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中国科技成果》2014,(11):29-30
1集成了旱地燕麦栽培技术 1.1选用适宜当地生态的燕麦品种 品种选择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生育期适中的品种,课题育成“晋燕12号”、“晋燕13号”、“品燕1号”、“白燕9号”、“白燕10号”、“冀张莜11号”、“新燕麦3号”、“坝莜6号”、“冀张燕1号”、“冀张燕2号”、“蒙燕1号”11个新品种是适宜大面积推广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08,(12):56-56
本项目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由新疆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主持,确定哈密瓜“新蜜36号(金龙)”、“新密14号(新红心脆)”等2个新品种为示范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成果》2013,(12):33-34
该项目验证了“南芋1号”等8个菊芋品系不同生态区域的适应性,筛选出适于海涂、松嫩盐碱地、北方荒漠地、宁夏与四川坡荒地的菊芋新品种(品系)并完成新品种认定;集成“南芋1号”等菊芋在海涂盐渍土、干旱荒漠盐碱地、荒坡地等非耕地低成本高产栽培技术体系;集成配套不同类型非耕地菊芋的播种方式、种植制度、收获及土壤中贮存的技术体系与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4.
“特别早”:即成熟期特别早。前几年苹果中、晚熟品种发展过多,而早熟品种却被人忽视了。现在,许多果农认识到了这一点,竞相引进成熟期早的果树品种,并在反季节栽培技术上大做文章,获得了良好收益。“特别晚”:即成熟期很晚。一般来说,成熟期晚的果实营养积累充足、品质好。贮藏的果品必定不如刚从树上摘下来的果品新鲜。所以,发展果树在“晚”字上也大有文章可做。“特别少”:杏树在20世纪60年代是许多地方主栽的庭院果树之一,而近十几年来,苹果、桃等果树发展迅速,杏树却越来越少。2002年,杏每千克售价4元仍供不应求。当然,引栽当地种植较…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介绍“冬小麦石新733”育种研究创新点的基础上,从配套栽培技术、建立良好的合作体制、建立稳固的良繁体系、提高成果的社会知名度几个角度重点阐述了推广应用的创新做法,最后分析了“冬小麦石新733”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成果》2011,(18):66-67
本研究广泛利用国内外遗传资源,以先进的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IMC)为手段,快速创制大批双单倍体(DH)纯系和优良亲本材料,高效育成厂大白菜早熟新品种“豫新60”和中晚熟品种“豫新6号”,均于2004年通过国家蔬菜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研究过程中得到国家863计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以及河南省重大攻关等课题或项目资助。  相似文献   

7.
水稻新质型不育系“Y华农A”的选育及应用荣获广东省2006年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该项目由华南农业大学蔡善信研究员主持。1970年开始,从普通野生稻与栽培稻品种杂交,籼粳亚种间杂交,地理、生态远缘籼稻品种间杂交三条途径,创建各种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转育同核异质不育系,研究不育细胞质对产量性状的遗传效应,筛选优良不育细胞质,培育新质型不育系和杂交稻。经过37年的探索、研究,首次发现籼稻雄性不育细胞质对产量性状的遗传效应优于野生稻,提出选育优良雄性不育细胞质的重点应在栽培籼稻品种中筛选的论点;首次证明华南晚籼迟熟品种“夜公”雄性不育细胞质对产量性状的负效应比野败小,是可以开发利用的优良的新型雄性不育细胞质;筛选出水稻优良不育细胞质——“夜公”,并以“夜公”为细胞质供体,育成新质(Y)型不育系11个,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08,(12):43-43
项目以早熟、优质、鲜食加工兼用菜用大豆新品种“青酥二号”的示范推广为核心内容,通过南北三圃配套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周年化安全、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及新型高效茬口技术等综合配套技术的应用,从产前、产中、产后等各个环节,突出了新品种的早熟、优质、鲜食加工兼用性状,并通过核心技术与配套技术的组装、集成,建成了“青酥二号”的产业化示范体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17):75-76
1项目介绍项目主要内容包括:试验研究的主要过程、美锦桃新品种主要特性、配套栽培技术、遗传规律、基因型及果实硬度变化规律研究,为提高育种效率,研究和改进育种技术。  相似文献   

10.
冀合白猪     
《中国科技成果》1999,(5):44-45
一、主要技术内容 冀合白猪是遗传育种、杂交等基本理论与我国丰富的猪种资源相融合的结晶.该项目的技术创新有如下三个方面:一是提出了培育专门化品系选择亲本的原则,即"三系材料相异而母系性能相似",保证了理想的杂种优势又避免了商品代分离;二是按照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表现规律及其控制、基因的加性与非加性效应特点进行选材与组材,实现了各系的专门化特点,在国内率先培育成专门化配套系--冀合白猪配套系,为河北省乃至全国创造了一个新的猪种、品系资源;三是培育的A、B两个母系在繁殖,增重和胴体品质等主要性能和种质特性都达到或超过了国内瘦肉型母本猪种,C系具备了突出的父系特点,父母代母猪(AB)平均产仔数13.52头,商品代(CAB)在消化能13.3兆焦/千克、粗蛋白17%~14.7%、赖氨酸0.83%~0.65%饲养条件下,154日龄达90千克,25~90千克体重期间日增重816克,每公斤增重耗料2.92公斤,90千克体重的瘦肉率60.34%.  相似文献   

