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航天发射和运载火箭发射场的恶劣电磁环境对航天测试产品的电磁兼容性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需要设计师在设计初期充分考虑系统的电磁环境适应性问题。通过对国军标和航天发射对测试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的分析,结合工程设计实践,提出了一套航天测试产品系统级电磁兼容设计的方法,为整机系统的航天测试产品的电磁兼容设计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2.
运载火箭出厂测试是火箭质量保障的最后一道关卡,现有火箭出厂测试技术在质量控制水平与测试效率方面均与现代运载火箭生产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需求不成一体。运载火箭出厂测试状态控制优化技术将原有的以人工干预为主导的测试技术自动化,通过对测试状态的自动计算、梳理与分配,有效代替了人为的状态梳理,在确保运载火箭出厂测试质量的同时,大幅提升了火箭出厂测试效率。  相似文献   

3.
针对运载火箭发射场恶劣的电磁环境和航天发射任务对电子设备电磁兼容性的苛刻要求,充分运用各种EMC设计方法,设计了一种运载火箭多路信号测试处理系统。阐述了系统EMC设计的基本原理,重点介绍了系统设计初期从电源供电、信号隔离、PCB设计和滤波等方面所采取的EMC设计措施,对航天电子设备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王文学 《科技信息》2013,(17):482-483
本文针对注射剂可见异物的控制问题,结合产品内在质量对灯检法和自动灯检机使用测试比对,具体分析人工灯检和自动灯检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优选有效的控制方法,旨在提高产品安全性,给相关药企提供一些帮助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高精密航天器中内部活动多余物的存在是降低航天器可靠性的重要因素。针对现有多余物检测算法在较强环境噪声下难以有效检测出多余物信号脉冲并排除可动组件干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谱减法去噪、两级脉冲提取和脉冲发生序列周期性分析的高精密航天器多余物检测算法。利用谱减法实现对环境噪声的有效抑制;采用两级脉冲提取法对多余物信号与可动组件信号进行脉冲提取;通过对脉冲发生序列进行周期性分析,以周期信号相似度作为区分多余物信号和可动组件信号的判别依据,从而实现对多余物有无的检测。试验验证表明,该算法能有效检测航天器内多余物与可动组件的存在情况,识别准确率可达96%。  相似文献   

6.
针对运载火箭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知识获取难度大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测试事件图的知识获取方法,通过设置合理的图形组件,绘制出的测试事件图,可完整地表示运载火箭测试流程;通过设计转化算法,可将测试事件图自动转化为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知识库中的知识.这种基于测试事件图的知识获取方法可以有效地简化知识获取的难度,便于工程技术人员理解和使用.经过仿真测试,此方法工程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中科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敏感器件部针对航天海洋领域负温度系数(NTC)热敏电阻器的特殊应用需求,攻克多项关键技术,研发出的NTC热敏电阻产品在国家重要航天海洋工程中获得了广泛应用。在航天领域,应用于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近地轨道卫星、嫦娥探月工程、神舟系列飞船、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等;在海洋领域,应用于国产XBT仪、国产CTD仪等海洋环境监测仪表的研制,为国家建设航天海洋强国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
设计一种基于新一代运载火箭出厂测试总体网系统,实现了测试过程中的有效进舱管理。以Micros Visual2012为编辑环境,系统测试前端控制软件和测试后端上电提示软件实现了记录进舱操作人员工作、数据库管理进舱登记、实时发布进舱信息和箭体上电信息等功能。控制软件通过串口通信控制以51单片机为核心的控制模块,实现了实时监控并显示测试现场温湿度数据、发出超差报警信号和进舱指示灯信号等功能。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舱体类设备多余物检测效果影响因素,提出基于正弦激励的舱体设备多余物振动检测方法,研究了振动加速度、振动频率、多余物材质和粒径参数4个因素对粒子碰撞噪声检测(PIND)法效果的影响.通过单因素仿真试验探究了各因素对多余物检测效果的影响规律及原因,并采用正交试验法设计ADAMS仿真分析试验和振动试验,通过极差计算确定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影响检测效果的关键因素为多余物材质,并给出多余物材质和粒径的识别方案及最佳振动试验条件,为舱体内部多余物参数的进一步识别分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一种主动关节机构,针对航天扰性结构的振动控制问题,提出了新的振动主动控制方法.分别对关节机构的变刚度阻尼特性以及基于关节机构和航天太阳能帆板组合振动控制系统的特性进行了理论建模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搭建了实验测试平台并进行了振动控制实验.关节机构自测实验结果表明,在-15°~15°的范围内,关节机构的扭转刚度与励磁电流近似成线性关系;通过改变电流的大小,可以实现其刚度在0.391~1.362N·m/rad范围内的变化.另外,对航天太阳能帆板系统的振动测试实验表明,利用关节机构进行振动主动控制,可以提高系统的固有频率,使振幅衰减9.5dB,降低到原来的1/3,有效地对航天太阳能帆板的振动进行了主动控制.  相似文献   

