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中国梦”视野宽广,内涵丰富,激发了人民发展国家、振兴民族的热情,是当今中国的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帜。本文阐述“中国梦”的重大意义,并围绕学校“两个融入”、“三个结合”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的实际,提出了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2.
“国球文化”是指“中国乒乓球文化”。在认识和理解“国球”、“文化”这两个概念的基础上,认为中国“国球文化”是指:中国人在乒乓球运动的实践活动中创造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所有乒乓球运动的物质的和精神的过程及其结果。  相似文献   

3.
一美国总统肯尼迪上台前后,曾和民主党谋士们一再鼓吹要“重新研究”对华政策,表示“必须设法改进同大陆中国的往来”。与此同时,他们纷纷在美国报刊上发表“两个中国”的各种謬论,提出了各式各样的制造“两个中国”的新方案,作为“改变”对华政策的蓝本。综合美国报刊所传,美帝国主义制造“两个中国”的新阴谋大体有如下三种: 第一,是台湾成为“独立国”的方案。其主要内容是蒋介石集团的军队撤出金门和马祖;台湾“独立”,成为联合国的新会员国;中国“进入”联合国和安全理事会,但中国政府必须保证不以武力解放台湾。肯尼迪于1960年7月3日在答复英国“星  相似文献   

4.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没有“两个中国”。全中国人民都坚决反对“两个中国”。全世界有正义感的人,任何稍有历史地理常识的人,也知道地球上从来就只有一个中国,没有“两个中国”。美帝国主义制造“两个中国”的阴险意图,是第一步先分裂中国,孤立台湾,第二步托管台湾,以便美国把台湾变成它的永久殖民地。但是,不管美帝国主义玩弄什么阴谋诡计,甚至进行武力威胁,在强大的六亿五千万中国人民坚决一致的反对之下,它的任何一厢情愿的打算,都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从企图独霸中国到搞“两个中国”美帝国主义是极端仇视中国人民,一贯想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的。抗日战争胜利以后,美国就立刻支持蒋介石集团向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解放区展开了疯狂的进攻,企图消除把中国变成美国殖民地的最大的反对力量。但是,斗争的结果,被消灭的却是美国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关于“两个飞跃”的思想是毛泽东认识论思想的主导线,是毛泽东哲学思想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两个飞跃”的思想是在中国革命特定条件下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伟大结晶。学习和研究毛泽东的“两个飞跃”的思想,不仅对全面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发展毛泽东哲学思想认识论的科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提高全党和全国人民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水平,对于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也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两个飞跃”的思想是毛泽东同志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必然结果 中国的民主革命是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进行的。由于中国革命所处的这种特殊环境,决定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在不同于马克思、恩格  相似文献   

6.
从“两个结合”的新视角出发,探讨延安精神的形成基础、内涵意蕴、时代价值三个方面。就形成基础来看,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哺育中形成的;就内涵意蕴来看,延安精神是对“两个结合”重要论断的实践与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两个结合”重要思想启示我们:延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精神锻造,是增强中华文化自信自强的底气所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7.
造型是中国人物画的重要基础,“形”与“神”是人物画造型的两个重要方面,“形”是人物画的基础;“神”是人物画的灵魂,“形神兼备”是中国人物画的最高标准。本文旨在探讨“形”与“神”的辩证关系,说明造型在人物画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五四运动不仅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起点。其第一次明确、公开、响亮地提出了“民主”和“科学”(即“德赛两先生”)这两个口号或两面旗帜 ,源自“自从一八四 0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 ,先进的中国人 ,经过千辛万苦 ,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足迹 ,源自被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启蒙的新文化运动 ;而“德赛两先生”在中国的发展 ,迄今为止 ,最明显的标志就是“科教兴国”战略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方略。  相似文献   

9.
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科学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规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任务和战略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全面理解和长期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法两国是两个相似性极多、情感相通,甚至相互偏爱的民族。有位哲人甚至说:“法国是欧洲的中国,中国是亚洲的法国。”  相似文献   

