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川省山区城镇山洪灾害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四川省山区城镇山洪灾害分为溪河洪水、泥石流、溪河洪水 泥石流与溪河洪水 泥石流 滑坡四种类型.通过对近50年四川省受山洪灾害危害的典型山区城镇进行调查,从灾害的爆发频率、威胁人口、死亡人口及财产损失四个方面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总体上山洪灾害爆发频率越低,造成的威胁区内人员死亡概率和人均财产损失越大.各类山洪灾害的特征不同:溪河洪水爆发频率高,造成人员伤亡较小,财产损失较大;泥石流的爆发频率低,人员伤亡大,财产损失较大;泥石流 溪河洪水的综合灾害爆发频次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相对较大;泥石流 滑坡 溪河洪水的综合灾害爆发频次最低,威胁人口最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都很大.  相似文献   

2.
5.12汶川地震导致四川部分地区大规模泥石流爆发,其爆发规模和特征都不同于以往的泥石流,为了进一步研究震后泥石流的特征并揭示其现象,选取了位于绵远河流域的文家沟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利用ARCGIS平台对灾前灾后DEM数据进行对比,从主沟道的坡度及下切深度、沟谷形态的变化和区域侵蚀三个方面来分析文家沟泥石流的特征,解释了文家沟泥石流侵蚀过程和深切拉槽现象,为今后泥石流灾害评估、侵蚀过程分析及防治工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研究泥石流灾害特征的基础上,指出海子沟泥石流的爆发主要受到松散堆积物、坡度、降水、地质、植被等因素影响.据此,建立起泥石流爆发危险性评价数据库、知识库和危险性评价数字环境模型.在ArcGIS的支持下对所选取因子进行详细分析,得到海子沟流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图,为海子沟流域泥石流防治工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因地质、气候、人为对环境的破坏等作用,引发的地质灾害现象层出不穷,其中以泥石流灾害对人类威胁较为严重,泥石流有频发、影响因素多、造成危害大等特点,对其治理的方法多种多样,且较为成熟,而对其防治设计前期的工作思路上仍缺少各环节的衔接。该文以云南地区一处危害较大泥石流灾害区为例,从前期准备、判别、现场实地踏勘、设计方案比选等步骤一一阐述各步骤之间的协调,从而捋顺防治工程设计的基本思路,为泥石流灾害防治设计提供科学合理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四川省凉山州森林火灾频发,促进滑坡和泥石流等次生山地灾害的发生。本研究选择中坝村山火泥石流为对象,结合无人机技术、实地调查、室内分析试验等方法,分析了中坝村拉达沟泥石流的灾害特征、运动学参数及形成机制等。结果表明:①拉达沟泥石流容重为1.74 t/m3,属于稀性泥石流;②拉达沟泥石流中较大石块的冲击力为284.596 KN,泥石流的流量为89.3 ~ 107.16 m3/s,平均流速为8.93 m/s;③采用单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方法求得其危险度为0.218。据此预测了拉达沟在未来爆发泥石流的可能性较小,并提出了几点减灾建议,以期为山区森林火灾及次生灾害的综合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根据知识图谱理论,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1992-2020年期间,我国在泥石流研究方面的1799篇基于CNKI高质量文献进行分析研究,全面梳理了我国泥石流研究现状、研究工作的热点和发展前沿.得出:(1)我国泥石流灾害研究文献数量经过了起步、爆发及平稳三个阶段;(2)泥石流的合作研究不聚焦,研究方向较为...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老帽山区是山地灾害严重区、频发区,文章应用层次分析法对灾害区的泥石流灾害诱发因素进行权重分析,认为暴雨是触发泥石流灾害的最主要因素。以南岔河流域泥石流沟为例,评价其危险度,结果与实际相吻合,该方法可以推广到对辽南泥石流其他泥石流沟的危险度评价中。针对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文章提出了一些措施建议,旨在为防治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陇南地区泥石流灾害严重,5.12汶川特大地震之后,山体和边坡在地震力的作用下,发生大面积裂缝、坍塌,泥石流病害迅速扩大。本文结合“X484线地震灾后抢险保通恢复工程”,在进行大量实地调查、勘查的基础上,参考相关研究成果,选取较为典型的K24+455右侧泥石流沟,分析了该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发育特征,提出了科学合理的整治原则及方案。  相似文献   

