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汉文 《科技信息》2010,(23):43-43
地方本科院校应以区域经济为中心,为地方服务。学院各专业的建设也应着眼于地方经济、地方产业,培养一线人才,服务社会。通过对实验内容与模式的改革,着力提高生物药学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着力打造以药学、化学、生物学相结合的生物药学专业,"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创新人才"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逐年攀升,地方本科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向应用型转型势在必行。该文针对应用型转型建设方案展开了探索,主要介绍了专业定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重构、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旨在培养适应地方需求的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从而促进地方环保产业的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新工科的背景下,社会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地方工科院校以培养具有工程化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服务地方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基于蚌埠学院实际情况,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学科师资队伍建设和支撑条件等方面就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新工科建设方案提出几点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职业教育是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之一,其培养的人才主要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镇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但近年来镇江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从镇江市旅游从业人员现状和人才培养需求分析,提出了职业教育为地方培养旅游人才的举措,即成立旅游专业指导委员会,科学定位人才培养方向;加强旅游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深入进行旅游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优化知识传授途径;推进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多渠道、多层次地培养旅游人才.  相似文献   

5.
针对教学与产业发展结合不够紧密、专业特色与地方产业难以实现对接等问题,提出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抓手、人才培养定位为核心、教学定位为举措,研究了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设计原则、标准、目标;制定了5项课程体系的构建措施,形成了基于产教融合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构建模式,为促进地方应用型高校人工智能类专业建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探讨地方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和学生就业等方面与当地经济建设的关系,提出地方高校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应该以当地经济发展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社会服务及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为目标,确定高校的发展方向,实现高校发展与当地经济建设共赢。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是时代赋予高职高专院校的历史使命。本文拟从笔者所在的院校为例,探讨在此大背景下,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如果抓住发展契机,以服务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为出发点,不断革新和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培养出适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开创促进地方经济和自身专业发展的双赢格局。  相似文献   

8.
在新工科背景下,面向区域经济的发展,地方高校机械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迫在眉睫。本文分析地方高校机械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基础+应用+创新"三级能力培养体系,通过构建面向"机械工程+"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模式、"问产业需求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练、赛、创"三层实践教学体系、"赛学结合,以赛促教"教学模式、"研教合一,以科研促教学"教学模式等环节的综合改革,形成一套完整的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多学科交叉复合性人才。  相似文献   

9.
“校中厂,厂中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在高职院校的办学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促进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就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校中厂,厂中校"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含义、措施、问题和人才培养四个方面来加以阐述和交流。  相似文献   

10.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既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也是实现应用型本科学历教学人才培养与产业实践匹配的重要基础;应用型本科职业人才培养,既是专业认证发展的内在发展延伸,也是院校提高专业建设品质、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自我诉求。以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为例,基于学校"工本位"的教育理念,对标专业认证与专业评估等要求指标,主动对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更新教育理念,加强产教融合,探索适应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1.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一流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发展水平关涉中国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一流应用型本科教育反映了地方高校的内生需求,也是全球新技术新产业经济发展外在驱动的结果。一流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建设要坚持应用型办学定位,扎根地方办大学,确立区域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强调"需求导向",以2. 0版产业学院为载体,依据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根据需求导向理念反向重构课程,促进课程体系向"技术逻辑体系"转变,打造"以能力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关注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坚持学以致用的学术观,推动教师由"传统学术型"到"应用学术型"转变,培养教师具备对现实问题的敏感意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面向经济社会发展设计教学内容与思考科研课题的能力;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与地方政府和产业协同创新,建立起技术市场与高校之间的沟通桥梁和信息纽带,构建政府-高校-企业立体三螺旋"产学研"结合的技术转移转化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高职院校掀起了专业群建设的高潮,各个学校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建设路径。商丘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分析研究商丘市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结合学校自身专业优势和技术特长确定了重点发展建设了农业技术、智能制造、商贸物流三个专业群,以“树立群的意识、推进群的建设、做好群的管理”为行动指南,以服务地方产业经济发展为己任,健全评价机制,强化内涵发展,提升办学水平,提高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3.
美国"硅谷"堪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成功典范,是高校与产业紧密结合的先驱。回顾其发展历程,硅谷的崛起在于其与大学之间紧密联系,斯坦福大学的创新研究和教育直接影响了硅谷的发展。本文通过对"硅谷现象"研究,以期为我国地方高校在创新研究、服务地方、人才培养及专业建设中如何定位和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了使地方高校培养的人才能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和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通过梳理国内外产教融合的相关理论与成功经验,以浙江科技学院大数据产业学院为例,提出了产教融合培养人才的教育理念,构建了人才培养的"三贯通"实践教学模式,建立了包括校企合作组织治理机构、合作各方利益共享激励机制、产业学院内部激励机制、校内外优质资源利用和整合等产教融合的保障机制,在产业学院建设的实践中取得了初步成效。在目前国家推行高校"双一流建设"、深化产教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浙江科技学院大数据产业学院实施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将对地方高校培养创新人才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5.
按照专业服务口径和服务对象,以重点专业、优势学科为龙头组建优势专业群组,建设有特色的实践与创新教学基地,设立相应的科研机构,构筑创新平台,扩大专业服务口径,突出专业灵活性,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增强学生就业的针对性,加强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与建设的力度,凸显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6.
立足于高等教育改革理论和地方院校服务基础教育的实践需求,阐述了实施卓越数学教师培养计划2.0的现实意义.界定了新师范时代卓越数学教师的概念内涵,探寻了地方高师院校实施培养计划的有效路径:基于时代特色和地方需求制定培养目标,依据培养目标设置毕业要求;以一流专业、课程建设为契机,基于产出导向和能力本位构建课程体系;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7.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以来,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迅速,服务社会、产业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高职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做为后示范建设的重点,是以专业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为前提,以示范校(骨干校)专业改革与精品课程建设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中心,以信息化网络技术为手段,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具有坚实基础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教学手段也不断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方法,原有的"讲授"+"课堂"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常规教学的需要。文章结合园林专业核心岗位能力需求,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信息化教学资源和信息化教学应用研究,搭建"模块菜单、循环实训"工学结合信息化教学模式,提出园林专业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使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更加适应园林行业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同时也对地方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地方本科院校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学应当转变思路,将"服务地方"作为专业实践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全面深化教学实践改革。该文在分析当前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与困境的基础上,从"服务地方"的视角,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机制、三个平台、四个重点、五种能力"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基本构架,以期培养适应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推进高校专业建设与地方经济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地方高校参与"双一流"建设利弊并存,因此地方高校应当谨慎地根据自身情况,以一流学科建设为目标,参与"双一流"建设。借助经济学中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概念分析地方高校的一流学科建设,有总体水平领先、机会成本领先和专业水平领先3种参与"双一流"建设的可选策略,而以发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专业水平领先策略是地方高校参与"双一流"建设的普遍性选择。具体而言,应当立足地方高校所处区位的实际去挖掘比较优势资源,依托比较优势由点及面地开展一流学科建设。而地方高校比较优势的发挥,最终需要落实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根据历史经验,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有两种参照:一种是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为代表的科技服务路径,另一种是梁漱溟先生所倡导的文化建设路径。中西两条路径互补发展,可以更好地推进地方高校的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