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车辆座椅减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磁流变阻尼器用于座椅悬挂系统,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将磁流变阻尼器用于车辆座椅减振效果十分优良.1人-椅系统主共振理论分析在车辆振动系统中,振动通过座椅传给人体.座椅振动传递率又称加速度传递率为座椅与人体接触面上的加速度与车辆底盘激励  相似文献   

2.
载人飞船座椅着陆缓冲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载人飞船着陆冲击中,座椅缓冲系统对宇航员防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飞船返回舱整舱跌落试验舱体加速度曲线特征和宇航员座椅缓冲系统响应的试验数据,建立了包含缓冲器、座椅、赋形垫和人体的人-椅系统垂直着陆冲击动力学模型.将模型计算结果和试验数据进行比较的结果表明:计算得到的人体动力学响应的主要物理阶段和幅值均与试验结果符合良好.该模型建立了底部冲击加速度波形和人椅系统响应的直接关联,物理意义明确,便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3.
汽车振动系统动态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悬架及司机磨椅动态参数对汽车行驶的平顺性有着重要影响,以八自由度弹簧质量系统作为汽车振动系统的力学模型,用前后四轮路面随机激励作为系统输入,对车厢及司机座椅的输入功率谱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该模型的悬架及司机座椅动态参数进行优化,并给出悬架参数及司机座椅参数的优化结果。  相似文献   

4.
在建立"车-椅-人"车辆集成控制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LMI)优化技术的主动座椅悬架和车辆主动悬架的鲁棒H∞集成控制策略.以人体垂直加速度响应功率谱密度为控制输出目标,以满足车辆悬架动行程范围、车轮动静载荷比响应和所需的集成控制力要求为约束条件,设计出了座椅悬架和车辆悬架集成状态反馈控制器.通过仿真软件MATLAB进行了集成控制系统的仿真分析与比较,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车辆主动悬架系统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以聚氨酯泡沫为材料的汽车座椅H点的位置,创建了一个简化的二维人椅系统模型,人体与座椅之间的作用力建模为具有非线性黏弹性的弹簧.对此模型采用可变阶的运动微分方程Matlabode15s求解器,求解出人椅系统的平衡位置.结果表明:材料越硬,静态平衡位置越接近泡沫材料未压缩时的人体初始位置;弹簧K3刚度越大,人体最终的平衡位置就越接近初始位置,K3越向前移动,人体就会越陷入座椅中;人体与坐垫之间的摩擦系数μ1过小,人体就会滑出座椅.  相似文献   

6.
无疲劳座椅     
该座椅是一种合理安排人体受力部位,从而能减轻疲劳的折叠椅。其新颖之处是把国外同样功能的座椅改为折叠式,可以一椅多用,又可节省空间。使用这种座椅,可以正常端坐,也可以跪坐。跪坐时身体重量由臀部及膝盖分担,写字、打字、操作计算机时都很方便。  相似文献   

7.
将两种不同自由度的人椅子系统模型附加在车身-车轮子系统上,对比分析不同自由度的人椅子系统对于整个车-人-椅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通过系统传递函数分析幅频特性。对比结果发现,三自由度的人椅系统模型比单自由度的模型具有明显的减振作用,三自由人椅子系统模型更接近于人体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8.
讨论了由于路面不平度所引起的振动对人椅系统的影响(传递特性及其响应特性)通过理论计算,证明本文所提出的力学模型与实测基本一致.为今后座椅的改进及其乘座舒适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利用模糊控制理论和最优控制理论,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车辆主动悬架和座椅主动悬架的集成变增益LQR控制方法.在建立“车-椅”三自由度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以底盘垂向加速度和座椅垂向加速度为控制目标,以车轮动态位移、车辆悬架动行程范围小于规定值为约束条件,设计出了车辆悬架和座椅悬架变增益LQR控制器,并用Matlab/Simulink进行了仿真实验分析与比较,得出该控制方法对座椅悬架和车辆悬架有较好的控制效果,验证了集成变增益LQR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未来悬架系统控制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款微型电动汽车平顺性不尽理想的情况,以实车参数为依据,应用多体系统动力学软件ADAMS建立包含人-座椅模型的微型电动汽车仿真模型。分别对实车及整车仿真模型完成相同频率及振幅的正弦激振试验,提取实车驾驶员座椅端面处及整车仿真模型人-座椅模型座椅端面处的时域信息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所建模型的正确性。最后,参照平顺性试验方法 GB/T 4970—2009完成整车不同车速满载工况、B级路面平顺性仿真试验,对该车行驶平顺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证明,该微型电动汽车当车速超过50 km/h时,不具有理想的行驶平顺性能。  相似文献   

11.
考虑到车用座椅椅面倾角变化对驾驶员乘坐舒适性的影响,开展了不同身材驾驶员在不同椅面倾角下的人体骨肌力学特性的仿真分析与实验测试.首先基于人体骨肌力学软件分别建立了第5,50,95百分位中国男性驾驶员在驾驶姿态下的骨肌力学模型;然后通过椅面倾角参数动态调整并结合相关性分析方法,描述了驾驶员下肢腿部不同肌肉的受力情况和激活程度;最后开展了真实驾驶员下肢肌肉肌电测试.结果表明,当座椅椅面倾角增大时,驾驶员的臀大肌、髂腰肌、半腱肌、股直肌、缝匠肌、腓肠肌、胫骨前肌肌肉激活程度较大,10°~16°为椅面倾角的理想变化区间.  相似文献   

