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现代化的建筑与古老的中医如何结合是很多人都自己独特想法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文中采用了多个角度阐述了从设计的先期角度融合中医的意愿,同时针对绿色环保理念的中医和现代化的绿色环保方法的结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就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的观念问题,结合当下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精神现代化是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构件。在当代中国,如何破解现代性的精神困境,实现精神现代化,成为实践发展与时代要求提出的重要课题。这里在清理国内外关于精神现代化问题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基于内在精神结构及其基本逻辑与主要原理的学术框架,以"结构优化"为当代中国人精神现代化的实现路径,并从制度结构与规范体系、现代传媒与价值符号、生活世界与生存方式等方面探寻其现实依赖条件。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初期,怎样将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是中国共产党人所要承担的一个严峻而重大的任务。对于贫穷落后而又有悠久农耕文明历史的中国来说,这个任务不仅仅是走向工业化,更是如何从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的战略上走出中国自己的农业现代化之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国情出发,提出了通过合作化奠定农业现代化的制度性基础、发展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发展乡村经济实现城乡一体发展等关于农业现代化的思考。这一系列思考的独特贡献在于,始终坚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一立足点,将农业现代化置于国家工业化的大战略中,并从两者协调发展的意义上确立了中国的现代化方案。  相似文献   

5.
陈洛嵩 《科技信息》2009,(34):I0287-I0288
本文以人的现代化作为切入点,回顾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体育运动对现代化建设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体育对中国人的现代化有一定的作用,但影响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周边学的创建与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是密切相关的。解决好中国的周边问题,无疑是新时代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国周边学的定义和内涵任何一门学科的产生和发展都起源于时代的需求,任何一个国家的强大都离不开对于周边国家国情的深入细致的了解和研究,任何一个世界强国都会有自己的周边学理论和体系。中国周边学研究和解决的是中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过程中,如何与周边国家友好相处、合作共赢、建设命运共同体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现代化工业开始引进新型的设备,现代化的生产设备给现代化工业的生产带来了更大发展空间,文章通过对实践中有关设备故障以及维修的情况对如何实现设备无故障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人的现代化问题是世界人民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由于各国的情况不同,决定了实现现代化的方式、方法和道路就有所差异。现在已实现工业化国家的人并非我们理想中的现代人。中国在设计现代人时,一定不要妄自菲薄,要考虑中国的特殊国情,再结合未来社会的特点,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人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农耕文明的国家,农村问题一直是我国的重要问题。13亿中国人如何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如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等问题,使得推进农业现代化成为重中之重,因此了解我国农村发展现状以及我国农村今后工作的重点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发展思想,是在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普遍原理分析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和现实,研究中国现代化建设与世界现代化进程密切联系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的发展理论。它对于建构更加科学的当代中国自己的发展理论体系、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和世界...  相似文献   

11.
随着对外开放和改革实践的深入,人们已日益认识到,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吸取当代自然科学及世界一切优秀文化的最新成果,必须站在更广阔的历史视野上重新了解自己民族文化的传统和特色。这是一项巨大的改造社会的系统工程。中国人面临着历史性的选择,只有在中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过程中,才有希望探索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成功之路。本文试图根据系统论的原则,从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与民族社会、现代化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等三个层次,对改革和现代化的一些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书海拾贝     
《2001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著科学出版社 2001年3月第1版2001年是中国走入新世纪,迈向新台阶的标志性年份。在新世纪内,可持续发展是国家重要的战略任务,是决定全局的关键。中科院的这本《2001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可说是一本权威性的、全面而扼要的重要文献和研究成果。本书集中研究了中国现代化的背景、进程、概念、定义、理论、目标、判据、指标体系、统计分析和各地区实现现代化的时间表。本书在世界现代化研究领域,独立地开辟了系统学研究方向,构建了现代化研究的总体框架,揭示了现代化进程的本质要点,提出了辨识现代化方向和速度的宏观判据,定义了中国现代化的二元性,计算了中国与当代中等发达国家的差距,制定了衡量中国现代化的水平指数,从而将现代化问题纳入到具有统一基础的、可比的、可测的动态体系。  相似文献   

13.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优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和促进人的现代化。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培养国际化人才是促成教育国际化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步入教育现代化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地方高校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主力军,探索其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如何高质量地培养国际化人才可谓意义重大。全面梳理总结地方高校在培养国际化人才过程中出现的“战略定位理念落后,组织运行管理松散”等十类问题,首倡运用新发展理念提出“贯彻开放办学理念,面向未来服务战略”等相应对策,以期提高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校国际化办学水平,助推实现教育现代化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现代环境问题绝大多数是人为问题,人为问题需要人来解决,生态现代化理论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分析了地球环境的三种影响因素,估计了21世纪的世界环境压力,介绍了生态现代化的基本原理,分析了中国现代化的环境压力和国际差距,阐述了中国生态现代化的路径图和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15.
近代以来,中国人在现代化的追求中,已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人的现代化视为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根本问题。但以西方理性主义为根据追求人的解放,又无法解释西方资本主义造成的贫富分化,因而出现了种种困惑。如何从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关系中认识人的解放与人的发展,就成为历史提出的深刻命题。以人为本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实现了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中国现代化历程中交往的现代化、器物的现代化、制度的现代化、思想的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辨证关系,认为人的现代化既是中国现代化的目的,又是中国现代化最根本的动力.人的现代化程度直接影响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其它方面的成败得失,亦是其它方面成败得失的检验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7.
金磊 《科技潮》2003,(2):14-16
现在很多城市明确列出了自己的现代化实现目标,列出了实现现代化的时间表。从与国际接轨的角度看,怎样理解城市现代化的标准?现代化是全球性的普遍现象,应当同世界来比,不能各搞各的标准,只强调自己的特色。现在各地研究的现代化标准,在概念上大同小异,但很多方面在实质上差得很远。作为学术研究、“百家争鸣”值得倡导,如果作为国家政策、政府行动的依据,就要小心谨慎了。实现现代化是个历史性的宏伟任务,二三十年实现并不慢,何必非要规定三五十来年。不要单纯认为现代化是个经济数字的增长问题,根本的问题是人的生活质量得到真正提高,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前,国际上衡量一个国家和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除了用GDP这个常用指标外,还有衡量生态质量、文化质量和生活质量的人均预期寿命、人均教育、人均收入指标。实现城市现代化是需要若干届政府和人民长期努力的,不是靠短期的几项形象工程、几项政绩就能达到的,重在要以人为核心,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深刻变化,经济的发展,人的个性和需求以及所处环境都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单一固化的传统薪酬管理体系已经难以适应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需要,无法对全体员工起到激励效应的最大化。本文就目前中国企业内部存在的一系列薪酬管理问题加以研究和探讨,并提出个性化薪酬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化问题论争的发生有其必然性。在论争过程中,中国知识界就有关现代化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这次论争拓宽了中国知识界的研究领域,开阔了中国知识分子视野,为中国和世界的现代化理论及实践进程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这场论争仍未能对中国现代化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全面展开,没有超出知识分子的狭隘范围,缺乏足够的广泛性和实践基础,看不到实现现代化的现实力量。  相似文献   

20.
人的现代化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加速实现国家和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人的现代化构成了现代化建设的首要问题。而目前我国人的现代化远远落后于国家和社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人的现代化建设显得极为重要和紧迫。实现中国人的现代化,必须以大力发展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核心,把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民族的整体素质作为最根本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