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看,大学生必将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构建者,当代大学生以什么样素质、姿态迎接时代的挑战,与国家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迫在眉睫。文章从大学生文明修身的内涵、重要性、途径三方面对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图书馆文化建设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高校文明校园建设意义重大。从图书馆建筑文化、装饰文化以及软文化等3个方面,详细阐述了高校文明校园建设中的图书馆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正>贯穿终身的"必修课",思想行为的"总开关",干事创业的"风向标"一、关于何为"修身""修身",顾名思义,就是指修养身心,陶冶和培养自己的思想道德和素质修养。从中华传统文化看:"修身"最早源于中国古代《周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唯物辩证思想。"自强不息"是指:"苍天"能使日月星辰有规律的运动,天是刚健的,人们应效法于天,对自己要严格,像苍天风雷那样,遵循客观规律,不断拼搏进取,永不停息;"厚德载物"是指: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生态文明的概念和内容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并对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旨在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赋予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修身思想是墨家思想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墨家不但认识到修身是立身行事之本,而且阐述了实践、反省等修养的方法以及环境对于修身的影响作用,并将“天志”作为修身的根本准则。墨家的修身观对于中国传统修身思想的发生产生了重要影响,至今仍然可以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文明学对"文明"的定义出发,通过分析辜鸿铭的著作《当今,皇上们,请深思!论日俄战争的道德原因》、《中国牛津运动故事》、《春秋大义》(又称《中国人的精神》)及英译《中庸》中所体现的辜氏的文明标准、政治理念、世界观,探讨辜氏在中西文明观下的儒家文明的思想底蕴,即他的文化思想的核心:对"文明"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甘肃科技》2011,(13):186-I0001
从亚特兰蒂斯大陆文明到两河流域文明,从爱琴文明到华夏文明,文明一直影响和延续在这颗蓝色的星球,激荡和渗透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到“和而不同”,从“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到“五讲四美三热爱”,二千年前的中国文明一直影响着当今的文化,贯穿在创新与发展中。可以这样说,中华文明的每一次复兴都在全世界形成了巨大的“蝴蝶效应”。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高校在大学生廉洁修身教育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如浙江省高校中推行的廉洁从学、廉洁从业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从整体上看,目前高校大学生廉洁修身教育还不够深入、有效,还没有"由点及面"形成长效机制。从浙江财经大学来看,虽然大学生在入学和毕业的关键时段都接受廉洁教育,但日常化监督、考核等配套制度措施欠缺,导致教育成效不够彰显,大学生考试舞弊、学术不端等现象时有发生、屡禁不止。这不仅危害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更威胁到社会整体对追求真善美、抵制假丑恶的氛围营造。在大学生中开展常态化的廉洁修身教育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体现,更是新时期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孟子修身思想以性善论为理论基础,强调从先天善端出发不断推扩,他立论的重点在于后天修养。孟子反复倡导人们要在主观上自凭"心"力,反身内求,提出了一系列影响至今的修身命题。要求人们不断提高境界,实现仁义满身,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比较文化的视角对《老子》的修身之道进行了分析。《老子》中的修身之道具有“内向超越”的维度,这不同于西方的“外向超越”。在《老子》中身不离道,道不离身,体性一如,在与道俱化中无己成己,而道动于返,用于弱,归于化。  相似文献   

11.
打造华夏历史文明展示区有着重要意义:对中华民族而言,是中华民族以高度的自觉、自信探寻中华文明起源的"中华探源工程";对世界而言,是中国向世界展现中华文明古国美好形象的"文明古国工程";对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而言,是提升中原文化吸引力、凝聚力的"老家河南工程"。对河南人而言,是提升河南人的自信心、重铸河南人在国人心目中美好形象的"河南形象工程";也是加速中原政治发展、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优化的"软实力发展工程";还是勇于担当、能够担当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重要任务的"河南责任工程"。河南省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方式有很多,具体可结合文化遗产特点来进行。  相似文献   

12.
"文明"一词渊源已久,中外古今哲人智士都赋予其丰富的涵义。我们可从"文明"来源词的语法、历史哲学的角度与人类学的角度以及从文明与文化之间的关系等侧面对"文明"概念的多方面多层次的涵义进行解构。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是指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和文明发展阶段。它是对人类长期以来主导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反思,是对人与自然关系历史的总结和升华。党的十八大报告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单篇论述生态文明建设,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修身"有自然与人文之分.自然科学可以技术"修身",人文科学可以道德‘修身".技术‘修身"可以立业,而道德‘修身"可以立德.在外科学教学中,适度地渗透人文社会科学,让不同学科的不同思维和理念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培养医学生的哲学思维和人文素养,实现真正的通识教育、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5.
"谗"是一个动态词,涉及进谗、听谗、识谗、辟谗多个层面,儒家经典中不乏对其负面影响的阐述。"明君拒谗""得君行道""知言忠信"是儒家辟谗的主要进路,从政治及道德两个面向阐发其辟谗的思想,能为儒家的德治与修身提供别样的观察视角。  相似文献   

16.
在近些年来的一带一路的政策的推广中,加深了亚洲各个地方的文化交流,让中国古老的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对于我国来说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几千年来的亚洲各地的文明发展变化,在文明的发展中,其中对于文明的记录最真实的往往是各个文明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文物了。在该文的阐述中,主要是对于我国的文化与亚洲各地的文化进行了一些对比考察,在这次考察中发现,在文化的交流中,各个地区的文化都是在进行着取长补短,互相地填补自己国家相关文化领域的空白。在调查中还发现,亚洲文明作为一个重要的文明发源地对于世界文化交流的贡献是非常大的。在现在的我国文化发展推广的理念下,我国接连不断地向世界各地开展中国文明展,这对于我国的文化发展和弘扬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案例,我国的文化发展正在向着全球文明的"世界观"发展。  相似文献   

17.
儒家特别重视个人修身,从人性向善出发,坚持正心诚意、立志乐道、慎独内省,博学笃行态度,为实现至高理想提供思想指导,对当今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理论指导,只要通过坚持自我修身、立志修身、博学修身、践履修身与坚持修身,远大的理想就定能实现。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文明形态,其核心价值在于精神层面。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国或一地区为实现生态文明新时代而开展的全部生态实践,其价值在于实践层面。基于此,对生态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从主体、客体和操作工具方面进行辨析,有助于加强认识生态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在互动实现生态文明新时代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施工现场的组织管理、污染物控制、噪声管理及文明施工措施运用,详细阐述了项目在创建省级文明工地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切实可行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深刻认识为前提,对雪域高海拔文明的环境基础、形成过程、内涵性质、特点、价值进行了理论阐述,以科学传承为原则,提出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从文化的客观实际和规律出发,不断推进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适应社会进步对文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