9.
侯燕军 《甘肃科技》2010,26(21):55-57
甘肃省陇南市是我国泥石流灾害高易发地之一,是甘肃省泥石流分布密度最大,暴发频率较大的地区。武都区为陇南市行政中心,位于北山各泥石流沟沟口,直接受到北山诸沟泥石流灾害威胁。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致使各沟发生小型滑坡、崩塌,岩土体松散,水土流失严重,进一步加剧了北山泥石流灾害,对武都城区构成严重威胁。文章分析了武都区北山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并根据泥石流危害特征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泥石流地质灾害危害呈逐年上升趋势。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已发现泥石流及其隐患点544余处,因灾死亡352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4.72亿元。泥石流灾害分布具有较明显的地域特征。东部太行山区降水量较为充沛,为稀性水石流高易发区;中部盆地及各大矿区主要发育泥石流、泥渣流;西部吕梁山区和晋西黄土高原主要发育粘性泥石流、泥流,规模多为小~中型。通过总结山西泥石流灾害发育特征,为泥石流灾害预警和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翁岗沟泥石流位于贵州都匀市摆忙乡,是一条老泥石流沟。近年来由于煤矿开采和降雨作用,该区域发生了大量崩塌现象,并发生了两处大型滑坡。通过实地调查,崩滑产生的大量破碎堆积物分布在形成区和流通区沟道里,其结构松散,如遇暴雨极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结合实地调查的数据,分析了翁岗沟泥石流的特征及成因,并对泥石流的静力学和动力学特征值进行计算,为该沟防灾减灾工作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三参Weibull分布的泥石流降雨动态预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雨是触发泥石流灾害的重要因素。现有的泥石流预警模型多为半定量的预警,通过划分不同的预警级别来预报灾情,没有做到任意时刻泥石流爆发的定量计算。通过分析文家沟5次大型泥石流灾害的降雨数据,引入泥石流爆发降雨驱动指标RTI并运用三参Weibull分布确定了绵竹市清平镇文家沟泥石流的降雨阈值,提出了计算任意雨量下的泥石流的瞬时发生概率。最后通过Weibull分布结果和泥石流堆积方量的计算值拟合出文家沟泥石流爆发概率和堆积方量的关系。该模型不仅实现了文家沟泥石流灾害的动态定量预警,同时也给出了任意概率下泥石流堆积方量的域值区间。最后以2012.8.13文家沟泥石流事件为例验证了该模型,说明三参Weibull分布可以用于泥石流分析并建立预警模型,可将此法推广到其他地质灾害的分析及预警中。  相似文献   

13.
汶川大地震引发了大量的崩滑地质灾害,为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高强度降水将引发大规模的泥石流灾害。上门沟泥石流为一条老的泥石流沟,震后其爆发频率显著增加,仅震后3个月内,就发生了2次泥石流,造成房屋、田地被毁。通过对上门沟泥石流的调查,详细分析了其形成条件、基本特征,并对其发展趋势做出了预测。提出了"3道拦砂坝+原有谷坊坝+公路涵洞清淤+防护堤"的综合治理方案,达到了预期治理目的。  相似文献   

