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连体超高层结构属于大型复杂结构,时变特性显著。连廊作为连接各塔楼的纽带,其施工过程对整体结构安全性的影响较大,需要对其施工方案进行研究。以某非对称三塔连体超高层结构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该结构的数值模型。采用整体提升法和悬臂拼接法作为连廊的施工方案,分别进行了有限元计算,研究了不同施工方案下塔楼的竖向变形、连廊处各塔楼间的变形差、塔楼与连廊连接处单元的内力。结果表明:2种施工方案均不影响连体结构整体施工阶段的竖向变形规律。相较于整体提升法,悬臂拼接法将导致在连廊施工期间及竣工时刻塔楼结构产生更大的竖向变形、连廊处标高差及连廊连接处单元内力。整体提升法更适合本文研究对象的连廊施工。  相似文献   

2.
多塔连体结构体系中,其连廊和连廊与塔楼间连接形式一直是结构设计中的关键难点.以珠海横琴铁建广场大底盘四塔连体结构工程为背景,基于SAUSAGE软件平台,探究了在水平双向罕遇地震作用下,高度和动力特性相差较大的四个塔楼之间采用刚性连接和柔性连接并存的钢连廊结构的地震响应及阻尼器限位耗能减震效果.对整体模型进行动力弹塑性时...  相似文献   

3.
对大跨度连体高层结构进行多维多点地震响应分析.首先建立大跨度连体高层结构多维多点地震动激励下的地震响应分析方法,研究多维地震分量及行波效应对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程度.进而数值仿真分析了一跨度为105 m的拟建连体高层结构在单维和多维地震动、一致及不同视波速的行波激励下的地震响应,并根据结构动力特性重点研究了大跨度高空连廊...  相似文献   

4.
梁睿智  孙利 《科技信息》2010,(23):J0274-J0275
大跨度钢结构的发展对施工技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施工技术及施工控制表现出的诸多技术问题。根据工程实践探讨了大型钢结构施工控制技术与方法,针对大型连廊钢结构的安装、提升控制及结构加固实践,研究了大型钢结构施工控制技术及力学分析、演算、加固方案等,为类似工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双塔楼连体结构中的连接体使得原来彼此独立的单体变成了整体,结构的动力特性和抗震性能发生了很大变化。文章建立一对称双塔楼连体结构的空间模型,然后通过变化连体的位置和刚度,并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进行地震反应的线性时程分析,研究连体对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顶层位移、基底剪力的影响,最后比较分析结果得出连体最优的位置及刚度。  相似文献   

6.
带有双塔楼的高层建筑结构是大底盘多塔楼高层建筑中最常见的结构形式之一.目前,越来越多的双塔楼都采取在上部塔楼间某些楼层设置连体(如连廊)的结构形式,既加强了两塔间的联系.又使连体自身具有了特殊的使用功能,如用作观光走廊或咖啡吧、餐厅等成为城市的景点之一.由于  相似文献   

7.
马超  王晨燕 《科技资讯》2014,(7):103-103
本文通过淮北矿业集团办公中心(主楼)工程高空连廊施工,探讨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连廊模板施工机理、工艺流程、吊模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8.
体量及结构形式差别较大、连廊跨度不大的双塔及多塔连体结构在采用刚接时易出现复杂的相互耦联振动及较大的扭转效应,对抗震非常不利.为避免出现此类问题,可采用带悬臂连廊的连体结构形式,并对某带悬臂连廊连体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悬挑连廊采用的整层钢桁架刚度较大,使悬挑连廊楼层的抗剪承载力有明显提高,在悬挑桁架上下的过渡层抗剪承载力发生突变;因悬挑连廊的质量大,易产生附加的质量偏心及倾覆力矩,设计时应在连廊所在楼层及下部楼层的竖向构件中加大柱截面、设置型钢柱、斜撑、减小连廊质量、提高悬挑部分和支撑悬挑结构构件的抗震设防标准,使结构设计得到优化.  相似文献   

9.
结合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行政中心综合办公楼的设计,探讨了连体结构选型、结构计算及经济分析等问题。研究表明,连体结构的地震扭转效应特别明显,连接体桁架的布置方式及楼板刚度对整体结构的计算结果十分敏感,设计时应用多种软件计算并比较分析,选择合适的连体结构形式。另外本文还重点论证了连接体钢结构方案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某实际工程为例,分析超高超重大跨度钢桁架空中连廊提升施工安装方法,从方法的可行性、经济性、安全性、工期等进行综合评价,优选最佳方案,解决超高超重钢连廊提升的实际安装问题。  相似文献   

