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项目教学法是高职院校普遍推广的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够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在《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运用项目教学法,是以实际应用为目的,将企业实际工作岗位需求作为基本出发点,结合企业实际工作任务设计教学项目,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笔者就该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2.
蔺建霞 《甘肃科技》2013,(24):77-79
《JavaWeb应用开发》课程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职业能力类课程。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以领会JSP开发的整体思路,能独立完成JSP网站开发工作。项目教学模式以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的准职业人为教学目标,通过师生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来实施教学过程,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方面有其非常明显的效果。通过运用项目教学模式进行《JavaWeb应用开发》课程设计,冀求高效地实现(JavaWeb应用开发》课程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3.
段秀丽 《科技资讯》2012,(5):205-205
目前在高职教学中进行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已成为我国新一轮职教课程改革的共同选择。项目化课程改革是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要成功地实施好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就必须坚持职业教育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驱动、开设知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本文主要从确定项目任务、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实施以及考核方案三方面对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王冬梅  黄蓓 《科技信息》2013,(12):232-232
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机电和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理论性、实践性较强。项目教学法是以项目为导向,以项目的完成引导学生完成知识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将项目教学法引入到《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中,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锻炼和加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5.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学,要求将语言知识的学习与多样化的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PBGS(基于项目的团队学习)教学模式以项目为载体,以团队协作方式来进行教学安排与课程设计,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林悦 《科技资讯》2014,(8):193-196
项目化教学是近年来高职教学领域引起普遍关注的课程教学改革,其课程改革与教学方式也正在被广大教师和学生所接受。在此,笔者结合所在学校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实践,以高职商务文秘专业为例,谈谈《大学英语视听说》项目化教学改革的一点体会。文章就大学英语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实践,以商务文秘专业为例,整合课程内容,确立专业教学目标;设计课程项目,拓展职业能力演练;围绕项目任务,开展四位一体评价,为高职《大学英语视听说》项目化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高职《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中心的原则,结合教学实际,阐述了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整与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实践证明,该课程的教改符合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方向,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王贵珍  李红立  游普元 《科技信息》2012,(26):28+30-28,30
针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在创新式高等职业技术的教学改革发展的必要性,本文以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公路工程施工技术》为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符合高职院校特色发展的课程教学设计,达到课程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实践,结合高职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介绍了该课程的教学设计及教学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9.
该文介绍了OBE教学理念下的适合高职电气、供电专业学生《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基本模式。该课程是依据工作过程组织、细分课程内容,以最终学习成果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为重点,进行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以任务驱动来开展教学。  相似文献   

10.
夏孟娜 《科技信息》2012,(3):391-391,376
高等职业教育的项目化教学改革重点在于学生设计项目的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上,以《项目设计一展示空间》课程为例,探讨了高职展示设计项目的目标与任务,提出项目教学内容的构建的方法,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创新,运用新的教育资源与教学手段以达到培养高技能职业岗位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蔡来来 《中国西部科技》2010,9(34):75-76,55
高职院校办公技术实训课程的传统教学方式遇到了来自就业市场的挑战,面临困境。课程教学改革在价值取向上应当秉承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理念,充分满足学生实际工作需要;在现实选择上应当采用项目教学等方法,以实际工作任务为教学项目,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相似文献   

12.
高职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课程改革设计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儒楷  张秋影 《科技信息》2011,(11):I0296-I0296,I0313
《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课程是高职院校生物制药专业的专业课,传统教学模式已不符合现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依据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思想,基于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对高职《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课程考核三方面进行了改革研究。采用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教学法及学习与考核一体化的创新模式,将教与学两个过程有效的结合,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3.
高佳燕 《科技资讯》2010,(34):245-245
高职教育是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必然重视实践实训教学。本文通过对高职实训教学发展趋势及高职营销专业职业特点的分析,看出高职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掌握必备理论,熟悉营销实务,以沟通能力见长的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综合模拟实训课程》的开设适应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践实训发展的趋势、市场营销专业的职业特点和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意教材、考核标准、课程内容设计及教师实践水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石彩华 《科技信息》2011,(36):130-130,132
"机械制图"是机械相关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开展了项目化教学。以培养应用技能和相关职业岗位能力为基本目标,紧紧围绕工作任务,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探索一条以素质为基准、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之路,实现知识、理论、能力、实践一体化。  相似文献   

15.
王胜华  肖细根  郭跃 《科技资讯》2006,(34):100-101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职教育都存在教学与职业能力培养相脱节的现象。本文借鉴美国职业培训的KSAOs模型,探讨如何通过《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改革,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观察、实训操作、实习等环节巩固和深化与国际贸易实务培养目标相戈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6.
王东斌 《科技信息》2010,(31):262-263
项目教学是以具体的生产工作任务为主线,教师引领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与技能,着力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本文以《CAXA电子图板教程》课程为例,采用项目教学的方法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推进项目教学在职业学校中的应用于改进。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高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理论性强、内容枯燥,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以"教、学、做合一"为行动导向,通过工作岗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分析,介绍了工作过程系统化导向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的具体做法。以项目为明线,以知识为暗线,将课程理论知识按照认知规律分配渗透到12个教学项目中去,重构了项目化、模块化的实践课程结构。教学实施采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的方式,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了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与岗位要求脱节的问题。实践证明改革探索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8.
建筑材料课程是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教学改革中应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拓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要以项目为载体,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依据组织教学,实现教、学、练、做一体化,实训、实习与生产一体化。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职课程改革的深入,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项目教材也适时的依照课程建设的目标要求,重新编排整合并设计出真正符合职业能力目标需要的项目内容,并以项目为载体将必备的知识内容和技能融入具体的任务内容中.《印制电路板的设计与制作》项目化教材是要根据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的,并且在市场调研和职业能力的基础上,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电路作为教材项目.同时,融入了电路板设计工程师岗位的技能要求,使学生在具备从事电路板辅助设计工作的知识与技能.  相似文献   

20.
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职教育存在着教学与职业能力培养相脱节的现象。本文借鉴美国职业培训的KSAOs模型,探讨如何通过《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改革,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观察、实训操作、实习等环节巩固和深化与国际贸易实务培养目标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