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农"问题是困扰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而农村公共服务是"三农"的短板,严重影响了"三农"问题的解决。党和政府采取了积极措施以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是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效率、破解公共服务供给困境的重要机制。我国农村初步具备了公共服务社区化的条件,使公共服务社区化成为可能:农村社区建设的提出与实践为公共服务社区化打下了基础;农村管理体制改革、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实施为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提供了条件和机遇;农村居民对公共服务零距离需求的企盼以及农村面临的社会与经济、就业、公共服务供给困境等外部压力为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提供了强大推动力。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实施进程中,农村农业的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至关重要,客观上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制度供给.本文聚焦我国农村农业转型发展早且成效显著的江浙沪地区,研究其相应的制度供给的共同特征和区域差异,以及对农村农业融合发展的影响.在收集整理2001—2018年相关的186份政策文本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主题进行了编码、统计和分析,结果发现:江浙沪地区农村农业融合发展的制度供给均可以分为起步、快速发展和平稳发展3个阶段,发布主体多元化但以单一部门为主,政策整体的权威性、规范性和强制性较弱;在政策的导向性方面体现出显著的区域性差异:江苏和浙江的制度供给整体表现为激励性,且激励性政策具有措施明确型特征,在关键难题方面敢于突破、着力点更多、针对性更强;上海整体表现为规制性,且规制性政策具有措施明确型特征,而激励性政策以"态度明确型"为主,在关键领域以严格规制为主.需要深入制度创新,优化制度供给,以有效响应农村农业融合发展的政策需求.  相似文献   

3.
在公共服务多元供给过程中,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主要包括基层政府、企业、农村社会组织以及村委会和村民。各主体间平等合作、协同互助的关系是农村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的保障。政府部门对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控制以及其他供给主体的动力不足、参与意识薄弱等多种原因导致了多元主体间良性互动关系的断裂,这将影响资源配置的效率以及公众需求的满足。从社会学制度主义的视角进行分析,建立强制性规章制度、规范管理运行机制以及增强各供给主体对协同合作关系的认同感是进行制度构建的有效途径,同时为重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关系提供了制度支撑。  相似文献   

4.
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落实关乎人民幸福获得感,涉及人民全面发展的需求满足.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农村群众越来越渴望能够深度地参与到各种体育活动中来,但现阶段我国城乡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态势极为不平衡,特别是很多农村的体育公共服务工作落实不到位,供给效率与农民体育需求形成强烈反差.提升供给效率,满足农民多元体育需求成为当前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首要任务.本文通过"精准扶贫"的"精准"执行逻辑,通过精准识别、精准供给、精准落实执行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逻辑,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侧改革提出大胆尝试,提升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效率,借由服务效率的提高加速发展体育产业经济.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经历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过程,但是政府主导、以制度外财政为主的供给制度并没有改变,而是沿着既有的路径继续发展。本文把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创新看为意识形态的蜕变,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一体化、均等化和服务对象的"非歧视化";完善地方政府激励制度;改革财政体制,规范中央与地方的财权和事权。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农村居民教育消费负担较重,农村教育消费质量不高,农村教育消费需求与供给的结构性矛盾凸显,以及农村教育消费意识尚存在一些盲点和误区,这是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我国农村教育消费的基本现状。要破解我国农村教育消费的困境,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事业的资金投入、为农村教育"后发赶超"提供物质基础,在此基础上破解农村教育"需求结构"与"供给结构"的矛盾,实现二者之间的匹配,最后,农村家长应更新传统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消费观。  相似文献   

7.
一、中国农村市场正在发生革命性变化:从供给不足向生产相对过剩转型 我们在研究广东特色农村产业时,必须把它放到一个大的产业背景和市场背景下来分析.中国农村三十年改革开放的最大成就之一,就是农业生产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应该说,农村的生产已经基本上不成问题,不仅中国的粮食生产问题已经基本解决,而且整个中国的农业生产难题也已经解决,整个困扰中国几千年的农产品"供给不足"问题基本成为历史.目前的主要矛盾应该转向农产品有效需求不足以及由于农产品质量、结构、价格、销售导致的收益水平低下等流通问题.  相似文献   

