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淡人工影响天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影响天气是深受地方政府和老百姓欢迎的一项公益事业,但是人工影响天气是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的,不是什么样的天气条件都可以做。文章主要通过对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项目、作业条件、作业方法及其产生的影响和发展状况加以说明,使大家对人工影响天气有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人工影响天气是深受地方政府和老百姓欢迎的一项公益事业,但是人工影响天气是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的,不是什么样的天气条件都可以做.文章主要通过对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项目、作业条件、作业方法及其产生的影响和发展状况加以说明,使大家对人工影响天气有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顧震潮 《科学通报》1959,4(8):267-267
在人民公社普遍建立,各地大办气象化、乡乡有哨、村村有看天小組、站站作單站补充天气預报的情况下,我們应該注意发展中小尺度天气系統的研究。中小尺度的天气系統影响局地天气很大。特别因为中小尺度的天气系統象台綫等等往往带来很强烈突然的天气变化,象雷电、暴风、急雨、冰雹等危險天气,很大一部分就是中小尺度的系統造成的,但它的活动規律人們知道得还很少。因此,要使單站补充天气預报更快地进一步提高,作好人民公社所需要的局地天气预报,必須土洋结合,开展中小尺度的天气研究。  相似文献   

4.
地球上有天气,太空中也有天气吗? 答案是当然有了!太空天气是指在太阳系内地球周围的太空环境发生的变化.太空天气包括太阳、太阳风、近地空间以及高层大气中的任何条件和事件.太阳会发生太阳风、太阳耀斑、太阳射电爆发、太阳辐射风暴、太阳高能粒子喷发、日冕物质抛射和太阳黑子爆发等,引起太空天气的变化.银河系中拥有3000 多亿颗恒星,也会发射大量宇宙射线,穿越太阳系和地球,引起太空天气扰动.这时,太阳系、地球周围太空中的磁场、辐射、等离子体和其他物质就会变化,引发太空天气、气候和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天气》     
怎样测定雷电的距离?什么是露点?什么叫臭氧洞?为什么天气很难预测?《天气》会向您介绍大自然神奇威力方面的各种信息。“天气是怎样形成的”可视作是一部天气基本原理的入门篇,它着重介绍了太阳、地球和大气的相互作用原理,气压、气温和湿度的变化规律等。此外,本书还描述了风和风暴,包括飓风、暴风雪及龙卷风的内在规律;“世界天气”阐明了世界的七种气候带,并从  相似文献   

6.
我们所说的天气,是指某地区在某瞬时或较短时间内所观察到的各种气象要素(如气压、气温、湿度、风、云等等)所综合体现的大气状态。而各种不同的天气,是由大气中各种天气系统造成的。为了能同时察看和分析各类天气系统的演变规律,研究广大空间里各种气象要素的分布特点,就需要有相应的工  相似文献   

7.
全球变暖与中国极端气候事件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以下简称极端气候事件),是指一个地点或地区发生概率较小的天气气候现象,又称异常天气气候事件.极端气候事件往往可以造成很大的危害.其中,高温(热浪)、低温(寒潮)、暴雨洪涝、少雨干旱、台风和沙尘暴等常能造成严重的自然灾害,引起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我国北方沙尘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廉丽姝 《自然杂志》2002,24(6):335-337,338
沙尘天气是干旱及半干旱区特有的一种灾害性天气 ,我国西北和华北是沙尘天气的高发区之一 .近年来 ,随着强沙尘暴活动的日趋频繁及其危害的日益严重 ,对我国沙尘暴活动特点及形成原因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我国北方沙尘暴的时空分布特征、形成原因及危害和防治几方面 ,对沙尘暴这一灾害性天气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 .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生活中.人们对天气的关注越来越密切。阴、晴、雨、雪、冷、暖、干、湿、台风、冰雹等等,无不牵动人们的心。但最近几年来,又一类天气——太空天气或称空间天气正开始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其缘由或许和“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上天取得圆满成功.“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实现绕月飞行有关。  相似文献   

10.
极端天气     
《大自然探索》2010,(2):22-33
近年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呈现越来越频繁、强度越来越大趋势,这令科学家十分担忧。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极端天气气候实践频繁发生?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春,我国北方连续几次沙尘暴天气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个别地方还有大风造成伤亡事故的报道。为了减少风沙天气给市民生活造成的损失,气象专家提醒市民刮风天气“不在高层楼宇间穿行、尽量不骑车、不在广告牌或老树下停留、轻型车少上路和外出戴口罩纱巾”等“五注意”事项。其实“不在高层楼宇间穿行”这一条明显针对现代都市,就高层建筑所形成的局地环流而言,即使无风天气也同样应该引起行人的注意  相似文献   

12.
JimReed  蓝祥 《世界科学》1998,(3):43-44
马克·吐温的一条老格言常说:””人人都在谈论天气,但却没有人为天气做任何事。”100年后,事物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今天,新技术有助于防止恶劣天气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预报人员拥有部署在陆地、空中和运行轨道上帮助预报危险天气的各种观测工具。气象设施的改造正在帮助减  相似文献   