14.
长白山天池景区内受多条泥石流沟威胁,为降低泥石流灾害造成的损失与威胁,通过收集与整理该区域内泥石流活动历时资料与相应的降雨资料,分析各沟泥石流灾害暴发的降雨过程,获得长白山天池地区的泥石流激发雨型的特征,并研究相关降雨参数(小时降雨强度、历史累计雨量、前期有效降雨和降雨历时)与泥石流灾害爆发之间的关系,得到了长白山天池地区泥石流灾害暴发的临界雨量值。经研究表明,长白山天池地区泥石流激发雨型分为长期持续降雨与长期间断降雨两类,长期持续降雨型的前期不间断降雨持续时间长,总降雨时间也持续较长,泥石流在降雨强度逐步达到临界值时暴发。长期间断降雨较长期持续降雨来说,总的降雨时间更长。该降雨类型的降雨强度存在多次由零到极大值增大再降低的重复过程,直到最终松散堆积体饱和至临界值导致泥石流暴发。经统计与分析得出,长白山天池地区泥石流灾害暴发的防范雨量与预警指标(临界雨量),以历史累计降雨量43.5 mm或前期有效降雨32.7 mm可以作为防范值,以小时降雨强度19.7 mm/h作为泥石流临界雨量,对不同的激发雨型特征与临界雨量的研究能够为长白山天池地区的泥石流灾害监测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李元华  姜兴武  张冲 《科技信息》2011,(21):I0027-I0028
水富县是云南省地质灾害严重的县之一,本文结合水富县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灾害为滑坡、崩塌、泥石流、不稳定斜坡)及其特征;并详细研究了其形成因素,为灾害的治理和预防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扬晓文 《甘肃科技》2005,21(8):77-79
镜铁山矿区山高坡陡,植被稀疏、坡面破碎、沟道强烈侵蚀、流域内松散固体物质储量丰富,环境地质条件较差。矿区沟谷泥石流具有多期性,目前处于发育旺盛期,泥石流暴发频率较高,灾害严重,直接威胁着矿区的安全生产。本文在深入探讨泥石流发育特征的基础上,系统论述了泥石流的防治工程对策。采用生物工程与拦挡工程措施可有效的减轻泥石流灾害,逐步恢复区域生态环境,取得良好的防治工程效果。  相似文献   

17.
首先从形成条件来看,大寨沟堆积物储量丰富、谷深坡陡、流水丰富,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然后从以下3个方面对泥石流灾害进行评估:(1)按照谭炳炎建立的数量化综合评判方法对该泥石流沟严重(易发)程度进行了数量化综合评判,结果评分为77,为轻微等级,易发程度低;(2)对不同频率下泥石流爆发时泥石流的流量、流速和规模等泥石流的关键特征值进行了计算和确定;(3)根据最新的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成果对危险度进行了计算,为0.56,属于中度危险,利用刘希林提出的多次泥石流冲出堆积模型计算,位于沟口的水电站枢纽区处在危险范围之中.  相似文献   

18.
郭永霞 《甘肃科技》2000,16(1):61-63
1武都地区自然灾害类型1.1暴雨在每年的5~10月 ,武都地区都有暴雨发生 ,每年有3~4次 ,以7月最多。实测10分钟最大降水量为16.2毫米 ,1小时最大降水量41毫米。1.2滑坡和泥石流武都地区地处白龙江流域 ,山高谷深 ,岩石风化厉害 ,粘性泥石流活动频繁 ,每年都有泥石流爆发 ,是我国泥石流灾害较严重的地区之一。1.3地震武都地区地震频繁而强烈。1.4生态破坏武都地区尤其是白龙江两岸 ,滑坡和崩塌等地质灾害相当频繁。白龙江沿岸水土流失严重 ,又由于滑坡、崩塌及泥石流等灾害的作用 ,生态环境日益恶化。2武都地区…  相似文献   

19.
牛塘沟为寿江左岸一级支流,近年来频繁发生泥石流地质灾害,尤其以2011年8月20日爆发规模最大,对沟口水磨中学及附近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通过现场勘查分析,总结了牛塘沟泥石流孕灾背景及泥石流发育特征,分析了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和成因机制,并在计算泥石流动力学特征参数的基础上进行了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研究表明:汶川地震提供的丰富的松散物源是泥石流发育的主要条件;牛塘沟具备灾害链效应、高频、主支沟群发等典型的震后泥石流特点;危险性评价结果表明,在暴雨频率为10%以上,可能会堵塞寿江,属于高危险性泥石流。  相似文献   

20.
以果木沟泥石流为研究对象,在阐述该泥石流自然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该泥石流的发育情况、泥石流沟谷特征及其形成条件,确定了该泥石流的类型;分析预测其发展趋势,计算确定了典型泥石流沟的动力学特征,研究成果为经济合理防治该泥石流沟灾害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