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世界科技馆事业得到蓬勃发展,世纪之交,我国科技馆建设走上了快车道。展品是科技馆的核心和灵魂,本文试从展品的定位、展项的设置和国内外科技博物馆展项的现状及创新作一些探讨。一、展品的定位与展项的设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科学技术博物馆的建设标准》中指出,科技馆的展品包括收藏品、立体展品和图画图表。而这三类展品齐全的科技博物馆以欧美发达国家居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推有百年历史的德意志博物馆。比如在它的汽车展厅中,陈列着各个时期的汽车,配以大量的图片,系统地介绍了汽车工…  相似文献   

2.
展品是科技馆进行科普教育的基础,是构成科技馆的基本要素。科技馆展品档案是促进科技馆展品发展和应用的基础资料,在科技馆工作中具有保存信息,传承历史,启迪后人的作用,是科普工作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世界科技馆事业得到蓬勃发展,世纪之交,我国科技馆建设走上了快车道.展品是科技馆的核心和灵魂,本文试从展品的定位、展项的设置和国内外科技博物馆展项的现状及创新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印发的《四川科技馆展品设置方案》吸取了许多兄弟省市科技馆的经验,已有了很好的基础。但是,这一方案在“创新”方面尚需集思广益。科技馆的展品从内容看,大多属于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它们的应用都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科学、技术、社会”(STS)三是不可分割的,理应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下面,从多学科的视角,从科学技术本身,以及科学学、技术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对“四川科技馆展品设置方案”提出一个“创新建议”,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5.
赵金英 《科技信息》2011,(25):404-404
在科学技术和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代社会,科技馆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本文以科技馆常设展厅为出发点,着重从展品形式、展品内容等方面论述科技馆在未来的发展中对科普教育和科技创新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科技馆事业的蓬勃发展,各地新建,改建和扩建的科技馆,只要具有科普展教功能,都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展品问题,科技馆的展品从过去“请勿动手”到“欢迎动手”,使人们在动手动脑的参与过程中 了地学习科学知识,科学技术和培养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展品是展厅的灵魂与核心,每个馆在确定展厅展品时都会考虑展品的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安全性,考虑展品是否有新意,是否有特点,还会考虑如何充分发挥展品的功能,实现设计展品时预期要达到的目的等等,展示一定的时间后,还会寻求展品的更新,改进和创新,使不具魅力,吸引观众,展品创新因此成为一个值得我们科技馆工作研究的课题,通过送州科技馆在展品筹备(购置成品,仿制展品和研制开发新展品),展示品和展品更新中的实践,笔认为品设计制作可分为独立创新,借鉴创新和改进创新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7.
张合友 《科技馆》2005,(3):14-15
我国科技馆(包括科学会堂、科学宫、科技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发展较晚,建国以来至1978年以前,只有京、津、沪、穗等少数城市有少量的科普活动场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科技馆建设蓬勃发展,目前全国已建成科技馆250多座。但真正意义的科技馆为数不多,还有相当一部分不具备应有的教育功能,只有场馆,没有展品,或者展品甚少,缺展品的科技馆很多,特别是地级市以下城市科技馆问题更为严重。这个问题应引起科技馆同仁,特别是各级党和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展品是实现科技馆教育功能的重要手段,没有展品,科技馆存在就没有价值。下面笔者就如何实现科技馆的教育功能与大家商榷如下:  相似文献   

8.
科技馆信息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馆信息化是近年来科技馆界积极探讨的重要课题,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在科技馆的科普展览、展品研制和日常管理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一些国外科技馆还建设了局域网和网上科技馆,这些技术的集成就构成了科技馆的管理信息系统(MIS)。 1.科技馆MIS的发展 科技馆MIS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数据统计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对数据进  相似文献   

9.
科技馆展品维修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馆展品维修是科技馆正常运行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山东省科技馆自2004年1月开馆以来,连续4年保持展品完好率在95%以上,展品维修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现做一简单总结,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10.
何宝珠 《科技馆》2003,(4):19-21
走入科技馆,映入眼帘的是什么?是展品。展品是科技馆的灵魂,有了展品,科技馆才有生命力:有了展品,才会有人量的观众涌入参观。试想一下,当观众不辞辛劳甚至长途跋涉,满怀着对科学知识的渴求走进科技馆,看到的是大片损坏的展品,观众将会有何感想?  相似文献   

