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分析电视新闻的受众视角,分析了编辑过程对于信息的选择标准,从信息的选择.求真.求变及受众审美心理等方面阐述了在电视新闻编辑的过程中提升新闻的易受性,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故事化的新闻叙述方式寓文学表现手法于新闻叙事,在注重细节的描绘、人物的刻画、场景的再现、背景交代的同时,将新闻事实转化为故事叙述出来,使得新闻报道形象生动,具有立体感和厚度。这种新闻表现形式赋予新闻一定的美感效应,增强了吸引和打动受众的审美快感。本文试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对故事化叙事的新闻进行美学层面的探讨,考察其美学特质和美学形态,以期能够给新闻媒体实务带来一定的参考意趣。  相似文献   

3.
王玥 《科技咨询导报》2009,(26):225-225
在众多传播媒体中,电视相对于其他传播媒体而言,最大的优势是通过图像,声音、字摹等多种手段,生动全面地把新闻事件再现出来,还原出来。本文阐述的就是电视新闻频道·电视新闻作为主流媒体的主要传播途径在受众传播中的重要作用。从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新闻频道的出现,到凤凰卫视,到央视,无不展现出新闻频道和新闻的传播作用。因为这种主流媒体的传播主导作用源于与受众的心灵沟通、情感互动,源于与受众的零时差信息接收,源于真实事件的同步再现。  相似文献   

4.
常高 《科技信息》2011,(35):I0489-I0490
新闻播音“事实第一性”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其中的情感倾向也是不可或缺的,愈是成熟的播音员,就愈会在驾驭感情的细微处下工夫,使得新闻播报更为受众所喜爱,更好地完成肩负的宣传任务。  相似文献   

5.
吴伟文 《科技信息》2011,(22):411-412
新闻编排也叫新闻组合,就是一组新闻节目中的排列和衔接。电视新闻画面自身具有严谨的结构要求和负载信息的能力。有些人认为电视新闻编排是排稿子、串片子,不用动脑子,其实,能否办好新闻节目新闻编排十分关键,不能机械操作,要有敏锐的眼光、创新的思路,做到别具匠心。体现着编辑政策水平、审美能力、编排技术等诸多少面,电视新闻编排的艺术是能否吸引受众的重要创作过程,直接影响到收视率。  相似文献   

6.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胡明勇 《科技信息》2009,(14):105-106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旨在揭示新闻的主体与客体间的关联,其报道理念是一种具有人文主义特征的新闻本体论,它认为新闻事实不仅仅是具体的新闻事件本身,更重要的是新闻事件与社会、新闻实践与人的关系。深度报道的指向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从深度(深刻性)和广度(广延性)两方面指出了新闻文体以受众认知效用为主导的运作方向。本文剖析了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涵义和特点,从选题、表现手法、如何把握好“新”和“深”、需要注意的问题等五个方面作了阐释。  相似文献   

7.
姚燕 《科技咨询导报》2011,(14):216-217
电视新闻播音员想拥有受众并赢得赞誉,首先他(她)必须端正自己的工作心态,充分了解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社会意义及其重要作用,把电视播音作为自己毕生的一项事业去努力,与时俱进,从严地高标准地要求自己.若能做到这样,即使是普通的播音员,他也会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出不平凡的成绩.如何正确地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把工作做好?本文从几个方面探讨了做为电视新闻播音员在播音的过程中如何端正心态,如何营得受众喜爱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电视新闻往往只提取重要的信息量,提炼重点,而忽视一些细节问题.精炼的新闻词,只是告诉了受众一个事件,却很难激起受众的感情共鸣,难易吸引受众的眼球.电视新闻故事化以故事的形式来讲述新闻,打破了传统新闻的弊端,将新闻的血肉完整的展示在受众面前,取得了很好的发展.文章主要针对电视新闻故事化的策略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电视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作为一个电视人,特别是电视新闻人,以什么样的姿态采编新闻,并将其传递给受众,至关重要.如何使电视新闻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具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笔者认为电视新闻语言应该具备两个要求,即"真"和"诚".电视新同要以"真"、"诚"的姿态面对受众也是坚持科学发展观,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不论是以阅读为主要特征的报刊文字新闻,或是以听觉为主要特征的广播新闻,还是以视觉图像为主要特征的电视新闻节目都是需要“写”的。与报刊新闻、广播新闻写作不同的是,电视新闻节目写作不仅仅是运用文字语言、文章体裁来述说新近发生的事实,还要运用图像语言和声音语言来表现新闻事实,是多种语言符号的综合运用。这就是电视新闻节目的文本写作。  相似文献   