11.
利用长白山野杂猪为育种素材,采取常规继代选育与分子标记相结合的育种技术,经过世代选育,培育出的优质肉猪配套系专门化父本新品系选育。主选性状:生长速度、瘦肉率、肉品质。其特点是:无应激敏感基因的阳性个体、肉品质良好、遗传性能稳定。以松辽黑猪为母本育种素材,采取常规继代选育技术,经过5~6个世代选育,培育出优质肉猪配套系专门化母本新品系。主选性状:产仔性能、生长速度、肉品质。建立优质特色肉猪配套系育种体系,及其相应的配套系生产技术和饲养管理、疫病防治规程等。  相似文献   

12.
项目针对薏苡科学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基础研究薄弱、资源多样性锐减、资源利用率低下、品种类型单一等关键、共性问题,广泛收集和保存国内外薏苡资源,并从表型、营养品质及DNA分子标记、重要性状的遗传规律解析等多个层面深度开展资源评价、优异资源筛选和品种选育.以黑穗病菌群解析和产量性能优化为基础,集成薏苡良种良法规范栽培技术并示...  相似文献   

13.
本项目示范的核心技术是优质粳稻新品种“长白19号”、“吉农大30号”和“通粳777”。三个品种品质优、抗病、稳产、综合性状好、适应区域广,其整体技术水平在同类型品种中达到领先。  相似文献   

14.
“国审周麦23号”的原原种、原种保纯及繁育加工体系标准化建设,建立原种繁育基地5万亩,生产高标准原种2000万公斤;“国审周麦23号”的超高产示范方建设,建立千亩高产示范方6处,产量水平达到600公斤/亩;“国审周麦23号”的超高产、优质、高效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及组装,形成一套成熟的超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示范应用面积150万亩,亩产达到500公斤;对“国审周麦23号”的进行品质加工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成果》2013,(19):78-79
大久保桃是目前我国北方地区桃的主栽品种之一,该品种果个大、色泽鲜艳、果肉脆甜、桃香气浓郁,深受果树种植者和消费者的喜爱。大久保桃成熟期集中在7~8月,采期集中,时值盛夏,采后在常温下很快软化变质腐烂,贮运销难度大,销售时间和空间受到很大限制,常给生产者和经营者带来很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在广西田阳县引种缅甸芒果水英达芒、帕拉英达芒、阿某芒、马帅芒、新德隆芒等5个品种,经过7年的试种观察,试验结果表明,连续5年平均666.7m^2产量最高是帕拉英达芒1464.3kg,其次是水英达芒1165.05kg、新德隆芒1052.55kg、阿某芒666.9kg,最低是马帅芒360.9kg;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帕拉英达芒20%、马帅芒20%、水英达芒19.1%、新德隆芒18%、阿某芒14%;果实可食率分别为水英达芒81.9%、帕拉英达芒81.7%、阿某芒80.1%、马帅芒73.4%、新德隆芒72.7%。经综合评比,帕拉英达芒、水英达芒产量及综合品质优于其它5个品种,选为适于广西自治区栽培的优质、高产,抗病、耐贮运,商品性状好的优良品种。新德隆芒和马帅芒产量较高,而且品质较好,可适当发展种植。  相似文献   

17.
滇陆猪标准化生产与示范,主要是完善和规范滇陆猪标准化生产体系,制定出滇陆猪精细化管理技术标准并初步建立“科研+养猪场(户)+市场”的滇陆猪产业化布局,使滇陆猪优良的遗传品质得到进一步体现,逐步形成优良品种选育、生产和管理配套的格局。到项目结束时,筛选配套父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成果》2012,(21):28-29
本项目转化的内容是对“安豆1号”的栽培、施肥、病虫害防治和品种繁育等配套技术进行研究和组装配套,为“安豆1号”大面积应用提供成熟技术体系和示范样板,同时利用“安豆1号”加工研制大豆油脂、浓缩蛋白、饲料新产品,形成科研生产加工一条龙。  相似文献   

19.
橡胶树优良品种是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的基础,我国橡胶树选育种经过多年的探索,确定了自育与引进相结合的选育种方针,在“六五”至“九五”期间被列入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选育出一批适合我国植胶区风、寒、旱等灾害性气候条件的优良品种。“热研8—79”是橡胶研究所通过人工杂交授粉自主选育的早熟高产品种,该无性系经过各级系比区的大田系统鉴定后,于2000年被评为中规模推广级品种,2001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热作2001001)。2006年获得海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成果》2007,(16):62-62
该项目根据市场的需要,以玉米提质、增产和农民增收为总目标,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优质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对单项技术实施科学组装,建立适应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新型种植模式和耕作制度,组建新型的耕作栽培技术体系;通过建立产业化运行体系对优质产品实施产业化优价经销,促使农民和企业分享利用先进技术带来的效益,拉动京郊优质饲用玉米的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