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分析爱德加·爱伦·坡名诗《致·海伦》,探讨了其对美的表现。从主题、结构、典故运用、修辞选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发掘出诗人的创作灵感源泉。认为作品字里行间让人感悟到作者对美的执著,对爱的执著,全诗浑然一体,因美而爱,因爱而美。  相似文献   

2.
爱伦·坡作为诗人、评论家,力主诗歌要表现一种神圣美。通过分析比较坡与几个对他的诗评观点形成影响较大的作家来探求其诗评观点,并通过解读他自己的诗歌来诠释其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3.
爱伦·坡(Edgar Allan Poe)在诗歌创作方面强调运用和谐的形式和鲜明的视觉形象,把音乐和图画,节奏和形象两者统一起来,他的创作实践则完全反映了他自成一体的诗歌理论。文章对坡所提出的诗歌要写“美”的唯美主义美学原则(即:一首诗应尽量简短以获得印象美的统一,一首诗音乐美,节奏美的统一以及一首诗应选择忧郁美与死亡作为中心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美国文学史上,以女性之美为题材的小说、戏剧以及诗歌层出不穷。美国浪漫主义运动代表埃德加·爱伦·坡的作品大部分主题不仅歌颂女性之美,更用美女的死亡表达自身对女性最真挚的爱。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层次理论分析爱伦·坡的诗歌《致海伦》中体现的俄狄浦斯情结,可拓宽后现代读者对本首诗歌的审美视野。  相似文献   

5.
作为埃得加·爱伦·坡诗歌收山之作的《安娜贝李》,可以说代表了爱伦·坡抒情诗歌的最高成就。本文旨在从该诗的主题、遣词造句、诗歌创作手法几个方面对其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十四行(音译为“商籁”)是欧洲格律最严谨的抒情诗体,20年代初被移植到我国,几十位诗人写出了一批出色的中国十四行。近20多年来写作十四行诗最多、取得引人注目成就的诗人是唐湜。他曾把自己操纵裕如的十四行说成是从欧罗巴采折来的芦笛。从60年代中期开始,唐湜写了千余首十四行,出版了专集《幻美之旅》、《遐思——诗与美》,以及十四行长诗《海陵王》。十四行诗创作使这位40年代登上诗坛的九叶诗人,实  相似文献   

7.
歌剧《再别康桥》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林徽因与几个男人之间的感情故事。《一首桃花》这首空灵柔和的小诗是林徽因到香山双清别墅养病时所写,诗里写下了她对生命之美的执着以及对理想爱情的梦幻追求,并以女性特有的视角和细腻的手笔写出了诗人的内心感受,是唯美精神与浪漫情调的统一,舞台上的歌剧唱段展现了林徽因真实生活中对爱、对事业的艺术情怀。  相似文献   

8.
《夜莺与玫瑰》中的唯美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奥斯卡·王尔德是英国19世纪末唯美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童话历来被认为是他唯美主义理论最理想的载体。《夜莺与玫瑰》无论从语言风格还是从思想内涵上都表现了王尔德童话唯美主义的特点:想象之美、精神之美、形式之美、悲剧之美。  相似文献   

9.
农冠品是新中国的阳光照耀下成长起来的壮族诗人。在八十年代,他的诗歌创作迎来了丰收的季节——他的诗集《泉韵集》(漓江出版社)就要问世了! 他从事文艺工作是从民族民间文学开始的。民族民间文学的丰富宝藏给他提供了丰富的诗歌创作营养。他在民族生活的土壤上努力开掘诗的源泉,创作了百多首新诗,抒发了民族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少有人论及的陶渊明的《杂诗》十二首阐述一二。从诗的内容可以推断,《杂诗》为一时所作,均是诗人归园多年后创作的。它是诗人真实心态的流露,也是他晚年对自己人生进行反思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袁毅是湖北近年出现的一名青年诗人,《爱的迷途》是他出版的第一部产生了较大影响的诗集。在与当下诗歌创作现状保持同构视域的基础上,着重剖析袁毅诗歌创作的多重意蕴,全面考察诗人的创作状况,在此基础上对诗人的诗歌创作理念以及今后的创作提出中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姚晓菲 《龙岩师专学报》2003,21(5):65-66,72
本文就少有人论及的陶渊明的《杂诗》十二首阐述一二。从诗的内容可以推断,《杂诗》为一时所作,均是诗人归园多年后创作的。它是诗人真实心态的流露,也是他晚年对自己人生进行反思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宗白华先生 (1 897-1 986 )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诗人。作为诗人 ,他仅有《流云》小诗 ,但这已经很够了 ;作为美学家 ,六十年来 ,他写了一批文质兼美的文章。他是我国古典美学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宗先生能创作能研究 ,诗意盎然又博大精深 ,我无力作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只是爱读他的诗与文 ,读他的诗会串想到他的文 ,读他的文会冒出他的诗 ,将他的诗文合观很有意思 ,何况宗先生自己也说过 :“诗文虽不同体 ,其实是相通的 ,一为理论的探索 ,一为实践的体验。” (见《艺境》书末《编者附记》)。一美学是研究“美”的学问 ,“美”从何处寻…  相似文献   