11.
周恩来总理2月10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讲话中的最后部分,就中美关系作了深刻的分析,特别是对美国进行已久的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针针见血地作了彻底的揭露,并且以理直气壮、光明磊落的态度,表明了我国坚定不移的立场。这是六万万中国人民共同意志的声音。这是中国人民一定粉碎美制“两个中国”阴谋的无比信心的宣告。美国为什么要搞“两个中国”? 美国敌视中国人民的政策的节节失败,是有目共睹的事实。远的如美国怎样花了六十亿美元和大量人力帮助蒋介石打内战,到了最后连同蒋介石集团一起被赶出大陆的事实且不去说它,因为这早已有了美国“无可奈何的自供”——中美关系白皮书。中华人民共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美苏关系、中苏关系、中美关系的变化,中国两次调整了外交政策,即由“一边倒”调整为“两个拳头打人”,进而发展为“一条线”、“一大片”。两次调整的外交理念明显不同,前者的主要依据是意识形态;后者是以民族和国家的利益为主要标准。因此,这一时期的外交政策,在战略重点和策略风格上也就存在着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主席访美期间中美两国发表的联合声明,是继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以后又一个重要的文件,对于推动未来两国关系朝着稳定和健康的方向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重申三个联合公报原则凸显共同利益过去中美两国发表的三个联合公报是中美关系的原则基础,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三个公报确立了两条最重要的原则。一是一个中国的原则。在上海公报和建交公报中,美国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立场。在1982年的八一七公报中,美国又声明“无意执行‘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政策”。二是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三个公报都确认,“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是指导中美关  相似文献   

14.
一过去和现在,在《西游记》研究中始终有“两个故事”和“两个主题”的说法。认为孙悟空大闹天宫和保护唐僧取经,是两个不同的故事。在这两个故事的矛盾发展过程中,孙悟空所处的矛盾的地位和矛盾的对象是不相同的,前者是叛逆英雄反抗天廷统治者,后者则“转化”为同各种阻挠取经事业的妖魔之间的斗争。前者的主题是:“通过神话式的故事的形式反映了中国封  相似文献   

15.
5月对美国是流年不利的月份。在这个月的最后一星期,美国对华政策接连遭受到两个重大打击,政治上是5月24日台湾爆发的反美示威,经济上是英国5月30日单独宣布放宽对中国的贸易限制。本来已经走入穷途末路的美国对华政策,经过这两重打击,更处于四面楚歌的境地。在美国国内,报纸掀起了一片要求重新审查美国对华政策的呼声,主张对中国采取“新面貌”政策。所谓“新面貌”政策就是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  相似文献   

16.
“中国梦”的根本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基本途径,这‘新四化’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可见,信息化已经成为“中国梦”的内涵和力量。  相似文献   

17.
1904年发生的日俄战争是日俄“两个强盗分赃”的战争,腐朽的清政府屈服于列强,宣布“局外中立”,任凭日俄两军蹂躏中国的大好河山。不甘忍受日俄两军欺凌的中国各阶层人民进行了各种形式的自发的和有组织的斗争。对日俄战争中的国际关系及对中国的危害影响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沈志勇 《科技智囊》2009,(9):I0005-I0010
2006年是“十一五”计划的开局年,从此以后的五年是中国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关键时期,中国经济将出现两个大趋势:首先,新一轮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源于消费结构升级,也就是中国的消费结构由衣、食向住、行阶段升级,所以在这种趋势的带动下、中国的产业结构在“十一五”期间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走出去”与“请进来”是相互对应的,“走出去”与“请进来”共同构成了中国对外开放的两个重要方面。“走出去”战略有时也称为跨国经营战略、国际化经营战略、海外经营战略或全球化经营战略,它可以大体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商品输出层次,是指货物、服务、技术、管理等商品和要素的输出,主要涉及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以及承包劳务等;二是资本输出层次,是指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涉及的是到海外投资建厂和投资开店。我们重点来探讨第二“”不简单的“走出去”  相似文献   

20.
“大音希声”是中国音乐美学史的起点。老子严格地区分了“大音”和“五音”这两个层次。形而上为“大音”,形而下为“五音”。“大音”是对具体音乐及表演的概括、归纳和理论的升华。“大音希声”的基本美学内涵是追求自由、自然,将音乐看作是体现“道”的形式。庄子和“竹林七贤”等人从理论和实践上分别发展了“大音希声”,使其成为一个影响中国音乐文化几千年的美学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