8.
史燕兴 《科技信息》2011,(20):I0048-I0048
本文试图从完善农村信息服务供给体制,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通过分析农村信息服务供给不足的现状,提出以非营利组织参与农村农业信息服务供给,来实现农业信息服务的有效供给与农民收入的良性发展。同时推动非营利组织通过供给农业信息服务发展自身,克服"志愿失灵",以实现农村信息资源优化配置,加快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安徽的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已有一定的物质社会基础,但也面临体制机制的不顺或缺乏、公共文化设施的薄弱、农村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文化发展的错位等问题。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和条件,也要正视和解决当前的主要问题;既要进行制度创新,也要加大投入,拓宽资金筹集渠道;既要重点突破,分类实施,也要整体规划,循序渐进;既要增加文化供给,也要培育文化需求,注重农村文化供给与需求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0.
发展农村保险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也是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之一。农村保险健康发展的关键在于引导有效需求,增加资源供给,重点在于优化农村保险结构,探索适应新农村发展的保险经营模式。本文主要研究了农村保险对农村生活的福利增进;农村保险市场失灵的原因以及农村保险市场未来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农村电商的发展与创新已经成为农村经济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实现手段,"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不仅为供给侧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农村电商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从"五大发展理念"的视域,结合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背景,在理论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进而提出"一心(以农户经济利益为核心)二力(影响力和执行力)三扶持(资金扶持、平台扶持、技术扶持)"的农村电商发展新模式,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长期一来实行的城乡不同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成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认真分析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演化逻辑,构建新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对于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建国后农村经济制度的演进,采用"供给主体—决策方式—筹资方式"的分析框架,对我国人民公社时期以来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农村科技人才市场化与农业技术进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农业科技供给与需求的角度,提出在农业科技由政府供给模式向市场供给模式转变的过程中,科技人才的市场化将促进农业科技运用市场机制的有效配置,并为农业科技人才价值的实现提供一个广阔的途径。为此。需要建立相应的制度,促进农村科技人才市场的发育,规范科技人才参与市场的行为,以激活现有农村科技人才并吸引更多的科技人才参与农村和农业发展,促进农业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4.
论构建农村教育重中之重的保障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教育是教育的重中之重.没有农村全面"普九",没有农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就很难实现全面小康.为此,必须构建完善的农村教育体系,开发农村各种人力资源;理顺现行的管理体制,加强各项制度建设;增加经费投入,完善农村教育的有效供给,建立务实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筹资制度先后经历了人民公社时期、改革开放后至税费改革前以及税费改革后三个时期。本文从制度变迁分析入手,对这三个时期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筹资制度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幼儿园发展、幼儿园教师以及幼儿教师培养三个维度对吉林省长春地区的幼儿园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发现吉林省长春地区存在幼儿园发展不均衡、学前教育制度建设不健全、幼儿园教师工资水平低以及幼儿教师培养"职业化"倾向等问题。本文提出应从完善学前教育制度体系、增加幼儿教育资源供给以及提高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与准入标准等方面做出努力以改善吉林省学前教育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在城乡发展方面是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城市发达,农村落后。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国公共物品城乡统筹供给不平衡,农村公共物品有效供给不足,这既是农村经济落后的外在表现,又是其经济落后的重要原因。这种不平衡阻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建设,抑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不利于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更不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也由此不断扩大。公共物品城乡统筹供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条件和客观要求。因此,有必要协调城乡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本文从其必要性出发,从制度层面分析公共物品城乡统筹供给的困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 ,我国农村发展的宏观环境日渐宽松 ,市场供应也得到进一步改善。同时 ,农村居民收入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 ,购买力进一步增强 ,农民现代消费意识日益浓厚 ,消费需求不断上升。然而 ,农村市场存在的制度性制约因素、农业剩余索取权多元化、城市化滞后等诸多矛盾阻碍了我国农业向更深层次的发展和农村居民收入更进一步的提高。因而改革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税费制度以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市化 ,是增加农民收入 ,开拓农村市场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筹资制度先后经历了人民公社时期、改革开放后至税费改革前以及税费改革后三个时期.本文从制度变迁分析入手,对这三个时期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筹资制度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0.
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是当代中国经济和中国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其发展状况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难点和重点,而在农村发展中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又是重中之重。目前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存在着供给主体错位、供给总量不足、供给结构失衡、供给机制扭曲等问题,应拓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渠道、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建立合理的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