14.
刘莉 《甘肃科技纵横》2009,38(2):164-164
《致杜鹃》是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的代表作之一,是诗人丰富的想象力与高超的文字水平完美结合的具体体现。本文从诗歌的形式、思想内涵及写作技巧等几方面入手对这首诗进行了解读,试图使读者更直观的了解诗人及他的创作,更具体、更准确的对诗歌形成评价。  相似文献   

15.
著名诗人郭小川离开我们20多年了。在他57年的生命旅途中,正当他的生命和创作如日中天之际,他艰难而又实在地在湖北咸宁向阳湖“五七”干校度过了断断续续的六个年头。他在这里劳动生息,辛勤耕耘,为中国当代文化史上留下了令人刻骨铭心的一页。一郭小川是个诗人,他有一颗诗人永远年轻的心。早在建国之初,诗人曾以澎湃的激情写下一首首燃烧着年轻诗人火热的心的壮丽诗歌,鼓舞和感染了当时多少年轻人!《致青年公民》、《投入火热的斗争》、《向困难进军》、《让生活更加美好》、《闪耀吧,青春的火光》……这些闪烁着生命火花的诗…  相似文献   

16.
黄葵是近年来在海南诗坛上纵横驰骋的青年诗人,他的六卷本诗集《曙光妖娆》系列,标志着他在诗艺诗美的追求上已达到了较高的成就。本文试图通过对其近期诗歌创作的分析阐释,理解诗人对现实人生的深刻思考,探索诗人在诗美创造上的个性特色,体会诗歌写作的本质意义。  相似文献   

17.
北宋梅尧臣(1002—1060年)字圣俞,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诗人,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他的《宛陵集》是从三十岁所写的诗编起的,到今天仍存近二千首,可见数量之多。关于他的诗歌,古今评论颇多分歧,本文拟谈谈自己看法,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8.
明末清初的顾炎武,不仅以著名的思想家和学者而享誉学林,而且由于其卓越的诗歌成就而留芳文坛。仅就诗歌创作而言,在清初诗坛上,他是遗民诗人中的佼佼者。今存顾炎武编年诗共计426首,是诗人从明崇祯十七年(1644),即诗人32岁时开始,迄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诗人逝世,在38年间创作的。这就给人一种错觉:好象顾炎武是32岁以后才开始他的诗歌创作生涯的。有些论者将这一错觉作为根据,就使自己的论证走上谬误了。其实,由于受家庭的影响和当时社会风气的薰染,顾炎武不仅早在青少年时代就进行诗歌创作,而且作品数量也不算少了。  相似文献   

19.
殷夫的长诗《在死神未到之前》是一首包含着多种情感,而尤以阶级情感为明显的政治抒情诗,诗人在诗中以自己真实的感受、心灵的话语,创造了一位真实动人的17岁革命青年艺术形象。诗人的理想、信念在诗中得到形象表现。《在死神未到之前》使诗人的红色鼓动诗长于政治抒情的特点初见端倪,为后期的革命诗歌创作奏响了序曲。  相似文献   

20.
沉默的康桥--徐志摩《再别康桥》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别康桥》不是一首单纯抒发离情别绪的赠别诗,而是一首政治诗。既是诗人资产阶级理想破灭后的散发弄舟之作,也是诗人心灵苦旅中的一次总结性的沉默放歌。沉黩的康桥既是诠释诗人寂然内心的生动的诗歌意象,又是诗歌主旨之载体。它那轻柔的风格美,和谐的韵律美,整饬的诗体美,散逸着中国式的古典美,熔铸成一个诗的志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