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树是我国重要造林树种,具有生长快,用途广,树形美观适应性强的特点,是用材林、防护林以及四旁植树的好树种。但是,杨树品种很多,特性各异,什么品种适宜盐碱地生长,是盐碱地造林中值得注意的问题。我县杨家园大队在天津地区农科所的协助下,从1966年开始,结合生产进行了盐碱地杨树优良品种的选育工作,八年来已从32个杨树品种的无性系中培育和选择出小×美12、小×美21和23、合作杨、白城杨、小青×钻、河小×旱 美、小×美 榆、波兰杂种194等较适合盐碱地栽培的8个优良品种。这8个杨树种、杂种的主要优点是:1.速生:1965年秋在土壤含盐量0~20厘米为0.6753%,20~50厘米为0.5300%,50~100厘米为0.2530%的盐碱地上,扦插的小×美×12,8年生平均高13.12米,平均胸径12.4  相似文献   

2.
“我只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了一件平凡的事,而我仍会这样继续做下去……”获得200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于不久前结束的省科技大会上获得“山东省先进工作者”称号的赵振东谦逊地说。 他主持选育的“高产优质面包小麦济南17号”2000年被评为山东省十大科技成果,2001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高产优质面条小麦济麦19号”获得山东省2003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 目前,赵振东主持选育的济麦19号正准备申报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荣誉面前,赵振东仍奋斗不息……  相似文献   

3.
由生物系张翼伸教授主持研究的人参多糖基础理论的系列研究与应用,于1988年底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生物系继郝水、何孟元教授主持研究的“高等植物染色体工程一两套小冰麦异附加系列建立”及祝廷成教授、李建东副教授主持研究的“草甸草原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生物生产力的研究”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以来,获得的又一次国家级重大科技成果奖。  相似文献   

4.
杨树雄性不育品种花粉发育过程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杨树小孢子败育的时期及影响小孢子败育的因素,为杨树雄性不育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杨树雄性不育品种‘泗杨1号'为材料,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花粉粒细胞发育过程; 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进行败育花粉粒的形态观察,并与可育品种‘南林3412'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微镜下观测发现在四分体时期以后,即单核小孢子期,雄性不育品种‘泗杨1号'大部分小孢子发生异常,开始表现出败育性状。在花粉粒成熟期小孢子开始发生解体,小孢子败育。同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仅有的少量花粉粒发现其异常变形,不同于正常花粉粒形态。【结论】‘泗杨1号'小孢子败育从单核小孢子时期开始,在花粉粒成熟期小孢子发生解体,小孢子败育。影响‘泗杨1号'小孢子败育主要原因是绒毡层细胞降解的延迟,影响小孢子发育营养物质的供给,导致小孢子发生败育; 除此之外,花药室内的Ca2+浓度、花药内壁乌氏体的分布也有可能影响‘泗杨1号'小孢子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5.
张乃军 《科技潮》2003,(10):49-49
余阳俊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春播晚抽薹、夏播耐热、秋播抗病早熟大白菜遗传育种研究。在国内外正式刊物发表论文35篇。1997年,余阳俊参与研究的“北京小杂56号等大白菜系列配套品种的选育和推广”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他主持的“一种桔红心白菜的选育方法”课题获国家专利。余阳俊参与育成的春、夏、秋播,早、中、晚熟大白菜系列配套品种目前已推广到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100多个大中城市,获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年销售种子20余万斤,年销售额1500万元,年推广面积80万亩,年新增产值1…  相似文献   

6.
周一杨 《科技潮》2006,(10):41-41
郭景伦硕士,副研究员。主持和参加了“玉米亲子鉴定技术及其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超级玉米制种技术研究”、“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选育及其种子产业化”、“玉米新品种标准DNA指纹库建立研究”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2001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先后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两项,2005年获得北京市“五四”奖章。  相似文献   

7.
临麦6号为临沧市农技推广中心麦类课题组,于1995年用86鉴22作母本,84-346作父本经人工杂交选育而成。育种编号96鉴21,2003年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意进行登记,命名为临麦6号。2004年获云南省农业厅推广成果二等奖。  相似文献   

8.
以选育出的杨树新品系J号杨、50号杨、B号杨为材料,利用Logistic方程对苗龄型-根-干苗主要生长性状及苗高、地径年生长规律进行拟合,拟合效果显著,相关系数在0.978 6以上,并以此将J号杨、50号杨、B号杨生长过程分为4个时期,各品系速生期苗高及地径生长量占总生长量比率分别为J号杨59.8%,70.3%;50号杨65.1%,64.6%;B号杨60.3%,68.8%,均高于小黑杨.  相似文献   

9.
1995年山东大学十项重大科技实绩一、潘承洞院士获95年度何梁何利奖.二、彭实戈教授的《随机最优控制的最大值原理与随机微分方程》获9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一等奖空缺,全国高校二等奖5项).三、生物系陈惠民教授为首的课题组承担的国家“863”任务于...  相似文献   