11.
科技馆作为一种社会公益性科普教育实体,它担负着一定的社会职能。著名科学家茅以升院士对科技馆的社会职能进行了精彩的阐述:“科技馆正是开展科学技术社会教育的一种极为有效的形式。它涉及科学技术各个领域,它的形象化展品包含着比其它任何载体(语言、文学、图像等等)都要丰富得多的信息量。它是面向最广大群众的科技课堂,  相似文献   

12.
科技馆的展品改造是长期的,关系到科技馆的生命。任何一座科技馆在运行一段时间以后,都要通过展品的改造更新来促进它的发展。不同的理念必然带来不同的改造结果,即使是个别展品的更换也会因理念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在科技馆的展品改造中,必须坚持创新的理念才能进行成功的改造。  相似文献   

13.
王琴 《科技资讯》2011,(3):232-232
当前,科技馆发挥着科学教育的功能,它通过贴近社会生活的展品展示,反映社会科技热点问题,实现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结合。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为我国科技馆在展示理念、场馆设计、展品布局、服务意识等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上海世博会有利于更新和改造了科技馆展品、扩大了公众对科技馆的认知、为新兴科技馆的发展奠定基础等,促进我国科技馆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作为科普教育重要场所和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重要阵地的科技馆,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我国科技馆事业正处在蓬勃发展阶段,具有广阔前景,但也存在发展过程中如何更进一步完善和深入探讨的诸多问题,现就如何实现科技馆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探讨,提出了现代科技馆应当注重管理创新、展品创新、服务方法创新、功能创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汉语“科技馆”一词是英文Science Museum或Science Center的意译,它有时也被称作“科学中心”。其宗旨是通过陈列静态与互动性的展品帮助观众理解科学技术、了解科技与社会的关系。当代的科技馆是由传统的技术博物馆、国际展览会等形式经过几百年的演化而形成的。刚落成不久的广东科学中心就是这样一座融合了最先进展示技术及教育理念的大型科技馆。  相似文献   

16.
王利军 《科技馆》2007,(3):42-43
展品采购的招标是筹办科技馆的重中之重,展品的优劣直接会影响到科技馆的社会影响力。合理地运用政府采购政策,构建符合科技馆自身特点的采购平台,是科技馆展教工作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有效实施科技馆展品采购工作需要进一步探索和讨论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曹波  赵广建  郭鹏 《天津科技》2014,41(8):48-49
地震发生与地震预测及震后救援,是我国救援面临的重大课题。在科技馆内设置介绍地震救援知识的科普展品,让人们正确认识地震,避害为福,提高公众对地震的认识与防范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救援科技馆内有关地震知识介绍的专题展品设置,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8.
科技的不断发展丰富了科技馆展品的展示手段,用互动体验的方式来展示科学原理、传播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已成为现代科技馆展品设计发展的趋势,也是科技馆展品求新、求变的必然结果。良好的互动体验能激发参观者的兴趣,是设计者关注的焦点。目前针对互动体验设计的研究还处在初步阶段,互动体验展示设计的研究还很少,在设计中还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该文通过分析互动体验的内涵与形式,着重探讨互动体验展品在科技馆展示中的技术运用、发展互动体验展品的必要性、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互动体验展品在开发中的原则及步聚。  相似文献   

19.
正在象征着科学技术不断攀升的螺旋收阶式造型建筑内,陈列着400余件(套)具有知识性、参与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的展品展项——这里是集展览、培训、实验、影视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普场所,是对外进行科普宣传、开展科技教育的新型教学基地,是展示现代科技、推动科技创新、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基础设施,是一座综合性、现代化、具有地方特色的省级科技馆——贵州科技馆。贵州科技馆总建筑面积14805平方米,其中展览教育功能区占8040平  相似文献   

20.
科技馆是进行科学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构成我国科普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展教功能就是向公众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传播先进的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养。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精神文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传统的科技馆展示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公众的观展需求,许多有价值的科技无法充分展示,也不利于科技馆的发展及科技的传承。将基于互动展示角度来分析当前如果提升科技馆的展教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