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充分说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立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文明形态.环境教育工作要紧紧围绕新时期环境保护的新要求、新目标,加强全民环境教育,逐步建立公众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参与监督机制,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从宏伟蓝图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2.
正为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根据《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实施方案》的新要求,积极创新生态文明宣传方式方法,吸引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同时回馈一年来积极支持大讲堂的热心听众,贵州科技馆科普大讲堂首次将课堂搬进大自然,于2017年11月12日联合贵阳黔仁生态发展中心开展了生态环保科普讲座——亲水之旅特别活动。此次活动挑选了今年以来5个积极向大讲堂投稿的家庭、15个参与讲座最多的家庭共计40人参加。  相似文献   

3.
环境教育是提高公众参与环保工作的重要途径,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选取西藏拉萨市社区居民、中小学生、大学生、环保工作者以及周边地区农牧民等典型公众代表,围绕环境满意度、受环境教育现状及具体需求、环境教育方式和途径等方面进行了实地问卷调查,并提出了更好开展公众环保教育方面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时空维度看,生态文明是当今社会的必然选择,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还存在若干误区。从立法体系、制度安排、公众参与等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刘翠 《中国西部科技》2013,(11):117-119
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全面素质提升的重要内容,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和坚持生态行动自律。高校应通过课堂教育、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培育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  相似文献   

6.
环境管理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而生态文明是环境管理追求的价值目标.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环境管理也愈显重要.运用博弈论的理论工具,结合并简化环境管理中各参与者的行为,拟建企业和公众参与的双方混合策略博弈模型与政府、企业和公众参与的三方混合策略博弈模型,求出各均衡解.对比由两个博弈模型所得的结果,分析讨论在生态文明视域下,政府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拟从政府责任的角度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因素,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环境保护观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导向作用。该文以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环境认知、责任、行为、教育和当前高校生态文明环境保护方面,开展问卷调查,通过大数据分析,整理归纳了有代表性的五类问题,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环境保护意识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大学生生态文明环境保护意识提升路径,从而促进大学生增强生态文明环境保护行为自律。  相似文献   

8.
陈海丽 《科技信息》2012,(8):104-105
新世纪,作为环境自身发展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教育发展的需要、提高我国综合竞争力的需要和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需要,生态文明观教育已成为一种趋势。在体育专业大学生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面临更多问题下,需要我们将生态文明观教育引入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拓展高等院校的德育工作,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本研究从生态文明观的视角入手,汲取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成果,针对目前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尝试探求了若干实践策略,如环境教育的推引与加强,生态文明道德规范的制定、生态文化建设活动的开展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拓展。  相似文献   

9.
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建设和生态公民的培育存在内在统一和耦合的关系,生态公民是示范区建设的主体,通过政治实践、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参与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公民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化转向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示范区建设为生态公民提供了培育的土壤和发展的平台,培育生态公民是示范区建设的内在目的和主要内容。生态公民的培育,需要构建整体性教育体系,强化公民生态意识,培养生态化的思维方式;要注重生态实践,提高公民生态践行能力;要完善公民参与机制,畅通公民参与渠道,拓宽生态公民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大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变革、新理念、新要求、新目标和新部署。该文从生态环境宣传、生态环境教育、拓宽公众参与环保渠道等方面探讨了在新时代下开展福建省环境宣传教育的多元化途径。  相似文献   

11.
依据泉州理工职业学院"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校""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教育基地""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志愿者联盟"的建设经验,结合"生态环保、绿色生产、循环利用"技术,设计论证"由生态学环境学专家参与规划设计、有人工生态群落代表性、生态文明特征比较明显、建设基础较好、有自身特色和知识产权、接待能力较强、易与被接受和普及推广"的示范工程,试点生态文明建设工程,推动美丽泉州建设。从社会发展角度选取有生态文明代表性、引导性,同时具有示范、教育双重功能的试点,以典型引领提高民众的生态文明意识,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与质量。本文结合中国实际情况阐述了高校绿色校园的主要内涵以及开展绿色校园建设的必要性,并基于泉州理工职业学院目前绿色校园建设的基本情况,探讨了进一步建设绿色校园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以下简称"环境学会")是中国环保事业发展进程的见证者,伴随着环保事业发展成长起来,参与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环保事业发展的各阶段,在若干历史事件和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十三五"以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从实践到认识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十三五"规划...  相似文献   

13.
在信息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社会多元化的大背景下,群众政治参与地位凸显出来。论文通过对"公众政治参与"与"行政生态"概念的界定,具体分析公众参与政治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权利意识淡薄,公民知情权的缺失和公民参与缺乏制度上的保障等问题。并分析了我国行政生态现状,站在行政生态视角上,分析和探讨完善公众政治参与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刻不容缓。高等教育中生态文明教育呈现落后状态。应该从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文化自觉、生态文明知识方面着手,加强生态文明观教育。更应该加强实践教育,创新教育形式,在就业创业上加强指导,推动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高校环境伦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爱华 《科技信息》2010,(31):I0103-I0103,I0417
生态文明是一种积极健康的文明形态,在通往生态文明的进程中,高校环境伦理教育承担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高校环境伦理教育在观念上、教学指导思想上、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高校应从学校环境建设、课程改革、组建大学生环保社团、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及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生活行为习惯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联合国环境署确定2005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Green Citiesplan for the Planet!),为呼应这一主题,展示中国政府和人民创建绿色家园、营造和谐社会的决心与行动,鼓励公众参与,弘扬生态文明,繁荣环境文化,国家环保总局确定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该主题旨在号召全社会行动起来,积极投身建设生态省、环保模范城、生态工业园区、绿色社区等环保实践活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家园。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中西部地区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保证"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并存不悖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故而提升公众参与的有效性值得关注。本文阐述了产业转移中公众参与环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产业转移引发的环境危机;政府的应然态度及产生的问题;公众的生态责任及良好的效应,并从公众心理层面和实践技术层面分析了当下产业转移中公众参与环保有效性存在的困境及对策。  相似文献   

18.
河池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对策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河池市的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石漠化面积不断扩大、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三农活动对生态环境破坏日益严重、历史遗留的生态环境问题多.河池市在生态环境建设中要强化生态环境治理与生态恢复,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彻底治理历史遗留环境问题,注重生态文化宣传和培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努力营造"生态文明,全民...  相似文献   

19.
辛智广 《华东科技》2022,(1):139-141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国家将生态文明教育放在了突出地位."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以实践为基础全面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高校应切实履行道德职责,并且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以及促进国民全面发展的角度来提升育人格局.高校思政教学融入生态文明教育,有助于让"五位一体"总体布...  相似文献   

20.
周恩来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它与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目的、实践是契合、一致的。周恩来生态思想中蕴含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环保法制化建设、走群众路线方法以及科技发展促环保等,仍然对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将周恩来生态思想融入青少年的生态文明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