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张博 《科技资讯》2013,(35):1-1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风力发电系统中储能技术:一是风力发电储能技术概述,对风力发电储能技术的特点、作用和效果进行了分析;二是风力发电储能技术的应用,说明了储能设备的接入方法,并对主要的储能技术进行了分析,分别对集中式储能技术和分布式储能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说明了其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2.
储能技术在风电并网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简要介绍了储能技术的分类与应用范围,指出了大规模风电并网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风电并网带来的系统稳定性、风电机组的低电压穿越、风电穿透功率、电能质量及系统运行经济性等方面的问题,详细阐述了基于储能技术的解决方案,并分析了各方案的优缺点.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储能技术的特点,提出了储能技术在风电并网中应用的原则意见.  相似文献   

3.
聂宇  徐清 《科技咨询导报》2011,(6):90-90,92
配电网的峰谷差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增大,对电能质量的要求日益增高.储能技术是未来电网发展的重要支撑,能有效提高电网的可靠性、经济性及电能质量.本文对储能技术在现代配电网中的应用与效益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储能技术在电气工程领域中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传统电力的电能生产过程中,只要增加一个电能存储的环节,就形成了现代社会中我们所说的储能技术。在过去的电能生产中包含了生产、传输和使用的环节,是非常刚性的,因此整体的电网在运行的过程中是比较缺少灵活性的,同时安全系数也比较低。该文通过对我国实际情况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了在今后发展过程中电气工程学科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论述了储能技术在对问题进行解决时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影响。通过储能技术在电气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将更好地提升我国电网发展中的问题,为今后的社会发展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风电场规模的日益扩大,风电并网问题已经受到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对风力发电并网运行危险辨识及安全评价进行研究,有利于提升电能供给的稳定性。本文首先对风力发电并网运行危险辨识做出简要阐述,然后提出一种模糊概率风险评价法,并结合实例,对其方法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储能材料     
正先进储能技术已在国民经济中占据日益重要的地位,储能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储能材料的进步。在发展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以及燃料电池发电技术中,需要将电能高效储存,以满足储存、调制电力输出的需求。此外,在智能电网、电动汽车、先进通讯终端、工业节能、数据中心、电动工具、启停电源、智能建筑、通讯基站、先进武器等大部分工业、民用、军事技术领域,也需要先进储能技术。目前储能材料基础研究十分活跃,涉及针对不同应用  相似文献   

7.
马冬娜  张海棠 《科技资讯》2011,(34):113-113,115
本文阐述了现代电力系统所面临的挑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正常、警戒、紧急、极端以及恢复等状态下的典型应用,揭示了储能技术在现代电力系统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发电快速发展,具备较强不确定性的新能源并网将给电力系统带来挑战。为全面回顾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该文分析风光出力及负荷需求的不确定性机理,研究其不确定性对电力系统优化运行及规划配置的影响,介绍了场景预测、概率预测和区间预测等不确定性预测方法。最后,针对不确定性带来的问题,梳理了储能技术与针对不确定性的运行及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解决风力发电中配电网侧储能容量存在的问题,提高风力发电配电网的稳定性。阐述储能设备对风电系统影响集中在减少电网扩容频率、减少电能损耗、减少常规备用电容方面,面对传统风力发电配电网侧储能容量小、工作状态不稳定等问题,通过采用高性能电容与储能电池、选择合适的电路接入方式、储能设备成本的优化,可以有效缓解风电系统不稳定问题,能提高风力发电的效率,提高风力发电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直驱风力发电系统中,变流器是将发电机所发的电能输送至电网的设备,它是完成将发电机发出的变压变频的电能转换成恒压恒频的电能的装置,并能够实现对发电机输出的电流、功率因数等的快速调节,减少对电网的谐波污染。在对比分析了当前水平的全功率并网变流器主电路拓扑结构基础上,重点对永磁直驱风力发电的网侧变流器做了深入的分析,建立了两相旋转坐标系(d-q)下的数学模型。在同步旋转坐标系下,将输入功率因数改善到单位功因,降低了单位谐波含量。同时,在三相全桥全控型直流-交流变流器市电并网下,提出了交-直轴电流闭回路控制,使永磁式同步发电机向电网提供电能。利用Matlab/Simulink搭建系统模型。仿真表明设计的交-直轴电流闭回路控制,具有谐波含量低、响应速度快、风能利用率高、控制效果良好等特点,验证了理论研究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建立一个非并网的独立风力发电系统,以开关磁阻发电机为发电电源,发出的电能通过功率变换器输入到直流电网给负载供电;系统以超级电容器和蓄电池作为混合储能元件通过双向变流器与直流电网相连,采用模糊PID控制双向变流器的占空比,实现风力发电系统直流母线与混合储能系统之间的能量流动,有效地提高了风力发电系统的稳定性和供电质量.  相似文献   

