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利用城市排水管网模拟系统,构建南京市建邺河西地区城市一维、二维排水模型,通过对城市排水现状的模拟评估,找出城市排水设施的缺陷和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规划和建设方案,通过模型的验证计算,评估并优化改进排水防涝规划方案,提高最终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城市排水防涝规划和海绵城市规划编制工作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数量锐增,恶劣天气也越来越多,给城市排水系统造成巨大压力.在衡量城市化进程的标准中,排水防涝系统属于其中的关键点.在此背景下政府出台《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排水防涝综合规划》等文件,旨在提升海绵城市建设的高度.本次研究结合实际,分析了排水防涝与海绵城市的联系,指出建设中...  相似文献   

3.
城市排水管道工程质量的好坏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关系着城市防涝及防止地下水或土壤被污染的生存问题,其使用功能的完善,直接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因此,城市排水管道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针对城市排水管道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加强排水管道施工质量控制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周影涛 《科技资讯》2014,12(21):187-187
采用设计暴雨雨型结合计算机水力建模软件,已经成为国内外城市排水防涝设计及评估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国内外滨海城市设计雨型的对比分析,为全面合理地使用水力模型提出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5.
林继军 《科技资讯》2013,(33):43-43,45
排水防涝项目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一个重要的项目,对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而防洪排涝泵站承担着城市排水防涝的重任。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排水泵开始向着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本文分析了PLC的原理和特点,重点探讨了该控制器在排水泵自动监控系统中的应用,目的是为排水泵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数字     
正658亿元日前,安徽省发布《安徽省城市排水防涝三年行动方案》,计划投资658亿元实施防涝工程。方案提出,按照大城市能有效应对30—50年一遇降雨、中小城市能有效应对20—30年一遇降雨的标准,全面开展城市易涝点综合整治,重点实施城市排水管渠工程、排涝泵站工程、雨洪行泄和调蓄工程、雨水渗透和利用工程,力争通过  相似文献   

7.
以福建省沿海城市P的北洋区域作为研究区域,利用SWMM模型模拟30年一遇最不利24 h降雨遭遇洪潮时,区域现状城市水系排水能力以及内涝分布情况;并通过模拟的结果,对区域本底水系进行调整。通过优化水系排水方向、重构排水防涝河网以及改造新增蓄涝区来完成城市排水防涝系统的优化。优化后的排水防涝系统可将现状南北向排水调整为东西向排水,减弱潮汐顶托作用,并以最佳主干河道规模和新开排放口数量,提升水系调蓄和排水能力;最后确定蓄涝区位置与调蓄容积,收纳剩余因潮汐顶托而产生的涝水量。结果表明优化的排水防涝系统有效的解决了现状4 195. 42万m3的涝水量,并将洪水排放水量提升了2. 25倍,水系排水能力得到了较大加强,P城市北洋区域排水防涝问题被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8.
泵站作为水利建设和市政管理工程的主要设施,担负着城市排水防涝的重要任务,设备能否稳定可靠的运行,关系到城市发展及周边环境等重大问题。为使系统能长期稳定可靠运行,每座泵站设置一套基于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PLC)的泵站控制系统和过程监控HMI,做到运行管理过程中免维护或少维护。本文就阳江市城市防洪工程(首期)马南电排站计算机监控系统作浅述。  相似文献   

9.
黄勇 《科技资讯》2013,(4):23-23
近年来我国灾害性天气频发,受台风和城市排水设施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严重老化等原因影响,北京、武汉等大城市相继出现较比为严重的城市内涝问题,纵观国内外城市排水的先进管理经验和典型做法,应用现代电子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进行城市防汛排涝工作以已取得显著成效,本文以上海市水闸泵闸监测管控系统为例,简要介绍上海市运用计算机监控系统监测管理进行城市防汛和排水调水工作的经验作法,以期达到在城市防汛排涝领域拓展和应用计算机和信息化手段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正车道变"河道",城市变"水城",下雨就涝的"城市病",让人们开始关注被视为城市"血管"的管网建设。记者10日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了解到,其下属凌云集团上海亚大管道公司通过引进生产设备及加工技术,在海宁工厂试制生产成功口径达3.5米的大口径PP(聚丙烯)缠绕管,凌云集团副总经理冯浩宇表示,这将对城市雨季防洪防涝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据了解,传统上应用于城市排水、排污系统的管道多采用水泥、PE(聚乙烯)、玻璃钢等材料,  相似文献   