10.
我校学生于2008年9月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了历史以来的最好成绩.在12个参赛队中有3个队获国家级二等奖,5个队获省级一等奖,4个队获省级二等奖,在云南的参赛高校中,我校的获奖成绩仅次于云南大学.  相似文献   

11.
苏哲子,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1935年生于陕西省咸阳县,1959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先后参加领导和主持研制了多项重型武器装备,其中两个装备参加了国庆三十五、五十周年阅兵: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3年获兵器工业首届科技带头人,2004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5年获兵器工业科技创新突出贡献一等奖,并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相似文献   

12.
佛山市国星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星光电"或"公司")是广晟集团旗下专业从事研发、生产、销售LED及LED应用产品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国星光电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火炬计划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20多项,省部级项目80多项,产品多次获国家级、省级重点产品称号。继2016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荣誉之后,国星光电又在2019年斩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20年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21年荣获中国专利奖优秀奖和2020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第一完成单位)。  相似文献   

13.
一、基本情况 (一)获国家级科技奖励情况2000年我省有21项优秀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其中,获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奖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6项。获奖总数继续名列全国各省市首位,实现了八连冠。 (二)省科技进步奖评审情况  相似文献   

14.
正机械工程学科拥有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点,是学校博士点建设培育学科之一,其所属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为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和"珠江学者"设岗学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过了中华工程教育学会(IEET)专业认证。近三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3项,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广东省优秀科技成果奖2项、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技二等奖1项。  相似文献   

15.
复旦大学教授华宣积华宣积1939年12月生。浙江省宁海县人。196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复旦大学教授。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先生的大弟子。自1961年至今任职于复旦大学.1976年至1978年曾在西藏大学任教。1980年至1982年在上海大学任教。主要科学研究兴趣是应用数学。长期结合机械工业进行各种几何问题的理论和实际课题的研究.完成十多项实际课题,发表论文三十多篇,著作六部。曾获得的国家级奖励有: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合作),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合作)。1986年获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称号和人民教师奖章,1997年获国家级优秀教…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22种品种杨2a生无性系苗木的叶锈病与黑斑病调查结果表明:白林2号和新疆杨等6种对锈病表现为高抗,感病指数小于1.5;中绥系列对此病表现为高感,病情指数达60以上。鞍杂杨和美洲黑杨等10种对黑斑病产生高抗,病情指数小于2.7。  相似文献   

17.
<正>郑天存、殷贵鸿、韩玉林、杨光宇、王令涛、黄峰、郑继周、胡卫国、王丽娜、于海飞、高艳、祁勇、唐建卫、于华强、吕永军周口市农业科学院、河南天存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省种子管理站、河南农业大学高产稳产多抗小麦新品种国审周麦22号选育及利用周口市农业科学院始建于1965年,现有员工125人,科技干部79人,下设5个职能科室,7个研究室。主要从事小麦、玉米、大豆、棉花、芝麻、花生、红薯、蔬菜等新品种的选育以及土壤肥料、食用菌、植物保护等实用技术研究。先后获各级成果奖18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河南  相似文献   

18.
群星灿烂     
《科技潮》1996,(2)
杨秀敏,男,1942年6月生于河北青县,196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爆炸力学专业。核防护专家,中国工程师院院士。现任总参工程兵科研四所室主任、高级工程师。参加过核武器效应试验、核爆效应数值模拟和工程抗爆要求等14项工程防护研究、论证工作,取得多项具有国内首创性的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两次荣立三等功。1992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并当选为党的十四大代表。中国知识分子有忧国忧民的优良传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最好的写照。作为一个军队科技工作者,我认为自己的生存价值就是报效祖国。搞核防护研究看起来很危险,很枯踩,其实一旦钻进去乐趣无穷。我很少在晚上12点以前睡觉,进入状态后,常常在机房或实验室里干几个通宵。一项  相似文献   

19.
采用北抗杨(P.del.cl.Beikang-1)为母本、创新杨(P.del.cl.Xinshiji)为父本进行杂交育种.按照杂交育种程序和常规试验方法,经过3年的苗期生长量、抗虫性及材性选择,选育出抗虫性良好的北创杨2号和材性优良的北创杨8号.其中,北创杨2号与父母本相比,美国白蛾虫害率分别降低了39.9%和10.1%,虫害指数分别降低了54.6%和47.5%.北创杨8号的木材纤维长度与父母本相比分别增加了15.1%和25.7%,木材纤维长宽比分别增加30.5%和39.1%,壁腔比分别降低了10.3%和8.4%.北创杨系列的选育不仅为我国北方型杨树家族增添了抗虫及纸浆用材新品种,而且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0.
松树与杨树是我省的主要造林绿化树种。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对松树和杨树开展了大量的良种选育工作。选育出多个杨树品种,建立了多处针叶树种的林木种子园,为我省林业及园林绿化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本文是对我省松树与杨树过去良种选育工作的初步总结,为今后此项工作的开展和良种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