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喻江生 《广东科技》2012,21(19):144-144,146
GPS测量是利用地面接收设备去收取卫星传来的信息,然后再计算同一个时刻里地面的机械设备和多个卫星的间距,再使用空间距离交会方法来找出地标点所处的三维空间坐标。但是在GPS接收信息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误差,而发生这样问题的原因是和接收设备、信号传播、卫星有关的,那么对此进行分析,针对GPS测量误差问题来提出如何进行精度控制。  相似文献   

2.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美国历经20年研制出来,于1994年部署完毕的一种高精度定位导航系统。最初完全用于军事,但随着其制造成本的下降,今天已迅速扩展到商业应用。 如同因特网一样,GPS也是一个信息公用资源。它由一组位于1.76万公里高空、在6个不同空间轨道上绕地球运行的24颗人造卫星所组成,每颗卫星上装有4台精度达每16万年误差低于1秒的原子钟。卫星通过高频无线电信号连续发出精确的定位和时间信息。 GPS地面控制部分由地面监测站、上行数据注入站和主控站组成,每台接收机能同时接收4颗卫星发  相似文献   

3.
GPS定位系统的观测量,是指用户使用GPS接收机接收到GPS卫星发射的信号从而获取GPS设备所在位置的高精度经纬度数据,从而得到具体所在位置。重点火险源的定位就是采用GPS设备在其所在的位置上接收GPS卫星发射的信号,从而计算出重点火险源的具体的高精度经纬度数据,然后再把GPS设备连接到笔记本电脑,并读取经纬度数据信息,就能够在地图上对重点火险源进行精确的定位。重点火险源空间属性数据的采集重点火险源数据里面只有属性数据,没有精确的空间数据,为了真正实现基于WEBGIS的重点火险源监管,我们采集了  相似文献   

4.
GPS是由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三个部分组成。具有高精度、全天候、高效率、多功能、操作简便、应用广泛等特点。由于大部分水利工程具有长度太长而宽度较窄、作业地区地形复杂不利于测量工作开展的特点,使用GPS快速而简便的布设工程控制网就成了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工程实例重点介绍了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采用GPS静态定位布设E级GPS平面工程控制网的方法及数据处理的相关步骤。  相似文献   

5.
康久昆  房新玉  陶震 《科技信息》2013,(10):409-410
GPS作为一种无线电导航系统,受到很多误差源的影响,即:卫星轨道误差、卫星钟差、电离层延迟误差、对流层延迟误差、多路径误差、接收机钟差和测量噪声等误差。其中,自从SA(Selected Availability)于2000年5月1日取消以后,电离层误差是最大的一项误差。电离层延迟对GPS定位的影响结果,主要体现在定位精度的降低和定位方法的限制等方面。电离层使接收到的GPS信号产生延迟,从几米到百米以上。如果不考虑这种影响,就会严重降低GPS定位和授时的精度。因此,电离层误差是GPS测量中的主要误差源,必须加以改正。本文介绍了电离层对GPS定位的影响,包括码群延迟(即绝对测距误差)、载波相位超前(即相对测距误差)、多普勒时延(即距速误差)以及信号衰减(即振幅闪烁),并论述了影响电离层密度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A:当然不会。因为,这些机器人可以利用远程的GPS卫星定位和导航系统来确定自己的位置,并通过卫星通信把这些信息传输给它们的主人。GPS卫星定位和导航系统由24颗近地卫星组成,它们在离地而12000千米的高空上以12小时为一个周期环绕地球运行。在任意时刻,地面上的任意一点都可同时观测到4颗以上的卫星。根据GPS卫星接收到的机器人信息和已知的卫星坐标,就可以知道机器人在地面上的经度、纬度和高度信息了。  相似文献   

7.
对GPS测量中与卫星有关的误差进行了简单探讨,并论述了其产生的原因。最后介绍了减弱和消除误差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对GPS测量中与卫星有关的误差进行了简单探讨,并论述了其产生的原因.最后介绍了减弱和消除误差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GPS测量中的误差分析及减弱和消除误差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GPS测量中与卫星有关的误差进行了简单探讨,并论述了其产生的原因.最后介绍了减弱和消除误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张小刚 《科技信息》2010,(29):291-291,300
GPS测量含有多种误差,根据误差的来源可将其分为三类:与GPS卫星有关的误差;与信号传播有关的误差;与接收机有关的误差。根据误差的性质,这些误差又可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类。系统性的误差主要包括:卫星轨道误差、卫星钟差、电离层延迟、对流层延迟、接收机钟差和接收机位置误差。随机误差主要包括多路径效应误差和接收机噪声。  相似文献   

