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黄卫东 《咸宁学院学报》2005,25(2):33-34,52
村民自治是与政府管理相对而言的,村民自治与民族区域自治和特别行政区自治相比,宪法和法律并未明确规定行使自治权的自治机关,其实质是村自治。村民自治是法治下的自治,但其作为一项法律制度还很不完善。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自治权是宪法赋予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一种特定权力。它的行使不应该受到其他行使权力主体的分割,保持其完整性,使自治机关能够实际享有应该享有的自治权。并提出从四方面完善、修改民族区域自治法中有关自治权的规定  相似文献   

3.
经济自治权的实质是中央或上级国家机关与民族自治地方基本经济权限的划分。是国家经济利益和各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利益的协调与平衡。法律赋予民族自治地方行使经济自治权的基本精神是加快经济发展。民族自治地方要根据实际情况敢于和善于依法不失时机地请求上级国家机关依法履行职责;敢于和善于依法行使“变通执行或停止执行”的自治权;敢于和善于依法制定“变通规定”或“补充规定”;保障民族自治地方行使经济自治权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以及自治区自治条例等应尽快颁布实施,以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民族区域自治法根据宪法规定了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共27项,其中有两项变通权:一是对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变通;二是对政策的变通。这两项变通权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明确二者的联系和区别,有助于自治机关正确行使这两项变通权。  相似文献   

5.
<正>民族自治地方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区域。民族自治地方具有重要的自然生态功能、经济生态功能、政治生态功能和文化生态功能。民族自治地方的领导干部作为生态文明建  相似文献   

6.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的实际,把民族自治和区域自治结合起来的一个创造,充分体现了各民族平等联合的原则。是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地方自治制度是俄罗斯联邦宪政制度的重要组成.俄罗斯实行两级地方自治制度,这就是:地区级别的地方自治和地区所辖市、镇、村居民点的地方自治.本文以鄂木斯克州德鲁任斯基农村居民点为例,对俄罗斯联邦地方自治制度在地区所辖市、镇、村居民点这一基层层次的具体实施方式、分权方式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俄罗斯农村居民点的地方自治的基本原则是:公民自主地解决地方性事务,地方自治机关组织上独立,地方自治的组织形式多样,财政物资条件与地方自治权限相适应.地方自治机关之间的关系,不再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他们在原则上是平等的.俄罗斯农村居民点的地方自治的经验对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有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村民自治权利是宪法赋予的重要权利,而宪政的精义就在于“一切权利皆为可诉”,但长期以来我国在村民自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中,由于司法救济的缺失,使得国家在面对村民自治权利诉求的时候,显得捉襟见时,现实中村民自治存在着许多的矛盾、争议和冲突得不到及时解决,争端旷日持久,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和村民自治的正常发展。实现村民自治,法治是前提,村民自治只有在宪政和法治的社会环境中才能成功。这是因为,村民的自治权利作为一种宪法权利必须得到宪政和法治的保护.才能充分发挥其制约国家权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全国各族人民衷心拥护的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施行一年了。在这段时间里,全国各地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和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了这个基本法,有力地促进了民族自治地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建设。众所周知,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城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主权,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政治制  相似文献   

10.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自治权落实状况是影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效性的重要因素.现阶段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存在纵向和横向双向流失的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法制不完善、体制不健全、自治机关的权利意识和能力不强等.要落实自治权,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进一步完善法制、健全体制、强化自治机关的权利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1.
党领导人民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一定要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认清党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党必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掌握和行使好人民赋予的权力;党的一切工作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必须从严治党,从制度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动依法治国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大学(高校)自治与司法审查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学自治是现代高等教育管理中最普遍的价值信念和基本原则,但大学自治不是绝对的。当自治权的行使侵害到受教育者的基本权利时,对高校的审查就成为了一种必要。原来适用于高校的特别权力关系也被破除。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一些行政机关依法可以责令行政相对人向他人承担民事责任。这种行政职权不是由宪法赋予的,而是由若干专门性法律规定的,法律文本所载明的宗旨在于保护弱势当事人,维护公共利益。然而,它与市场经济所必需的私法自治原则发生了冲突。通过对这项法律制度的剖析,可以进一步探究行政权力与民事权利的界限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民主治理的方式,是当前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民主自治原则管理农村公共事务、维护农民的政治权利和公共利益、促进农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制度形态。在全面推进村民自治过程中需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理论问题: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人民自治思想为指导;要辩证地处理好党的执政权、政府行政管理权与村民自治权之间的关系问题;村民自治的深化,需要坚持科学的发展原则;纵深推进村民自治,需要处理好自治与法治、民主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5.
民族自治地方城市化是我国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城市化水平相对滞后,原因之一是宪法和自治法没有赋予民族自治地方城市以自治地方的法律地位。宪法和自治法赋予民族自治地方城市以自治州、自治县同样的法律地位,是自治地方城市化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强化地方人大的监督职能戴腾荣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因此,强化地方*人大的监督职能.也就是强化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职能。具体地说,是加强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为了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代表人民的...  相似文献   

17.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把民主法治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重要要求,意义十分重大。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充分发挥法治在促进、实现、保障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没有健全的法律制度,没有公民法治素质…  相似文献   

18.
陈炯明地方自治思想内涵丰富,符合近代民治主义精神。在南北不能统一的历史条件下,他顺应潮流和民意,主张通过地方自治方式来实现国家统一,并在广东推行县自治,其地方自治理论和实践均有值得肯定之处。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的“三个依法”共同推进,是指“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这三者既相互贯通又有各自内涵.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它以宪法为核心;依法执政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的基本方式,它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依法行政是各级政府的基本准则,它要求公职人员必须明确自己执法的权限和程序.任何人都没有法外特权,所有人都受宪法法律的支配.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相似文献   

20.
村民自治"异化"是指由于法律制度安排的缺失和实践操作的误区以及农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某种特殊性,村民自治实践在某种程度上偏离了村民自治的价值目标和精神实质,影响了村民自治的效果,使村民自治内在的民主法治和自治精神受到损害的状态。对此,本文指出了村民自治"异化"的表征,分析了村民自治发生"异化"的动因,提出了治理村民自治"异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