12.
以HTY-8座椅为原型,建立了具有轨迹发散作用的仿真模型,通过仿真,比较分析了发散火箭在不同冲量和不同弹射条件下对弹射轨迹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零速度或速度较低的弹射条件下,采用发散火箭是必要的。在中高速弹射条件下,由于前后座椅弹射具有一定的时间差,X方向轨迹离散,前后座椅弹射轨迹发散,发散火箭的作用并不明显,尚需进一步分析人椅分离后先弹射的座椅的运动轨迹。在不利姿态弹射条件下,横滚时发散火箭作用并不明显,俯冲时则能够起到轨迹发散作用。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整车8-DOF系统动力学模型,考虑了主动悬架控制,并增设了主动座椅控制,设计了车辆主动悬架系统的LQG控制器。基于Matlab仿真平台建立了整车8-DOF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对所得最优控制策略下的动态响应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为了改善人椅系统质心及车身质心的跳振性能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各轮轮胎动位移性能。从控制效能上来看,该最优控制器能够满足各行驶状态下对悬架性能的要求,改善了车辆的行驶平顺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乘员反映的某型装甲车辆行驶过程中座椅,尤其是座椅靠背不舒适的问题,在车辆行驶状态下以座椅-靠背处、座椅支撑面为测点,对车长位原座椅以及另一拟更换安装座椅分别进行了随机振动测量试验;并在采用GB/T 13441.1—2007规定的方法处理试验结果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振动总量及频谱分析比较了两种座椅的动态舒适性。弥补了以往座椅振动试验研究中仅针对座椅支撑面进行测量评价,而未考虑座椅-靠背、座椅坐垫支撑面振动对舒适性综合影响的不足,为该装甲车辆座椅系统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塑料椅是今天最常见、最流行、最廉价的家具,但它同时也是艺术设计同工业化生产完美结合的产物。别客气,请落座,这是地球上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一把的座椅。  相似文献   

16.
人体长时间就座引起的疼痛与就座时臀—腿部软组织的应力分布有关,运用ABAUQS和HyperMesh有限元分析软件,构建了人体臀—腿部与座椅接触界面的有限元分析模型,仿真得出了就座时人体臀_腿部软组织的应力分布.根据三维应力分布的特点,通过对Xm、Ym和Zm3条路径的分析,同时运用体压分布测量系统对人—椅界面压力的分布进行了测量.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当人体就座时,臀一腿部软组织内部的应力远大于界面应力,最大应力发生在坐骨结节下方,并向四周逐渐减小,骨骼与软组织界面层的应力最大,而肌肉层与皮肤一脂肪层界面的应力最小.该研究结果可使人们更好地理解长时间就座引起疼痛的原因,同时也为座椅人性化设计提供了有效的参考数据. 分析软件,构建了人体臀一腿部与座椅接触界面的有限元分析模型,仿真得出了就座时人体臀_腿部软组织的应力分布.根据三维应力分布的特点,通过对Xm、Ym和Zm3条路径的分析,同时运用体压分布测量系统对人一椅界面压力的分布进行了测量.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当人体就座时,臀一腿部软组织内部的应力远大于界面应力,最大应力发生在坐骨结节下方,并向四周逐渐减小,骨骼与软组织界面层的应力最大,而肌肉层与皮肤一脂肪层界面的应力最 .该研究结果可使人们更好地理解长时间就座引起疼痛的原因,同时也为座椅人性化设计提供了有效的参考数据. 分析软件,构建了人体臀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久坐期间的坐姿变化进行研究,确定其与坐姿不舒适的关系,探究不同高度座椅是否影响坐姿变化。18名长期从事办公工作的志愿者参与实验,座椅采用新疆吉瑞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人机工程学座椅,在2 h的久坐工作中,分别按照36~40 cm、40~44 cm、44~48 cm三个不同座椅高度范围进行分组实验测试,具体的高度取决于受试者。使用Tekscan人体压力分布测量系统来量化椅面压力和躯干摆动参数,设计并记录了主观坐姿不舒适评分表。结果表明人体躯干摆动参数随时间呈上升趋势,不同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座椅高度为40~44 cm时坐姿不适评分较低。可见坐姿变化与坐姿不舒适具有一致性,座椅高度为40~44 cm时有利于减少坐姿不舒适,保持坐姿45 min后,就应该起身运动或休息。  相似文献   

18.
汽车座椅强度及碰撞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Hypermesh软件构建某国产微型车座椅骨架的有限元模型,根据GB 15083-1994<汽车座椅系统强度要求及试验方法>的有关规定对座椅靠背进行强度及碰撞仿真分析,利用Nastran计算静强度,用Ls_dyna计算碰撞冲击强度,找出该座椅靠背的应力集中位置.经过分析表明座椅靠背在受到静载荷及外来冲击力时,应力分布较均匀,最大应力处属局部应力集中,最大变形位置对座椅的安全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内轮椅市场上的轮椅多为人力后轮驱动,其缺点是机动性差、劳动强度大、舒适性差等,而部分电动轮椅多为进口产品,价格昂贵。为此,设计了一种多功能电液动轮椅,该轮椅主要由电机驱动系统、座椅高度液压调整系统、轮椅靠背调整装置等组成,可以实现速度控制、轮椅高度及轮椅靠背倾斜角度的调整,其控制方法简单、结构紧凑,与进口电动轮椅相比价格低廉,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0.
正行业分类:制造业所属地区:浙江省湖州市有效期:截至2019-05-06联系人:蒋婉慧联系方式:18367273151主要研究内容:1.研究座椅行业的生产模式与工艺特点,确定座椅智能制造的需求,建立座椅生产的智能制造系统功能模型;2.研究座椅智能制造的设备选择、生产工艺合理化及布局智能规划方法;3.研究座椅智能制造的信息采集要求,建立座椅智能制造系统信息综合模型,分析并优化座椅生产过程的信息采集流程;4.研究座椅生产过程中数据实时、便捷的采集方法(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