11.
针对城市建设中经常出现挖损管线、管线老化泄露等情况,政府管理部门迫切需要一种手段,将城市中所有地下管网管理起来,本文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物联传感、移动通信等技术,进行地下管网监测预警关键技术研究,在频发人员伤亡的排水防涝、燃气泄漏领域,部署探测、监测、预警等各类型北斗终端,实现城市重点区域排水和燃气管网探测、监测和预警,有效减少地下管网事故,力促北斗导航服务模式和产品创新,提升地下管网监测预警水平方面做出实践.  相似文献   

12.
陶义 《科技资讯》2010,(25):160-160,162
排水系统从以前的防涝减灾、排污减害逐步转向污水的资源化,排水系统起到回收城市污水和净化再生,畅通城市水循环的作用,从而恢复健康水循环和良好水环境,维系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了城市排水系统分流制的实施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并就外排雨水地面径流量大小控制进行了阐述,对雨水回灌利用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GIS(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特点以及GIS技术应用的范围,分析了城市排水管网资源GIS技术的紧密相关特性。以城市排水管理应用需求为基础,提出了基于GIS技术的城市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结构设计、数据库设计、功能设计等。实现了排水管网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系统应用将全面提高排水管网设施管理水平,对促进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铁岭市城市排水的发展的基本情况,城市排水设施建设概况,城市排水技术应用,城市排水管理体制,管理政策与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5.
在市政排水工程建设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突出重点,保证功能、经济实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原则,以“高效、环保,经济.安全”为诉求,以“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为目标,努力构建绿色.健康、人文的城市排水基础设施服务环境,切实提高城市排水系统服务质量和综合效益,构筑与我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相适应的布局更加合理,特点更加突出、更加经济环保的城市排水体系。  相似文献   

16.
城市排水管网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排水管网的结构稳固和功能保障是城市排水安全的重要保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的开发建设,我国各城市都在加快城市排水管道系统的建设以保证城市的排水顺畅。  相似文献   

17.
秦雅凝 《科技资讯》2024,(3):128-130
排水管道淤积严重,会威胁城市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导致污水回流和环境污染。通过对淤积物特性的分析,探讨了淤积物产生的原因及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并通过介绍传统清淤技术,提出了创新的清淤方案。排水管道淤积物有泥沙、各种生活垃圾,而出现的原因有降雨时颗粒物沉积、管道设计缺陷、垃圾排放等。淤积物会影响生态环境,引发洪涝,产生污染以及增加维护成本。传统的清淤技术如机械清淤、高压冲洗等不适用于出现疑难问题的管道。清理淤积物的创新方案,如智能监测系统、无人机巡检、局部壁清洗等,既提高了清淤效率,也降低了维护成本。同时,深入了解淤积物特性以及采用创新的清淤方法可解决排水问题,保障城市排水通畅,降低洪涝风险,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8.
杨卉 《天津科技》2011,38(3):32-33
随着城市排水管网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排水管网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建成后期的养护管理工作也越来越重要,排水管网的管理养护技术日益得到重视。介绍了有关城市排水管网管理养护的几种检测和修复技术,同时明确指出,采用城市排水管网的信息化管理养护新技术,是保障城市排水管网效率,减轻管理养护工作负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现在许多城市排水管网管理方式落后,仍然停留在手工管理的方式上。因此本文以长春师范学院校园的排水管网为例,通过将GIS相关技术与城市排水管网系统方面的技术相结合,来建设城市排水系统。本文主要功能为排水管网的流向效果的设计。  相似文献   

20.
该文阐释了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机柜小环境在线监测以及提供预警平台的技术研究与应用。通过研究供电企业在机房日常运维方面存在问题及隐患,并吸取缺乏小环境状态在线监测预警带来的经验和教训,以现代物联网技术小环境监测安全的视角,运用先进的机柜小环境状态安全理论和技术,提出供电公司机柜小环境状态在线监测预警平台建设的目标。为供电企业机柜小环境状态的在线监测和预警机制,提出全面的温、湿度监测系统解决方案。打造一个包含温度、湿度、能耗等相关信息的,能全面反应机柜小环境中各类环境指标的在线监测和预警系统平台。以保障供电企业机房小环境的安全,从而保证供电企业机房设施整体安全。使得物联网技术能为机房提供先进、安全、高效的对应服务,体现物联网科技在机房小环境在线监测预警技术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