11.
西安火车站东配楼为不规则连体结构,其质量与刚度分布差异较大,地震作用下的平扭耦合效应显著,不利于结构抗震,为研究地震作用下f3地裂缝对该连体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本文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分别建立了f3地裂缝场地与无地裂缝场地的土体-结构耦合模型,对比分析了地震作用下结构的位移、加速度及扭转等响应。结果表明:地裂缝增强了地震的激励作用和连体结构的动力响应,由于大区各柱脚距地裂缝距离均不相同,因此大区的扭转响应显著提升,增幅达到了191.61%;在弹性与弹塑性阶段,连体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分别为1/580和1/51,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大、小三角区的位移及加速度大致相同,表现出较强的平动耦联效应;而大跨桁架连廊采用滑动支座能有效释放连体结构的相对位移,并降低强震作用下大区与小三角区的扭转耦联效应;连体结构的薄弱层为1、2层,应进一步提升结构刚度。  相似文献   

12.
以某高层连体结构为工程背景,分析了对连体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影响显著的两个初始条件及其对结构初始内力的影响,通过背景工程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对比,证实了此类结构以施工过程分析结果作为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初始条件的必要性,最后针对连体结构提出了减少结构附加内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以广州某实际工程为例,从具体的问题入手,通过算例来分析比较在水平荷载作用下连接体不同的支承形式、不同的结构型式对连体结构整体性能的影响,以确定最优的连接方案及结构型式.  相似文献   

14.
高层连体建筑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晓阳 《科技信息》2009,(36):I0311-I0311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颖结构形式的需求与日俱增,在高层建筑迅速发展的历程中,出现了大量复杂体型的超高层建筑,高空连体结构就为其中典型的一类。该类结构体系的特点是连体部位处于高空,跨度大,施工工艺较为复杂,同时塔楼之间由于连体而形成较强的空间藕联作用,其施工过程的分析模型、受力性能要比一般高层建筑结构复杂得多。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东海·柠檬郡住宅及配套公建二期工程为例,初步分析了工程的总体概况,并进一步概括了连廊屋面支模架施工和天桥楼楼层支模架施工的施工要点,随后又总结了该工程所用到的各种搭设方式,以期能为以后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相关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张丽艳  计静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4):816-818,824
结合巨浪牧场文体活动中心局部楼盖方案设计,给出了井子梁楼盖结构、预应力主梁楼盖结构和预应力梁板楼盖结构三种方案和具体设计过程,进行了三种方案室内净高、工程造价和施工工期分析,给出具体的数据对比,建议结构设计者选取预应力主梁楼盖结构体系,初步设计为建筑方案的提出提供有力支持,可缩短建筑和结构之间的反复协调与修改,同时可为同类工程的方案选取和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保证高层连体结构连廊在地震作用下的使用安全以及减小连廊和主体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某复杂高层的连廊与主体结构连接处设置了铅芯橡胶支座和速度型粘滞阻尼器的组合减隔震装置.对连体结构进行在多种地震组合作用下的动力时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支座和阻尼器的组合装置对连廊和主体结构具有良好的减震消能作用,并且增设了本隔震装置后连体结构的各项指标均能满足抗震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建成的钢网屋架多为曲面结构或网架与桁架的组合结构,施工方法主要采用高空散装法、分条分块安装法、高空滑移法、整体吊装法等技术。对于场地狭小、施工干扰大、网架跨度大的平板结构钢网屋架多采用整体提升或顶升法施工,这两种施工方法的特点是施工功效高、成本低,钢网屋架区部受力敏感、变形控制难度大。因此采用这两种方法施工时要对网架结构的施工受力情况进行精确的验算,对薄弱部位合理的加固,以减小施工变形,以确保施工质量。本文以某客车整备棚平板式钢网架为工程实例,研究平板结构钢网屋架整体提升时的吊点设计和施工过程的受力情况,合理的设计了9处提升吊点,计算了施工过程中网架的节点的位移、杆件的受力和应力情况,依据计算结果对薄弱杆件进行更换和加固,最终顺利完了钢网屋架的施工。  相似文献   

19.
张韬  范学明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4):6077-6081
本文以通用有限元软件 Midas/gen 7.8为计算平台,结合广州兴业仓储科研主楼的具体施工方案,进行了施工过程仿真分析计算。通过对一系列图表结果进行分析,探讨了施工过程中部分特征结构构件内力、应力和位移等变量的演化历程。对高层结构进行施工过程仿真分析,可以为施工方案的可行性评估与安全评估提供依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施工后的结构内力和外形状态与设计要求相一致。  相似文献   

20.
根据双塔连体结构柔性连接体系的3-DOF模型,以平稳白噪声为地震动激励,推导了塔楼位移的频响函数及功率谱密度函数,建立了结构振动能量表达式.以连廊两端的连接刚度和连接阻尼为研究参数,分别以单体塔楼结构和整体结构的振动能量最小为控制目标,采用数值分析方法探讨了连廊两端连接刚度和连接阻尼对结构振动的影响,得到了多种工况下的优化连接参数分布和在EICentro波、Taft波及人工波激励下的时程分析对比了减震效果.最后对某工程实例进行了位移反应功率谱密度分布分析和地震作用时程分析,对比了减震效果.结果表明连廊两端连接参数对底部塔楼结构动力反应具有交叉影响,塔楼结构不能同时达到最优减震效果,但可根据不同控制目标选取优化参数以取得较好减震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