11.
播音美学的研究,对于提高广播电视有声语言再创作水平,起着促进的作用。播音员、主持人的有声语言再创作,要达到使受众赏心悦耳,得到美的享受的传播目的,就必须提高自己的美学修养,必须有健全的审美观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2.
突发事件因具有不确定性和危害性等特征,近几年来一直受到广大受众的关注,更是我国新闻媒体报道的焦点。而电视新闻作为主流媒体,肩负重要的社会责任,引领主流舆论,在突发事件电视新闻报道中存在的问题有报道滞后、报道缺乏深度及报道方式程式化、缺乏人文关怀等。对目前我国突发事件电视新闻报道现状进行认真梳理、分析研究,提出提高新闻时效性、深度挖掘延伸报道等可行性策略。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电视新闻媒体需要准确、客观、及时、有效地进行全方位报道,帮助政府及民众平安渡过危机。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手机、计算机等逐渐发展为新闻传播的重要途径,但在现代生活中电视仍然是新闻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在电视中,新闻是必不可少的节目,要想创办一个具有足够吸引力的电视新闻栏目,就必须对这个栏目进行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使新闻更加及时、新颖、有效,深受广大受众的喜爱。而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在一个新闻栏目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想提高电视新闻的收视率和传播效果,就要要求新闻编辑具有相当高的素养和能力。本文就电视新闻编辑能力与素养分析,详细阐述了电视新闻编辑能力与素养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新闻编辑所应具备的素养与能力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大众传播学和美学的基本原理,从大众传播的基本概念与特征入手,把大众传播置于美学范畴,进而把美学观点贯穿于大众传播活动之中,分析其中“美”存在的客观性及其特征。建立起大众传播审美特征的基本概念和内涵,进而研究大众传播审美特征对其自身发展和广大受众的影响及指导作用,阐明大众传播审美特征对于其自身发展和受众的指导作用。并期待以此实现对大众传播学基本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推进和深入,实现对大众传播媒体发展实践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周红 《科技资讯》2010,(33):239-239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对新闻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这就使新闻竞争加剧,特别是电视新闻的竞争。这也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要求电视新闻必须要进行创新,否则不仅会失去大批的受众,而且难以承担宣传作用。现实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创新才能提高竞争实力,获得更广大的受众。而电视新闻的创新的重担势必压在电视新闻编辑的肩上。本文将对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能力进行简要的探析。  相似文献   

16.
审美经验是当今美学观念变异的核心问题。随着媒介条件的变化,审美经验呈现出复杂化、多元化的样态。对于这种当下的审美事实,如果仅以传统美学中的"审美无利害"、"审美静观"、"心理距离"等主体审美态度为经验尺度的话,势必会将当代大量活生生的审美事实遮蔽掉,而如果与此相反站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立场上将一切生活中的经验都与审美经验相混同,也会使美学发生前所未有的断裂。20世纪的美学家们多半都对审美经验予以深刻的关注,了解这个轨迹,对于美学理论的当代建构,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7.
张岩 《科技资讯》2012,(22):244-244
新闻"五要素"是贯穿整个新闻事件的全过程,任何新闻的采访,都离不开事件的本质。电视这一媒体的介入,更需要声音、形象、背景的介绍和铺垫。新闻的包装,要有美学的积淀和认知,这是对新闻报道的深层次要求,也是引导受众关注电视新闻可视性的一种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18.
新闻源于生活,新闻源于敏感,新闻源于洞察,新闻源于细节,新闻源于思考……作为一名成熟的记者,应该是采访中的"福尔摩斯"。在采访中,善于洞察新闻事实,善于挖掘事实中细节和新闻事实的角度,对于创作出佳作至关重要。新闻敏感度不仅是发现新闻钥匙,更是挖掘新闻利器。能在看似平淡无奇事实中,发现新闻的价值,让事实得以从新闻的角度奉献给受众,这是记者的职责所在。做采访中的"福尔摩斯",这正是当下新闻工作者所需要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19.
吴金宝 《科技资讯》2012,(28):248-248
作为电视新闻的重要构成元素之一,画面是新闻节目的基础语言,也是节目内容的体现者。而在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全过程中,画面的拍摄对新闻的纪实性、严谨性、及时性以及艺术审美的实现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阐述了电视新闻画面拍摄的若干原则,并对提高电视新闻画面拍摄质量的具体技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电视新闻与文学结缘,主要融合了文学修辞手法、文学描写方法和篇章结构形式等。修辞手法主要运用于新闻标题;文学描写手法体现在新闻故事化、故事情节化、情节现场化、现场细节化、细节形象化;通讯类新闻及其栏目设置,主要运用了篇章结构形式;联想和想象是新闻的禁区,是导致假新闻的主要渠道。新闻与文学的结缘是受众审美需求以及文化品位提升的表现,是今后新闻传播发展新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