,细胞活存率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下降,15-20Gy照射后,下降趋势趋于平缓。结论认为一定剂量γ-射线照射可诱发人AHH-1淋巴细胞出现大量凋亡,且在一定范围内呈现较好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7.
给小鼠灌胃~3H-甘露聚糖(SP_1)后,30min即可从血液中测到放射性,60min血中放射性达高峰;于不同时间对各组织放射性的定量测定及小鼠整体切片的放射自显影结果均证明,~3H-甘露聚糖经口服可被机体吸收。进入小鼠体内的放射性物质主要从粪与尿中排泄,从胆汁排泄较少,给药后48h区间内,从粪、尿、胆汁中累积排出的,总放射性分别占给药剂量的42%、29%、5.4%。经Sepharose-DL-4B柱层析鉴定,经口服吸收入血的SP_1分子量不变。给药后1h,血清中的SP_1约占给药剂量的11%。经纸层析对代谢物鉴定,粪中有22%为原型药物,尿中未检出原型药。  相似文献   

8.
邵秋菊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27):6564-6568,6572
观察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犬自发性前列腺增生中膀胱损伤,为临床提供依据。选择(7—15)岁雄性合格BPH动物模型8只。应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前列腺。勾画整个前列腺为靶区,以90%的等剂量曲线包绕靶区,单次剂量2 Gy,每周照射5次,共7次,总剂量14 Gy。应用DVH图测定膀胱受照体积与剂量。照射后1月分别取与前列腺紧邻受到照射的膀胱、未照射区域的膀胱(作为对照)标本。分别应用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膀胱组织形态的变化。结果照射后排尿无明显改变,未给予药物等处理,按照RTOG急性放射损伤标准评价,损伤为(0~1)级。与照射前比较,照射后膀胱切片HE染色光镜下可见:细胞坏死明显,排列紊乱,细胞悬浮脱落,局部有细胞脱落后遗留的空穴;平滑肌紊乱;纤维裸露。透射电镜下可见膀胱上皮细胞连接破坏,间距增大,细胞脱落,胶原原纤维增生,出现放射性成纤维细胞。结论放射性膀胱炎的上皮细胞脱落、胶原增生、出现放射性成纤维细胞等组织病理改变。在低于目前公认的照射剂量阈值时即已经出现。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电离辐射对不同发育阶段人肺泡的损伤程度及机制,以人源肺泡类器官为模型,通过qRT-PCR、免疫荧光、Western blot、流式细胞术等生物学方法,比较辐射对不同发育阶段人肺类器官的形态、发育潜能、细胞死亡以及细胞类型的影响.结果表明:(1)定型内胚层阶段的细胞较干细胞更耐辐射,辐射引起其更少的细胞死亡;(2)芽尖祖类器官辐射后形态学发生明显变化,出现细胞向外迁移现象,同时随着辐射剂量增加,其逐渐丧失诱导形成肺泡类器官的能力;(3)肺泡类器官辐射后仍保持着原有形态学特征,但7天后,Ⅰ型肺泡细胞和Ⅱ型肺泡细胞的比例均显著下调,同时恶性转化相关基因也出现显著性变化,说明辐射对肺泡类器官的功能产生较长期的影响.总体而言,电离辐射对肺的发育有显著性影响,该研究为临床放射性肺损伤及修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加速器停机后的感生放射性是工作人员所受内外照射的首要来源。Monte Carlo模拟计算是进行感生放射性预测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该文应用Monte Carlo软件FLUKA对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一台15MV电子加速器的机头屏蔽结构进行了模拟。给出了2个测点的吸收剂量率和周围剂量当量率随冷却时间的变化曲线及其与实验测量结果的对比,并给出了各个区域放射性核素产额随时间的变化。模拟计算与实验测量的结果在量级和衰减趋势上吻合。该文提供了一种通过Monte Carlo模拟预测感生放射性问题的方法,也可应用于其他高能粒子加速器的活化分析。  相似文献   

11.
刘昌运 《科技信息》2009,(7):327-327,367
天然放射性辐射客观存在于我们日常生存环境空间中,我们需要掌握正确防护方法,免受不必要的辐射照射,以确保自身生命健康安全。辐射是一种以波、粒子或光子的能量束形式传播的能量,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天然放射性辐射对人体的照射分为内照射和外照射。它一是来源于外层空间的宇宙射线,二是来源于地壳中放射性物质产生的放射性辐射。防护要针对岩石和土壤中的高放射性物质产生的辐射及室内放射性物质产生的辐射而采取不同的防护方法和措施,从而有效控制和降低其对人体的伤害。  相似文献   