13.
“城市干岛”对北京夏季高温闷热天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喜全  龚晏邦 《科学通报》2010,55(11):1043-1047
利用北京1940~2000 年的气候资料, 对北京夏季高温闷热天气的年代际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 20 世纪40~70 年代, 北京夏季高温闷热天气日数逐年代减少; 70~90 年代, 高温闷热天气日数逐年代增多. 虽然上述年代高温闷热天气日数的变化趋势与气温的变化趋势一致, 但高温闷热天气日数在40 年代最多, 而不是在相对最热的90 年代(90 年代的平均气温比40 年代高1.0℃左右). 从形成北京地区夏季高温闷热天气的天气系统和北京地区高温闷热天气日数与副热带高压活动的相关性的分析来看, 90 年代的高温闷热天气日数应比40 年代多, 但事实并非如此. 为了解释这一看似矛盾的现象, 分析了80 年代以来北京地区“城市干岛”的演变趋势. 结果表明, 虽然80 年代以来北京地区的气温也和全球其他地方一样呈现出变暖的趋势, 夏季的“城市热岛”强度也呈现增强的趋势, 进而增加了北京夏季发生高温闷热天气的可能性, 但由于城市化发展带来的“城市干岛”效应使北京城区夏季的相对湿度减小, 加上高温时人体舒适度对相对湿度的变化更敏感, 从而对冲掉了部分由于气温变暖和城市热岛增强而增加北京发生高温闷热天气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正>在自然界中,有些动植物为了生存需要不断适应环境,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对一些天气变化具有了较敏感的反应能力。正是基于这种能力,这些动植物具有了预报天气的功能,下面我们就来见识一下吧!蜜蜂"蜜蜂出巢天气晴""蜜蜂不出工,大雨要降临""蜜蜂带雨采蜜天将晴",这些谚语说的就是蜜蜂预知天气的本事。蜜蜂的前后两对翅膀很轻薄,习惯在天气晴朗、气压较高的情况下飞行。在降雨之前,因大气含水量增多,  相似文献   

15.
传统中医十分重视天气、气候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黄帝内经》告诉我们:凡是干燥的天气,容易伤肾脏;偏热偏寒的天气容易伤心肺;多风和大风天气容易伤肝脏;寒湿或湿热天气则易伤脾胃。同时,中医又认为调节生活规律,适应四时气候之变化,能有效地保养身体,防御疾病的侵害。一年四季,天气、气候不同,饮食也须有所差异。《饮膳正要》曰:“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秋气爽,宜食麻以润其燥;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具体说来,如何做到“看天吃饭”呢?这里不妨根据气象要素的具体指标,将天气、气候分为几…  相似文献   

16.
正万里晴空,暴雨突降,导致了郊游计划泡汤。那个时候,除了诅咒,你还会想到什么?是的,你肯定会想:要是我能控制天气那该多好啊!想下雨,就下雨;要出太阳,就出太阳。没错,面对旱灾、洪水、台风、冰雹、龙卷风、泥石流、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人类一直有控制天气的梦想。在科幻电影《全球风暴》中,未来的一天,一系列极端天气给全球造成了种种灾害。为了控制灾害  相似文献   

17.
锋面与天气 天气预报节目中,预报员在分析天气形势演变时,经常说:受暖锋(或冷锋、静止锋)的影响,某地天气将怎样怎样。这里提到的锋是什么?它为什么与天气的关系如此密切? 从气团说起 气象上把占有广大空间而在水平方向上气压、温度  相似文献   

18.
频发的霾天气是我国现阶段面临的最主要大气环境问题之一.霾期间高浓度大气细颗粒物(PM_(2.5))是多种物理化学过程综合影响的结果,包括排放、气-粒转化、大气边界层、局地环流、天气与气候等过程.上述过程的时空尺度跨越了几个数量级,在空间尺度上涵盖了纳米尺度至上千千米尺度.多尺度过程本身的复杂性以及不同过程之间的相互影响是目前大气环境领域面临的最严峻挑战,直接影响到对于霾天气形成机制的科学认识、预报技术与数值模式研发,以及相应的大气污染治理.文章综述了在影响我国霾天气的多尺度过程及其与气溶胶的相互作用领域取得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二次气溶胶已经成为我国大气气溶胶的主要部分,在霾过程后期,液相非均相过程对气-粒转化有重要贡献; PM_(2.5)呈现多时间尺度周期性振荡,包括1, 4~7以及40~60 d等,边界层、天气和气候等多尺度过程是造成上述周期性变化的主因;已有证据表明,我国高气溶胶已经影响到该区域大气光化学、大气边界层,甚至天气和气候过程.气溶胶与上述过程的相互作用进一步影响了气溶胶浓度及其空间分布,但是此问题极为复杂,尚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为此,今后需重点加强以下研究:加强包含气溶胶理化性质、大气光化学、气象要素在内的多要素协同观测,重点开展对流层内多要素协同垂直探测;增强跨学科领域研究,尤其是大气物理-大气化学-天气/气候等多学科间的交叉性研究;加强气溶胶与大气化学、边界层、天气气候等过程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19.
变天气为武器,让“雷公”下凡参战!这不是异想天开,而是美军正在进行的一项重要研究项目。最近,据美空军的一份秘密研究报告透露,美军正密谋研制天气武器,呼风唤雨,将天气变化产生的雨水、冰雹、冰雪作为空袭“杀手锏”,赢得“无伤亡”战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20.
1981年,四川境内暴雨天气频繁,其出现范围之广、强度之较大,实属历史少见。尤其是7、8两月内,连续发生几次大暴雨天气过程,许多地区遭到特大洪涝危害,损失十分严重,教训也比较深刻。我省各级气象台站,事前加强了汛期天气预报服务工作;在严密监测天气变化,认真分析研究天气演变趋势的基础上,基本上及时准确地发布了多次重要天气消息,从而,引起各级领导重视,采取了应急措施,减轻了洪涝灾害的损失,为抗洪抢险做出一定的贡献。但是,预报时效普遍较短,也还有错报、漏报的情况存在。为了今后更有成效地开展科学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