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刘小玲  李博文 《科技信息》2009,(9):92-92,69
《理想国》是柏拉图的正义宣言。柏拉图在书中驳斥了正义就是欠债还债、正义就是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和不正义比正义有益四种“正义观”,其中还系统的阐述了他追求的正义观是一种社会秩序观,其中包括城邦等级秩序和个人内心秩序的平衡。这样才能建立起哲学家当王,国家公民各守其职、各尽其责的理想国。此外,正义国家还需要教育制度和公共制度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第五卷中系统阐释了他的妇女儿童观,基本奠定了男女平权的思想。柏拉图反对一夫一妻制,提倡婚姻最优结合和优生优育.柏拉图主张儿童要有专门人员抚养,过集体生活。这些思想反映了他妇女儿童观的时代进步性,也包含了他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正义作为伦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影响着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本文从分析柏拉图的正义观入手,论述《理想国》的社会正义对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经济公正,建设和谐政府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尽管在柏拉图之前的思想家们对正义做了很多探讨,但柏拉图认为,他们的理解是片面的,他们对正义没有做出准确的界定。在《理想国》中,柏拉图对几种较为流行的正义观进行了批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他的正义观。柏拉图指出,正义应是国家整体正义与公民个体正义的内在统一,国家整体正义与公民个体正义的相互依存与共生即是对正义理念的体现,国家整体与公民个体各自的正义与否都势必影响对方的正义与否。柏拉图的正义思想对后世的政治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探究这一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柏拉图的正义观是他的整个伦理道德和政治思想的基础。柏拉图认为,人的心灵包含理性、激情和欲望三部分,社会是由统治者、武士和农夫工匠三个阶层组成的。正义就是智慧、勇敢和节制的和谐一致,是社会各阶层各司其职、互不僭越的秩序;正义是个人和整个社会实现和谐、一致、完善的共同美德。  相似文献   

6.
柏拉图在《伊安篇》中借苏格拉底之口,用一系列极具诱导性的问题,将伊安绕进了难以自圆其说的境地,从而得出诵诗不是凭借技艺知识而是凭借灵感的结论。拟从《伊安篇》入手,简要分析柏拉图灵感论的论证逻辑和论证角度,并对柏拉图灵感论的论证方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孟子与柏拉图的政治观都是伦理政治观,具有相似性。但是,由于具体政治环境和政治文化的影响,二者的伦理政治观存有一定的差异。孟子致力于政治的伦理性解释,以仁义为价值取向,主张王道反对霸道,建构的政治体是伦理国家;柏拉图致力于政治的道德性解释,以正义为价值取向,重视人治轻视法治,建构的政治体是道德城邦。文章从这些角度比较了孟子与柏拉图的伦理政治观,分析了他们的思想对各自政治思想传统走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以"城灵假说"的"城邦与个人同构"模型,巧妙地论证了国家教育观。柏拉图认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通过教育的"大众化"使个人的灵魂发生转向,灵魂的三个组成部分各安其位,培养"幸福人;"而国家应该承担培养"好公民"的责任,并令其履行"化大众"的职责,使每个人在城邦中各司其职,从而达成国家的和谐。柏拉图关于个人、教育、国家之间关系的论述,对构建我国现代文化语境下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柏拉图《国家篇》为例 ,介绍了柏拉图的社会理想及其建构原则 ,主要论述了柏拉图社会理想对我们今天改革的启发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理想国》一书对民主政体及民主政体之下的人持以尖锐的批评,书中用较大篇幅分析了民主制的成因并论述了在其治下的城邦和人民堕落的必然性。本文即意在分析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所力图呈现的民主政制的内在矛盾,以此来论证柏拉图意义上的民主国家理论和现实上的不可能性,并以上述分析为切入点,分析《理想国》一书在此处的基本格调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都十分重视对柏拉图文艺思想的研究,但对其美学思想方面的研究却较少,为了探究其美学思想,作者选取柏拉图名篇《理想国》作为切入点,深层次探究《理想国》的构想、精髓以及映射出的美学思想,引起同行学者加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柏拉图是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在那个灿烂的年代中,柏拉图同样是一个轴心人物。柏拉图的文论涉及广泛,主要有政治、伦理教育、哲学三个方面,而美学问题则是穿插其中零星的附带在大部分对话中,专论只有《大希庇阿斯》一篇,此外涉及美学问题较多的有《伊安》、《会饮》、《斐德若》、《理想国》等。本文的探讨主要以《伊安篇》和《理想国》为底本。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柏拉图学园(学派)的哲学与数学、柏拉图学园的数学教育与研究、柏拉图学派的数学成就与《几何原本》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柏拉图的《理想国》,并与我国当前构建和谐社会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5.
《会饮篇》是柏拉图的重要作品之一。柏拉图运用"显白——隐微"式的写作手法阐释了其中的微言大义。美国古典学家伯纳德特对《会饮篇》非常重视,对他的英译本《会饮篇》开篇进行研究可以深化对伯纳德特和《会饮篇》的研究。对伯纳德特英译本《会饮篇》开篇,也即该篇对话发生的大背景进行考察,认为其隐含着深刻的哲学意图。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卡夫卡小说《美国》、《审判》、《城堡》的分析,来考察卡夫卡自由观的三个方面,从而阐明卡夫卡非理性主义特征的自由观。  相似文献   

17.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宣称"除掉颂神的和赞美好人的诗歌以外,不准一切诗歌闯入国境"。他为什么要"非诗"?"非诗"的背后又隐藏了什么样的精神指向?文章旨在对《理想国》中所列举出的诗人的罪状以及对诗谴责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探究出柏拉图"非诗"的真正用意:为了对公民进行理性教育与启蒙,以及对理想城邦的重塑与建构。  相似文献   

18.
在考察古希腊妇女状况的基础上,就柏拉图的妇女观从正反两面作一个总结,做出基本评价,以期达到认识柏拉图对身后的女性主义理论的影响及其在妇女问题发展史上所起到的作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柏拉图在《伊安》、《理想国》等篇章中审视了诗人及其诗歌创作现状,从他的道德主义原则出发对诗人进行了严厉批评,要把诗歌驱出城邦以正视听;同时他又认可诗歌通灵的能力和诗性语言的魔力,希望诗歌以某种方式介入哲学领域,为城邦建设发挥潜力。柏拉图诗学思想中的矛盾是他的政治理想和他的诗人天性的矛盾,艺术与真理合一的构想和实践又体现了柏拉图作为诗化哲学理想先驱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大多数学者认为亚里士多德是西方法治理论的首倡者,而柏拉图则是人治论者的代表。针对这一观点,本文通过介绍柏拉图一部通常为人们忽视的著作——《法律篇》中所体现的法律权威等重要的法律思想,指出柏拉图晚年已由主张人治转向主张法治,《法律篇》中体现出的法律思想是法治理论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