12.
利用山西师范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生产的电子全灵敏乳胶对临汾市居民饮用水及去离子饮用水中总天然α-放射性剂量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临汾市居民饮用水及去离子饮用水中总天然α-放射性剂量分别为0.92±0.04 Bq/L和0.75±0.02 Bq/L,此值高于国标GB 5749-2005推荐的生活饮用水总α放射性剂量值0.5 Bq/L。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倒推法,从放射性金属再利用最终产品所遵从的照射剂量率约束值出发,确定了熔炼后中间产品中的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限值,最后推导出了熔炼厂接收放射性金属废物的表面剂量率限值(简称:表面剂量率接收限值)。表面剂量率满足该限值的废金属,再利用得到的最终产品满足规定的照射剂量率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GC-MS检测辐射肺损伤大鼠呼吸气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变化,探究辐射损伤对大鼠代谢的影响,建立无创性、方便快捷的辐射损伤诊断方法。方法:钴源梯度剂量照射制备大鼠辐射肺损伤模型,模型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0 Gy)1组,照射组2 Gy、4 Gy、6 Gy各1组。采集照射后第1 天、3 天、5 天、7 天各组的呼吸气样本,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分析。样本数据经PCA和OPLS-DA等多元统计分析,寻找相关VIP>1的差异性代谢产物,进一步探究辐射肺损伤的潜在标志物。结果:空白组与照射组血相指标、肺组织HE染色切片和呼吸气中VOCs均存在明显差异,初筛出25种差异性代谢产物,其中壬醛等5种可能作为组合性潜在标志物。结论:本研究为辐射损伤的呼吸组学提供理论基础,为建立一种无创检测辐射损伤的诊断方法提供实验参考。  相似文献   

15.
林明贵 《海峡科学》2022,(12):58-60+81
对2020—2021年福建宁德核电厂、福清核电厂周边生物中90Sr放射性水平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两个核电厂周边生物中90Sr比活度未见明显异常,根据调查计算出的核电厂周围城镇居民食入90Sr所致公众年有效剂量低于标准限值。  相似文献   

16.
按国家标准(GB8703-88)评价方法,采用监测仪器对重庆市高新区环境放射性水平γ辐射剂量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重庆市高新区原野γ辐射剂量率均值为6.3×10-8Gy/h;道路γ辐射剂量率均值为5.3×10-8Gy/h;建筑物室内γ辐射剂量率均值为8.6×10-8Gy/h.道路和建筑物γ辐射剂量率的高低和材料有关.结果表明高新区内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为0.727 7 mSv,低于国家对公众个人的剂量值1 mSv的标准,仅为限制剂量当量值的72.8%,属于较低水平.高新区内自然环境状况下的放射性对人群健康基本不会产生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实验性急性肺损伤部分液体通气效应与剂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肺灌洗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家兔实施不同剂量氟碳(perfluorocarbon,PFC)的部分液体通气(partialliquidventilation,PLV),观察其疗效及剂量-效应关系。方法:14只成年健康家兔,麻醉后经气管导管用生理盐水反复肺内灌洗,直至动脉氧分压(PaO2)<13 33kPa(100mmHg)达1h,记录肺气体交换、血液动力学及呼吸动力各参数作为肺损伤(acutelunginjury,ALI)基础值。随机分为PLV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以呼吸机行常规机械通气,不给予任何治疗措施;PLV组动物于ALI后每30min气管内灌入PFC(FC3280,3M,德国)6mL·kg-1共3次,总量为18mL·kg-1。以上述呼吸参数行机械通气。最后一次灌注后继续行机械通气3h,每小时记录各参数次。结果:PLV组PaO2及动脉血氧饱和度(HbO2)在灌注第一个剂量的PFC后即显著改善,并与剂量呈相关性;PaCO2在灌注第一个PFC剂量后较ALI时显著降低,但并不随剂量的增加而继续降低。结论:以氟碳为媒介的部分液体通气可明显改善肺灌洗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家兔的肺氧合,并呈剂量相关性,同时呼吸动力的改善与剂量无关。  相似文献   

18.
当前,放射性医疗受检者对放射性医疗检查所接收放射性没有足够的认识及相应的重视,导致其年受照剂量可能出现超标现象.因此结合《个人和环境监测用热释光剂量测量系统》,利用热释光法,对衡阳市区部分三甲级医院的X光机对受检者不同体位受照剂量进行调查,为受检者接受放射性检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邓建良 《科技资讯》2012,(24):63-63
本文主要讨论各类主要建筑材料中的放射性水平,讨论人在室内受到的附加剂量的计算方法和室内γ附加剂量的计算方法。讨论GB 6566-2000《建筑材料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小鼠为动物模型,在相同原料来源和剂量下,比较研究灵芝多糖(Ganoderma lucidum polysaccharides, GLP)和灵芝三萜(Ganoderma lucidum triterpenoids, GLT)对LPS致小鼠急性肺损伤的预防作用及分子机制。结果表明,GLP和GLT均可显著降低急性肺损伤小鼠肺脏器指数、湿/干质量比、病理学损伤、中性粒细胞浸润、巨噬细胞浸润和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改善急性肺损伤。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 EMSA)显示,GLP和GLT均可显著降低急性肺损伤小鼠肺组织中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和激活蛋白-1(activator protein-1,AP-1)的DNA结合活性,说明GLP和GLT对LPS致小鼠急性肺损伤的预防作用与抑制NF-κB和MAPKs信号通路的激活相关。分析GLP和GLT缓解小鼠急性肺损伤作用的各指标对比表明,GLP的护肺效果优于GLT(P<0.05或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