11.
恶劣环境下GPS定位估计滤波算法的非线性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附加测量模型用于GPS定位估计的系统方程,该方法可实现单机GPS在可捕获卫星数较少的恶劣环境下的定位.开发了一种新的基于非线性滤波的位置和速度估计模型,在测量模型中引入随位置变化的电离层误差补偿模型,利用平淡卡尔曼滤波(UKF)算法较好地实现了可见卫星为3颗条件下的定位估计.在仅有2颗卫星可见的情况下,进行了把高程加入测量模型做平面定位估计的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GPS定位实验结果表明,在恶劣环境下,基于所提出的非线性模型得出的滤波定位估计值能达到理想的精度.  相似文献   

12.
在使用GPS卫星定位测量工作中,虽然测量精度大大提高,但仍不可避免的有一定的误差,文章中作者对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一定的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减小误差措施。  相似文献   

13.
张江华 《科技信息》2012,(18):364-364
随着GPS测量技术的发展,GPS测量在地形图测绘、工程标定放样、变形监测、精确定位等方面已经达到了成熟的阶段,针对GPS测量结果的误差来源,本文在GPS卫星信号传播过程、观测条件和数据处理等方面讨论GPS控制网设计问题并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4.
GPS技术是重要的测量技术之一,被广泛应用在各类测量活动中。针对GPS测量中的误差来源,从信号源、信号传播与信号接收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处理这些误差的方法,包括模型改正法、求差法和回避法。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双天线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机结构方案,用于某些恶劣定位条件下、接收信号的卫星数量较少时对用户位置进行解算.该方法可以在仅接收到3颗卫星信号的情况下,根据GPS的原始数据和伪距,进行较理想的三维位置估计,满足单机定位的精度.建立了基于非线性滤波的位置估计模型,根据该模型的特点,运用平淡卡尔曼滤波算法求解该模型.通过GPS定位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郭良金 《中国西部科技》2010,9(22):10-10,92
近些年来,由于卫星测量技术的发展,特别是GPS的成功建立,使测绘行业经历了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GPS定位的实质就是根据高速运动的卫星瞬间位置作为已知的起算数据,采用空间距离后方交会的方法,确定待定点的空间位置。GPS卫星定位无论是在定位精度、使用条件、应用范围,还是在经费节省、人力物力的减少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飞跃和进步。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定位误差的基础上,研究了星座最佳几何配置,以及几何位置相对较好、星的个数较少的4颗卫星的定位问题,并给出了星座的最佳几何分布与定位误差的关系仿真.结果表明,在卫星星座中,星的高度与分布的均匀性是决定星座几何精度的衰减因子,顶座星、底座星的仰角与方位角之差则是几何精度衰减因子的影响因素.通过计算和实验发现,在GPS系统的定位过程中,有一组最优的、由4颗卫星组成的几何配置星座,此时对应的几何精度衰减因子最小,为1.581 2.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GPS的原理和其三大子系统(空间卫星系统、地面监控系统、用户接收系统),着重阐述了GPS系统在道路工程测量和施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证据理论的车辆组合导航系统的信息融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车载GPS(G lobal Position ing System)接收机的定位精度通常受卫星状况和道路环境的影响,同时DR(Dead Reckon ing)系统的距离和航向传感器随着行驶距离的增加,会产生误差积累,这些误差使传感器的定位轨迹偏离车辆所在的实际位置。为此,在信息融合理论的基础上,利用高精度的电子地图对导航系统提供的车辆位置进行修正,以车辆位置到匹配道路的距离、车辆行驶方向与道路方向的夹角作为评判可信度的证据,提出了基于D-S(Dempster-Shafer)证据推理的信息融合方法。实际跑车实验表明,该地图匹配融合方法能够使车辆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达到5 m左右。对于改善低成本的GPS/DR车辆导航系统的性能是个行之有效的方案。  相似文献   

20.
为了满足无人机对地面运动目标的侦察需求,在无人机光电侦察平台对地面运动目标实时跟踪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对地面运动目标的光学测速方法.该方法根据光电侦察平台提供的俯仰角、方位角和无人机距离目标的距离,并结合了无人机的三维姿态信息,建立了无人机光电侦查平台对地面运动目标的速度测量模型.并分析了测速模型的误差来源,推导了误差计算公式.该测量方法无需定位目标,能够有效测量运动目标的速度,实用性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