11.
电动缸性能参数测试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的电动缸测试系统和测试方法不能满足电动缸产品出厂参数快速测量的问题,研发了一套以PC机作为上位机,雷赛DMC5480运动控制卡作为核心控制器,高精度磁栅尺为检测装置的电动缸性能参数测试系统。根据测试需求设计了开放式电动缸测试系统、测试方法和功能测试模块;结合数据测量装置,基于VB和API函数研发了开放式电动缸自动测试系统软件平台,包括电动缸的位置精度、回程误差、重复定位精度、误差分析与补偿及跟随误差测试等功能模块。该测试系统成功应用于某公司电动缸出厂参数快速测量。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世界航天发射运输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发展现状和发展特点,综合对比了国内外航天发射场、运载火箭、火箭发动机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未来发展趋势和展望。提出了低成本进入空间将改变世界航天发展的基本格局,航天远程跨域运输将突破航空领域运输效率的极限,指出了天地往返运输将成为维系空间环境的必然选择,轨道的多样性将催生多样态全域发射能力,同时传统液氧/煤油、液氢/液氧、液氧/甲烷等推进体制的主力运用领域将会迎来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13.
<正>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航天走出了一条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先后完成东方红一号、载人航天工程和探月工程三大里程碑的跨越,牵引航天动力学专业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2018年,中国航天完成了北斗三号基本系统部署,计划年底前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提供基本导航服务,并将发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实现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着陆与巡视,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水平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航天器和运载火箭作为体现航天技术发展的主要载体,其设计、研制、发射及在轨运行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而航天动力学则贯穿于航天器和运载火箭的研制过程.航天动力学的建模、分析及试验等技术的发展直接影响着航天器与运载火箭的设计水平,甚至决定着航天任务的成败.  相似文献   

14.
针对食品企业出厂检验的细菌检验存在质量控制不规范、出厂检验误检率高等问题,提出解决细菌检验中质量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油液的污染是液压传动系统发生故障的主要原因,本文从武器装备液压系统在使用过程的角度出发,对油液多余物的形成原因、途径以及多余物的成分进行研究,对多余物的来源,油液变黑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油液维护保养措施与规范,对指导用户进行油液维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治杰 《科技资讯》2011,(13):243-243
针对当前电子装备研制生产中因存在多余物导致电子产品失效、丧失功能等现象,本文着重从多余物的定义分类、控制途径和要求等方面,阐述了在质量监督和检验验收工作中,应该把握和必须关注的几个重要环节、相关问题与注意事项,便于加强工作沟通和经验交流。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国外航天运输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对比分析了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现状和差距;提出了增强我国进入空间能力的五个发展方向,即改进现役运载火箭、研制新一代运载火箭系列、发展快速机动发射小型运载火箭、具备载人登月及深空运输能力、探索重复使用运输技术。  相似文献   

18.
视觉     
<正>10月17日23时2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四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任务获得了圆满成功。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四号主要用于开展多频段、高速率卫星通信技术验证。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和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四号,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15次航天飞行。  相似文献   

19.
陈浩 《科技咨询导报》2009,(28):116-117
本文从专用测试设备的概念,分类.特点八手,针对航天专用测试设备的计量管理现状,提出了航天专用测试设备的计量管理的模式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基于产品配置的开发链产品实现过程,分析了产品开发链对产品模型的要求,研究了面向配置过程的产品结构模型,给出了产品配置的一般过程,配置方案的一致性和有效性通过配置知识库的正确性来保证,提出了基于测试方案的配置知识库诊断模型,通过测试配置方案集来诊断知识库中多余的约束规则及应增加的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