12.
电化学储能技术具有使用方便、反应快、配置灵活的特点,目前应用在电动汽车上的储能技术主要是电化学储能技术。该文根据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性能需要,从能量、比能量、比功率、充电性能、安全性和成本等角度比较了现有的主要电化学储能技术,总结了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钒液流电流和钠硫电池在电动汽车商业化中的应用现状,其中锂离子电池在纯电动车中应用最广,而铅酸电池主要应用在混合动力车和观光车、公交汽车中。最后指出现有的储能技术在比能量、比功率、充电速度、循环寿命次数、安全性和成本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还远远不能满足电动汽车的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禹杰  曹建波  鄂世举  许琬璐  嵇佳  江佳  王若仰 《科技信息》2012,(24):66+68-66,68
由于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的加剧,作为绿色能源的风力发电成为发展趋势之一。本文中设计了一种可用于风力发电的薄膜型丙烯酸弹性体伸缩发电实验装置,研究了利用丙烯酸弹性体由机械能向电能转换的机理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装置可实现由薄膜型丙烯酸弹性体的伸缩来发电,具有高效、结构简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徐龙博  谭江平 《科技信息》2011,(29):387-388
本文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分布式发电和微电网的新型风力发电并网逆变器,不仅可以作为功率接口向电网系统传送有功功率,还可同时对电网负载产生的谐波电流和无功功率进行实时动态补偿,从而有效改善电能质量。在分析风力发电并网系统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瞬时无功电流和谐波电流的检测方法,并基于MATLAB/SIMULINK建立了系统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证明了该设计可有效实现无功补偿和谐波抑制,增强电网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胡敏凡 《广东科技》2012,21(19):69-70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新能源的研究与利用。特别是风能资源,它作为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有着诸多其他能源不可比拟的优点,是新能源的发展重点。风力发电在我国电能供给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保证风力发电机组安装的质量,加强风力发电基础环施工方法及工艺措施的研究,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结合工程实例,主要介绍了风力发电基础环施工方法及工艺措施。  相似文献   

16.
王涛 《科技资讯》2013,(36):10-10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电子技术在风力发电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通过对恒速恒频、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的介绍,分析电力电子技术在风力发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王彦敏 《科技资讯》2009,(30):53-53
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工作和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暖、通风和空调用能也随之急剧增长。相变储能技术的应能能够很好的起到节能作用。本文从相变储能技术的基础知识出发,探讨了相变储能技术在采暖空调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黄建峰 《科技资讯》2011,(23):116-117
日本地震的发生,无疑是对世界能源应用的警示,对能源发展方向的导向,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绿色能源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外风力发电的现状,阐述了我国风力发电发展的特点,分析了各国风力发电政策以及风电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的新型能源中,风力发电是其中最关键的发电技术之一,风力发电中的发电机主要是将风能转化成机械能和电能的一种机器设备,在风力发电的组件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当前的实际情况当中,如果风力发电机处于长期的超负荷工作状态,那么就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为了有效地减少问题的发生率,必须要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和故障的维修,这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发电机的运行效率。本文就对当前风力发电机的实际运行维护状况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实际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0.
实现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技术创新,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产业化,是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的关键。本文介绍了我国可再生能源的技术政策,国内外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能利用和电能储存的技术创新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